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傳奇第九百五十五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傳奇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五十五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

第九百五十五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


更新時間:2016年02月05日  作者:風中的失落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風中的失落 | 明末傳奇 

一場突如其來的夾雜著大風的大雪,讓鄭錦宏所有的部署都幾乎落空了。

鄭錦宏麾下的兩萬大軍,本來是等著多鐸率領的八旗軍進入到豐鎮之后開始設伏,等到多鐸率領的八旗軍前往關內的時候,在半道上展開廝殺,可是大雪大風突然來襲,他麾下的將士,依靠血肉之軀根本無法抵御嚴寒,若是還想著在半道守候和伏擊八旗軍,恐怕絕大部分的將士都要凍傷,甚至失去戰斗能力。

鄭錦宏必須要提前展開進攻了,而且進攻的目標就是豐鎮。

這一場曠古未有的廝殺,注定要在豐都鎮展開。

瑞元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這一日是農歷的小年夜,是灶王爺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報人間事宜的日子,家家戶戶都是要仔細打掃衛生的,而且按照規矩來說,在外面勞作的家人也要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所謂長工短工,臘月二十四滿工。

廝殺就在這一天展開。

鵝毛般的大雪從天空飄落下來,夾雜著大風,天地之間被白色和黃色包圍,距離稍微遠一些就看不見了,如此惡劣的環境之下,想要展開大規模的戰斗廝殺,有些難以想象。

鄭錦宏以及沒有退路了,他要么率領兩萬將士回到關內,那么廝殺就將在關內甚至是大同府城展開,要么就是率領兩萬將士殺向豐鎮,與八旗軍在豐鎮對決。

嚴寒的氣候,讓鄭錦宏麾下的將士根本無法設伏。

鄭錦宏選擇了殺向豐鎮。

兩萬大軍分為前軍和中軍,蘇蠻子率領的五千騎兵為前軍,也是先鋒部隊,首先殺向豐鎮,鄭錦宏率領的中軍,分為兩個部分,其中一萬人跟隨其殺向豐鎮,另外的五千人作為預備隊,在關鍵時刻投入戰斗之中。且這五千人還要預防八旗軍逃離。

如此惡劣的氣候條件之下,逃命幾乎是不可能的,唯一能夠逃離的地方就是關內,可惜大同府早就封鎖了關口。也就是說,多鐸率領的八旗軍和蒙古騎兵,唯有拼死一戰。

辰時,天空依舊是黑沉沉的,鵝毛大雪無聲飄落。

蘇蠻子率領的五千將士。殺向了豐鎮。

多鐸同樣為這場突如其來的風雪苦惱,本來他麾下的八旗軍抵達豐鎮之后,根本不會停留,直接朝著關內前進,占林豐鎮的過程很是簡單,留在豐鎮的絕大部分人,都被直接斬殺,只是留下了少數的幾個熟悉周遭情況的活口,以備萬一的需要。

豐鎮距離關口只有十里地,如此短的距離。八旗軍很快就能夠抵達,不過就在多鐸準備出發的時候,大風大雪突然來臨,而且雪越來越大,風也是很大,就連多鐸都感覺到吃驚了,他對草原是熟悉的,一般來說,天降大雪的時候,都是沒有風的。而刮風的時候就不會下雪,誰知道這次奇怪了,天降大雪還刮大風。

熟悉草原氣候的多鐸清楚,如此嚴寒的氣候之下行軍。危險太大了,盡管豐鎮距離關口只有十里地,可大風大雪的氣候之下,軍士很有可能迷路,要是走錯了方向,那就要命了。所以還不如在豐鎮歇息,等到風雪停下之后進攻。

如此嚴寒的氣候之下,大軍不可能暴露行蹤。

多鐸絕對想不到明軍會在這個時候發動進攻,這簡直不是人能夠想象的事情,如此惡劣的天氣,只有瘋子才會廝殺。

明軍的馬蹄聲被大風掩蓋了很多,但是多鐸還是聽出了異樣,等到斥候上氣不接下氣的說有大軍沖過來的時候,多鐸以為自己是在做夢。

多鐸什么都不知道,斥候也沒有偵查到什么,因為遭遇到了極端的氣候,所以他的心情還是比較放松的,這個時候不需要想的太多,所有軍士在豐鎮好好養精蓄銳,等到大雪停止之后就發動最為猛烈的進攻,沖入關內,而且多鐸認為時間上面也很是合適,馬上就是春節了,大明的官吏百姓乃至于軍士,都是要過年的,防御也是最為松弛的時候。

斥候連續兩次稟報,此刻馬蹄聲以及可以清晰的聽見。

馬蹄聲很是密集,這不可能是周遭的土匪,再說如此氣候之下,土匪也不會動作,唯一的解釋就是明軍。

多鐸不知道自己的行蹤什么時候暴露的,他甚至懷疑有人專門泄露了消息,導致明軍早就做好了準備,否則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出現。

但這一切都不重要了,目前最為要緊的時候,是抵御明軍的進攻。

多鐸下達了作戰的命令,他準備親自上馬廝殺的時候,身邊的親筆阻止了。

多鐸是大軍的主帥,在情況尚且不清楚的情況之下,是不能夠輕易出戰的,沒有人知道這是不是明軍設下的圈套,主帥貿然出擊,要是出現危險,那對于大軍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

