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馬大唐第九二八章 豪族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穿越>> 躍馬大唐 >>躍馬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二八章 豪族

第九二八章 豪族


更新時間:2017年02月20日  作者:大蘋果  分類: 穿越歷史 | 大蘋果 | 躍馬大唐 
*提示:僅放置最近瀏覽的10本書籍

是空的

位置:


《》


背景:

默認10pt

滾動速度:

本站已開通小說訂閱功能,您可以訂閱自己喜歡的小說,訂閱小說如有更新我們會件第一時間通過郵通知您!切記一定要設置好郵箱地址哦!

(謝:moshaocong兄弟的打賞。謝:李又猛、跳動的心丶、劍舞三千尺、蜜蜂小小、張臏等兄弟的票。)

王源心中的感激無法形容,秦國夫人將她所能拿出的全部力量都奉獻了出來,甚至包括了她的兒子的性命,這已經是她能做到的極限了。面對如此沉甸甸的饋贈,王源不知道該如何承受。

夫人,玉環小姐。這……王源輕聲開口道。

不必再說了,你若推辭,便是輕視了我們的一番心意。我們楊家和你王家早已連為一體,若不能渡過此劫,這些東西也會淪入他人之手,我們也都將命喪他人之手。所以你不要有顧慮,這也是為了我們自己。秦國夫人擺手道。

王源無言以對,話雖如秦國夫人所言,幫自己便是幫她們渡過劫難,但畢竟她們奉獻出了全部。王源心中還是難以平靜。

鈞兒,跪下。秦國夫人朝一旁呆呆而立的柳鈞喝道。

柳鈞不明所以,略一發愣,旋即跪倒在地。秦國夫人道:你向你義父發個毒誓,從今往后,對你義父全力盡忠。就算是你娘和你的小姨遇到了危難,你也要先盡忠再盡孝。忠孝不能兩全之時,你要盡忠為先。你義父如舉兵征伐,你必須是第一個替你義父沖鋒陷陣之人。

柳鈞立刻明白了秦國夫人之意,若王源決意逐鹿天下的話,自己必須要表態盡忠于他。畢竟以前自己還是大唐的將領,宣誓效忠之后,自己便拋棄了大唐,只效忠王源一人了。無論成敗,王源都將是自己唯一的效忠對象。

柳鈞在此立誓,從此以后,唯義父馬首是瞻。義父劍之所指,便是柳鈞沖鋒之向。從此效忠義父,絕無二心。若違此誓,天誅地滅。柳鈞拱手向天,沉聲立誓。

王源忙伸手扶他起來,口中道:這是作甚?這還用發毒誓么?哎,夫人吶,你這是逼著我要做逆天之事啊。

秦國夫人靜靜道:或許是逆天,但或許也是順應天意。興亡更替,古來有之。大唐代隋而立,難道也是逆天之行么?于公于私,你都別無選擇。

王源嘆了口沉吟道:夫人,玉環小姐,我知道我別無選擇。然而你也知道,這件事一旦決定下來,便再無回頭之路。但當真做大事,卻也不那么簡單。我如果一旦決定行事,便不會去考慮失敗的可能,我也不允許自己失敗。所以在此之前,我需要考慮的清清楚楚。李瑁雖不足為慮,然而一旦起事,我面對的可不是他一個人,而是與整個大唐為敵。

秦國夫人微微點頭道:我懂,你無非是擔心民意所向,還有便是擔心我大唐中的豪門世家大族站在李瑁一方。民心我不懂,但世家大族一旦站在李唐皇族一邊,即便李瑁倒了,任何一名皇子即位,他們都會全力他。你若得不到他們的,怕是很難成功。

王源一怔道:夫人也明白這當中的內情?

秦國夫人微笑道:我豈會不知?你當我這個秦國夫人白當的么?別的不說,我夫家柳家便是大唐一姓豪族。大唐五姓七族,皆是財力物力雄厚之家。大家族聯手之下,無人可與之匹敵。

王源雙目放光道:這么說來,夫人對此倒是很是熟悉咯?何妨說來聽聽?

秦國夫人微笑道:二郎,看來你心中早就有了準備,今日我這番苦口婆心的勸說倒是多余的了。若你沒有起事之心,又怎會關心這些事情。我本以為你會深思熟慮不會輕易下決定,但現在看來,你卻是早有此心了。

王源微笑道:夫人,我還有退路可走么?或者如你所言,要讓玉環小姐重回李瑁身邊為我們續命?你那激將之法倒也不甚高明。

秦國夫人橫了王源一眼笑道:然而你還是被激將了,你怒氣沖天,就差掀桌子罵人了。哦,我明白了,你是舍不得小……小……

秦國夫人話說了半截,忽然發現有柳鈞在場,不該當著柳鈞的面說這些話,于是連忙將話頭咽下。那邊楊玉環卻已紅暈滿臉,起身道:你們兩個聊,這些事我也不懂,也插不上話。鈞兒,陪小姨出去走走,小姨好久沒見你,想跟你說說話。

