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傳奇第八百七十六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1)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傳奇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七十六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1)

第八百七十六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1)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14日  作者:風中的失落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風中的失落 | 明末傳奇 

皇太極的確在永平府停下了追擊的腳步。請大家品皇太極的這個決定,沒有遭遇到反對,因為諸多滿人權貴都得到了消息,鄭家軍占領了京城,大舉進入了北直隸。

八旗軍唯一的對手就是鄭家軍,想不到這么快就要直接面對了。

占領了山海關,進入到永平府之后,皇太極很難得到準確的情報,不過有關鄭家軍的情報卻是千真萬確的,因為這是京城內段宗奎直接提供的,情報非常詳細,說到了鄭家軍占領京城的整個過程,僅用一天的時間,就消滅了駐守京城的五萬大順軍。

皇太極不敢冒險,他必須要看看,鄭家軍下一步究竟會如何。

更加令皇太極焦心的情報傳來,鄭家軍在通州附近剿滅了大順軍,鄭家軍已經朝著永平府城的方向而來。

爭論瞬間出現,究竟是迎戰鄭家軍,還是撤回山海關。

絕大部分的意見都是迎戰鄭家軍,八旗軍好不容易占領了山海關,朝著北直隸進發了,這個時候要是撤回山海關,前面所有努力都白費了,何況山海關之戰,八旗軍損失的軍士也超過萬人了,這是鮮血換來的勝利,決不能夠拋棄。

皇太極一錘定音,決定在永平府與鄭家軍展開廝殺。

八旗軍曾經三次慘敗給鄭家軍,多爾袞、多鐸、阿濟格、阿巴泰甚至岳托,都吃過鄭家軍的虧,被鄭家軍剿滅的八旗軍總人數接近十萬人,這一直都是皇太極的心頭刺。

不過這也說明了鄭家軍的強悍。

面對面的廝殺,鄭家軍不輸八旗軍,但也不一定能夠完全斬殺八旗軍,前幾次的失敗,有八旗軍的疏忽,更多都是鄭家軍戰術布置得當,導致了八旗軍的慘敗。

這一次的交戰,雙反是面對面廝殺。實力上面的絕對碰撞。

鄭家軍不同于大順軍,更不同于朝廷大軍,其戰斗風格強悍,絕不會因為一次兩次戰斗的失利,就出現大潰敗的局面,這樣的可能性不存在,想都不要想。

不過在戰斗廝殺開始的時候。占據優勢是非常重要的。

皇太極將目光看向了重裝騎兵。

大清國的重裝騎兵人數不多,一共才五千人。要知道滿八旗原來屬于游牧部落,騎馬和金額狩獵是每一個男人從小就要學會的本事,滿八旗騎兵的強悍,這是最為重要的基礎。

八旗軍組建重裝騎兵的時間不長,當初皇太極曾經準備組建重裝騎兵的時候,就遭遇到了反對,不少滿人權貴認為,滿八旗的騎兵天下無敵,根本不需要組建重裝騎兵。皇太極的這個計劃,一度因為遭遇反對太多而沒有能夠執行。

滿八旗第一次慘敗給鄭家軍之后,反對組建重裝騎兵的聲音小了很多,皇太極趁此機會強力推進,重裝騎兵終于成立了,從滿八旗之中挑選最為精銳的軍士,組建了重裝騎兵。

重裝騎兵的消耗太大。全身的鎧甲,包括戰馬頭部和頸部的鎧甲,包括重裝騎兵手中的長矛,讓每一個重裝騎兵的配備都需要不少的銀子。

因為費用太高、消耗太大,反對的聲音再次高起來,但這一次皇太極堅持下去了。沒有理睬任何反對的聲音,堅決組建起來重裝騎兵。

重裝騎兵隸屬于滿八旗之中的正黃旗,但獨立建制,唯有皇太極才能夠調動。

隨著八旗軍第二次在關內作戰失敗,以及鄭家軍在遼南的興起,有關重裝騎兵的非議漸漸沒有了,這個時候滿人權貴才認識到皇太極的遠見卓識。

重裝騎兵輕易是不會出動的。凡是八旗軍能夠應對或者是獲勝的戰斗,重裝騎兵絕不會出動,說起來重裝騎兵是大清國的秘密武器。

這一次皇太極率領重裝騎兵出征,首戰就立下了巨大的功勞。

重裝騎兵的沖鋒,徹底打散了大順軍的一字長蛇陣,且壓縮大順軍的陣形,讓騎兵和步卒能夠毫無顧忌的沖殺,大順軍的箭雨面對重裝騎兵的時候,一點辦法都沒有。

山海關之戰,八旗軍陣亡萬余人,而且絕大部分還是在鎮守山海關的戰斗之中陣亡的,但卻斬殺了近十萬的大順軍軍士,這里面重裝騎兵的功勞是最大的。

山海關之戰,重裝騎兵損失微乎其微,但爆發出來了強大的攻擊力和殺氣。

當然重裝騎兵也有不足,那就是缺乏機動靈活性,這一點問題不大,騎兵完全可以補充進來,跟隨在重裝騎兵的后面,時刻護衛。

皇太極組建重裝騎兵的目的,就是要對付鄭家軍。

從幾次戰斗的情況來看,鄭家軍一樣是驍勇的,機動靈活性方面絲毫不亞于八旗軍,如此雙反就處于勢均力敵的狀態之下,想要在戰斗之中戰勝鄭家軍,只有別出心裁,而重裝騎兵就是皇太極想到的辦法。

