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戰鷹在天空中飛翔著,透明的人造羽毛在陽光下,有時候會出現反光現象,但是大部分時間隨著戰鷹的姿態調節,這種閃光在天空一閃而逝。
隨著戰爭時間拖長,黃土區的生物兵器開始成批成批的生產,這只天空上飛行的戰鷹在兩個月前僅僅是一個玻璃罐頭中的胚胎。為了簡化生產,連蛋殼都沒有只是一層軟皮包裹,所以需要玻璃殼維持。現在黃土區的戰鷹產量如果放開的話可以達到每天五萬只。執行多種不同的作戰任務。
比如說天上的這只,就是在偵查,兩只到四只一組實施偵查,當發現地面上可疑目標后,一只返航其余監視。這種監視看起來很原始,似乎古代草原民族就是這么做的。到了現代似乎應該需要無#人機偵查,或者是衛星拍照。
可是這只鳥類身上的技術含量很高,比一般戰鷹的成本要高,這種偵查型的戰鷹,晶狀體,看到的圖像,是被植入的機器捕捉的。鳥類眼睛看到的世界和人類不一樣,鳥類在幾百米高空俯瞰大地的時候,視野最中央注視的部分,最中央的部分將注意的目標突然放大了,如果沒有這個中央視野,那就和我俯視大地一樣。鳥類的注視區域其實是自帶望遠鏡的。
至于這種視野到底好不好?所謂鷹的眼睛很讓人類羨慕,但是地面上,行走的人類,一般看的東西不超過兩百米。眼睛分布在面龐一個面盡可能的獲取更寬的視野。人類基本上是用不到鳥瞰的超遠視力。有了這種視力對近距離的東西反而會忽視。鳥如果不能站在高處,而是在地面上,那種視野非常糟糕。當鳥在樹枝上時經常會發生蛇類上樹,無聲無息悄悄靠近。然后被一口吞的慘劇。人類可以看清楚大樹每一片葉子,鳥類的視力可是號稱能看清楚葉子上的蟲子。結果停在樹上奔奔跳跳,卻被蛇靠近撲殺。
然而鳥類的眼睛只適合鳥瞰。也就是從天空俯視大地,眼睛掃過能看到大地大概,集中注意力能夠對地面一小片區域重點偵查。這是進化的選擇。黃土區上運用在人類身上的基因,可不敢進行所謂鷹的視力。進化的選擇是最完美的設計。
人類擅長于地面觀察,雙眼面向正前方,形成遠近可查的立體視角,鳥類擅長鳥瞰,在觀察大地這一塊平面的時候,覺得哪一處可疑,瞳孔對準,大地哪一處就如同拉近一樣。變得清晰可查。
至于無#人機的觀察,比起大自然的進化,還是要弱一籌。扇著翅膀的鳥類降落下來,在樹梢左右的高度上,煽動翅膀水平飛行了一會落到了一處樹叢中。在該處一位黃土區士兵,招呼了這個戰鷹,摸了一下頭部的羽毛,然后按照條例給了一顆干肉丸。然后小心翼翼的從戰鷹脖子后面的一個卡槽中取下來一個芯片,然后給這個戰鷹換上了一個芯片。
然后打開了自己的頭盔,將鳥類的芯片插入頭盔上,鳥類這二十分鐘的視覺,圖像出現在眼眶上的隱形眼鏡上,如果從這位士兵的對面看,只見這位士兵雙眼跳躍著光。
電腦系統很快篩選了這二十分鐘巨鷹,注視停留在一個目標三十秒的視覺片段。根據巨鷹在注視時看到其他地區的主要地標。確定了地圖的坐標。
這位士兵,確定了四個有效觀察目標后,拿出了四個肉丸喂給了巨鷹。同時輸入了一條信息給這只大鳥,然后拍了拍這個大鳥的腦袋,示意讓它飛到其他部隊那里去。
任何攝像頭都不可能比得上,這種生物學觀察。在確定目標后,黃土區的次人類們決定對目標地的周天合盟士兵開始圍剿,集中四倍以上的人數發動進攻。
在天空鳥類連續不斷充當高空觀察員,戰場通訊員的情況下,大概三個加強排105人的士兵,就這樣迅速的朝著目標點趕過去。
交火發生的很快,同時也很短暫,無法確定具體戰果,但是交戰過程周天合盟的士兵不少于五位死亡。至少兩位是刀鋒戰士,至于其余的調制的次人類士兵,在遭遇襲擊后,只會恐慌漫無目的的朝著前方掃射。似乎希望槍藥在槍管中的急促爆炸推動彈丸來宣泄自己的恐懼。嗯大部分子彈都落空了。
在外骨骼方面雙方的單兵走向了兩個方向,黃土區的是非常正統的人形高達,士兵大腿身軀腹部,幾乎全方位的包裹著裝甲,右手如同蒲扇一樣的機械手心態,有五個機械手指,可以做推動搬運,以及手持機械肉搏戰等事情,至于左手,就是三個孔的轉輪炮,發射可以速度發射三十毫米口徑的彈藥,火力非常兇猛。裝甲的動力是能量電池。外形結構基本上就是朝著星際二的掠奪者(光頭靠攏了。)