柳鈞忙沉聲應諾,楊玉環站起身來,伸手搭著柳鈞的胳膊,腳步輕移,到院子里去了。

屋子里只有王源和秦國夫人兩人時,王源可不再客氣。上前一把抱住秦國夫人,對著她的小嘴便狠狠親了上去。秦國夫人嗚嗚連聲悶得透不過氣來。香舌被王源吸得吐出,連舌根都被扯得發麻。感覺到王源完全是在作踐自己,動作劇烈而粗暴,弄得嘴巴舌頭一起生疼。頭暈目眩之際,心一狠咬了王源一口。王源吃痛,哎呦一聲松開了秦國夫人的嘴巴。

你真粗魯。秦國夫人嗔道。掏出手帕擦著被王源弄得亂系八糟的純紅。

王源撫摸著被差點咬破的下唇嘿嘿笑道:叫你以后還敢隨便的激將我,故意惹我發火是么?

秦國夫人啐了一口道:你個小沒良心的,我楊玉蓉什么都給了你,你還來怪我。我渾身上下哪一根毫毛不是向著你的?我不過是想激起你的血性罷了,否則任誰聽到我建議舉兵造反的話不嚇得尿了褲子?我也是多慮了,你早就有了僭越之心了。

王源嘆道:莫這么說我,若我有第二條路走,我會走這條路么?

秦國夫人輕嘆道:是啊,世事弄人,身不由己。罷了,不說這些了,還是那句話,左右是個死,還不如搏一把大的。贏了通吃,輸了也不過是那個結果罷了。

王源點頭笑道:還是和夫人說話干脆利落,夫人若是個男子,必是個果敢利落干大事的。

秦國夫人一笑道:莫跟我閑話,你還要不要聽豪門士族那些事了?你若不想聽,我可要陪鈞兒去了,我們娘兒兩好容易才見一面。

王源忙道:聽聽,當然要聽。快詳細的跟我說說。

秦國夫人整理衣服坐下,恢復端莊之象。仰頭微微想了想開口道:我大唐開國之處,士族大戶之間林立。其中實力最大的便是七家。這七家中兩個姓李,兩個姓崔,故而稱作五姓七家。他們分別是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和太原王氏。其中隴西李氏,便是當今皇族之家。高祖太宗便是隴西世家之人,而隴西李氏之所以能奪得天下,其余幾大士族也出力不少。錢糧兵馬都支援了不少。

王源道:原來如此。一個士族之家能建立大唐,光是這一點我便明白士族大家的力量了。

秦國夫人微微點頭道:那是自然。五姓七族皆為豪族世家,其家族淵源可追溯至魏晉南北朝甚至漢朝之時。以清河崔氏為例,其家族淵源可追溯至春秋之時。崔氏祖先便是齊國公卿之一,至漢代已成山東望族,南北朝時,北魏開國更是一等大姓,位列五大豪族之中。直至我大唐立國,依舊綿延蓬勃,勢力不減。大唐以前之事且不談,光是清河崔氏在我大唐立國之后,便有數百余人為官,官至宰相者二十余人。大唐開國之初,有官員修訂《氏族志》,曾將崔氏列為第一。后太宗帝下旨說:李氏貴為皇族,怎可以崔氏為首,難道崔氏比皇族還高貴不成?這才將隴西李氏立為第一,皇后長孫氏立為第二,崔氏等諸豪族在其后排列。由此可見,崔氏豪族實力之強。

王源聽的津津有味,贊道:原來這當中竟有這么多的掌故。夫人當真博古通今,無所不知。

秦國夫人輕攏發絲,微笑道:你也莫夸我,我一個婦道人家,能知道什么?這些不過是我聽亡夫談論時得知罷了。亡夫是個書呆子,醉心于這些掌故,閑暇時喜歡和我說這些事情。我其實不愛聽這些,但久而久之不想知道倒也耳濡目染知道了些大概。

王源笑道:原來如此。

秦國夫人繼續道:其余幾家也都是淵源頗深的豪族,家族勢力在我大唐也是根深蒂固。家族眾人為官入仕者不知多少,倒也不用一一贅述了。

王源皺眉問道:但為何我鮮少聽到這些豪族的消息,朝中那些官員出自這些豪族大姓之家呢?為何怎么都好像銷聲匿跡了一般。

秦國夫人點頭微笑道:他們確實銷聲匿跡了,這里邊是有原因的。大唐立國之后,五姓七族除了隴西李氏為皇族之外,其余各家勢力龐大,家族子弟遍布朝野。朝政幾乎為均為他們所掌控。且豪族之間相互通婚勾連,關系越發的緊密。有此對身為皇族的李氏產生了極大的威脅。世家大族出身的皇族李氏雖得其余各家而坐擁江山,但大唐建立之后,這些世家大族便是一種潛在的威脅了。這個道理我不說,你也該明白。

