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傳奇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跌眼鏡的戰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傳奇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跌眼鏡的戰局

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跌眼鏡的戰局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06日  作者:風中的失落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風中的失落 | 明末傳奇 
·正文

“朝廷大軍沒有那么容易垮掉,楊嗣昌一定能夠獲取重大的勝利。≥≥,”

鄭勛睿的這句話,讓周延儒和鄭錦宏等人不明白,在他們看來,楊嗣昌本就是文官出身,真正指揮打戰的事情很少做,或者可以說沒有直接做過,這樣的人指揮生死攸關的戰斗,想要獲取勝利是不可能的,能夠不被流寇全殲就算是不錯了。

看見眾人吃驚的神情,鄭勛睿再次開口了。

“流寇的戰斗力不強,諸位都是知道的,單單從戰斗力方面來說,流寇是比不上朝廷大軍的,只不過占據了人數上面的絕對優勢,同時朝廷大軍經歷了松山之戰的慘敗之后,士氣不振,故而普遍不被看好,不過我們都忽略了一個最為關鍵的地方,那就是楊嗣昌的決心。”

“楊嗣昌建議讓流寇攻打陜西,結果未能得逞,按照以前的處置辦法,楊嗣昌必定遭遇到數不清的彈劾,輕者丟官罷爵,重者被投入到大牢之中,不過現如今楊嗣昌依舊指揮大軍作戰,什么事情都沒有,而且還被敕封為太子太師,如此情況之下,楊嗣昌豈會不拼死效命,主帥拿出來非同一般的勇氣,下面的軍士自然是受到鼓勵的。”

“楊嗣昌麾下的左良玉和賀人龍等人,都是赫赫有名的驍將,多次與流寇作戰,既有重大的勝利,也有慘不忍睹的失敗,他們知道流寇的弱點是什么,必然在接下來的戰斗之中,發揮出來最大的能力。”

“英宗時期,土木堡之役大敗,瓦剌的也先擒獲了英宗皇帝,那個時候朝廷大軍的精銳全部在戰斗之中被消滅。也先逼近京城的時候,面對的是老弱婦孺,名相于謙站出來了,組織城內的老弱婦孺,硬是打敗了強悍的也先,當時的京城保衛戰。恐怕沒有誰認為于謙能夠獲取勝利,偏偏戰斗結局出乎了所有人預料。”

“京城保衛戰的關鍵,就是于謙的勇氣和膽識,當年于謙面對的局勢,和如今的楊嗣昌面對的局勢有些相似,只要楊嗣昌拿出來足夠的勇氣,這場戰斗結局真的不好說。”

鄭勛睿的分析有理有據,讓眾人信服,不過眾人也感覺到奇怪。鄭勛睿之前不是說過,朝廷必然面臨失敗的局面,北方必將陷入到大亂的局面之中,鄭家軍正在整合之中,準備開進北方收拾殘局了,為什么又說楊嗣昌能夠獲取重大的勝利。

如此豈不是自相矛盾嗎。

鄭勛睿沒有解釋其中的緣由,流寇的勢力進入到河間府,漕運已經停止。京城和北方已經陷入到缺糧的境地,北直隸慘遭后金韃子的蹂躪。秋收季節根本沒有收獲到什么糧食,山西與河南等地的糧食,悉數被流寇得到,朝廷缺糧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缺糧必將導致京城的大變,楊嗣昌不管如何的勇猛,也許能夠穩住一時的局面。但不可能挽救病入膏肓的大明朝廷。

還有一件事情,讓鄭勛睿感受到了老天的捉弄,那就是皇太極還是好生生的,沒有任何的問題,八月份已經過去。其沒有暴病身亡。

稍稍停頓了一下,鄭勛睿再次開口了。

“福建的局勢尚未完全穩定,徐望華嘔心瀝血,大致穩定了局面,鄭芝龍麾下水師的整編也基本完成,我看徐望華還是要回到南京來了,鳳陽巡撫之職務撤銷之后,史可法回到了南京,我看就讓史可法出任福建巡撫。”

鄭勛睿考慮的是實際情況,徐望華責任重大,不可能總是兼任福建巡撫,按照鄭家軍整合的安排,福建、廣東和廣西為一片,鄭家軍一萬將士重點駐扎在福建和廣東兩地,其地方上的穩定是不存在多大問題的。

鄭勛睿預測的北方的大亂即將出現,南京六部已經陷入到一片忙碌之中,很多的事情需要籌備,戶部又是特別重要的部門,戶部左侍郎熊文燦雖說也有能力,但在南京的影響力不足,不可能與徐望華的威望比較,鄭勛睿自身需要統籌考慮所有事情,不可能長期兼顧戶部的事宜,故而徐望華必須要盡快回到南京。

史可法很有能力,早就體現出來了,出任福建巡撫沒有任何的問題。

李自成親率大軍逼近了保定府城,其麾下義軍總是達到了三十萬人。

在李自成看來,此番戰斗獲取勝利沒有任何的懸念,朝廷大軍士氣不振,從真定府匆忙退往保定府,本就是無心戀戰,義軍已經占領了真定府、大名府以及河間府部分的地方,接下來就是乘勝前進,打敗楊嗣昌及其麾下的朝廷大軍,兵鋒直指京城了。

