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傳奇第六百八十一章 興辦義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傳奇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八十一章 興辦義學

第六百八十一章 興辦義學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26日  作者:風中的失落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風中的失落 | 明末傳奇 
您可以按“CRTLD”將“幼獅書盟”加入收藏夾!


鄭勛睿做事情歷來都是雷厲風行的,調整官吏俸祿的事宜一旦確定下來,馬上就開始了動作,南京戶部尚書羅昌洛連續熬了好多個通宵,戶部所有的官吏,幾乎都投入到計算俸祿的事宜之中,吏部也開始明確官吏考核的相關措施,同時派遣官吏到府州縣考核,按照規定之要求,裁撤府州縣的衙役,七月底,敕書下發到各府州縣,包括淮北的四府三州,全部按照敕書的要求調整俸祿,鄭勛睿在調整俸祿的基礎之上,還決定南直隸官吏補齊元月至六月的調整俸祿。

此舉如同興奮劑,瞬間調集起來南直隸官吏的積極性,自此他們將南京六部和都察院的敕書當作了圣旨,只要有南京的文書和敕書,那都是堅決執行。

南京的官吏,也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近一百多的官吏充實到府州縣去,安排相應的職位,南京吏部下發的官吏考核辦法,所有官吏都是認真學習,按照要求辦事,若是因為自身做不好事情,遭遇到裁撤,那也怪不到任何人了。

“文坤,你此次出任蘇州知府,責任重大,你在蘇州長大,知道那里不一般,東林書院、復社和應社,在蘇州的影響是很大的,盡管我們已經拔掉了東林黨人在蘇州的根基,可短時間之內是無法消滅東林書院影響的,而且東林書院在蘇州的影響,長達四十年,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消除的事情,但我們不能夠看著此等的情形放任自流,所以,你上任之后,有一件事情,必須親自拿在手里辦理。”

文坤聽的非常仔細,他在復州的時候,很好的完成了鄭勛睿賦予的任務,復州、金州和旅順等地,已經完全安定下來。特別是劃分耕地的事情,做的很是成功,州縣衙門重新編制了魚鱗圖,核定了人口。進一步明確了耕地,讓老百姓迅速的安定下來,同時開始上繳賦稅,洪門的機構也到了復州、金州和旅順等地,收取商賈的保護費。

復州等地的建設。好比是從頭開始,一應要求都是按照鄭勛睿的布置落實下去的,從這些點點滴滴的事情之中,文坤也學到了太多的東西,他是深切感受到了,鄭勛睿是真正為百姓考慮的,希望百姓能夠豐衣足食。

此次回來出任蘇州知府,文坤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想當初他只是蘇州府衙的一名吏員,平日里根本沒有機會見到知府大人。現如今自身居然出任蘇州知府了。

當然肩負的重任,文坤也是清楚的,穩定地方,發展商貿,鞏固官紳一體納糧的成果,讓蘇州變得更加的富庶。

至于鄭勛睿需要強調的是什么事情,文坤還不是很清楚。

“文坤,你到蘇州之后,必須開始興辦義學。”

鄭勛睿的這句話,讓文坤的身體微微顫抖了一下。他很快明白其中意思了。

“興辦義學所需要的開銷,悉數由各級官府承擔,今年之內,蘇州各村鎮都要辦起來義學。寒門學子不易,更多百姓家里的孩子是沒有辦法讀書的,他們能夠吃飽就不錯了,故而這個責任官府必須承擔起來,江南的學風一直都很盛,不知道多少想要讀書的農家子弟。失去了進入學堂的機會。”

“興辦義學,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不容易,有很多的細節需要注意,你出任蘇州知府之后,需要詳細的考慮,徐先生會跟隨你到蘇州兩個月的時間,主要是協助你興辦義學。”

“興辦義學還有一個明確的目的,那就是逐漸的消除東林黨人的影響,爭取在兩年到三年的時間之內,徹底去掉東林黨人的流毒。”

“說到這一點,我是有些擔心的,我們消除東林黨人的遺毒,并非說是完全否決東林書院,那樣不現實,東林書院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我們需要吸納,我們摒棄的是黨爭,需要吸納的是真知灼見,東林書院的辦學目的,主要是針對讀書人,我們興辦義學的目的,主要是針對想要讀書卻無力承擔束修的農家子弟。”

“文坤,你要記住,讓更多的人學習到知識,我們才能夠真正的強大起來,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真正的人才,才是我們能夠真正興旺的基礎。”

