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傳奇第八百零七章 第二次的掙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傳奇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零七章 第二次的掙扎

第八百零七章 第二次的掙扎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8日  作者:風中的失落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風中的失落 | 明末傳奇 
·正文

崇禎十六年四月上旬,肆掠北直隸幾個月的阿巴泰,終于率領后金韃子離開了關內,取道喜峰口的方向,回到了遼東,其率領的十萬后金韃子分為了兩部,一部繼續駐守錦州和寧遠等地,一部回到了沈陽,阿巴泰也跟隨回到沈陽。⊥,

阿巴泰在北直隸肆掠期間,沒有遭遇到任何的抵抗,他放心大膽的指揮和用兵,沒有明軍敢于正面交鋒,松山之戰的失敗已經徹底打掉了明軍的士氣,不過阿巴泰還是非常注意鄭家軍的動向,時時刻刻都是警惕的,他派遣無數的斥候,偵查鄭家軍的動向,看看是不是有鄭家軍進入到北直隸,同時他絕不分散大軍,自始至終都是十萬大軍一起行動。

一直到離開北直隸,鄭家軍都沒有出現,這讓阿巴泰很不理解,不過沈陽的皇太極和范文程等人卻是明白其中道理的,他們通過方方面面的情報,分析鄭勛睿和崇禎皇帝之間已經出現了徹底決裂的態勢,而大清國下一個主要的對手,很有可能就是鄭勛睿和鄭家軍。

大明出現了四分五裂的情形,河南與山西有李自成率領的流寇,南直隸等地有鄭勛睿率領的鄭家軍,這本應該讓皇太極高興,大清國能夠趁著這個機會快推翻大明朝廷,可皇太極一點都高興不起來,他很清楚,大清國若是不能夠出現根本性的改變,快的變得強大起來,快的占領中原諸地,最終的命運就是被鄭勛睿和鄭家軍剿滅。

故而阿巴泰到沈陽稟報戰績之后,皇太極迅下達了命令,睿親王多爾袞和因為戰功被晉升為饒余郡王的阿巴泰率領重兵,駐守錦州和寧遠等地。

皇太極的這道命令意思是非常明確的,一旦大明朝廷出現大亂的局面,那么八旗軍就要趁著這個機會快攻下山海關,直至占領大明京城,徹底控制中原。

皇太極同樣認為。這一天為時不遠了。

阿巴泰率領后金韃子撤離了北直隸,留下的是孤鴻遍野、千里無人煙的情形。

北直隸已經被阿巴泰徹底的蹂躪,青壯被劫掠,老弱婦孺被殘殺。有些地方上百里看不見人煙,要知道這里可是大明京城所在地,原來是大明最為安穩和富庶的地方。

后金韃子撤離的消息,迅傳到了京城。

皇上和內閣總算是松了一口氣,自始至終阿巴泰都沒有攻打京城。也沒有表露出來這樣的意思,這讓皇上相信了,后金韃子尚沒有攻打京城的能力,也沒有在關內立足的能力,其主要的想法是劫掠錢財。

后金韃子撤離,讓諸多軍隊的壓力驟然減輕,接下來該怎么辦,是不是按照內閣原先確定的部署去執行,這是皇上和內閣需要思考和決定的事情。

北直隸的百姓對朝廷大軍的痛恨,絲毫不亞于后金韃子。

朝廷大軍的心思根本沒有在抵御后金韃子方面。而是將注意力轉移到劫掠百姓上面,北直隸千里無人煙的局面,其中也有朝廷大軍的功勞,他們每到一處,殘忍的劫掠百姓,甚至集體屠殺百姓,殺良冒功的事情比比皆是,當然這一切的罪過,最終都計算到后金韃子的身上,朝廷大軍是沒有任何責任的。

更加令人不解的是。內閣其實也收到了對諸多總兵的彈劾,卻無動于衷。

朝中還是有少部分的忠臣,他們不顧自身的安危,大膽揭露軍隊之中的暴行。可惜的是他們的忠心得不到重視,其中的部分人被迫辭去官職,成為平民。

鄭勛睿在京城布下的暗線,時時刻刻都注意這些官吏的行蹤,在一些官吏辭去職務,成為平頭百姓的時候。他們則趁機蠱惑這些人到南京去。

如此做的效果很好,大部分辭去官職的官吏,在暗線的保護之下,離開了京城,前往南京,暗線將這些情報稟報給南京,鄭勛睿也下達了命令,務必要保護這些人的安全,讓他們取道山東前往南京,而且駐扎在山東的鄭家軍,還派遣了軍士保護這些人的安全。

后金韃子雖然撤離了,可北直隸已經變成了死氣沉沉的地方。

紫禁城,乾清宮。

內閣大臣、六部尚書以及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悉數都集中在這里,他們需要討論朝廷下一步的行動,做出重要的決策。