好在多鐸很快明白了這一點,沒有堅持領兵出戰,他不知道對方有多少的明軍,不知道明軍的主帥是誰,也不知道對方采取的是什么戰術,這個時候沖出去廝殺,的確莽撞了。

多鐸更加清楚,如此惡劣的氣候之下,麾下八旗軍撤離是不可能馬上撤離的,既然明軍前來進攻了,那么關口方向以及做好了一切的準備,想著繼續遵從皇太極的命令入關劫掠,那是找死的決定,想著率領大軍朝著關口的方向撤離,同樣是找死,而往回撤往察哈爾右翼前旗路途過于的遙遠,軍士根本不能夠抵御嚴寒的氣候。

目前來說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拼死抵抗,守住豐鎮,打敗明軍。

所以多鐸的命令異常的嚴厲,第一批參與廝殺的兩千八旗軍騎兵,以及兩千蒙古部落的騎兵,就算是戰至最后一個人,也絕不準撤退,違令者殺無赦。

多鐸下達這個嚴酷的命令,還是有著很大的自信的,出戰的兩千騎兵,是鑲白旗的騎兵,是多鐸最為信任的騎兵,他們作戰頑強,好勇強悍,只知道進攻和沖鋒廝殺,根本不知道撤退是什么意思。

至于說兩千的蒙古部落的騎兵,熟悉地形,有過在如此嚴寒氣候之下作戰的經驗,相信也是能夠應對的。

多鐸更大的信心來自于對明軍的判斷,他斷定明軍不會馬上展開總攻,第一批沖殺的軍士,很有可能是想著擾亂八旗軍的軍心,讓八旗軍處于混亂之中,接下來明軍的主力才會展開真正的進攻。

所以說抵御住明軍的沖鋒和進攻,穩住大軍的陣型是最為重要的。

不得不說,多鐸的判斷是準確的,他雖然年紀不大,也是身經百戰,而且依靠戰功成為大清國最為年輕的親王,在關鍵時刻做出準確的判斷,讓麾下的大軍不至于陷入到慌亂之中。

廝殺在瞬間展開。

蘇蠻子也是有苦自知。

毛瑟槍能夠發揮的作用不大了,氣候過于的嚴寒,一些毛瑟槍的扳機被凍住了,根本無法開槍,少部分能夠發射的毛瑟槍,在快速的沖鋒之下,不可能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諸多的將士主要依靠的還是專門制作的小型弓弩,這種弓弩一次性能夠發射出去三支弩,殺傷力是很大的,但八旗軍的弓箭同樣是厲害的。

穿著白色戰袍的八旗軍,以及穿著翻毛皮衣的蒙古騎兵沖過來的時候,蘇蠻子的感覺就不是很好,他沒有想到多鐸的麾下還有蒙古騎兵,這至少說明,多鐸麾下不止一萬八旗軍,這個情報就連主帥鄭錦宏都不知道。

沒有誰開口大喊,雙方都是死命的沖鋒和廝殺,沉默的戰斗展現出來的殺氣更加的駭人。

蘇蠻子沖鋒在最前面,他手中的弓弩射殺了兩個八旗軍軍士之后,戰馬已經靠近了八旗軍,而八旗軍射來的弓箭,也讓他身邊幾個將士倒下了。

零星的槍聲很快消失,諸多的將士發現了,這個時候毛瑟槍沒有任何作用,弄得不好會讓自身喪命。

刀劍撞擊的聲音出現了,戰馬的嘶鳴也出現了,唯一沒有出現的就是將士的吶喊。

就連倒在地上的將士,也是緊緊閉著嘴,努力不發出任何的聲音,除非是那些被戰馬踐踏的軍士,忍不住的情況之下,才發出短促的慘叫聲,這樣的慘叫聲,也預示著一個生命的終結。

這是一場沉默的廝殺,雙方都絕不會后退一步,他們都知道自身的責任。

天空之中依舊飄落著鵝毛大雪,呼呼刮的北風卷起了漫天的黃沙,讓這場絕命的廝殺顯得更加的殘酷。

蘇蠻子的身上依舊掛彩了,一名被他斬殺的八旗軍,手中的弓箭射中了他的左臂,蘇蠻子毫不猶豫的折斷了插在左臂的箭羽,而順著胳膊流到外面的鮮血很快凝固。

大明軍隊、八旗軍和蒙古騎兵已經混戰廝殺在一起,雙方都在拼命,暫時看不出誰占據了廝殺的優勢,八旗軍身穿白色的戰袍,蒙古騎兵身穿的衣服大都是黑色的,也有少量是白色的,明軍則清一色的身穿紅色的戰袍,所以雙方是很好區別誰是對手、誰是敵人。

蘇蠻子玩命的廝殺,但他不忘記自己指揮官的身份,他不斷吩咐身邊的親兵和傳令兵,或者將戰斗情況稟報大帥,或者要求廝殺的團隊相互之間馳援。

。。。(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明末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