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馬大唐第六百四十七章 混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穿越>> 躍馬大唐 >>躍馬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四十七章 混亂

第六百四十七章 混亂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16日  作者:大蘋果  分類: 穿越歷史 | 大蘋果 | 躍馬大唐 


數月以來,吐蕃國都城之中都籠罩著一股壓抑緊張的氣氛。自從去年石堡城之戰,額那兒古殲滅了王忠嗣的五萬唐軍之后,國中王公大臣們便為接下來的局面而爭吵分化為兩派。

一派認為這場勝利讓吐蕃國揚眉吐氣,重挫大唐的銳氣,一洗青海湖之戰和吐谷渾被奪的恥辱,是一場莫大的功勛之戰。而另一派則認為,大唐實力強勁,石堡城之戰會激怒大唐,導致接下來大唐的殘酷報復。

兩派爭吵不休,互不相讓。一派認為另一方膽小怕事,有損大吐蕃國的尊嚴。而后一派則指責前一排好大喜功,不顧大局,將吐蕃國置于危險的境地,將會惹來滅國大禍。

沒陵贊出身自蘇毗國,這個蘇毗國原本便是在吐蕃國北境青海湖一帶的一個小國。隨著吐蕃國的強大,蘇毗國被吐蕃征服兩國合二為一。而蘇毗國素以出產豐厚的物資而出名,因為蘇毗國所在之地水草豐茂,天地肥沃,是個大糧倉。而且蘇毗國的人口也極為興旺,被吐蕃國征服之時,蘇毗國的人口甚至比吐蕃國還要多。只是因為蘇毗王太過懦弱,這才在吐蕃的鐵蹄之下屈服,拱手將大好的土地和數以百萬的部落臣民送給了吐蕃。這也直接的為吐蕃國的崛起做了大貢獻。

吐蕃國吞并蘇毗國之后,為了安定人心,對蘇毗部落臣民采取了懷柔之策,看中的便是蘇毗部落的大量物產以及大量的人力。數十年內,吐蕃國大軍中幾乎有一半的士兵都來自于蘇毗部落,一半的糧草流言都產自原蘇毗國的土地上。為了能讓蘇毗部落的臣民沒有異心,吐蕃贊普對蘇毗王系后人禮敬有加。不但繼續分封他們為王爵之位,而且在待遇和禮節上也是極盡尊敬。道理很簡單,穩住了蘇毗部落的王,便穩定了蘇毗部落的百姓,便能更好的從蘇毗部落中剝削人力和物力。

贊普之位傳到尺帶丹珠手中,他當然也會這么做,所以這一代的蘇毗王沒陵贊也是尺帶丹珠禮敬有加的對象。在贊普的王座之側,永遠都設有一個金燦燦的位置,那便是沒陵贊的座位。即便是大丞相倚祥葉樂,在王座面前也沒有一席之地,足見沒陵贊在國中的尊榮位置。

在石堡城之戰的爭論中,沒陵贊便是大唱贊歌的那一個。而另一派擔心會產生嚴重后果的代表人物便是大丞相倚祥葉樂了。作為一個曾經在嶲州城外被王源欺騙,三萬大軍被打得狼狽而逃的吐蕃國大丞相,倚祥葉樂有著政治家的隱忍和目光。石堡城之戰后,倚祥葉樂竭力反對沒陵贊等人繼續向大唐發出挑釁的信號,做出各種侮辱大唐的行為激怒大唐。他主張石堡城之戰雖然獲勝,但應該立刻同大唐商談兩國罷兵之事,將陣亡的唐軍將士的尸骨以及俘虜送還,以彰和平誠意,平息大唐的怒火。

然而,他的主張被當時也正處于興奮之戰的尺帶丹珠拋諸腦后,尺帶丹珠的心思更傾向于沒陵贊那一派,不但在戰后耀武揚威,還命人發國書羞辱大唐。倚祥葉樂深深的嘆息,但又無可奈何。他只能默默的去為即將到來的大唐的報復做準備,正是他的提前準備,吐蕃國在大唐三路兵馬進攻之前便已經將兵馬擴充到了四十萬人。倚祥葉樂的眼光讓吐蕃國在強敵來襲之前其實便做好了準備。

但即便如此,倚祥葉樂還是主張同大唐罷兵休戰,作為吐蕃國的實際當家人,他比尺帶丹珠都更清楚吐蕃的家底,他知道吐蕃不是大唐的對手,邊境的騷擾和小打小鬧是一回事,真正激怒大唐后的大舉滅國之戰又是另一回事。吐蕃國在邊境作戰中其實占了不少優勢,因為吐蕃騎兵的機動作戰能力比唐軍要強,但是真正攻城作戰和大兵團作戰,吐蕃兵馬紀律松散,作戰手法單一的毛病便暴露無遺了。就在唐軍已經開始發動進攻的時候,他還是向贊普尺帶丹珠進言,準備親自去長安同大唐議和。此舉招致了沒陵贊等人的大肆攻擊,若非尺帶丹珠對倚祥葉樂極為信任,怕是便要因為此事而被罷了丞相的職位。