討論已經持續了半個時辰的時間,意見依然沒有能夠統一。

以內閣輔錢士升為的一幫人,認為目前的情況之下,朝廷的主要精力是平復北直隸各地的創傷,讓老百姓休養生息,同時命令淮北的漕運總督府,必須要開始運送漕糧,以維持北方的運轉,以內閣次輔楊嗣昌為代表的一幫人,認為朝廷大軍必須要抓住這個機會,前往河南與山西等地,剿滅以李自成為的流寇,徹底穩定北方的局勢,當然楊嗣昌認為北直隸各地也需要安撫,但圍剿和安撫兩件事情可以同時進行。

兩方的態度沒有辦法調和,這讓朱由檢無法做出決定。

朱由檢如今最為倚重的是楊嗣昌,對于錢士升等人已經有了一些看法,按說他是應該楊嗣昌等人的意見的,不過憑借著朝廷如今的實力,想要大規模的征伐李自成及其麾下的流寇,的確存在很大的難度,若是出現再次的失敗,朝廷就真的無法支撐了。

朱由檢并不是傻瓜,對于自身所處的境地,還是有一些了解的。

爭論依舊在持續,就朝廷里面的文武大臣來說,大部分的人是錢士升的,認為目前的情況之下,北直隸各地需要安撫,需要休養生息,若是這個時候再次引征戰廝殺,朝廷根本就無法維持,老百姓也無法承受。

在這個爭論的過程之中,所有人都回避了兩個方面的問題,其一是李自成送來的文書,愿意效忠朝廷,只要能夠被冊封為大順王就可以了,另外一個方面就是湘王鄭勛睿,鄭勛睿在南方所有的做法,完全脫離了朝廷,而且皇上的圣旨和朝廷的敕書,在南方已經沒有絲毫的作用,南方一切的事情都是鄭勛睿說了算。

這是兩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內閣不愿意面對這兩個關鍵性的問題,就無法爭論清楚。

內閣之所以回避這兩個問題,關鍵還是在于皇上。

皇上的想法,內閣基本是清楚的,迄今為止皇上都不愿意承認面對的失敗,認為南方依舊是在朝廷的掌控之下,認為李自成只不過是僥幸取得勝利的流寇,甚至認為朝廷最終是能夠徹底打敗李自成,同時孤立鄭勛睿,讓鄭勛睿不得不降服朝廷。

皇上有了如此偏激的想法,內閣是絕不會去觸碰禁區的。

這也就導致了爭論遲遲得不到最終的結論,皇上也是無法左右搖擺。

內閣沒有能夠拿出來最終的決定。

諸多的內閣大臣離開乾清宮之后,朱由檢陰沉的臉色稍稍緩和了一些。

“王承恩,你認為內閣的提議如何。”

“皇上,奴婢認為內閣都是從自身的利益出提出來建議的,錢大人提議穩定北直隸,殊不知若是北方不能夠穩定,北直隸根本就無法穩定,楊大人提出征伐李自成,殊不知朝廷已經沒有那么強大的支撐,后金韃子在北直隸劫掠,已經讓朝廷疲于應對了。”

朱由檢的臉上露出了如釋負重的神情,其實他也有這樣的想法,只是不愿意說出來,還是王承恩了解他的心思。

“那你說說,朕應該怎么辦。”

“皇上,奴婢認為目前情況下,朝廷先需要穩住鄭勛睿,要求漕運總督府恢復漕運,在穩定鄭勛睿的同時,派遣大軍圍剿李自成,北直隸各地的安撫,可以要求地方官府去做。”

“你這個建議,與楊愛卿的建議差不多啊。”

王承恩有些頭疼,他已經在建議之中明確提出了穩定鄭勛睿的意見,這是內閣根本不曾提出來的,要說這個建議是完全不一樣的,試想一下,朝廷大軍去征繳流寇了,鄭勛睿趁著這個時候朝著北方展,那豈不是大禍臨頭了,當然還有穩住后金韃子的建議,王承恩不敢提出來,他在皇上的面前也不能夠隨便說話。

看見王承恩沒有開口說話,朱由檢一下子明白了什么,臉色瞬間變化,不是很好看了。

“王承恩,你說的有道理,朕明白了,就按照這個方案去執行,今后你多和楊愛卿協商,下一步該如何做,楊愛卿的建議還是有一些道理的。”

一場如此重大的商議,就這樣蓋棺定論了,要說這個方案是不錯的,可惜王承恩沒有將所有的話語都說出來,那就是如何在穩定后金韃子和鄭勛睿的基礎之上,在集聚了足夠力量的基礎之上,有效的剿滅流寇,穩定北方。

朱由檢的思想已經有些偏激,但身邊沒有誰提醒了,也沒有誰敢在朱由檢面前說真話,連續的打擊,讓朱由檢聽不進任何的意見建議,也讓朱由檢認為滿朝的文武大臣都是為著自身的利益做事情的,根本就沒有考慮到大明的天下。(未完待續。)

如您已閱讀到此章節,請移步到wωw.999wχ.cοm閱讀最新章節,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sj.999wχ.coμ,清爽無。敬請記住我們新的網址999wχ.coμ


上一章  |  明末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