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傳奇第八百四十五章 都面臨抉擇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傳奇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四十五章 都面臨抉擇

第八百四十五章 都面臨抉擇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06日  作者:風中的失落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風中的失落 | 明末傳奇 
選擇:


書名:作者:風中的失落下載:

突如其來的慘敗,讓李自成無法承受,敗退的大軍狂推五十里地,官軍停止追殺之后,大部分的義軍軍士都是膽戰心驚,有些甚至在夜里尖叫。

最終的戰果統計出來,義軍損失近七萬人。

李自成率領的是三十萬大軍,此役損失接近三成,這樣的慘敗無人能夠接受。

慘敗是一方面,更加重要的是,李自成對自身的判斷產生了嚴重的懷疑,原來他認為憑著他率領的三十萬大軍和劉宗敏率領的十萬大軍,就能夠橫掃北直隸,直至拿下京城,現在看來這個想法過于的自信了,誰也想不到朝廷大軍如此的兇悍。

顧君恩幾次想要說到此事,李自成都拒絕了,他在等候劉宗敏的到來。

義軍不可能在保定府久留,大量的糧草損失,讓義軍的糧食不足,等到劉宗敏前來保定府會和之后,李自成決定率領大軍撤回山西去。

李自成獨自思索了整整一天的時間,他不明白為什么義軍剛剛進入北直隸的時候,一帆風順,占領了真定府和大名府,還有河間府部分的地方,可第一場真正的戰斗,卻是以慘敗告終的,難不成大明王朝真的有老天保佑嗎。

一天之后,劉宗敏率領前軍一萬人抵達了保定府,與李自成會和了。

義軍去留的問題,被正式提出來了。

李自成的觀點非常的明確,那就是義軍必須要撤回山西去,此番的慘敗,義軍已經是士氣不振,而且大軍還要時刻監視官軍,看看官軍是不是會發動突然的襲擊。

劉宗敏了解了戰局之后。沒有表態。

顧君恩有著不同的意見,他認為義軍已經占據了真定府和大名府,不能夠因為一場失敗就完全撤離。義軍完全可以占領這些地方,逐步的發展。繼續構成對京城的威脅,也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官軍無法安心的休整。

這一次,李自成不贊同顧君恩的建議,堅持大軍要全部撤回山西與河南去。

關鍵時刻,劉宗敏開口了,他認為顧君恩的建議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義軍不是第一次經歷失敗。以前每次失敗之后,都能夠重整旗鼓,現如今義軍的實力完全不一樣了,軍力雄厚,盡管這次的失敗有些太大了,可不意味著義軍就不能夠戰勝官軍了。

劉宗敏發表了意見之后,李自成發了脾氣,他認為顧君恩和劉宗敏的想法過于的樂觀,北直隸畢竟是大明朝廷最為重要的地方,困獸猶斗。兩天之前的戰斗,官軍爆發出來強大的戰斗力,就說明大明朝廷誓死都要保衛京城。

李自成還認為。南方有鄭家軍虎視眈眈,北方有后金韃子,義軍若是與官軍拼死的廝殺,就算是能夠取得最后的勝利,也是損失慘重,到時是不管是后金韃子,還是鄭家軍,來到北方之后,義軍只能夠乖乖的讓出所有占據的地方。根本無力抵抗。

李自成拋出這個觀點之后,顧君恩和劉宗敏都沉默了。

朝廷曾經要求義軍攻陷陜西。其實就是想著義軍與鄭家軍展開廝殺,就是想著讓義軍的實力大損。如今義軍進攻北直隸,與官軍廝殺,實力的損耗更大,這樣下去,恐怕義軍攻打京城的時候,已經沒有了繼續下去的能力,說的不客氣一些,義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這次的爭論,李自成的決定最終被執行了。

義軍開始全面的撤離北直隸,李自成率領的大軍,從真定府方向撤離到山西,劉宗敏率領的大軍從大名府方向撤離到河南。

撤退的過程之中,李自成命令義軍軍士,對于所占據的城池實施掠奪,不管是什么東西,只要是需要的東西,一律都帶走,這道命令下達之后,執行的過程之中很快變味了,女人和錢財糧食被掠奪的同時,一些手無寸鐵的老弱被殘殺,青壯被強行招募到義軍之中,房屋則被燒毀,真定府和大名府各處都陷入到悲鳴之中。

楊嗣昌也面臨抉擇,是乘勝追擊還是偃旗息鼓,保住北直隸。

楊嗣昌本人的意見是保住北直隸,不要追擊流寇,他甚至認為要求大軍此刻追擊之人,是心懷叵測之人,而且在給皇上和朝廷的奏折之中,楊嗣昌也建議暫時不要追擊流寇。

但左良玉與賀人龍等將軍的意見不一樣,他們認為這個時候追擊流寇,正是最好的時機,流寇的糧草損失太大,根本無法長時間的維持,此刻若是能夠展開迅猛的追擊,必定對流寇造成更加重大的打擊。

