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傳奇第三百三十六章 衛漕兵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傳奇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六章 衛漕兵丁

第三百三十六章 衛漕兵丁


更新時間:2015年09月10日  作者:風中的失落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風中的失落 | 明末傳奇 

小竅門:按左右鍵快速翻到上下章節

《》最新章節


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鄭勛睿打出了一套令人眼花繚亂的組合拳,徹底整頓了漕運的秩序,也順利完成了年內最后一次的漕運任務,這令所有人都是刮目相看,就連京城里面的那些東林黨人,也是眼睜睜看著,無法挑出任何的毛病來。舞若網

鄭勛睿這個漕運總督,可謂是最為大膽和犀利的總督了,他沒有滿足,接下來還有最為棘手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整頓衛漕兵丁的事宜了。

鄭錦宏已經兼任衛漕都指揮使,這等于說是鄭勛睿掌控了兵權,但是這里面還有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徹底規范衛漕兵丁。

號稱一萬八千人的衛漕兵丁,實際人數只有六千四百人,幾乎只有總人數的三分之一,這可以看出來衛漕指揮使等諸多的軍官,不知道吃了多少的空餉,本來吃空餉是大明衛所軍隊普遍存在的情況,有些地方甚至比這還要嚴重,可衛漕兵丁的職責不一樣了,他們的責任是護衛漕運任務順利完成,保持京杭大運河的暢通,讓這條關乎大明興衰的血脈順暢。

如此重要的護衛任務,居然也有吃空餉的情況存在,而且非常的嚴重,可見大明衛所軍隊,已經到了何等腐朽的地步。

當初北方流寇肆掠,各地衛所軍隊奉命剿滅,可最終的結果是越剿越多,流寇的力量愈發的強大,不少衛所軍隊的軍士,干脆直接投靠流寇,這不得不說是巨大的諷刺。

鄭勛睿已經著手剿滅了漕幫,重新成立了洪門,代替了漕幫的存在,開始協調漕運的諸多事宜,而且也徹底調整了漕運總督府以及淮北的諸多官吏,他將整頓衛漕兵丁的事宜,放在了最后,這也是他充分估計到其中存在的矛盾。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所以才做出這個決定的。

整合衛漕兵丁,嘴上說起來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困難是很大的,畢竟軍隊是朝廷特別關注的事宜,鄭勛睿創建鄭家軍。已經引發了朝廷的不安,甚至可以說引發了皇上的猜忌。可鄭家軍無比驍勇,讓流寇魂飛膽喪,讓后金韃子吃了敗仗,如此情況之下,朝廷是不敢輕易動手瓦解鄭家軍的,若是這樣做,無疑是自毀基腳。

衛漕兵丁是南方一支重要的軍事力量,除開南京京營,就算是衛漕兵丁了。因為擔負的職責不同,衛漕兵丁更加引起朝廷的注意,當然衛所軍隊存在的貓膩,兵部也是知道的,可法不責眾,大家都這樣做,兵部也沒有辦法整頓。

鄭勛睿也整合過軍隊。譬如說榆林邊軍,按說是有一定的經驗的,可是衛漕兵丁的情況不一樣了,按照以前的辦法去整頓,肯定沒有什么效果的。

漕運的黑幕,牽扯到衛漕兵丁。特別是那些都指揮使、衛指揮使、千戶以及百戶等軍官,他們可謂是依托漕運,貪墨了大量的錢財,就算是普通的兵丁,大部分也從中獲取了一些錢財,這就好比是軍官吃肉,兵丁喝到了少量的湯。

從這個層面分析。衛漕的軍官和兵丁,日子是過的很不錯的。

這樣的日子,今后肯定是不存在的,鄭勛睿已經斬斷了漕運之中的利益鏈條,算是徹底減輕了百姓的負擔,衛漕兵丁今后就是實打實的收入了。

分析到這樣的局勢,鄭勛睿明白了兩個問題,一是衛漕兵丁基本是全面**,這樣的兵丁,不可能有什么戰斗力,說的不客氣一些,就是廢物,就算是整合,他們也沒有多大的作用,也無法發揮出來戰斗力,二是全面整頓衛漕兵丁,存在巨大的困難,總不能夠將六千四百衛漕兵丁全部都裁撤了,那樣肯定引發騷動,同時也會引發朝廷里某些大人的彈劾。

特殊時刻,更是鄭勛睿從游擊走向正規的時刻,需要小心謹慎,做任何的事情,都要考慮到大局,同時也要考慮到創造出來和諧的環境。

所以這么長的時間過去,如何整合衛漕兵丁,一直都是鄭勛睿苦思的問題,他已經將不少的事情做的完美,想著所有事情都做的完美,可能性是不大的。

漕運總督府,東林書屋。

鄭錦宏正在稟報衛漕兵丁的詳細情況,鄭勛睿、徐望華、史可法、馬士英、粟建成、趙單羽、梁興力、顧夢麟、曹馳、文坤等人,悉數都在認真聽。

“。。。衛漕兵丁實際有的人數,為六千三百六十四人,其中衛指揮使三人,千戶十五人,百戶一百五十人,四品以上的其他軍官兩百三十人,四品一下八品以上軍官八百四十人,也就是說衛漕軍隊之中,八品以上的軍官總人數為一千二百三十五人,平均不到五名兵丁之中,就有一名軍官,這還沒有計算小旗的人選。”

