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馬大唐第六百四十四章 聯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穿越>> 躍馬大唐 >>躍馬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四十四章 聯名

第六百四十四章 聯名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15日  作者:大蘋果  分類: 穿越歷史 | 大蘋果 | 躍馬大唐 
本站沒有彈窗沒有廣告,只要你喜歡的小說這里都有。快來搜索你喜歡的小說吧,52000部小說等你。——書包網。




“各位爭論的話題無非是此戰之后咱們該攻城還是不攻城的問題,但我想的卻不是這些。此次我大唐討伐吐蕃國之事,我私下里和不少人探討過這個問題。我等為大唐臣子,其實不該妄測圣意,但既然身為臣子卻又不能不為陛下分憂,不得不為大唐著想,故而雖有犯忌之嫌,卻也不能不有所思索。”王源緩緩開口道。

“哥舒大帥,李大帥,咱們都是奉命出征的領軍之帥,我很想知道你們對這次討伐吐蕃的態度。白了,你們認為咱們這次討伐吐蕃是為了滅了吐蕃國,還是僅僅是為了石堡城之戰而報復吐蕃國”王源看著哥舒翰和李光弼問道。

哥舒翰沉默不語,李光弼皺眉想了想道:“王節度使,這個問題我也想過多次。其實這本不該是我們想的問題,應該是朝廷的決策才是。”

王源搖頭道:“李大帥此言差矣,朝廷基于何種原因作出決策還不是根據戰局么朝廷的態度不用我來贅言,不久前你們都接到了陛下的旨意,要我們進軍邏些城拿下吐蕃國國都。這便是要我們滅了吐蕃國的意思。而若我沒理解錯的話,朝廷一開始的初衷不過是為了石堡城之戰的大敗而報復懲罰吐蕃國罷了。演變到以滅國為目的,已經和初衷相悖了。”

李光弼頭道:“確實如此,朝廷一開始的目的確實是為石堡城之戰的大敗而報復吐蕃國。但隨著三路大軍的節節勝利,陛下定有了滅國之心。”

王源微笑道:“這就是了,看來你我的理解都無誤。然問題是,以報復為目的的作戰和以滅國為目的的作戰是大大不同的。從兵力,出兵策略,兵備等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我直白了,此次討伐吐蕃國,三路大軍從三個方向攻入吐蕃,若是以報復為目的,這倒是能夠理解。但若是以滅國為目的,你不覺的這樣的出兵方式有些可笑么本身我三路大軍的總數量也僅有十萬而已。且不這十萬的兵力是否能夠滅國,就算能夠憑此兵力滅吐蕃國,也該兵力集結,從一個方向突破,尋求決戰決勝,方可滅了吐蕃國。而非四處開花,最后導致各處兵力都占劣勢,將本就不占優勢的兵力還分散出擊。你認為這種出兵的方式可行么”

“這個本人不敢臆斷。”李光弼皺眉道。

王源笑道:“李大帥,你不敢,我卻敢。要想滅國,朝廷一開始便該將兵力集結于一個方向,長驅直入才是。而且也不該是我們這十萬兵馬,起碼應該多一倍的兵力才有可能。朝廷并非不知吐蕃的實力,他們在青海湖之戰中曾經有過數日增援四十萬兵力的先例,朝廷難道不知道只能,勝利蒙蔽了雙眼,以為吐蕃人都是紙糊的,竟然改變了初衷,打起滅國的主意來,這才是最要命的。哥舒大帥和李大帥在納木錯湖的全軍覆沒,起來是兩位大帥的冒進,但教我,那是陛下和朝廷的錯,他們若不是想當然的覺得吐蕃國可滅而下旨要奪取邏些城的話,你們又怎會這么不心,闖入了吐蕃人的伏擊圈那一敗不是你們的責任,那是陛下的責任。”

眾將驚訝的看著王源,沒人敢話。大帥當眾指謫陛下的不是,誰也不敢接一句嘴。

李光弼和哥舒翰也嚇了一跳,李光弼忙道:“王節度使萬萬不要亂,那一敗是我和哥舒將軍的錯,不是朝廷的原因。”

王源笑道:“罷了,你硬是要往身上攬責,我又有什么法子你們也不要慌張,這些話我已經寫在了給陛下的奏折上,陛下不久之后便要親自讀到這些話了,話是我的,和你們沒關系。”

“啊大帥,你這是做什么可不能胡來啊。”李宓忙道。

王源擺手道:“放心,若陛下因為這些逆耳忠言而治罪于我,那我也認了。我寫這封奏折也不是專門去指責陛下,而是為了另外一件大事罷了。我想提醒朝廷考慮清楚,到底是要滅國還是讓吐蕃簽訂城下之盟,咱們撈些實際的好處為好。要滅國,便請朝廷再增兵二十萬來。只有將吐蕃尚存的二十萬兵馬盡數殲滅,滅國才有可能。若朝廷不增兵,想滅國是絕無可能的。我劍南軍和安西軍這萬人就算全部都拼了命,也是攻不下邏些城的。這便是我的態度。這封奏折我已經命人將內容送給了高仙芝高大帥參閱,高大帥同意我的看法,他表示若要上奏,他愿意聯名上奏。”