重裝騎兵的鎧甲非常的堅硬,就算是面對火繩槍的射擊,也能夠抵御。

鄭家軍馬上就要來了,他們的目的皇太極是清楚的,那就是奪回山海關。

皇太極無論如何也要守住山海關,守住了山海關,意味著八旗軍可以輕易的供給中原,就算是八旗軍短時間之內不會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也能夠給與鄭家軍巨大的威脅。

作戰的部署隨即展開。

多爾袞、阿濟格、阿巴泰和杜度等人都是主動請戰,希望成為前鋒。

皇太極甚至考慮之后,讓阿巴泰成為了前鋒指揮官。

這是因為阿巴泰曾經在北直隸征伐半年多的時間,熟悉北直隸的地形,且阿巴泰作戰勇猛,也有一定的謀略。

當然從人選方面來說,多爾袞是最為合適的。

不過皇太極有著自身的考慮,至于說究竟是什么原因,他是不會說出來的。

駐扎在永平府的八旗軍有八萬人,包括五千的重裝騎兵,這是非常強悍的力量了,有了這么多的軍士,排兵布陣容易很多。

接下來討論的是作戰的地點,究竟是守候在城池里面作戰,還是在城外空曠的地帶與鄭家軍面對面廝殺。

這方面的討論沒有持續多長的時間,所有人都認為應該要出城作戰。

唯一提出反對意見的是洪承疇,可惜洪承疇的話語,得不到皇太極的重視,因為就連范文程都建議在野外作戰。

固守城池作戰,八旗軍固然可以減少傷亡,可一旦城池被鄭家軍包圍,八旗軍就將處于劣勢,糧草供給的不足將成為最大的問題,山海關的駐軍是不敢傾巢出動的,若是鄭家軍分兵占領了山海關,那八旗軍就危險了。

野外作戰,皇太極有著絕對的信心,他相信八旗軍一定能夠戰勝鄭家軍。

皇太極的疏忽,是沒有詢問洪承疇為什么建議固守城池作戰,皇太極不問,洪承疇也不會做出解釋。

作戰部署很快確定下來,阿巴泰率領的五萬大軍,在距離府城五里地的地方開始構筑陣形,準備與鄭家軍的廝殺。

洪承疇的心情非常的復雜,局勢的變化他遠遠沒有料到,流寇居然攻陷了京城,皇上自縊身亡,緊接著鄭家軍打敗了流寇,占領了京城,而且鄭家軍一鼓作氣,徹底打敗了流寇,朝廷頭疼多年的李自成和劉宗敏等人,悉數被鄭家軍斬殺。

洪承疇知道鄭家軍的厲害,更是知道鄭家軍火器的無敵,這個方面,皇太極和滿人權貴并不是特別的清楚。

不管是重裝騎兵還是騎兵,最為害怕的就是火炮,很少有戰馬能夠在火炮的轟鳴之中保持鎮定,也很少有騎兵戰勝過火炮的轟擊。

洪承疇不是特別清楚鄭家軍的火炮,但他知道熊文燦曾經憑借鄭家軍提供的火炮,打的流寇落花流水,而且鄭家軍與其他軍隊所不同的地方,就是單獨組建了炮兵營,由此可見鄭家軍有著足夠多的火炮。

八旗軍面對鄭家軍,首先想到的必須是保證不失敗,盡管說八旗軍擅長野外作戰,可是面對火炮的轟鳴,再強悍的軍隊也難以抵擋。

相反,八旗軍駐守城池,可以避免太大的損失,且可以把握好時機,在最為關鍵的時刻,殺出城池,打的對手措手不及。

皇太極沒有詢問任何的原因,就否決了他洪承疇的提議,這讓洪承疇很是痛苦,投降大清國已經是他這一輩子的奇恥大辱,皇太極和滿人權貴的輕視,讓他更是無法抬頭。

洪承疇與范文程不一樣,范文程的全部心思都在皇太極的身上,都在大清國,可洪承疇內心是有愧疚的,對大明朝廷和已經逝去的皇上的愧疚,這樣的愧疚讓他說話的時候,時時刻刻都要思考。

洪承疇不是不開口,也提出來自身的見解,但他不會堅持,更不會據理力爭。

洪承疇非常的茫然,不知道未來在什么地方,當鄭家軍占領京城的消息傳來,他就感覺到大事不好,這天下恐怕是鄭勛睿和鄭家軍的,八旗軍無法戰勝鄭家軍。

一步錯步步錯,這世上沒有后悔藥,已經投降大清國的洪承疇,只能夠自身來承擔這個苦果,一旦八旗軍被鄭家軍打敗,那就是他生命的最后時刻了。未完待續。

如果您喜歡這本小說,請把《》加入收藏,以方便以后跟進最新章節的連載更新


上一章  |  明末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