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傳奇第一百五十九章 整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傳奇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九章 整合

第一百五十九章 整合


更新時間:2015年09月10日  作者:風中的失落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風中的失落 | 明末傳奇 
歷史


熱門、、、、、、、、、、、

購買戰馬和糧食的同時,鄭勛睿沒有忘記整合榆林鎮的衛、所、營、堡的軍隊,號稱十五萬軍士的榆林邊鎮,只有三萬五千戰斗力不強的軍士,這聽起來是笑話了,要知道大明朝廷最為最為重要的三個邊鎮,分別是遼東、大同和榆林,遼東的情況不用說,誰都清楚,大同邊軍的情況,應該比榆林好一些,但肯定也存在重大的隱患,至于說榆林邊鎮的情況,鄭勛睿已經掌握的清清楚楚。

三萬五千邊軍,其中各級的軍官達到了八千人,這八千人是按照十五萬軍士的編制來配備的,隊伍當然龐大了,比鄭家軍總人數還要多。折算起來,沒四個人之中就有一個有品階的軍官了,這說出去是笑話了,這樣的軍隊,根本無法打仗,鄭勛睿只能是慶幸,這些年的饑荒,草原部落也沒有能夠幸免,戰斗力大大的削弱,否則榆林邊鎮早就被打垮了。

手里有了錢糧,鄭勛睿必須要整合榆林邊鎮了。

可他也遇到了一個很實際的問題,那就是榆林總兵的人選,朝廷遲遲沒有任命。

總兵官是純粹的武將,不會有文官來兼任,文官出任總兵官,聽起來有些掉價,也沒有哪個文官愿意這樣做,一般來說總兵官都是接受文官的節制。

榆林鎮還有不同于其他邊鎮的情況,那就是朝廷暫時沒有派遣監軍,也就是說這里沒有太監監軍,這倒是讓鄭勛睿省去了很多的麻煩,太監是可以直接和皇上取得聯系的,這可能也是沒有哪個太監愿意到窮的沒有褲子穿的榆林鎮來,來了也得不到什么好處。

朝廷暫時沒有派遣總兵官,不是說鄭勛睿就不能夠動手了,他是延綏巡撫,統領延綏軍政事宜,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做主和拍板的。

當然,動手之前,鄭勛睿也暗地里做了一些手腳,主要是針對各級軍官做的手腳。

榆林鎮的條件太差了,這里的軍官,要不是能夠克扣軍餉,得到一些額外的收入,早就離開了,如今新任的巡撫來了,總兵何耀武自殺,震懾了所有的軍官,沒有誰敢于明目張膽的克扣軍餉了,要是被巡撫大人發現了,克扣的錢糧拿出來不說,恐怕也要落個自殺謝罪的下場,那樣的結果誰都不愿意碰見。

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一些流言散發出來,說是朝廷恐怕要清理榆林邊鎮,按照實際的人數撥付軍餉,還有可能清理之前的軍餉。

這則消息在軍官之中引發了震動,不少軍官人心惶惶,不知道消息的真假,要是真的清理,他們的屁股都不干凈,豈不是要受到責罰。

就在眾人心慌的時候,另外一個消息傳來了,那就是可以在這個時候,想辦法調離榆林邊鎮,當然想著調到好的地方去可能性是不大的,就是想著到大同去,都不大可能,最好的去處是遼東,遼東缺乏軍官和軍士。

遼東這個地方,后金韃子虎視眈眈,誰都害怕,但要說特別的害怕,也不盡然,后金韃子一般都不會在遼東挑起戰斗廝殺,很多時候都是直接進入關內劫掠,遼東反而沒有多少的事情,當然這是明白人才知曉的道理。

是不是申請到遼東去,很多的軍官都是猶豫的,可后來越來越多的傳聞出現,讓很多軍官下定決心了,那就是離開了榆林邊鎮,之前的事情就會一筆勾銷了。

于是一些軍官開始暗地里串聯,爭取更多的軍官申請到遼東去,那樣能夠避開朝廷的清查,以前的事情也輕輕放過了,畢竟在遼東鎮守,那是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面的,朝廷怎么可能追究。

在這個過程之中,巡撫衙門一直都沒有反應。

這讓諸多的軍官更加的膽戰心驚,畢竟他們不可能知道朝廷之中的很多事情,而且新任巡撫是殿試狀元,在朝廷里面很有門路,十八歲的年紀就是巡撫了,還是內閣次輔徐光啟大人的學生,人家肯定知道朝廷的事情,怕是在等著動手的。

一封請調的文書,終于送到了巡撫衙門,盡管有些姍姍來遲。

軍官之中,識字的人很少,不少軍官都是在自己名字下面按上的手印,最終統計下來,申請調到遼東去的軍官,達到了六千多人。

也就是剩下的軍官不足兩千人了。

這一切都是鄭勛睿暗中運作的,只是他沒有想到,居然有六千多人申請到遼東去,這個數目過于的龐大了,可能在朝廷引發風波,這六千多人離開了,預示著榆林邊鎮剩下的邊軍,不足三萬人了。