王源點頭道:我懂。同為豪族出身,一族奪得天下,自然是擔心其他豪族也有爭奪的可能。再說,天下已歸李氏,其余豪族也盡了力,該到了過河拆橋,兔死狗烹的時候了。

秦國夫人微笑道:兔死狗烹倒是不至于,但豪族大家越發的掌握朝政,他們的家族成員入朝為高官,很多事情上一起相互呼應,已經威脅到了皇權的威嚴。所以打壓豪族是一定要做的,但還不至于敢對他們趕盡殺絕。因為即便坐擁天下的皇族李氏,也不敢公開的對這些世家大族發動剿滅之事,而且也剿滅不了。這么多年下來,五姓七族之間早已利益與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泥水交融一般,根本就分不開了。但雖然無法滅族,但限制他們的權力,打壓其他豪族確實必須要做的,否則皇族豈非要淪為其他豪族操控之下。

王源思索道:確實如此。只能打壓而無法斬絕。這也是保持穩定維護皇權的唯一辦法。

秦國夫人點頭道:是啊,他們這些事情太復雜,我也說不大清楚。總之,隨著豪族的勢力不斷壯大,皇族終于出手。高宗時便開始頒布了旨意,限制其余豪族之間私自姻親相結姻親,但凡豪族之間想要通婚,必須經過皇族批準。

王源微笑道:這倒是絕妙的一手。雖然看似不是什么激烈手段,但絕對是很有效的阻止世家豪族之間私相結盟的手段。短時間內恐無效果,但十年二十年時間內,便割裂了世家子弟之間本該建立的姻親聯系。這是溫柔的一刀。

秦國夫人微笑道:溫柔的一刀,這說法倒也新奇貼切。高宗在位三十四年,共下達過三次針對世家豪族的限制之令。限制姻親之令后更有限制世家子弟入朝為官的命令,規定了世家大族入朝為中樞官員的數目,平衡各方勢力。現在看來,這都是驅逐世家大族把持朝政之舉。

王源深以為然,高宗治下的永徽之治是貞觀之后的另一個和平盛世,高宗這個人雖然是個爛好人,但在這件事上倒是頗有策略,循序漸進。

武帝臨朝之時,對于世家大族更為苛刻。武帝手段凌厲決絕,對于五姓七族大肆壓制。分而治之。各大世家為了自保,曾暗中李氏諸王起兵。但因為各自為保,又被武帝分化治之,力量難以集中。故而越王李貞、瑯琊王李沖等人的起兵均告失敗。武帝由此展開大清洗,對世家大族李氏一族展開雷霆手段。然畢竟豪族實力猶在,武帝亦知若逼得豪族世家聯手反抗,后果堪輿。據說神功元年,武帝同豪族世家達成妥協之議。從此后,幾大豪族遷移東南,不在干涉政務。家族子弟為官不至三品。而朝廷許以懷柔之策,不再對豪族世家進行清洗打壓,并許以東南茶糧鹽鐵經營之權。硬生生將幾大豪門世家從朝廷剝離。但豪門世家從此失去進入朝廷中樞之機。以朝廷給予經營財富之利換取了相安無事。秦國夫人輕聲道。

王源呆呆道:原來這當中竟有如此隱情。雖然這是傳說之言,但卻也不無道理。世家大族拱手讓出權力,換取避居東南各道經營財富之權,倒也是一種不錯的交換。否則便是兩敗俱傷之局。但總體而言,世家大族吃了大虧,恐怕便就此沒落了。難怪我入朝這么多年,沒有太多關于世家豪族的聲息。

秦國夫人點頭道:是啊,雖然是吃了虧,但總比滅族了好。武帝之后,當今太上皇即位為帝,也絕不永許這些豪族之家再次滲透入朝,不過和他們之間的關系倒是緩和了不少。幾姓豪族得太上皇賜婚聯姻,為官之限也有所放松。據說陛下曾召見幾姓大族族主,施以恩惠。幾姓大族也表示全力李氏皇族,財力物力上給予全力。因有武帝荼毒之威,幾姓豪族倒也不愿再冒險,遂成雙方和解共處之局。這便是我所知的大唐豪族的一些掌故了,有些事只是道聽途說,倒也無確鑿證據。至于豪族同皇族之間有些什么約定,具體有些什么勾連,那我卻是一無所知了。

王源點頭道:多謝夫人,這些事叫我大開眼界。我便像是井底之蛙,今日之后方知另有天地。無論如何,這些豪族世家和李氏的聯系是割裂不斷的,這也是他們死命李氏的原因。在這種情形下,若不知他們之間的關系,貿然起事的話,怕是會遭到巨大的打擊。開元天寶這數十年的盛世太平期間,這些大姓士族得朝廷特權,在東南恐已經遍地開花盤根錯節。東南之地財物豐饒,若不能斬斷其李氏皇族的這條線,那便是大麻煩。

