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傳奇第三百三十四章 框架形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傳奇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四章 框架形成

第三百三十四章 框架形成


更新時間:2015年09月10日  作者:風中的失落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風中的失落 | 明末傳奇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九月到來,期盼得到讀者大大更多的支持,拜謝了。)

漕運如此重大的事宜,孤軍奮戰是不可能有什么成效的,必須要有官府和百姓的配合,此次漕運任務的順利完成,得益于鄭家軍的強悍,可是這樣的情形只是暫時的,鄭家軍不可能長時間從事漕運事宜,鄭家軍有自身的任務,不斷發展強大才是其目前該做的事情。

早在動手之前,鄭勛睿就有著深遠的計劃,第一步是嚴懲作惡多端的官吏,以及漕幫,在此基礎上樹立起來漕運總督府的威望,但也要維持地方官府的正常運轉,應該說這一步的目的基本達到了,被鄭勛睿訓斥的近五百官吏回到地方之后,變得格外的老實,老老實實做事情,再也不敢打漕糧的主意,對于漕運總督府下達的文書以及告示,都是不折不扣的執行,這些官吏也維持了地方官府正常的運轉,讓各地慢慢平靜下來。

第二步就是官吏必須配備到位了。

漕運總督府六房的司吏、典吏以及承差,幾乎都更換了,文坤成為了正八品的知事,統管六房,當然在重大的事情方面,文坤還是要及時給鄭勛睿稟報的,而且在處理日常事物的時候,也是充分尊重徐望華的意見建議。

但這僅僅是開始,地方官吏的配備,以及衛漕兵丁的調整,同樣要著手進行,畢竟漕運牽涉到方方面面,而且僅僅是官府的動作,也是不行的,既然打掉了漕幫。那就應該有相應的地方組織來協調漕運的相關事宜,畢竟官府的官吏對漕運不可能特別的熟悉,俗話說得好,隔行如隔山,大明的官吏。對商賈事宜都不是特別的熟悉,這是因為體制緣故造成的,短時間之內也不可能改變,如此的情況之下,就必須有民間組織出面來協調漕運的事宜。

這第二步是整治是否能夠成功的關鍵。

所以鄭勛睿的絕大部分精力,都放到這上面了。他的計劃是很深遠的。

漕運并非最為重要的事宜,說起來就是利用京杭大運河貫穿南北的物資交流,這個任務并不是很復雜,無非是掌管此事的官吏,以及民間的某些協調組織。產生了邪念,加之這里面有東林黨人插手了,讓漕運變得異常的復雜,也變得黑幕重重,一旦斬斷了其中的利益鏈條,漕運就能夠變得簡單了。

鄭勛睿的主要精力,還是在鄭家軍的建設方面。

此次端掉了十大漕幫,順帶也清除了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漕幫。鄭家軍繳獲了三千萬兩白銀,這些銀子可以做大事情了,同時鄭勛睿和鄭家軍都來到了南方。淮安靠近南京,鄭勛睿計劃的壯大鄭家軍實力、潛心研發火器的計劃,可以開始考慮和實施了。

讓鄭家軍成為一支無堅不摧的軍隊,這才是鄭勛睿最為要緊的事情。

相關的奏折早就送到京城去了,不過皇上的圣旨和吏部的敕書遲遲沒有下來,鄭勛睿也不好催促。這期間他接到了楊廷樞的來信,楊廷樞仔細說了京城里面的波動。說到朝野對淮安發生的事情,還是有著很多議論的。但是皇上沒有專門提及此事,早朝也沒有議論這件事情,幾個押解到京城的知府,關在大理寺的監牢里面,暫時也沒有人理睬。

京城里面如此平靜的局面,應該是在鄭勛睿的預料之中的,他早就做過前期的準備事宜,寫了好幾封信,穩住了某些人的情緒,要不然出現這么大的事情,京城里面豈不是炸鍋了。

圣旨和敕書遲遲不下來,鄭勛睿想到了東林黨人。

淮安的動作,應該是威脅到東林黨人的根基了,且不說京城,就說南方,東林黨人引以為豪的黃道周都親自出面了,可見東林黨人是察覺到了危險的,只不過沒有地方著手。

當然鄭勛睿有著絕對的信心,這一次的動作,迅雷不及掩耳,東林黨人不可能做出很好的準備,也想不到其他的辦法來應對,不僅僅是這樣,一旦做好了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所有事宜,接下來鄭勛睿就要開始對準南方的那些士大夫和商賈了。

