明末傳奇第三百七十六章 平衡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傳奇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七十六章 平衡術

第三百七十六章 平衡術


更新時間:2015年09月12日  作者:風中的失落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風中的失落 | 明末傳奇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二月十五,吏部的敕書以及朝廷的邸報悉數抵達淮安漕運總督府。

這是鄭勛睿期盼的敕書和邸報,但其中的內容零鄭勛睿大為吃驚和光火。

帝王心術在這份邸報之中表現的一覽無遺。

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范景文,調任京城工部尚書,原南京禮部尚書劉宗周,出任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原南京右副都御使王鐸,出任南京禮部尚書,楊廷樞出任南京戶部尚書,原翰林學士沈忠仁出任順天府府尹。

更為關鍵的調整還在后面,都察院監察御史張溥出任戶部主事,由七品變為六品,監察御史張采出任順天府通判,同樣成為六品官員,吳偉業由禮部清吏司主事升遷為吏部員外郎,成為從五品的官員,翰林庶吉士楊彝出任都察院監督御史,翰林庶吉士吳昌時出任禮科右給事中,翰林庶吉士龔鼎孳出任工科右給事中。

當然鄭勛睿提出的要求,同樣達到了目的,欽天監湯若望調任漕運總督府主事,兵部副使薄玉調任漕運總督府倉場主事。

原漕運總督府倉場主事顧夢麟出任復州知州,原漕運總督府主事曹馳出任金州知州。

這一系列的調整,讓人看的眼花繚亂,有些不明就里。

可鄭勛睿一眼就看出其中的問題來了。

張溥、張采、楊彝、吳偉業、吳昌時和龔鼎孳等人,因為與他鄭勛睿之間有矛盾,是不是的給他找麻煩,所以很長時間都沒有調整。可這一次不一樣了,六個人全部都調整了,要說他們的品階都不是很高,吳偉業是從五品,張溥和張采是正六品。楊彝是正七品,吳昌時和龔鼎孳是從七品,可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發現,這些人所占據的位置都是很重要的。

張溥為戶部主事,管理府庫。權力是很大的,張采出任順天府通判,這是一個受到矚目的位置,很容易得到提拔,吳偉業就不說了。已經到了即將得到升遷的最佳位置,六部的員外郎,不出意外的情況,幾年時間之后,要么就是外放出任巡撫,要么就是升任郎中,甚至可能直接升遷為六部的侍郎,楊彝出任監察御史。有著彈劾官吏的權力和職責。

最為關鍵的還是吳昌時和龔鼎孳兩人,出任右給事中。

都給事中為正七品,左右給事中為從七品。表面上看給事中的品階不是很高,可權力非常大,給事中是一個單獨的部門,不隸屬于內閣和六部,其職責集諫言和監察于一身,其權力來源的最大處。源于三個方面,其一是封駁。既輔助皇帝處理奏章,皇上下的圣旨。必須有都給事中背書,否則有可能圣旨發不出去,其二是科抄和科參,既稽查六部的事物,看看六部是不是按照要求完成了每天的工作,其三是注銷,也就是將已經完成的工作予以注銷。

萬歷年間,給事中的權力達到了頂峰,每年內閣大臣的聚會,都要邀請給事中參與,當然到了天啟和崇禎年間,給事中的權力有所削弱,但還是很大。

給事中還有一個更大的職責,或者說是權力,那就是出任鄉試的主考官、會試的同考官,殿試的受卷官,這些可是籠絡讀書人的最好機會。

吳昌時和龔鼎孳兩人出任右給事中,短時間之內還是難以把握大局,畢竟他們的資歷不夠,但這樣的安排,已經說明了很多的問題。

再說劉宗周出任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王鐸出任南京禮部尚書,這兩人都是東林黨人,而且曾經彈劾過鄭勛睿,讓劉宗周主政南直隸的事宜,毫無疑問就是讓東林黨人掌控了南直隸的局勢。

原南京兵部尚書范景文被視作不二尚書,其反對結黨,對東林黨以及浙黨等等,都沒有興趣,這對于鄭勛睿來說,無疑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利于鄭勛睿采取下一步行動的,可范景文調到京城去出任工部尚書,鄭勛睿在南直隸難以得到強大的支持了。

楊廷樞出任南京戶部尚書,與劉宗周和王鐸之間,肯定是存在矛盾的,這樣的安排,看上去就有著先天不足,可惜朝廷還是如此安排了。

或許這可以說是東林黨人在朝廷之中獲取了重大的勝利,或者說是再次引起了皇上的重視,畢竟內閣大臣之中,錢士升和侯詢都是東林黨人,如今劉宗周又成為了南京兵部尚書,這讓東林黨人在南方和北方都有了強勁的力量。