“衛漕兵丁的軍餉,與其他衛所相同,其軍餉撥付的渠道不一樣,兵部和戶部將軍餉撥付到總督府,總督府將軍餉撥付給都指揮使司,衛漕軍隊不直接與兵部聯系,屬下仔細清理了近三年來的軍餉撥付情況,戶部每年應該撥付的軍餉為十一萬兩白銀,以及九千石祿米,三年總和為三十三兩白銀,以及二萬七千石祿米,可戶部實際撥付的軍餉,只有十萬兩,祿米沒有撥付。”

“據屬下了解的情況,戶部與漕運總督府有過約定,衛漕兵丁的軍餉大部分都是總督府負責,至于說來源,戶部沒有說。”

“屬下查閱了總督府撥付的軍餉,三年總計為二十二萬兩白銀,除開戶部撥付的十萬兩白銀,總督府實際拿出了十二萬兩白銀,平均每年四萬兩白銀,需要強調一點的是,今年衛漕兵丁的軍餉尚未撥付,故而兵丁也沒有拿到手。。。”

鄭勛睿的臉色已經有些難看了,他本來以為衛漕兵丁貪墨的數量不大,可鄭錦宏查閱賬目的情況,表示衛漕的軍官貪墨了太多的銀子,衛漕兵丁的軍餉每月是五錢銀子,加上五斛祿米,折合起來大約是二兩多銀子,可祿米戶部沒有撥付,也就不可能發放,這樣算起來,四千多的兵丁,每月需要的軍餉僅僅兩千多兩銀子,全年下來也就是兩萬多兩白銀。

一千二百三十五名軍官,平均折算下來,每月需要的軍餉也就是四千兩左右,全年下來就是五萬兩白銀。

兩者合計,全年七萬兩白銀,可以解決全部的軍餉。

兩年時間,都指揮使司全額發放軍餉,也就是十四萬兩白銀,總督府撥付了二十二萬兩白銀,這其實的空餉高達八萬兩白銀。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算上漕運黑幕獲取的錢財,衛漕軍官可謂是肥缺了。

難怪衛漕兵丁無論如何都要堅守,鄭勛睿記得很清楚,崇禎八年和九年,流寇分別進攻鳳陽府城和廬州府城的時候,衛漕兵丁因抗擊不力,朝廷曾經準備調防,可遭遇到了強烈的反對,后來有人出面活動了,才避免被調防。

鄭勛睿需要走的就是這條路,讓衛漕兵丁全體調防,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辦法,其實他很清楚,衛所制度早就崩潰了,北方的衛所軍隊更是名存實亡,基本都改為募兵制,衛漕兵丁之所以還能夠保留衛所軍隊的制度,皆應漕運的黑幕。

此次在總督府衙的會議,除開兼任衛漕都指揮使的鄭錦宏參加,衛漕軍官其余沒有一人參加,鄭勛睿也不會通知衛漕軍官參與的。

“鄭總兵調查的情況,諸位都聽見了,漕運存在的黑幕,基本被革除,如此情況之下,總督府衙不可能拿出來那么多的銀子,養著這些養尊處優的衛漕軍官和兵丁,讓他們吃空餉,他們也不要想著繼續從漕運之中獲取到錢財了,故而衛漕兵丁必須整饋,否則無法維系,我想聽聽諸位有什么看法,有什么好的建議。”

討論進行了大半個時辰,每個人都提出了建議,無非是杜絕吃空餉的情況出現。

最后發言的是馬士英。

“大人,下官建議,實行調防,將衛漕兵丁悉數調遣到南京京營,從南京京營調防部分的軍士,成為衛漕兵丁,至于說需要的人員多少,屬下的建議是三千人,有這么多衛漕兵丁足夠了。”

馬士英的建議,很快得到眾人的認可。

衛漕兵丁從一萬八千人調整為三千人,相信皇上是高興的,戶部也是愿意的,唯有兵部需要做一下工作的,好在兵部是張鳳翼直接管轄,所以漕運總督府提出整合衛漕兵丁的奏折,可以保證通過。

眾人的意見統一之后,鄭勛睿迅速做出了安排,奏折當然是徐望華草擬。

三天之后,有關調防衛漕兵丁的奏折送往京城,鄭勛睿寫的幾封信也送往京城。

奏折送走之后,鄭勛睿松了一口氣,關于漕運方面的事宜,基本到位了,接下來的重點就要放到鄭家軍上面了,特別是有關火器方面研發的事宜,手里有了充足的銀子,完全可以放手進行火器的研發。(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贊助商鏈接

本書互動

贊助商鏈接

版權所有執行時間:0.394447秒

ICP備案號:湘B2201000813互聯網出版資質證:新出網證(湘)字11號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文網文[2010]129號


上一章  |  明末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