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
熱門、、、、、、、、、、、
丹澤爾.華盛頓的表現得到了眾口一詞的夸獎,這位新科奧斯卡影帝,在《訓練日》中的表現和在《盧旺達飯店》中充滿力量、悲憫的表達截然不同。“這說明他確實是這個時代最優秀的男演員之一,尤其在黑人演員中,是一面無可置疑的旗幟。”
對丹尼爾的評價,基本是一兩句話提及,沒有捧或者貶的余地,因為愛德華.茲威克確實將這個歐美記者的角色具象化成為了一臺攝影機,這一創新性的設計,讓整部電影有一個指向性非常明確的視角——那就是西方人在電影中是怎么看待這場災難的。一些片段直接以丹尼爾的視角來呈現,這讓很多北美觀眾都有感同身受的體驗。但對于丹尼爾來說,雖然出現的不算少,基本上也只能算是一個大號的龍套——但是作為投資人,他在電影的報道里還是占有相當大的篇幅,畢竟,他的上一部投資電影是拿到4億美金北美票房,逼近6億美金的全球票房的《希臘婚禮》。
盡管誰都知道《盧旺達飯店》不可能有這樣的奇跡,但誰說它不會有其他方面的驚喜呢?
數據表明,《盧旺達飯店》的票房走向符合常規,丹澤爾和丹尼爾的號召力讓它在一眾獨立制片里鵝立雞群,但相對于大制片廠的商業片,還是力有未逮。
“最終能有6000萬到8000萬就差不多了。”當日在和米高梅方面溝通的時候。丹尼爾給出了自己的預防預估,目前來看,這可能是他的票房新低紀錄。即便是《校園藍調》,也超過了8500萬,其余片子,均有過億表現。
“如果你明天能夠拿下一座影帝,那我想一個億也不是不能期待。”海倫.德勒的語氣讓丹尼爾一笑,確實,坐擁最近三年的兩屆奧斯卡影帝。無論如何都是一個值得大肆宣傳的噱頭。
《盧旺達飯店》上映當晚,米拉麥克斯舉辦了奧斯卡前夜派對。
出席的奧斯卡提名者不在少數。丹尼爾.戴.劉易斯、莎瑪.海耶克,u2,當然,最受矚目的肯定是丹尼爾.桑德勒的出席。
金球獎上《芝加哥》大獲全勝。而作用兩部火熱大片的丹尼爾卻一無所得,雙方之間如果說沒有矛盾,那是鬼都不信的。
但是看到哈維堆起一臉笑容和丹尼爾擁抱,然后非常親熱地給他介紹起來賓的樣子,誰也看不出來雙方之間有齷齪。
生活就像舞臺,一切全靠演技。
而這也是丹尼爾和哈維在金球獎之后第一次碰面,盡管在韋恩斯坦決定認輸之后,特里弗為首的丹尼爾公關團隊和哈維有極其密切和頻繁的接觸,但他本人和韋恩斯坦兄弟始終沒有見面。這當然是策略的一部分。比如現在,當他們彼此氣氛溫煦地閑聊之后,哈維就很難想象這樣一個“老奸巨猾”的年輕人。真的會不管不顧地砸爛掉金球獎的招牌,然后將招牌下面的他們給一并收拾的灰頭土臉。
也許,一切都是在演戲?
當然,所有的考慮都已經沒有必要了,除了為后面的交道做準備之外。
“跟參議員對上,是什么感覺?”哈維具備向年輕的海耶克致意了一下。他邊上丹尼爾也是如此。
沒有人不識趣地靠近過來,誰都知道兩個人需要一點空間。
哈維所說的參議員。當然是約翰.麥凱恩,這位老先生似乎覺得丹尼爾可以為他帶來很多的關注度,這讓他在政策上有更大的話語權,或者被丹尼爾的“長短論”給激怒了。所以最近抓住丹尼爾不放的跡象非常嚴重。比如今天才剛剛上線的《盧旺達飯店》,居然就被日理萬機或者日理萬“雞”的老約翰給盯上了。
“我的太太曾經在1994年,屠殺最嚴重的時候,到訪了盧旺達,那里的情形和電影里描述的完全不一樣。顯而易見,一些制片商和投資商為了迎合某種態度,而改變了真實情況。這顯然是對百萬死難者的不敬和冒犯,我認為好萊塢不應該容忍這樣的行為。”
麥凱恩在接受采訪時是這么說的。
不過特別有意思的是,他的太太辛蒂確實在1994年去過盧旺達,但并非如他所說,在“屠殺最嚴重”的時候,而是在屠殺平息之后。這簡直是送靶子來給丹尼爾,明天的報紙上,這位共和黨內的重量級人物就要享受一下被打臉的快感了,而丹尼爾對《盧旺達飯店》的票房預期也推高了不少——麥凱恩的知名度可比大部分的好萊塢明星來的厲害,而且反對者眾多。
對于哈維的調笑,丹尼爾不打算隱瞞自己的動作。
“明天,參議員先生可能心情不會太好,我之所以不那么受歡迎,大概就是因為總是錙銖必較,有仇必報。這真是個不好的習慣。”
“丹尼爾,我有時候真羨慕你,庫薩和特里弗,都這么能干。他試圖從韋恩斯坦的人脈網絡下建立自己的關系,這種嘗試讓人覺得了不起。”
被當面揭穿打算,丹尼爾一點沒覺得不好意思。
這一次金球獎上的黑手們決定認負,特里弗得以介入韋恩斯坦兄弟、斯科特.魯丁和亞歷山大.佩恩這些老手們的關系網絡——盡管沒有人會對他徹底敞開心扉,但有了一個線頭,就足以讓財大氣粗的特里弗開拓出自己的人脈系統了。
從這一次之后,好萊塢的黑手就多了一只,奧斯卡的評委們也有了一條新財路。
至于哈維發現了這一點,誰在意呢?