可惜這只是表面現象,鄭勛睿很快就能夠辨別其中的奧妙。

這一切都是皇上的意思,都是皇上親自做出的安排,之所以會這樣的安排,說明皇上對他鄭勛睿已經有著不一般的防備心理,一方面讓鄭家軍發展壯大,一方面從人員上面給與掣肘,玩出來這樣的平衡術,很有些無聊。

也就是看見了這份邸報之后,鄭勛睿才想到了徐光啟、文震孟和董其昌等人。

徐光啟對鄭勛睿的支持是不用多說的,文震孟和董其昌兩人,表面看對鄭勛睿的支持不是特別大,但這樣的支持是在暗中的,是鄭勛睿短時間之內體會不到的。

至少文震孟出任內閣次輔的時候,絕不會出現此類的調整,張溥等人很有可能到地方上去出任知府之類的官員,那樣對鄭勛睿就沒有任何的影響了。

很可惜,徐光啟、文震孟和董其昌全部都去世了。

徐望華進入到東林書屋的時候,鄭勛睿還在拿著邸報沉思。

“大人有何事。”

“徐先生,坐下說話,不要著急,今日我有很重要的事情,想著和你談談,想著聽聽你真實的想法。”

鄭勛睿的神色很是嚴肅,這令徐望華有些奇怪。

“徐先生,你怎么理解功高震主、伴君如伴虎之類的話語。”

鄭勛睿突然拋出的話語,讓徐望華有些發懵,甚至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徐先生若是覺得這些問題難以回答,也可以不回答。”

“不是,屬下只是不明白大人的意思,一時間難以做出回答。”

鄭勛睿看著徐望華,好一會才繼續開口。

“徐先生,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你在我身邊多年,是我最為信任的幫手,我做的任何事情,任何的決定,你都是知曉的。”

徐望華的身體微微顫抖了一下,臉色有些發白。

鄭勛睿笑了笑,盡管笑容有些苦澀。

“徐先生若是不敢下定決心,我也不能夠勉強,我會向朝廷推薦徐先生的,至少讓徐先生出任巡撫之職,徐先生的才能,治理一省是絕無問題的。”

徐望華的身體不再顫抖,緊咬著牙關好一會之后,終于開口了。

“大人詢問之問題,屬下不想回答,但屬下的態度是明確的,不管大人到什么地方,屬下都是忠心跟隨大人左右的,絕無二心。”

鄭勛睿看著徐望華,沒有開口,徐望華如此的表態,他需要理由。

“屬下在老爺身邊多年,曾經也經歷過很多的事情,接觸過不少的官吏,一直到遇見大人,屬下才真正感覺到舒心,這種感覺幾句話說不清楚,有著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的喜悅,屬下無意貶低自家老爺,可屬下覺得,大人之睿智果斷,超過了老爺,凡是大人治理的地方,無不是百姓安寧,繁華富庶,屬下曾經想著,大人若是能夠左右大明各地,讓地方上悉數出現這樣的景象,那怎么可能出現流寇,后金韃子怎么敢覬覦我大明之江山。”

徐望華說到這里的時候,意思一樣非常明確了。

鄭勛睿抬手表示明白了。

“徐先生今日所說話語,我都記住了,有些事情,不是我們所情愿的,但危險來臨之前,我們必須做好一切的準備,這封邸報,你仔細看看,我已經在上面做過一些標注了,想必你看過之后就會明白,這份邸報你拿回去仔細看看,看完之后收藏好,不要讓其他人看見了。”

徐望華離開之后,鄭勛睿站起身來,在書屋里面踱步。

今天和徐望華攤牌,鄭勛睿是冒著極大風險的,但有些事情必須提前做好準備,徐望華是他最為信任的智囊,一直都在他的身邊,對很多的事情,不可避免的會知道,自己試探徐望華的態度,就是想著看看是不是能夠完全信任,若是行不通,那就要迅速調整,讓徐望華離開漕運總督府。

徐望華表態的時候,鄭勛睿一直都在注意其表情,沒有出現眼神的閃爍,臉色如常,這說明徐望華內心是穩定的,表露出來的意思是真實的。

這就夠了。

鄭錦宏和楊賀等人,鄭勛睿不需要去考慮他們的態度,迄今為止,鄭錦宏和楊賀等人的眼里,根本沒有什么皇上,可以說皇上下旨,調不動鄭家軍,除非是他鄭勛睿開口。

皇上恐怕也隱約知道一些,至今沒有派遣監軍,就是最好的說明。

鄭勛睿必須要開始準備了,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會和朝廷攤牌,會和皇上攤牌,不過皇上這一次做出的決定,已經暴露出來端倪,這預示著將來的沖突不可避免,最終都是要爆發出來的。(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明末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