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傳奇第六百六十四章 追窮寇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傳奇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六十四章 追窮寇

第六百六十四章 追窮寇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22日  作者:風中的失落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風中的失落 | 明末傳奇 
正文樂文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風中的失落書名:

“我絕不會殺人,這是底線,不管東林黨人做過什么,我都不會開殺戒,你們也要切記,一旦殺人了,就會留給他人把柄,有些人就等著我們動手殺人,這點警覺任何人都要有,鄭家軍的將士必須牢牢記住這一點,洪門的所有人也要牢記,這是底線,不容許突破,若是有人違背了,不要怪我不客氣。樂—文”

鄭勛睿看著徐望華、鄭錦宏和李巖等人,語氣斬釘截鐵,沒有絲毫轉圜的余地。

矛頭已經開始轉向淮北,張溥、張采、楊彝、吳昌時和龔鼎孳等人,得知南京等地發生的事情以后,連續給朝廷寫去了十余份的奏折,全部都是揭發鄭勛睿要造反的奏折,他們將淮北以及南京等地的事宜,全部都列舉出來了。

張溥等人的奏折,在京城再次引發了轟動。

不過也有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南京戶部尚書王鐸以及漕運總督甘學闊等人,沒有絲毫的表現,特別是甘學闊,按說身在淮安,既然張溥等人寫了奏折,甘學闊至少是需要表態的,但沒有任何的動靜,這就讓人有些看不懂了。

不要小看甘學闊和王鐸的態度,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張溥等人與鄭勛睿之間的矛盾,產生很多年了,當年秦淮河的割袍斷義,甚至被說書人編出來四處傳唱,當然主角不是鄭勛睿和張溥等人,而張溥等人在都察院的時候,時常彈劾鄭勛睿,朝中的大人幾乎都習慣了,一些人認為這是公報私仇,且這樣的觀點占據了大頭,如此情況之下,張溥等人的彈劾,作用不是很大。

張溥等人的彈劾奏折到了朝廷之后,沒有引發任何的反響,卻惹惱了徐望華等人。

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張溥等人是鄭勛睿最大的對手,也是最為討厭的對手,徐望華等人的建議,就是徹底除掉張溥等人。但這個建議,遭到了鄭勛睿的拒絕。

看見眾人的神情有些低落,鄭勛睿再次開口了。

“張溥等人這樣做,在情理之中,我們奏報到京城的折子里面。早就有人揭露出來張溥和龔鼎孳等人到南京密議的事情,要是張溥等人這個時候沒有任何的動靜,那才是稀奇的事情,我倒是反而要擔心了。”

“我們絕不能殺人,這個時候張溥等人出現任何的意外,帳都會算到我們的頭上,朝中的大人,支持我們的寥寥無幾,但反對我們的同樣寥寥無幾,這個時候絕大部分的大人。都是站在中間的立場,不支持不反對,就像是看客,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可一旦我們動手殺人了,那么情勢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有人想著我們殺人,故而張溥等人的奏折,能夠在京城廣為流傳,這樣的彈劾奏折,本來是絕密的事宜。為什么會泄漏出去,為什么我們寫到朝廷去的奏折,這么長時間過去了,都沒有泄漏出去。押解到京城去的東林黨人,沒有一個人被殺,最多也就是奪取所有功名、發配到邊關去,這是為什么,你們需要好好想想。”

“不出預料的話,張溥等人在淮北的時間不長了。他們很快就會離開,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彈劾他們造謠,其他的什么都不要說,如何的處置他們,那是皇上和朝廷需要考慮的事情,我們躲得越遠越好。”

“錦宏,命令駐扎在淮安的洪欣貴,窮盡一切辦法保護張溥等人的安全,不要讓他們出現任何的意外,我想有人想著要他們的命,那樣我們嗜殺和報復的名聲就出去了,這是無法解釋清楚的,這對于我們來說也是極其不利的。”

“張溥等人的彈劾奏折,到京城有一段時間了,到處都傳的沸沸揚揚,可朝廷為什么沒有動靜,難道皇上沒有看見這些奏折嗎,那是不可能的,只言片語都沒有留下,不肯定也不否定,就是不表態,哼,其實已經表態,就是表明我有造反之心了,既然皇上有了這樣的想法和認識,那我也不會客氣了,不公開造反,控制南直隸、山東、陜西以及南方的部分地區,就是接下來的任務。”

“朝廷已經陷入到兩難的境地,皇上不敢對我動手,遼東有后金韃子虎視眈眈,北方有流寇肆掠,襄陽、南陽以及汝寧府等地都被流寇占據,如此的情況之下,南方若是出現什么狀況,那大明王朝將轟然倒下,這個時候,皇上需要南方穩定,以騰出手來解決流寇的事宜,可惜的是,皇上想的太簡單了。”