鄭勛睿說完之后,文坤點點頭,馬上開口。

“大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之要求,下官覺得非常好,東林書院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影響很大,下官在蘇州府衙的時候,時常聽說,若是將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之要求作為興辦義學之宗旨,一定能夠在很短時間內形成影響的。”

鄭勛睿笑著點頭,文坤果然聰明。

“我已經寫了兩幅字,其中一幅就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還有一幅你也拿去,就是興辦義學之宗旨了。”

文坤走到了桌前,看到了另外一幅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辦學與政治脫離是不大可能的,千百年以來,統治階層都很注意辦學,且辦學的要求,都是需要符合自身要求的,鄭勛睿也明白這一點,不過他感覺到,如今這個時代,辦學與政治結合過于緊密,不是什么好事情,秦始皇的焚書坑儒,造成的影響巨大,若是王朝滿目瘡痍,統治階層就是想著粉飾,效果也不會很好,真正影響到讀書人的,還是社會現實。

東林書院、復社和應社,能夠在短時間之內興旺發達,與大明王朝的衰落有著莫大的關系,鄭勛睿可不想這樣的情形再次的出現。

文坤拿起兩幅字畫的時候,鄭勛睿再次開口了。

“南直隸興辦義學,首先在蘇州進行,其余地方也將逐漸開始興辦義學,蘇州就是他們學習的榜樣,從這個層面來看,蘇州興辦義學的責任是很重大的,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文坤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大人放心,下官一定竭盡全力,辦好義學。”

八月初,文坤到蘇州府正式上任。

跟隨文坤一同到蘇州的,還有徐望華,原任知府李巖也沒有馬上離開,協助文坤盡快熟悉蘇州的情況。

文坤知道責任重大,他離開蘇州好多年了,情況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以前在蘇州府衙的時候,不過是一名吏員,也不可能知道蘇州全面的情況,現如今成為蘇州知府,那就需要了解全面的情況了。

興辦義學的事情,馬上開始實施了。

這件事情在蘇州各地產生的轟動,出乎了文坤的預料。

蘇州作為東林黨人根基之地,盡管東林書院已經被撤銷了,但東林書院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東林書院被強制撤銷之后,很多的讀書人感覺到不平,這樣的一股氣憋在內心,無處發泄,故而他們時不時的有一些聚會,加之鄭勛睿推行官紳一體納糧的事宜,在蘇州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所以這些讀書人內心郁結的怨氣越來越多。

想不到這個時候,蘇州居然開始興辦義學了,而且是官府直接承擔所有的費用。

義學在每個村鎮都要興辦,讓更多的小孩進入到學堂讀書。

這樣的舉措,讓蘇州的諸多讀書人驚愕,他們的注意力很快轉向興辦義學的事情上面,不少讀書人根本不相信官府能夠興辦義學,要知道在府州縣的每個村鎮都興辦義學,那該需要多少的銀子,蘇州的士大夫家族,實力必須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夠辦學,讓自家的子弟讀書,現如今官府承擔義學費用,哪里有那么簡單。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讀書人發現官府是來真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辦學宗旨,開始在蘇州各地大量的流傳,官府也開始全面招納生員,擔任義學的先生,每個村鎮的義學,按照村鎮的實際情況,明確招納學生的數額,府縣官府已經開始在村鎮明確義學地點,拿出銀子來購買房屋,進行適當的休憩。

官府開出的授課先生的俸祿是很不錯的,每月十兩白銀,全面一百二十兩銀子,這個俸祿已經超過了知縣大人的俸祿。

一些生員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到府縣衙門去應聘,經過考核,部分的生員被直接錄取了,且明確了到什么地方去授課。

興辦義學是善舉,官府能夠做好這件事情,無疑是真正的為百姓考慮。

蘇州各地的讀書人,對鄭勛睿以及官府的看法,迅速發生了改變,興辦義學和東林書院比較,肯定不在一個層面上的。

九月初,蘇州各地的義學陸續開課。

知府文坤大人、原任知府李巖大人,參加了好幾處義學開課的儀式。

蘇州各地的讀書人、士大夫等等,都參加了各自地方上義學的開課儀式,他們是抱著審視的態度去參加的,不過他們發現,官府在興辦義學的事情上面,是真正下功夫的,學堂每日承擔先生的開銷,還提供一頓學生的飯食。

義學以最快的速度在各地開始興辦起來,此舉也逐漸凝聚了讀書人的思想,讓他們開始真正的思考南京兵部尚書鄭勛睿究竟是什么人。(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明末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