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傳奇第六百一十六章 入轂不自知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傳奇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一十六章 入轂不自知

第六百一十六章 入轂不自知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10日  作者:風中的失落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風中的失落 | 明末傳奇 
選擇:

正文

王承恩看著兩份未曾拆開的奏折,臉上露出了頗有意味的笑容,他的笑容是給對面的周延儒看的,也許是能夠理解周延儒的心情吧。△¢,

奏折很快被拆開,里面的內容,讓王承恩和周延儒的臉色都白了。

很快,兩人直接來到了乾清宮,拜見皇上。

朱由檢看著兩份奏折,臉色微微發白,神情冷峻。

“周愛卿,王承恩,你們能夠解釋一下這兩份奏折是怎么回事嗎。”

周延儒低下頭,他想到了很多,但不會開口。

王承恩看了看皇上,有些艱難的開口了。

“皇上,周大人和奴婢看了這兩份奏折之后,也感覺到震驚,不敢稍有耽誤,就來啟奏皇上了。。。”

王承恩尚未說完,就被朱由檢毫不客氣的打斷了。

“朕想聽聽你們是怎么看這兩份奏折的,其余的事情,就不要說了。”

王承恩無奈的擦去了額頭上的冷汗,他是有苦自知,盡管說得到了皇上最大的信任,可是信任畢竟是有邊界的,若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辜負了這份信任,那后果也是非常嚴重的,甘學闊出任漕運總督已經三個多月的時間了,什么事情都沒有做,甚至沒有能夠運送一粒的漕糧到京城來,這讓皇上勃然大怒,對錢士升和侯詢等人的看法也變得惡劣了,皇上的想法可不是那么簡單的,他認為自己上當受騙了,很有可能東林黨與鄭勛睿已經私下達成了協議,想著相互扶持了。

王承恩只能夠盡自身的力量去勸解,同時舉出了大量的事理,在這個過程之中。東廠提督王德華以及南京鎮守太監方正化等人也幫忙了,東廠監視了錢士升和侯詢的所有行蹤,方正化則是監視鄭勛睿的一舉一動,沒有發現鄭勛睿與東林黨人之間有任何的聯系。

好不容易勸解了皇上,讓皇上沒有采取任何的行動。

王承恩知道做到這一步非常的不簡單,皇上覺得如此做丟失了顏面。而且更大的一個問題顯露出來了,既然甘學闊三個月的時間都不能夠有任何的動作,那意味著鄭勛睿在淮北的勢力異常的龐大,絕不能夠小覷。

偏偏這個時候,甘學闊和鄭勛睿兩人的奏折同時都到了,而且內容是那么的吻合,以至于第一眼看到奏折的王承恩,都感覺到甘學闊是不是與鄭勛睿專門商議之后,才寫出來這樣的奏折的。

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王承恩必須要解釋清楚,為什么甘學闊與王承恩兩人的奏折如此高度的吻合,其次就是甘學闊推薦的人選,是那么的醒目,難不成讓鄭勛睿的勢力在淮北消失之后,東林黨人又想著徹底控制淮北嗎。

王承恩的頭腦有些亂,不知道該從什么地方說起,他扭頭看向了周延儒。眼神里面帶有懇求的意思,明顯是讓周延儒首先開口說話。

周延儒本不想開口。可這樣的形勢之下,他無法躲避了。

“皇上,臣看過了兩份奏折,有一些想法,臣還在努力的說服自己,臣以為。鄭大人和甘大人之間不可能有什么聯系,鄭大人與東林黨人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南直隸乃是東林黨人最為集中的地方,鄭大人出任南京兵部尚書之后。東林黨人是高度緊張的,可鄭大人沒有太大的動作,也沒有著手整治南直隸其他地方的東林書院、復社和應社,可能是如此的情況之下,甘大人才選擇了謹慎對待,沒有貿然的出手,甘大人提出來調整淮北四府三州的知府知州,山陰縣知縣,以及漕運總督府參政和御史等官員,是想著能夠徹底掌控淮北的局勢,至于說甘大人推薦的人選,屬下覺得沒有什么不妥,若是東林黨人與鄭大人之間會出現博弈,讓張溥等人到淮北去,未嘗不是好事情。。。”

皇上的臉色稍微緩和了一些。

“周愛卿,若是鄭勛睿和東林黨人之間私下達成協議,朕該怎么應對。”

皇上說出來這句話的時候,王承恩的臉色再次發白,身體甚至微微顫抖了一下。

王承恩的這個動作,周延儒看見了,皇上也看見了。

“皇上,臣以為沒有此等的可能性。”

皇上瞇起了眼睛,看著周延儒,沒有馬上開口。

“皇上痛恨黨爭,特別是在朝中出現的黨爭,主要是因為黨爭貽害無窮,會擾亂朝政,臣以為黨爭另外一個重點,就是無情,置對手于死地是黨爭最為習慣采用的方式,凡是與他們的認識相違背的,都是徹底以徹底除掉對手為目的,從這個方面來說,鄭大人與東林黨人之間,不可能有調和的基礎。。。”

