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姐的貼身家教限免 第九百六十五章 曲子不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貼身>> 大小姐的貼身家教 >>大小姐的貼身家教最新章節列表 >> 限免 第九百六十五章 曲子不對

限免 第九百六十五章 曲子不對


更新時間:2017年06月05日  作者:咫尺間  分類: 都市異能 | 貼身 | 家教 | 兵王 | 熱血 | 打臉 | 踩人 | 扮豬吃虎 | 咫尺間 | 大小姐的貼身家教 
后將能永久保存閱讀記錄

《》正文第九百六十五章曲子不對

作者:咫尺間書名:

“王老師也喜歡我們東洋的能劇?”

這時候,一個東洋記者看到王庸正在觀看表演,不由走上前,暗含心機的問。

如果王庸回答喜歡,那么他在接下來的報道中就找到了話題,會大肆渲染這一點。

也許東洋民眾對此不會有什么反應,但是華夏民眾絕對會炸鍋。

王庸深諳面對記者,說話一定要時刻注意。指不定他們看似隨口一問的話里就暗藏什么陷阱。

王庸輕輕一笑,看向記者:“如果看一眼就算喜歡的話,我想我可能也喜歡你。”

“……”東洋記者尷尬的笑一聲,一時間不知道該怎么接下去。

倒是王庸主動開了口:“實話實說,能劇是一種重要的傳統文化藝術,每一出能劇中蘊含的音樂、舞蹈、狂言等等都是對于古代藝術結晶的再現,值得東洋政府大力提倡保護。這種看似荒誕的舞臺藝術,實則傳達者稀有的美學氛圍……”

東洋記者愣了一下。

王庸竟然在夸獎能劇?這個從進入東洋就一直像是一個斗士一樣戰斗不停的民族主義者,竟然在夸獎東洋的藝術文化?

這家伙是不是拿錯劇本了?

東洋記者不敢相信。

就連旁邊的攝像師也是面色驚訝,有點不信這話是從王庸嘴里說出來的。

電視機前的東洋民眾看到這一幕,不由得意洋洋:“看吧,藝術是偉大的。即便是王庸這樣的混蛋,都被東洋偉大的能劇表演給征服了,罕見的說了幾句人話。沖這一點,我對他的討厭減少了百分之一。”

只是東洋民眾的這百分之一討厭還沒來得及減去,就被王庸下一句話弄得又增加了百分之百。

王庸眼神略帶迷離,眺望著舞臺上的能劇演員,繼續道:“僅僅是一個沿襲了華夏散樂的能劇,就已經表現出來如此美感,如果華夏所有古老劇種都流傳下來,該是何等的光彩奪目啊!”

東洋記者瞬間想要罵人。

原來你前面說了那么多,重點在這呢!故意把能劇夸上天,就是想要告訴大家能劇再吊也是從華夏散樂變化而來!

心機boy!

雖然心中怒罵王庸,可是東洋記者深知王庸這句話無可辯駁,能劇當初卻是從華夏散樂演變而來,就連能劇的伴生藝術——狂言,也是奈良時期從華夏傳過來的。之后東洋民間藝人在此基礎上填補了一些滑稽表演,逐漸形成現在的形式。

“呵呵,其實現在能劇早就走出傳統桎梏,契合現代了呢!就像是您看到的這一出,就是一出典型的現代戲。劇本跟臺詞都是千葉真昔老師親自提筆撰寫,在東洋國內頗受歡迎。還曾經去過澳洲跟英國表演,也得到了當地人民的喜歡。”東洋記者趕緊轉移話題。

“哦?”王庸一挑眉。

沒想到這劇還是千葉真昔寫的臺詞。

“嗯,不錯。就是……”王庸細聽了幾句臺詞,確實很見功力。千葉真昔在東洋有偌大名頭,顯然不是吹出來的。

不管是遣詞用句還是意境契合,都屬于上乘,可以稱之為東洋的“雅言”。

雅言是華夏詞匯,區別于方言,《論語·述而第七》中說:“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王庸稱千葉真昔的臺詞為“雅言”,算得上極高的評價了。

東洋記者現在聽到王庸夸贊,已經不敢高興了,生怕王庸忽然來個神轉折。

更何況王庸這句話最后還有一個“就是”呢。

“就是什么?”東洋記者趕緊問。

王庸搖搖頭:“算了,沒什么。看表演吧。”

“……”東洋記者恨不得掐死王庸。話說一半,吊起別人胃口,忽然不說。算什么事情?

東洋記者正想繼續追問,卻聽耳邊陡然響起一個聲音:“有什么意見就說,我千葉真昔還沒到接受不起別人意見的地步!”

“那我真說了?”

“說!”

王庸上前一步,指了指正在吟唱的一個演員,道:“他唱的是俳句吧?”