秦國夫人點頭道:我同意你所說的,即便他們衰落了,但他們聯手一方,力量將是可怕的。天下財富之地為他們所占據,數家之財力恐要占天下財富三成,若他們決意李氏,天下間恐無人撼動。莫看安祿山之亂風生水起,但他們若不能奪得東南之地,那便注定要失敗。

王源重重點頭,沉默思索了片刻道:夫人,你方才說,你夫家柳氏也是世家大族,為何不在五姓七族之列?

秦國夫人笑道:我夫家柳氏乃河東望族,河東三望族柳氏裴氏薛氏乃是大唐立國之后才新近崛起之世家望族。三望族之崛起一部分原因也是皇族刻意為之之結果。要知道,大唐立國以來,河東三族子弟光是成為大唐駙馬的人數便達五十余人,由此可見李氏皇族便是以姻親之約扶持三族崛起。這三族均為皇親。裴氏一族更是出將入相之人不少。近年來還有韋氏崛起。以我淺見,朝廷并不想讓五姓七族中的皇族外姓坐大,便以扶持忠于李氏的外姓豪族崛起而抗之。然而實際是,河東三族以及韋氏等大唐新貴雖然崛起迅速,但和東南幾大豪族相比,卻是不可同日而語。那幾族經營數百年,有的甚至達千年綿延之久,無論其底蘊氣度乃至家族枝葉都不可比肩。

王源笑道:我明白了,李氏是想借新貴崛起而擺脫幾大豪族的控制。畢竟雖然形勢有所好轉,但幾大豪族家底殷厚,源遠流長,無人與之比肩。若有新貴與之抗衡,倒也可以相互鉗制,活著是分化治之。

秦國夫人點頭道:你說的應該不錯,我記得亡夫曾經跟我說過,我夫家柳氏曾經同如今居于錢塘郡的五姓七族之中的崔氏聯姻。亡夫上一輩僅有我公公一名男丁,其余皆為女子。其中兩名便嫁給崔氏旁支子弟。據說是當時陛下親自下旨賜婚準于聯姻。你方才一說,我猜想,朝廷是否是想以新貴和世家聯姻之方式,從而拉攏一家,分化崔氏和其余各家的聯系。畢竟姻親是最為快速的拉近雙方關系的辦法。

王源撫掌道:恐怕正是如此。五姓七族之間內部已經不準聯姻,以外族與之聯姻,正是能起到加速分化他們之間關系的作用。此事無可懷疑。我只能說,李氏皇族為了這件事已經想盡了辦法了。他們對這些豪族世家既是倚重又是忌憚,這就叫做又愛又恨。然則,你夫家柳氏和崔氏之間必有聯系咯?

秦國夫人想了想道:那畢竟是上一輩的事情,我夫家一脈自上一輩開始便人丁凋零。亡夫兄弟姐妹十一人,本有兩個哥哥。然而都在少年時夭折而死。全族僅余亡夫一名男丁成年,其余皆為女子。亡夫身子孱弱,且也命薄的很,也只留下鈞兒這根獨苗便撒手歸西。柳家其實已經敗落了。和崔氏也早已斷了聯系,也不知嫁過去的那兩位長輩是否健在。若是在的話,怕也是過花甲之年了。自從亡夫死后,我其實也和夫家來往不多。他們不喜我楊家之名,我也懶得去搭理他們。柳鈞的幾位姑母大亂之后也都軼失了消息。

王源皺眉道:可惜了,我倒是想見一見東南世家豪族,和他們聊一聊。

秦國夫人詫異道:你想和他們見面作甚?

王源道:若我起事,能割裂他們和李氏皇族之間的聯系,那才是關鍵之舉。若有機會和他們見面,我倒是想去試一試。

秦國夫人微微搖頭道:你這想法有些不切實際,不過你若真想見他們,我倒是可以以柳氏一門的身份去探訪一番。畢竟兩位姑母嫁給了崔氏,我也有理由去探望。但愿她們還漸在。只要她們有一人漸在,此舉便不唐突。然后或可替你牽線搭橋,見上他們一見。

王源大喜道:若真能如此,那可就太好了。這樣吧,年后天氣回暖春暖花開之時,我命人護送你們去南方。你也正好去散散心。能夠接引見面那是最好,若不能也沒關系。我可以另想他法。

小提示:按鍵返回上一頁,按→鍵進入上一頁,您還可以

1、本站會員登錄后,將免費體會到最順暢的閱讀方式[最少]。

2、注冊本站會員,將《》加入書架,可以通過書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上一章  |  躍馬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