周延儒的一番解釋,說的皇上頻頻點頭,不過他說完之后,皇上還是開口了。

“甘學闊曾經出任陜西巡撫,與鄭勛睿之間還是有一定淵源的,周愛卿的分析是不錯,但朕說到的是甘學闊個人的事宜,為何甘學闊和鄭勛睿的奏折,會有如此多相同的地方。”

瞅著這個機會,王承恩馬上開口了。

“皇上,奴婢剛剛分析過了,甘大人調整了漕運總督府和淮北四府三州幾乎所有的主官,奴婢以為甘大人是想著徹底掌控淮北的局勢,至于說鄭大人提出調整的人選,也不外乎是漕運總督府和淮北四府三州的官吏,鄭大人是想著讓這些人到南京去,怕是要保護他們。”

周延儒看了看王承恩,暗暗佩服,其實王承恩應該看出來了,鄭勛睿將這些人調整到南京去,怕也是和甘學闊的想法一樣,通過這些人掌控南京的局勢,但這樣的話語,王承恩不敢說出來,害怕皇上一時間不冷靜,導致局勢出現重大的變故。

伴君如伴虎,朱由檢根本不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他有著自身固定的思維,盡管接受了王承恩等人的勸解,但自身的認識是沒有改變的,甘學闊遲遲不動手,包括南京的王鐸等人也沒有任何的動靜,他已經開始懷疑鄭勛睿和甘學闊以及王鐸之間私下里有交易了,一旦形成這樣的認識,短時間之內不可能出現改變。

甘學闊和王鐸不可能完全代表東林黨人,但是兩人能夠利用自身的影響,讓淮北和南京等地維持現狀,這樣的局勢,對于朱由檢來說,是最為不利的。

朱由檢想著讓鄭勛睿和東林黨人之間火拼,這樣他能夠居中協調,借機完全掌控局勢,可惜這樣的愿望,遲遲不能夠實現,幾個月時間過去了,甚至沒有絲毫露頭的跡象。

皇帝的尊嚴是不容褻瀆的,朱由檢不可能總是忍著這口氣。

鄭勛睿和甘學闊的奏折,引爆了他心目之中所有的懷疑,以至于他根本就沒有仔細聽周延儒和王承恩兩人的解釋和分析。

一個人命運的可悲,不是無緣無故的。

“朕知道了,你們看朕該如何批復鄭勛睿和甘學闊兩人的奏折,是不是完全照準。”

四周瞬間安靜下來了,不管鄭勛睿和甘學闊提出來什么樣的奏折,如何的批復才是關鍵,皇上這么快就拋出這個問題,不是什么好的兆頭,至少應該讓司禮監和內閣好好的分析一番,接著才拿出來意見的。

王承恩擦去了額頭上的汗滴,神色凝重的開口了。

“皇上,奴婢以為,甘大人提出來調整漕運總督府和淮北四府三州所有主官,不是很合適,那樣可能導致淮北出現不穩定之局面,奴婢以為應該酌情考慮。”

皇上看了看王承恩,閃過意思不滿的神色。

“周愛卿,你說說,朕當如何的決斷。”

周延儒的臉色同樣凝重,他很清楚,自己這個時候說出來的話語,必須無懈可擊,否則日后出現了變故,他無法承擔責任。

“皇上,臣以為王公公所言有道理,淮北和南京都必須保持穩定,至于說這調整的人選,臣以為凡是和鄭大人關系過于親密的官員,可以調整到南京六部和都察院,倉促之中,臣說不到那么詳細,臣認為鳳陽府知府趙單羽大人、揚州府知府羅昌洛、山陰縣知縣李巖、理漕參政馬祝葵大人以及巡漕御史梁興力大人等人是應該要調整的,這些人就算是到南京六部去了,也不會有什么問題。”

“什么人接任這些職位。”

“臣覺得可以按照甘大人的提議,讓戶部員外郎張溥出任理漕參政,協助甘大人打理漕運總督府的事宜,順天府通判張采大人出任鳳陽府知府,監察御史楊彝出任揚州府知府,禮科給事中吳昌時出任巡漕郎中,工科給事中龔鼎孳以淮安府同知的身份兼任山陰縣知縣。”

皇上的臉上沒有什么表情。

周延儒咬咬牙,再次開口了。

“臣以為,皇上既然信任甘學闊大人,不妨給甘大人機會,若是幾個月的時間過去,甘大人依舊無所作為,皇上那個時候再行調整,也是來得及的。”

王承恩抬頭看了看周延儒,迅速低下頭,他大概沒有想到,都到了這個時候,周延儒居然會在皇上面前說出來這樣的話語。(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明末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