得到斥候稟報,說是朝廷大軍在保定府城之外排兵布陣的時候,李自成仰頭哈哈大笑了,他早就聽說楊嗣昌只是文官,雖說在戰術部署方面有著很不錯的能力,可從來都沒有上過戰場,如今看來果不其然,楊嗣昌若是率領朝廷大軍死守保定府城,義軍想要攻克保定府城,尚有一定的難度,或許會付出較大的代價,現在楊嗣昌拋卻了占據的優勢,與義軍面對面廝殺,如此豈不是給與了義軍機會。

李自成馬上命令斥候告知在河間府的劉宗敏,率領大軍速速趕赴保定府。

義軍在人數上面有著絕對的優勢,打敗朝廷大軍只在眨眼之間。

楊嗣昌的確是拼了。

京城之中發生的事情,他都是知道的,內閣首輔錢士升帶頭彈劾,被司禮監大太監王承恩擋下了,且皇上敕封他楊嗣昌為太子太師,這是皇上的絕對信任。

肩負重任的楊嗣昌,內心是有愧的,兩次給皇上出主意,結果兩次都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一次是要求鄭家軍剿滅流寇張獻忠,結果鄭家軍趁機占據了四川與湖廣兩地,這一次誘使流寇進攻陜西,結果流寇調轉槍頭對準了朝廷大軍。

皇上敕封李自成為都督同知的圣旨,同樣成為了笑話,這等于是**裸的打臉。

如此的情況之下,楊嗣昌不管提出這些建議是什么想法,都不能夠免卻罪過,但皇上根本就沒有責罰,而是完全信任,讓他繼續掌控大軍,抵御流寇的進攻。

這等的信任,一般人怎么可能得到。

在楊嗣昌看來,他若是不能夠徹底打敗流寇,就無顏面對皇上,甚至無顏面對天下人了。

李自成親率流寇前往保定府城的時候,楊嗣昌神色嚴肅的與軍中游擊將軍以上的軍官談話,他的態度非常明確,此番的戰斗已經是破釜沉舟,一旦失敗,所有人都不要想著能夠幸免,特別是這些將軍,其親人日后也要遭遇到流寇的蹂躪,這是一場輸不起也不能輸的戰斗廝殺,這是一場關乎所有人身家性命的戰斗廝殺。

戰斗部署方面,楊嗣昌堅決反對固守城池,那樣十余萬的大軍就失去了活動的空間,將被流寇死死的困在保定府城,他們沒有增援,沒有補給的糧食,最終流寇不需要耗費多大的氣力,城池之中的大軍就要徹底崩潰。

楊嗣昌要求朝廷大軍擺好陣勢,與流寇面對面廝殺,他甚至拿出了鄭家軍的常用語狹路相逢勇者勝,來鼓勵諸多的軍官。

當然楊嗣昌做的最為決斷的一件事情,就是親自參與戰斗廝殺,而且他在隊伍的最前面。

要知道楊嗣昌是內閣次輔、太子太師,兵部尚書,這樣的身份是根本不需要上戰場的,完全可以在保定府城之內指揮戰斗,可楊嗣昌堅決參與戰斗廝殺。

當楊嗣昌身穿鎧甲出現在眾人面前的時候,所有人都被震撼了。

誰不知道楊嗣昌是文官,且已經是五十五歲的年紀,精力和體力遠遠比不上年輕人,如此關鍵時刻,能夠帶頭廝殺,其余人還有什么話好說。

武將之中,以總兵左良玉與賀人龍為代表,都在楊嗣昌面前明確表態,要求成為先鋒,建議楊嗣昌在中軍指揮戰斗就可以了,不過楊嗣昌根本不同意,堅持自己擔任先鋒官。

楊嗣昌身穿鎧甲巡查軍隊的時候,引發了更大的震撼。

很多軍士以為看錯了,他們平日里根本沒有機會與楊嗣昌見面。

在得知楊嗣昌大人為先鋒官,左良玉與賀人龍為副將的時候,一種莫名的氣氛在大軍之中蔓延,這是沉默的士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句話說的一點都不錯,軍士的士氣隨時都能夠爆發,就看指揮官如何了,既然太子太師、內閣次輔、兵部尚書楊嗣昌大人都承擔了先鋒官的任務了,下面的軍官軍士還有什么好說的,拼命廝殺就可以了。

率軍前來的李自成,哪里知道這樣的情形,他甚至來不及等候劉宗敏率領大軍前來會和,也沒有聽從顧君恩的建議等候,就率領大軍撲向了保定府城。

盧象升和孫傳庭都是朝中文武雙全的名帥,還不是一樣被義軍斬殺了,李自成認為,楊嗣昌走的就是這些人的老路,既然機會就在眼前了,李自成是絕不會錯過的,這一次他要親手斬殺楊嗣昌,要知道楊嗣昌可是內閣次輔、太子太師、兵部尚書。(未完待續。)u


上一章  |  明末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