楊嗣昌不置可否,他認為流寇沒有遭遇到致命打擊,其主力還在,這個時候追擊流寇,很有可能激發流寇的斗志,與朝廷大軍拼命廝殺,畢竟從兵力上面來說,朝廷大軍是處于絕對劣勢的。

楊嗣昌不可能無視左良玉與賀人龍的建議,他很清楚,兩人在戰場上面的敏銳度,是要強于他這個大帥的。

楊嗣昌內心堅持自身的認識,以等待皇上的圣旨或者是朝廷的敕書為由,命令大軍暫時不準追擊。

也就在這個時候,流寇全面撤離北直隸的消息傳來了。

左良玉與賀人龍著急了,屢次來到楊嗣昌這里請戰,兩人懇請率領部分的軍士,前去追殺流寇,撤退的流寇是沒有任何戰斗力的。

楊嗣昌終于松口了,同意兩人各自率領一萬軍士,從真定府和大名府兩個方向追擊流寇。

這么命令下達的太晚了一些。

左良玉與賀人龍各自率領大軍前去追擊,流寇得知官軍前來追擊之后,顧不上在地方上的劫掠,加快了撤離的速度,左良玉與賀人龍率領大軍拼命的追擊,也沒有能夠追到流寇。

在這個過程之中,左良玉與賀人龍兩人對楊嗣昌都有了意見。

應該說楊嗣昌指揮的這場戰斗,的確是罕見的大勝,可是在取得勝利之后,楊嗣昌沒有能夠果斷的下達命令,要求朝廷大軍乘勝追擊,結果喪失了絕佳的徹底擊潰流寇的機會。

戰斗廝殺不是以攻占城池為目的,而是以剿滅對手的力量為目的。

楊嗣昌的這個失誤太大了,恐怕對今后的征伐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左良玉抵達真定府城之后,停止了對流寇的追擊,他還沒有膽量進入到山西去作戰,畢竟麾下的軍士人數太少了,不可能面對數十萬的流寇。

賀人龍抵達大名府之后,同樣在大名府城駐扎了,停止了對流寇的追擊,他的想法與左良玉是差不多的。

兩人都是長年征戰廝殺的總兵,對于戰斗的局勢還是能夠把握的。

更巧的是,兩人同時給楊嗣昌寫信,懇請暫時駐扎在真定府城和大名府城。

皇上的圣旨和朝廷的敕書同時抵達。

圣旨要求朝廷大軍乘勝追擊,敕書也是同樣的內容。

到了這個時候,楊嗣昌才發現自己的確犯下了錯誤,沒有要求朝廷大軍乘勝追擊,結果讓流寇得以喘息,其實流寇沒有他估計的那么厲害,一旦遭遇到慘敗,士氣不振,就會一瀉千里,這個時候追擊流寇,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勝利。

好在左良玉與賀人龍率領兩萬軍士前去追擊了。

左良玉與賀人龍的信函送到保定府城的時候,楊嗣昌的臉色很不好看,這兩人駐扎在真定府城和大名府城,究竟是什么意思,難不成在這兩處構筑起來工事,阻止流寇的再次入侵。

此時楊嗣昌的想法已經出現改變,他決定率領大軍進入山西剿滅流寇。

此番戰斗的勝利,以及皇上的圣旨和朝廷的敕書,給與了楊嗣昌很大的信心,他不再想著駐守在北直隸了,而是要主動出擊,此番戰斗繳獲了大量的糧草,這些糧草至少能夠維持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加上原來儲存的一些糧草,大軍足夠能夠主動出擊了。

楊嗣昌馬上給左良玉與賀人龍回信了,要求左良玉在真定府城等候,要求賀人龍迅速率領軍士趕赴真定府城至于說下一步該如何的行動,楊嗣昌在信函里面沒有說。

前來宣旨的禮部官員,私下里告訴楊嗣昌,皇上對此番的大勝異常的看重,認為朝廷大軍一定能夠徹底的剿滅流寇,對楊大人也是有著足夠的信心,司禮監本來建議派遣監軍,被皇上直接拒絕了。

禮部官員的話語,讓楊嗣昌如坐針氈,他為自己的失誤痛苦,若是時間能夠倒轉,他會毫不猶豫的命令大軍接連追擊,甚至暫時不要收拾和打掃戰場。

不過現在行動還來得及,流寇遭遇了失敗,士氣不振,這個時候朝廷大軍突然進入到山西廝殺,流寇一定是猝不及防,若是把握機會合適,朝廷大軍甚至能夠徹底剿滅流寇。

前后不過十來天的時間,楊嗣昌的想法就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這讓人有些看不懂。

楊嗣昌不會知道,他的這些想法,會遭遇到強烈的反對,因為這都是他一廂情愿,根本不切實際,戰局是瞬息萬變的,有些機會一旦失去之后,就再也不能夠挽回了。(未完待續。)君子聚義堂

正文完,您可以返回列表。

相關小說:


上一章  |  明末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