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傳奇第七百六十一章 齊聚南京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傳奇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六十一章 齊聚南京

第七百六十一章 齊聚南京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16日  作者:風中的失落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風中的失落 | 明末傳奇 
·正文

洪承疇在遼西大敗的消息,很快傳遍大明天下,盡管朝廷邸報并未專門說到遼西戰斗的事宜,不過各種渠道還是將消息傳開了,這以及成為上下最為關注的事情,當然知道和關心遼西之戰以及流寇動向事宜的,也就是諸多的士大夫和朝廷的官吏,尋常百姓是不會關心這些看上去與他們無關的事情,也沒有精力關心這些事情。∽↗,

鄭勛睿的預測全部都兌現了,這讓徐望華等人更加的頂禮膜拜,好在鄭勛睿這樣的預測多了去了,正是因為鄭勛睿神一般的預判,讓鄭家軍抓住了太多的機會,逐步的壯大起來,不過遼西發生了巨變,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路流寇在山西、河南、湖廣和四川等地鬧騰的正歡,這肯定影響到相關的決策,鄭家軍也要做好相應的準備了。

就在參謀團緊鑼密鼓的商議之時,南京來了兩個重磅的客人。

四月中旬的南京,氣候很是適宜,春天的氣息尚存,氣候也不是那么熱。

原內閣首輔周延儒,原內閣大臣、兵部尚書楊嗣昌一同來到了南京,他們當然不是到南京來閑逛的,而是來找鄭勛睿的。

南京南直大街,鄭勛睿的府邸。

周延儒和楊嗣昌進入府邸的時候,感受到很是特別的氣息,那是特別安寧的氣息,府邸內的美景讓人心曠神怡,不過心事重重的兩人,可沒有心思關注這些。

鄭勛睿在書房等候兩人。

周延儒和楊嗣昌來到南京,鄭勛睿早就從調查署獲得了消息,他隱隱猜到了兩人來的目的,應該說兩人的目的不一樣,而接下來的交談,很有可能觸及到敏感的地帶。

徐望華、鄭錦宏、文坤和李巖等人都在府邸等候。不過他們暫時不會和周延儒等人見面,需要的時候,鄭勛睿會通知他們。

“周大人,楊大人,二位大人到鄭某的府邸來,真是蓬篳生輝。”

“不敢。山野之人前來打攪,得到鄭大人的關照,感激不盡。”

周延儒的回答中規中矩,身邊的楊嗣昌沒有開口,只是仔細的看著年輕的有些過分的鄭勛睿,這個橫空出世的鄭勛睿,目前應該說是大明最有權勢的人了,其實力甚至超過了皇上和朝廷,可以決定大明江山的未來。

一番寒暄之后。鄭勛睿請周延儒和楊嗣昌落座,管家泡好了西湖龍井茶,躬身退出。

正式的交談開始,出乎鄭勛睿的預料,周延儒沒有說,楊嗣昌首先提出來要求。

“鄭大人,朝廷大軍在遼西慘敗,損失兵力達到十余萬人。薊遼總督洪承疇大人生死不明,而且損失的軍士大都是邊軍。可謂是大明朝廷戰斗力最為強悍的軍隊,現如今遼西被后勁占領,流寇李自成、張獻忠正在中原造反,皇上和朝廷根本無法應對,若是任由此情況發展下去,大明江山將不復存在了。。。”

楊嗣昌說的倒是直接。點名大明江山岌岌可危。

鄭勛睿看了看周延儒,兩人目光對視的剎那,周延儒低下了頭。

這個細微的動作,讓鄭勛睿明白了,周延儒恐怕不贊同楊嗣昌的想法。只不過礙于情面,不得不與楊嗣昌一同來到南京。

“。。。在下知道,皇上和朝廷對鄭大人不公,不過如此情況之下,能夠挽救大明江山的,也就是鄭大人了,在下與周大人仔細商議,厚著臉皮來到南京,求助于鄭大人,期盼鄭大人能夠率領鄭家軍,挽救大明江山于水火啊。”

楊嗣昌是忠臣,這一點毋庸置疑,可惜的是楊嗣昌不識時務,沒有看清楚南直隸的實際情況,鄭勛睿所做的一切事情,早就拋開了皇上和朝廷,實行的是自身的那一套,南直隸、陜西乃至于浙江、山東的部分地方,儼然成為獨立王國,南方的士大夫和商賈,基本都被鄭勛睿收拾過來了,不敢有任何的反對,否則就無法立足。

如此情況之下,楊嗣昌專程來到南京,懇請鄭勛睿出兵,豈不是笑話。

楊嗣昌說完之后,鄭勛睿的目光再次看向了周延儒,他不會讓周延儒保持沉默,必須讓周延儒表現出來明確的態度。

其實周延儒能夠順利的離開經常,得以保全自身,還是依靠了鄭勛睿的幫助,要不然錦衣衛和東廠的番子,絕不會讓周延儒輕易的離開,而鄭勛睿之所以這樣做,主要還是看在周海燕的份上,畢竟周海燕是他的親弟媳,其父親遭遇到事情不出手,也說不過去,再說周海燕嫁給鄭凱華之后,一直都是維護鄭家的利益,做的也是很不錯的。