眾人首次聽到王源做了這樣的行動,均感詫異。原來王源早已合格高仙芝就此事做了溝通,這是要聯名上奏要朝廷表明態度了。

“兩位大帥,今日既然討論此事,我也不能不征求你們二位的意見,我的意思是,朝廷不能這么變來變去唯唯諾諾,若決心滅國,便做出要滅吐蕃的動作來,而不能期望出現奇跡。現在的情形也白了,朝廷期望的奇跡并不會出現。這就好像期望一個人一餐吃一大鍋飯一樣。雖然這個人很強壯,飯量也不,但這一大鍋飯卻是無論如何也吃不下的。若朝廷調不來兵馬,便派欽差來授權我們同吐蕃國議和,訂立城下之盟。咱們這些兵馬雖然滅國無望,但是給他們壓力逼著他們訂立城下之盟還是可以的。”

眾人微微頭,都開始認真的思索這個問題。

“你們剛才討論的攻城不攻城的問題,其實不是攻下和不攻下的問題,而應該考慮,是攻下此城為好,還是不攻下為好。若要攻下此城其實也很容易,大軍在此休整等待下一批補給的到來,下一批補給中有一千枚新造的霹靂彈。這樣咱們便有兩千多枚霹靂彈。我相信只需朝著匹播城頭將這兩千多枚霹靂彈都丟上去,此城必破。但這樣到底好還是不好破了此城后,此城中的兵馬必會西撤至邏些城。邏些城的格局你們都清楚,背靠高山坐落高原之上,大河環繞,地勢險要。城中再有個二十萬兵馬守著,不付出個十幾二十萬兵馬的性命,想拿下此城怕是癡人做夢。那么我們付出傷亡攻下匹播城又有何用反倒堅定他們固守邏些城的信心。人什么時候最容易屈服,那便是明知將死,卻有著一絲活命的機會。一旦沒了退路,反倒將生死置之度外了。既給他們壓力又給他們活路,便會讓他們屈服。當然,朝廷若是能調集二三十萬大軍來,那便另當別論了。但我想,朝廷恐怕派不來這么多兵馬,突厥契丹虎視眈眈,朝廷怕是不敢冒這個險。所以和議是最完美的結局。”

王源侃侃而談,將心中的想法和盤托出。朝廷僥幸的心理和玄宗好大喜功卻不看實際情形的作法讓王源很不感冒,這一次他決定主動主導此事,決不能讓玄宗的好大喜功害了自己苦心經營的劍南軍。玄宗已經將王忠嗣毀了,哥舒翰和李光弼也毀在他的好大喜功上,自己可沒那么蠢,需要醒玄宗才是。

李光弼和哥舒翰沉思良久,兩人從內心中其實都是贊同王源所的,但他們也只是想想而已,從不敢真正的去表達出來,更別上奏朝廷要求朝廷如何如何了。王源的所言所為讓兩人自慚形穢,之前對王源兩人其實都是抱著輕蔑的態度的,聽到這個人的名字都會聯想到外界對于王源的一些不好的傳言。什么出身市井,什么攀附權貴,什么為了上位甘做面首云云。但實際上和王源接觸這數日以來,兩人對王源有了新的改觀。此人是有真本事大智慧大膽量的,與之相比,自己二人才是庸碌之輩,根本不及他十之一二。

“兩位大帥,你們若有顧慮的話,我也不勉強你們。這件事我和高大帥已經決定了,我二人將聯名上奏朝廷,要求朝廷給予答復。數日之后,高仙芝大帥將率兵前來于我劍南大軍匯合,反正我劍南軍的補給是通暢的,加固營寨,吐蕃人也沒膽量來進攻我們,我們便在此靜候朝廷的消息,根據朝廷的圣旨進行下一步的動作。”王源沉聲道。

王源的話語中帶著一絲絲微不可覺的輕蔑,哥舒翰和李光弼當然能察覺出來。三路大軍,現在只有北路軍全軍覆沒,兩位大帥成了光桿司令,借助劍南軍的庇護才得以有機會立功恕罪。哥舒翰和李光弼本就已經對這些敏感的很,現在,王源征求兩人的意見兩人又不敢應答,事后一定更是被人所輕視。想到這里,哥舒翰和李光弼覺得不能再這么唯唯諾諾下去,此刻必須要表達出態度來,否則自己兩人便從此便威名掃地了。

“王節度使,我們同意你的提議,那奏折上我二人愿意聯名簽署上奏,請求朝廷給予答復。”李光弼沉聲道。

“對,我們愿意聯名上奏。”哥舒翰也甕聲甕氣的道。

王源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來,起身一拍桌案道:“好,果然兩位大帥終沒教王某失望,咱們四人聯名上奏,朝廷便該好好的考慮此事了。咱們盡所能讓這場戰事善始善終,于朝廷,于個人,于眾將士都是一件大好事。”

高速文字手打章節列表


上一章  |  躍馬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