“北方的災情日益嚴重,老百姓面臨著餓死的情形,朝廷拿不出來銀子救濟,更拿不出來糧食救濟,我就奇怪了,四年前那一千萬兩白銀到哪里去了,兩年前的五百萬兩白銀到哪里去了,大凌河城沒有修建起來,甚至沒有動工,也不見朝廷補齊了拖欠的軍餉,難道這些黃金白銀自己長腿跑掉了嗎。”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朝廷已經爛到根子里面去了,不管如何的維持,都沒有希望了。”

“我這樣說,你們也不要誤解,以為我們可以不聽從朝廷的任何號令了,不遵從皇上的任何圣旨了,我們不能夠這樣做,大明王朝的統一還是要保證的,天下若是變得四分五裂,還是最終統一天下的人來修復的,五代十國的悲劇,你們都是清楚的。”

“南直隸的局勢基本平穩下來,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思考府州縣官吏的事宜了,特別是知府、知州和知縣的人選,凡是與我們的觀點不一致、甚至是反對的,要么予以調整,要么安插同知和縣丞進去,架空知府知州和知縣,時間成熟之后,果斷的調整。”

“南京的吏部,可以調整南直隸的官吏,這對于我們來說是最有利的事情,凡是四品以下的官員,調整之后僅僅是報備京城吏部備案即可,這個時候,我們大膽的調整,皇上和朝廷說不出任何的話語。”

“現如今,我倒是要真的感謝讓我出任南京兵部尚書的人了,以為將我調整到南京來,就算是賦閑了,卻是幫了我的大忙啊。”

鄭勛睿侃侃而談,神情很是輕松,不過話語之中卻表露出來了無情和殺機,從這一刻開始,南方的割據局面,已經慢慢鋪開,相信不要多長的時間,割據的局面就將要形成,至于說下一步如何走,那就要看形勢如何的發展了。

徐望華等人的臉上都是輕松的神情,這些年過去,鄭勛睿布下的每一步棋,走出來的每一步路,都是成功的,而且都是發揮出來巨大作用的。

鄭勛睿說完之后,徐望華跟著開口了。

“大人,淮北的漕運是不是維持。”

“必須要維持,保證兩百萬石的糧食運送到北方和京城去,我們該做的事情,必須要做到位,天下人都長著眼睛,能夠看見一切,我們既然動手了,那就要做到最好,道義上我們不能夠輸了,也盡量不要出現失誤和瑕疵。”

說到這里,鄭勛睿看著鄭錦宏開口了。

“錦宏,告訴洪明成,洪門需要在應天府、蘇州府、松江府、安慶府、寧國府等地動手了,準備開始發放商貿經營許可證,辦法還是與淮北的一樣,剛開始鋪開的時候,鄭家軍出面協助,保證經營許可證順利發放下去。”

“各級的官府,所有賦稅的收入等等,悉數存入到洪門錢莊,任何官府都不得例外,這是硬性的任務,凡是不愿意這樣做的地方,主官悉數撤職查辦。”

“洪門錢莊也要做好一切準備了,之前的票額要準備更換了,按照大明寶鈔的規格來運行,洪門錢莊的寶鈔,必定能夠在短時間之內覆蓋整個的南直隸,接下來覆蓋南方,最終覆蓋整個的大明各處,甚至要流傳到海外。”

“調查署最近是最忙碌的時間,盯住南直隸各地,看看有沒有什么異常的情況出現,發現任何的端倪都要及時稟報,我想過了今年,一切都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的。”

四月底,皇上的圣旨和吏部的敕書果然到了淮北。

張溥出任工部右侍郎,張采、楊彝出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吳昌時出任大理寺右寺丞,龔鼎孳出任詹事府右諭德。

張溥等人的安排還是很不錯的,要知道朝廷不久之前就處置了很多的東林黨人,按說張溥等人都是東林黨人,應該是遭受到懲戒的,而且他們大肆彈劾鄭勛睿,這等于是彈劾朝廷重臣,理應受到責罰,但皇上沒有表態,內閣也沒有說什么,且還將幾個人全部調回京城,全部都安排到不錯的位置,這就很有趣了。

朝中已經有人隱隱看出來了,鄭勛睿和東林黨人之間的矛盾,可能不算什么,真正的深層次的矛盾,尚未爆發出來。

這樣的看法慢慢在私下里流傳,但異常的保密,這樣的猜測絕不敢亂說,弄得不好是要掉腦袋的,也正是因為風險性太大,這樣的議論很快停止,但猜測已經埋進很多人的心里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明末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