千葉真昔點點頭:“沒錯,是俳句。”

俳句,是東洋的一種古典短詩,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組成;以三句十七音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要求嚴格,受“季語”的限制。由華夏古代漢詩的絕句體詩發展而來,融入了東洋民族特有的審美。

千葉真昔作為東洋文化界的巨擘,在俳句方面的造詣也非常深厚。

像是這場能劇中的臺詞,隨便挑出幾句,都可以將其當成一段精美雅致的俳句來賞析。

這種文學造詣其實相當了不得,這也是千葉真昔十分得意的一點。

此刻能劇演員演唱的便是其中著名的一句——“迷蒙馬背眠,月隨殘夢天邊遠,淡淡起茶煙”。

這一句俳句曾經被當做東洋小學的教材范文,入選過全國小學課本。

而千葉真昔更是特意為此譜寫了曲子,力求完美表達這句俳句中傳達的意境。

就是如此讓千葉真昔得意的俳句,卻被王庸指出問題。

這讓千葉真昔很不解,也有些憤慨。

王庸分明就是胡攪蠻纏!

分明就是不想讓東洋文化順利傳播!

想到這里,千葉真昔臉上露出淡淡慍怒,只是出于禮貌沒有發作,而是靜靜等待王庸下文。

王庸似乎沒有察覺千葉真昔態度的變化,依舊說著:“這個俳句如果我沒猜錯,應該化用自杜甫的‘垂鞭信馬行,數里未雞鳴。林下帶殘夢,葉飛時忽驚’。因為語言的不同,咱們這里就不討論兩句詩的優劣了。雖然我認為千葉老師的化用略有丟失意境。”

千葉真昔氣壞了。

王庸簡直就是一個十足的“賤”人!嘴里說著不討論兩句詩的優劣,轉頭卻說千葉真昔的俳句丟失了意境。

這世界上還有比這更賤的人嗎?

“你到底想說什么?!”千葉真昔語氣中帶上了明顯怒意。

“哦,我只是想說,句子不錯,就是曲子不太對。”

“什么?”千葉真昔眉頭一皺,忍不住拔高音調道。

這一聲高喊,卻是當即吸引了旁邊其他國家的媒體記者。

記者們吃的飽飽的,正發愁沒有好新聞呢。馬上就看見了似乎要吵架的王庸跟千葉真昔,不由樂開了花。

今天名義上是芝櫻祭,實際上兩人才是主角啊!芝櫻祭固然好,但是觀眾們更想看到的是兩人的較量。

現在,較量似乎已經在進行了。

呼啦啦,一群記者瞬間圍攏過來。

王庸掃視一圈各國記者,目光重新落回千葉真昔臉上,道:“我說的還不夠明白嗎?雖然這首俳句是你寫的,曲子也是你寫的,沒有人比你更加了解其中意境。但是我還是認為曲不配詞。”

“你懂作曲?”千葉真昔忍住怒氣,冷聲問。

“不懂。”王庸搖頭。

“那你有什么資格說曲不配詞?我年輕時候可也當過歌手的!”

千葉真昔年輕之時曾經當過一段時間歌手,卻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他在詞曲方面的造詣談不上驚艷,卻也基礎扎實。

王庸一個不會作曲的人,卻指責專業人士曲不配詞,怎么不讓千葉真昔生氣?

就連東洋記者都看不過去,幫腔道:“千葉真昔老師的外婆是東洋有名的歌唱家,所以千葉真昔老師從小就受到嚴格的音律教育。王庸老師指責千葉真昔曲子不合意境,未免太主觀了吧?”

“歌唱家?那就怪不得了。看來你當年不紅是有原因的。”王庸瞥了千葉真昔一眼,道。

“你……不要太過分!”千葉真昔氣得身體一顫,指著王庸鼻子叱責道。

王庸嘲諷千葉真昔當年不紅,這已經算是人身攻擊了。

“王先生,您這句話有些過了,您應該向千葉真昔老師道歉。”cnn記者出聲道。

“對,道歉!”東洋記者也聲援。

王庸淡淡看了兩人一眼,冷哼一聲:“我說的是事實,為什么要道歉?”

“事實?我只聽到了你人身攻擊我,沒聽到任何事實依據!”千葉真昔目光閃動,有一團火焰在里面燃燒。

“哦,別急。你沒聽到那是因為我還沒說。”王庸毫不在意,表情平靜。

“愿聞高見!”千葉真昔幾乎是咬著牙齒說出來的這幾個字。

“高見沒有,只是一點個人感想罷了。眾所周知,俳句起源于華夏,即便在東洋本土化的過程中,依舊保留了華夏漢詩的特點,講究格律。格律,這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它不光用來限制詩句的格式,同時還是詩句的曲調。而華夏古音只有宮商角徵羽五音,并不像是現代音樂有七音。所以采用五音演唱的華夏古詩有一種特殊的韻律在里面,獨屬于華夏,區別于西方。”

千葉真昔眉頭一皺,有些不耐煩的道:“你到底想說什么?”

圍觀的一眾記者也是聽得一頭霧水,什么五音、七音,完全不懂啊!

王庸笑笑:“既然大家都聽不太明白,那我就直接示范一下好了。我會用一段五音曲調演唱千葉真昔老師的俳句,大家可以評判下,到底哪個更好。”

說著,王庸輕輕吟唱起來。

才一開口,就有不少記者的眼睛瞪大,似乎感覺有些難以置信。

唱到一半,千葉真昔也目光游移不定起來,不再有之前篤定的氣勢。


上一章  |  大小姐的貼身家教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