沒陵贊和朗梅色、末東則布等人在大戰之初鼓吹吐蕃大軍即將完勝唐軍,所以在倚祥葉樂提出要緊縮防守,重點保衛邏些城周邊,引唐軍深入腹地,利用水土不合以及后勤補給的艱難等各種優勢最終對唐軍進行殲滅戰。但是這一想法再一次被沒陵贊等人否決。直到石堡城之戰,北川都大軍被哥舒翰和李光弼的兵馬擊潰之后,尺帶丹珠才突然意識到,唐軍的戰斗力非同一般,意識到原來倚祥葉樂的計劃才是最可行的辦法。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尺帶丹珠全面采用了倚祥葉樂的計策,雖然在石堡城以及律賁城和西邊的幾座城池的爭奪中已經被唐軍消滅了七八萬兵馬,但收縮防守之后的第一戰便見功效。納木錯湖之戰中,唐軍北路軍全軍覆沒,這讓尺帶丹珠大喜過望。而此時,倚祥葉樂依舊抱著謹慎的態度,第三次提出了要和大唐和議的請求。

這一次尺帶丹珠真的怒了,怒斥了倚祥葉樂一頓,命倚祥葉樂從此不準再說這樣的話,將全部精力投到與大唐死戰之上。倚祥葉樂毫無辦法,這之后才有了逼迫額那兒古出擊攻擊劍南軍大營,調集北川都的兵馬增援匹播城等等的舉措。然而,大戰的結果讓邏些城中的所有人都膽戰心驚。十六萬大軍進攻六萬人的劍南軍,結果大敗而歸,損失了六萬兵馬,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額那兒古將旺姆的頭顱送到了邏些城,稱此戰是旺姆不遵軍令引發的大潰敗,但其實所有人心里都明白,這不是哪一位將領的問題,而是兵馬的戰斗力確實不濟。十六萬對六萬,這是巨大的優勢,這樣都能敗了,那也沒什么好說的了。尺帶丹珠一怒之下欲將額那兒古撤職拿辦,但被倚祥葉樂勸住了。倚祥葉樂拿出了額那兒古私下里寫給自己的密信給尺帶丹珠看,那信上詳細描述了唐軍的一種威力極強的武器在此戰中使用的經過。

“發火五百步之外,落地之后爆裂轟鳴,兩丈方圓皆為焦土,十丈之內均有傷損。兵士以為神佛降天火懲罰我吐蕃人,故而膽戰心驚一觸即潰。此物之威,加之兵士多為新兵,號令難行,故而難以取勝。即便有十萬兵馬守城,匹播城亦岌岌可危,唐軍旦夕便攻陷城池。但他們按兵不攻,似乎意有所圖。……大丞相細細思量,何去何從望祈明示……”

尺帶丹珠讀著這封信,心中驚懼難當。信中描繪的這種武器也太夸張了吧,‘兩丈之內皆為焦土’,若真有這種威力巨大的武器,那也不用打了,絕對不會取勝的。而額那兒古到底是久經風雨之人,他以密信的方式寫出這些,而非在公開的奏折上寫出來,便是不想引起全國上下的恐慌,雖然這個秘密遲早要為人知曉。但以旺姆為替罪羊,能暫時保存這個秘密,也是值得的。

尺帶丹珠有些手足無措了,額那兒古是吐蕃國的將帥之中屬于一等一的將帥,有勇有謀,行事老練。否則也不可能戰勝了大名鼎鼎的王忠嗣。現在他都這么說了,說明雖然看似吐蕃兵馬占優,但其實已經沒有勝算了。尺帶丹珠從沒覺得自己的吐蕃國會在這場戰事中湮滅,但現在他對此有著深深的焦慮。傳了百年的吐蕃國難道便要毀在自己的手里了么?

“大丞相,眼下該如何是好?”尺帶丹珠不愿意這么問,但是他的口中卻無意識的問出了這句話。

倚祥葉樂沉聲道:“贊普不用擔心,臣打算去一趟匹播城,驗證一下此事是否是真。若唐人真的擁有這種強力的武器,那么老臣拼死也要再勸贊普一句,咱們還是同大唐議和吧。”

“可是……唐人如果有此兇器,又怎肯議和?”尺帶丹珠道。

倚祥葉樂道:“唐人想滅我吐蕃還是不可能的,我大軍只要盡數退守邏些城,憑借我邏些城的地勢,再有二十萬兵馬拒守,唐人沒有二十萬兵力是根本不可能攻破邏些城的。莫忘了,邏些城背靠高山,周圍的吉曲河既寬又深,那便是我們的天險。我邏些城還有三道堅固的城墻,地勢又高,即便唐軍有五百步外的攻城利器,也根本派不上用場。老臣要同他們議和只是不想事情到了那一步。若真的邏些城北圍困,即便不被攻破,那也是名存實亡了。”

尺帶丹珠皺眉思索片刻,終于道:“罷了,事已至此,也只能如此了。你且去瞧瞧真偽,然后再從長計議。”

倚祥葉樂點頭答應,拱手告退前回身來低聲道:“贊普,有一事我必須要提醒贊普,這件事萬萬不能傳出去,否則怕是謠言四起產生動亂。另外,請贊普注意蘇毗王沒陵贊他們的言行,老臣最近聽到了一些關于他們的風聞,這個……并無真憑實據,老臣也無法說出來,只是在老臣離開的這段時間,請贊普小心在意。”

尺帶丹珠愣了愣,張了張口,卻又閉上,只是緩緩的點點頭道:“我知道了,你放心便是。現在此時,我唯一信任的人便是你。”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


上一章  |  躍馬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