手里的籌碼越多,就越不需要在意別人的態度,強弱之勢,貧富之分,都是越來越嚴重的。
“我最近在考慮給他們加工資,所以,哈維你是贊成這一點的?”丹尼爾淡然地從游走在派對上的男侍應手里換了一杯香檳,“我最近想要擴大dd影業規模,說真的,哈維,如果你跟鮑勃在迪士尼待得不舒服,可以考慮來我這里,待遇絕對優厚。”
即便是在好萊塢縱橫多年的哈維,聽到丹尼爾如此輕描淡寫地挖墻腳,也不由遲緩了幾秒才反應過來。
然后他的笑聲就驚動了好大一片地方,丹尼爾站在邊上,則配合著露出比平常更大的笑容來。
似乎他們真的開了一個非常有笑果的笑話。
“你準備給dd影業投多少錢?1000萬?5000萬?我跟鮑勃的價碼可不止這么點,要知道十年前,迪士尼收購米拉麥克斯的時候也花了8000萬以上。”
“2億!”
“什么?”
丹尼爾開懷一笑,“我將注資2億進入dd影業丹尼爾投資部,用以收購有拍攝價值的ip,包括暢銷書、電視劇等等,同時也會進一步擴充dd影業的規模和人員組成,我們希望有自己的導演、編劇和攝影師等等。哈維,這點錢用來買米拉麥克斯當然不夠,但是我覺得即便是米拉麥克斯,現在也不會有2億現金在等待被花出去。你們和迪克之間的矛盾,在好萊塢不是什么新鮮事情,我認為你們的勝算實在不高。”
雖然在《芝加哥》票房口碑雙贏的大好局面遮掩下,看似迪士尼和韋恩斯坦兄弟之間還是合作無間。但雙方之間的裂痕已經大到無法彌補,甚至《芝加哥》本身就是這一裂痕的組成部分。迪士尼在收購米拉麥克斯的時候,為了平衡本部的態度,約定米拉麥克斯的制作方向是小成本電影,但近年來,隨著哈維和鮑勃的不斷成功,米拉麥克斯已經不滿足于做小投資了,他們希望靠近主流電影業,做一些6000萬以上的大項目,而且,隨著特效技術的興起、宣傳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制片成本上升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米拉麥克斯不希望錯過,就這一點,他們跟迪士尼影業之間有根本矛盾。
雙方任何時候都可能一拍兩散。
丹尼爾知道,那個時間點在2005年10月,但只要略作推動,任何提前的變化都可能出現。
邀請哈維,雖然是臨時起意,但丹尼爾對此確有意圖,不過以韋恩斯坦兄弟在米拉麥克斯吃的教訓,兩人不太可能繼續接受有人領導自己。
“你太讓人吃驚了。”哈維還在為那2個億感到不可思議。
丹尼爾側了一下肩膀,“這是我的榮幸。”
“我會給本部提前支付2000萬,用于擴大規模,然后啟動投資部的項目。另外,需要在dd內部建立部門,和維塔數碼對接,我們之間的合作應該更加順暢。”丹尼爾正在吃早飯,他面前坐著戴維,桌子上放著報紙。
報紙上都是麥凱恩的臉皮。
“麥凱恩撒謊”
“十年后的盧旺達騙局”
大部分媒體均就辛蒂出訪盧旺達的時間進行了調查,毫無疑問,辛蒂是在大屠殺之后才到的,而不是麥凱恩之前聲稱的那樣。
“騙局被揭穿了,利用盧旺達大屠殺的人并非《盧旺達飯店》的制片商,而是‘聲譽卓著’的麥凱恩參議員——‘這不可饒恕’,用麥克恩自己的話說。”——《紐約時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