這一點周延儒是清楚的。

周延儒看了看楊嗣昌,終于開口了。

“文弱,話雖是這樣說,可也要看實際情況,北方已經大亂,此時此刻,若是要求鄭家軍出擊,也需要得到皇上和朝廷之許可。。。”

“玉繩兄,到南京來的路上,你我不是商議過了嗎,只要鄭大人同意,你我可以趕赴京城,求見皇上,稱述其中之理由。”

楊嗣昌看樣子很是心急,甚至打斷了周延儒的話語。

周延儒的臉上露出尷尬的神情,看著鄭勛睿,不再開口。

鄭勛睿微微一笑,看著楊嗣昌開口了。

“楊大人,您曾經是內閣大臣、兵部尚書,為了能夠徹底剿滅流寇,提出了十面埋伏、四正六隅的作戰方案,應該說這個戰略部署是很不錯的,可為什么會遭遇到失敗,甚至在朝廷征收剿餉、保證大軍開銷之情況下,依舊是慘敗,開封府城失陷,震驚朝野,這么多年剿滅流寇的戰斗,曹文詔、盧象升、孫傳庭等人先后陣亡,這些都是朝廷難得之人才,活生生的葬送在剿滅流寇的戰斗之中。”

“至于說遼東的戰斗,我就不想多說了,后金韃子在遼東和北直隸如入無人之境,沒有什么軍隊敢于廝殺,前兩次后金韃子入關劫掠,要不是鄭家軍出擊,還不知道會是什么樣的情況,可惜鄭家軍付出的努力,全部付諸東流了。”

鄭勛睿說到這里的時候,楊嗣昌低下頭。

朝廷的內情他非常清楚,有些話不好說,說出來恐怕鄭勛睿會翻臉。

“楊大人,皇上對我的猜忌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這些年以來屢次出手對付,為了大明江山,我從未正面應對,可笑的是,很多人認為我應該無條件的效忠皇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最好是我自殺身亡,讓皇上和朝廷徹底放心。”

“楊大人,周大人,到了如今的境地,我實話實說,皇上和朝廷已經無力回天,遼西之戰的失敗是必然的,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路流寇的勢力也會越來越大,至于說后金,本意就是想著能夠統治中原,皇太極如此睿智之人,豈會錯過這么好的機會。”

鄭勛睿的話挑明了。

楊嗣昌臉色發白,若是沒有外力的干預,大明王朝必定會轟然倒下,稍微有頭腦之人都能夠看出來,楊嗣昌自然也能夠看出來。

此番他專門邀約周延儒來到南京,就是想著挽救大明朝廷的,不過鄭勛睿好像不愿意出擊,如此說來,鄭勛睿的心思非常明確了,坐看大明江山轟然倒下,然后派遣鄭家軍將士,剿滅流寇、打敗后金韃子,統一大明江山。

說白了,鄭勛睿是要做皇帝的,是要創建一個全新王朝的。

書房里面沉默了好一會,楊嗣昌看著鄭勛睿,艱難的再次開口。

“鄭大人飽讀詩書,乃是我大明朝廷之狀元郎,天子門生,難道要拋棄禮義仁智信之信仰,做一個亂世梟雄嗎。”

周延儒連聲咳嗽,似乎是想著制止楊嗣昌說下去。

鄭勛睿倒是沒有在意。

“楊大人同樣飽讀詩書,諸多道理都是明白的,別的我不想說,也不想擺出來什么宏大的理論,我只想讓楊大人想想隋唐之歷史,隋煬帝其人兢兢業業,可惜好大喜功,勞民傷財,導致強盛的大隋王朝維持幾十年就轟然倒下了,之后的大唐盛世,成為了我漢人永恒之驕傲,難不成一代明君唐太宗也應該要遵循儒家思想,繼續維護大隋王朝之統治嗎。”

“任何一個王朝的衰敗,都是其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大明王朝已經病入膏肓,沒有了任何的出路,我還可以說的更加直白一些,按照目前的態勢發展下去,最多兩年時間,大明朝廷就會灰飛煙滅,統領這天下的,必定是后金的皇太極。”

鄭勛睿說完之后,楊嗣昌以及無法開口。

周延儒卻猛地開口說話了。

“鄭大人,在下認為,真正能夠統領大明江山的,非鄭大人莫屬,李自成、張獻忠之流,不配做鄭大人的對手,就算是后金的皇太極,也無法與鄭大人抗衡。”

楊嗣昌猛地看向周延儒,似乎不敢相信這些話從其嘴里說出來。

周延儒沒有在意楊嗣昌的眼神。

“在下回到家鄉也有一段時間了,要不是親眼看見、親身體驗,根本不敢相信南直隸發生的變化,家鄉的不少老人都說了,他們活了幾十年,眼下才是活的最為舒坦的時候,南直隸的富庶,百信之安寧,是在下第一次見到。”

“鄭大人之治國能力,無人能出其右。”(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明末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