厚重的金屬的巨足踏在地面山留下了三分之二鍵盤大小的腳印。小口徑子彈打上去基本上是彈開的。這樣的部隊往往是由調制的還不錯的次人類負責操作,至于刀鋒戰士和普通的次人類士兵,裝甲較為薄弱一些但是胸腔四肢等正面也是有真快的陶瓷防彈材料。
在這樣的裝甲中會感覺非常安全。重火力手抬起,猶如重錘一樣的三孔轉輪炮,在發射時候稍微一輪,面前一切遮蔽無論世事一米高的巨石還是人什么的都會兇猛的火力抽掉。石頭會被打裂,而人會被直接打炸掉。或許能留下殘破的斷手斷腳什么的。
至于黃土區這里的士兵卻很顯然并不能這么豪放。除了頭部有著金屬頭盔,這個頭盔最主要的作用還是防御頭盔的設備,不受戰場上磕磕碰碰損壞的。
至于全身外骨骼緊貼著皮膚。遵循身體弧線的一套硬質服裝,就像星際戰士的幽靈戰服一樣緊貼著身上。而這套#緊貼著身體的戰服,內部是一條條彈力十足的纖維絲。。
外骨骼直接支撐在鞋子上,膝蓋等關鍵部位嚴防磨損,為玻璃纖維和碳纖維材料,也就是奧運會撐桿的材料。外骨骼直接連接腳底板。穿上去的感覺就是下半身被彈力十足的撐桿撐著。正常人蹲下來就是直接緩緩的坐下來防止下沖過猛,而船上這一套外骨骼直接猛蹲。下墜的力道會存在外骨骼上,等你站起來無需費勁,因為彈力釋放會將你拖起來,背負的重物,無需自己的骨架支撐,而是直接搭在骨骼架上。
黃土區目前沒有高能量電池技術,所以基本上就不準備在單兵重裝甲上動手了。如果增添防護,卻沒有單兵能量源。會既犧牲士兵原本的靈活感知,有無法在裝甲以及火力上勝過對手。既然這條路走不通,黃土區的士兵為什么要站著和機械怪物硬鋼呢?
所以任迪通過征召兵,對黃土區單兵裝甲提出了這樣的概念,外骨骼裝甲需要緊貼皮膚,不臃腫,復合人體運動比例。可以儲存人體彈力。最高負重五十公斤,五十公斤的重力必須百分之九十掛靠在外骨骼上然后通過腿部腳步外骨骼鞋底作用在大地,而并非通過人體骨骼,傳到膠布讓肉腳作用于大地。(其實更強的負載也是可以的,反正材料支撐柱主幾十公斤的重量是可以的,但是慣性無法減免。所以作戰要求不會超過五十公斤以上的負重。結果跑起來,就像悠起大錘最后受不住。反而降低靈活。)
至于硬質戰衣中的彈性材料必須能在松弛和緊繃兩種狀態下切換,松弛的時候不阻礙人體運動的動作隨意揮舞胳臂就很輕松的揮舞胳臂,緊繃的時候就是蓄積人體動作彈力的時候,揚起胳臂的時候,戰衣中的彈性材料猶如弓弦上弦一樣,蓄積彈性勢能,然后等到手抽出去的時候,猛然釋放,中拳直入。
很顯然雙方的設計思路不同周天合盟的單兵裝甲技術含量要高一點,就是能搭載多少火力搭載多少火力,通過信號傳感,四肢與機械同步來運動,全身包裹在鋼殼中。至于黃土區外骨骼,只是內有彈性材料的外骨骼。士兵可以輕松的聞到氣味,雙手可以輕易的給外骨骼的關節縫隙,貼上膠布,上油,頭部的頭盔前方玻璃面罩可以隨意打開,聞到周圍的氣味,耳朵也可以暴露在頭盔外,聽覺周圍的聲音。黃土區的外骨骼只不過是穿了一件硬質衣服。手,臉,耳朵裸露,
二十分鐘后,四十架無#人機趕到這個戰場,拍攝到這樣一篇狼藉的場面。三臺兩米高重火力裝甲已經被摧毀,中央部分被直接燒成了空殼子,裝甲內的劇烈扭曲,甚至大腿骨都斷裂了。然而四肢套在金屬裝甲上,而背后的高能電池擊穿后燃燒,內部的士兵就像四肢被固定在金屬枷鎖上一樣被火火的燒死。負責作戰的三條鈦龍,歪歪扭扭的倒在了一邊,似乎是被周天合盟自己擊斃的,擊斃原因陷入狂暴話。蛇的視力較差,聽覺較差,靠著芯子捕捉氣味信息。嗯戰斗的過程中,這幾條鈦龍是被專門的揮發性化學物質榴彈,給迅速折騰喪失戰斗能力了。
現場沒有發現襲擊者的身影,其實三位向往者士兵受傷后,是被戰友拖回去了。小小的戰爭似乎規模不大,人數也不多,需要準備的時間花費了大半天。但是現在的戰場是整個淮河區域,交戰的時間持續了二十多天了。龐大的戰場上,到處都是黃土區的士兵在這樣行動,而時間也一直在持續。這是一場進攻,黃土區發動的主動進攻。
看不到冷兵器時代數萬人排山倒海的聚集在一起,看不到數萬人面對面火爆的廝殺。而這的確是一場戰役,一個人無法在一場戲一人的視野范圍內看清楚全貌的戰役。
只有雙方指揮官,通過電子屏上統計的數據,才能了解這場廝殺的全貌。周天合盟的步兵力量正在被黃土區的步兵向東驅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