鄭勛睿早就給恩師徐光啟寫信了,詳細說了榆林邊鎮的情況,他不能夠隱瞞,最終他也將自己的意見提出來,得到了恩師的贊同,徐光啟的身體依舊很不好,但朝廷大軍收復了萊州,讓他的精神稍微好了一些,所以有些時候,也詢問朝廷里面的事情。

鄭勛睿決定整合榆林邊鎮的做法,得到了徐光啟的認可,而且徐光啟專門給兵部打過招呼,剛剛上任的兵部尚書張鳳翼,很是尊重徐光啟,親口對徐光啟表態,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將榆林衛的軍官調到遼東去,要知道遼東就是缺人。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不管是多少人,鄭勛睿既然已經開始動手,就不可能停下來了,這六千多人離開,對于榆林鎮來說,是天大的好事情,那樣他就能夠輕松的整合諸多的衛所營堡,能夠讓軍士拿到足夠的軍餉,至少能夠維持生活了。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榆林鎮設立的衛所營堡也太多了,這種密密麻麻擺布兵力的方式,早就過時了,軍隊要是不強悍,打不贏人家,你就是在長城上擺滿了軍士,也是沒有多大作用的,這樣消耗的不僅僅是軍餉,也讓各個衛所營堡有了相互依賴的心理。

當然鄭勛睿真正倚重的,還是和草原部落的互市,只要相互之間有貿易往來了,戰爭發生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給恩師徐光啟的信函首先送出去,兩天之后,給兵部的奏折也送走了,鄭勛睿等候朝廷的消息,兵部的敕書來了之后,他就可以整合榆林鎮了。

兵部,兵部尚書張鳳翼正在看延綏巡撫鄭勛睿的奏折。

張鳳翼也是有膽量有見識的大臣,曾經在孫承宗的指揮下,領軍收復了遵化、永平、遷安和灤州等四城,作戰能力是得到認可的,雖說剛剛就任兵部尚書,可是對于大明各地的情況基本是清楚的,而且洪承疇、陳奇瑜和盧象升都大明的名將,都是在他的手里啟用的。

饒是見多識廣,看了鄭勛睿的奏折,張鳳翼也是大吃一驚,他想不到鄭勛睿居然會調整這么多的軍官,上至副將、下至把總,一共六千多人,而且這些人都是主動提出來要求,懇求到遼東去駐守邊關,與后金韃子決一死戰的。

稍稍思索之后,張鳳翼決定去專門拜訪內閣次輔徐光啟,順便也看看徐光啟的身體如何。

帶著奏折來找徐光啟,本來是不合適的,這樣的奏折首先應該呈奏內閣,看看內閣是什么意見,不過徐光啟提前打過招呼。

張鳳翼說及情況的時候,徐光啟一直都是逼著眼睛的。

張鳳翼說完之后,徐光啟睜開了眼睛。

“張大人,此事你是怎么看的。”

“下官覺得,這樣的調整幅度太大了,恐怕在朝中引發議論,若是有人彈劾,下官擔心鄭大人難以應對。”

“壯士斷腕,刮骨療毒,張大人,邊軍的情況,你我都是清楚的,且不說大同、榆林和寧夏衛等地,就說遼東,朝廷耗費無數的錢財,投入到遼東,可是屢屢遭遇敗績,就連本官耗費心神打造的登萊新兵,也毀于一旦,這些情況,難道是突然出現的嗎,本官看絕不會的,清揚雖然年輕,可已經發現其中根本問題,這樣的中流砥柱,若是得不到支持,將來還有誰能夠支撐大明的江山啊。。。”

一口氣說了這么多話,徐光啟的臉色更加蒼白了。

“大人的意思,下官明白了,下官這就附上兵部的建議。”

徐光啟暗暗搖頭。

“張大人尚未明白啊,榆林總兵何耀武,就那么自裁的,事情怎么會這么簡單,清揚年輕,朝中沒有什么根基,本官身體一日不如一日,若是本官去了,朝廷之中還有誰能夠支持清揚,清揚所做的事情,本官已經察覺到了,絕非朝中很多大人可以做出來的,到延安府不到一年時間,徹底穩定了局面,陜西巡撫吳甡大人,有過好多的奏折,本官料定,清揚在榆林肯定會做出大事情來,而且不要多長的時間。”

張鳳翼的臉色顯得凝重了,稍稍思索了一會,斬釘截鐵的開口了。

“下官明白了,鄭大人的奏折,下官一力承擔下來,兵部這就草擬敕書,呈報內閣審簽,至于說其中理由,下官會專門給內閣說明的。”

徐光啟點點頭,閉上眼睛,不再說話了。


上一章  |  明末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