所以鄭勛睿不著急,耐心等待皇上的圣旨或者是吏部的敕書。

十一月初一,吏部的敕書終于到了。

史可法出任巡漕參政,馬士英出任督催參政,粟建成出任押運參政,三人的品階皆為從三品。

梁興力出任巡漕御史,趙單羽出任督催御史,兩人的品階皆為正七品。

曹馳出任巡漕主事,顧夢麟出任倉場主事,文坤出任漕運總督府知事,三人的品階皆為正八品。

馬祝葵出任淮安府知府,羅昌洛出任揚州府知府,李長順出任廬州府知府,黃輝旭出任鳳陽府知府,馬代坤出任徐州知州,李攀龍出任山陰縣知縣。

鄭錦宏兼任衛漕都指揮使。

史可法原為西安府知府,馬士英原位延綏巡撫,粟建成原為秦王府長史司長史,其中的史可法和馬士英,是鄭勛睿早就想著帶到淮安的,至于說粟建成,那是他與秦王朱存樞之間的秘密協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是鄭勛睿的風格。

梁興力和趙單羽,兩人以前分別是溧水縣主薄和句容縣主薄,正八品,這次調整為巡漕御史和督催御史,成為正七品的官員,連升兩級。

曹馳和顧夢麟,以前就是陜西巡撫衙門的知事,此次跟隨到淮安來,出任巡漕主事和倉場主事,表面上看還是正八品,但職責完全不一樣了,特別是顧夢麟,要知道漕運的倉儲事宜,都是倉場主事直接管轄的,官雖然不大,權力不小。

馬祝葵、羅昌洛、李長順、黃輝旭、馬代坤和李攀龍等人,都是鄭勛睿擔任延綏巡撫時候的得力干將,此次全部抽調到淮安來,幫助鄭勛睿掌控四府三州。

如此的做法,讓鄭勛睿有些愧對文震亨,畢竟這一次的抽調,讓文震亨失去了不少得力的干將,不過早在這之前,鄭勛睿就給文震亨寫信說明情況了,相比較來說,淮北的地位遠遠要比陜西重要。

如此調整之后,鄭勛睿牢牢掌控了漕運的所有事宜,漕運最為關鍵的幾個環節,分別是巡漕、督催、押運和倉儲,這些位置上面,悉數都是鄭勛睿的心腹,再說四府三州,最為關鍵的四府,新任知府全部都是鄭勛睿信任的官員,三州之中,徐州的位置最為重要。

至于說山陰縣,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乃是漕運總督府衙所在地,也是漕運碼頭所在地,這里的知縣,必須是鄭勛睿的心腹。

此外大調整的就是鄭家軍。

鄭錦宏以鄭家軍總兵的身份,兼任衛漕都指揮使,管控衛漕兵丁,楊賀、劉澤清、洪欣濤、洪欣貴、洪欣瑜、王允成出任鄭家軍副總兵,其中楊賀主管鄭家軍日常訓練,協助鄭錦宏做好軍士招募事宜,側重于管理斥候營,劉澤清主管鄭家軍后勤供給,側重于管轄騎兵營,洪欣濤駐扎在陜西,負責與草原部落互市的事宜,洪欣貴主管騎兵營,洪欣瑜主管親兵營,王允成主管步卒。

蘇從軍、蘇蠻子和王小二等人,皆升任鄭家軍參將。

鄭凱濤出任鄭家軍游擊將軍。

可以說,此次吏部和兵部的敕書,讓鄭勛睿獲得了完勝,他充分把握住了一切的機會,已經牢牢掌控了整個的淮北以及漕運事宜,而且通過這次的機會,加強了鄭家軍的建設。

可不要小看這樣的調整,他為鄭勛睿日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發的基礎。

播得秋風,才有夜雨,這是鄭勛睿辛苦運作的結局。

張鳳翼能夠出任內閣次輔,楊一鵬能夠成為內閣輔臣,這里面都有鄭勛睿的功勞,與內閣首輔溫體仁之間,鄭勛睿也是很注意關系的,更加重要的是,鄭勛睿與秉筆太監高起潛的關系很是融洽,這是不容小覷的關系,讓鄭勛睿能夠在皇上心目中留下好的印象。

鄭勛睿很明白,距離他羽翼豐滿還有一段時間,但架子已經搭起來了,接下來就看下一步該如何的努力了,淮北乃是大明最為富庶的地方之一,鄭家軍在這里立足,能夠得到充足的補給,有了銀子,才能夠大規模的發展和建設鄭家軍,一旦鄭家軍具有了不俗的規模,那么他就可以徹底決定自身的命運了。

當然,后面的路還很是艱辛,從北方傳來的消息,以及文震亨的來信,鄭勛睿得知了,逃離四川的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再次開始在山西、河南以及湖廣一帶活動了,而且規模還不小,至于說后金韃子,遭遇上次的敗績之后,絕不會善罷甘休的,短時間的休整之后,肯定會有大動作,畢竟皇太極掏出了一千多萬兩白銀,這不是小數目,對于后金會有著很大的影響,皇太極急切期盼得到彌補。

敕書宣布之后,鄭勛睿有了一直豪邁的心思,他感覺到面前的道路突然變得寬闊了,今后的選擇也更多了,是繼續維持大明王朝的統治,忠于皇上,還是另立爐灶,重頭再來,讓大明王朝興旺發達,屹立世界之巔,變成了比較現實的問題了。(未完待續)

《》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小說,泡書吧提供在線閱讀。


上一章  |  明末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