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孤舟書生書名:
和蜀王的接觸,朱常浩算是明白了,原來這些各地的宗室藩王對大明根本就沒有歸宿感。
在他們的心里,大明只是京師那個龍椅上的大明,大明的興衰成敗,和自己也沒有關系,只要京師不剝奪自己的王位或者爵位就行。
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大明皇室都已經離心離德,但他們難道沒有想到,他們身上有著皇室的血統,就是其他人登上皇位,這些帶有皇室血統的人,估計也不得善終。
浣花溪,蜀王府。
朱至澍和朱常浩在蜀王府的三友堂里,坐下來,述說這這些年來,各自藩王的無奈。
不是說這些藩王認識不到字和大明皇室暗中一損俱損,一亡據具亡的關系,而是這么些年來,這些藩王們所過的生活,就像養豬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藩王們的后代子孫逐漸增多,但他們的封地和王俸卻沒有增加多少,再加上監禁,好多王子王孫由于血緣關系,生活水平的差距太大,極端的生活,使得他們的身心有些扭曲變態,他們恨不得將這個王明帝國給埋葬了。
只是從想法上,朱常浩和朱至澍的越聊越投機,他們在對于未來大明的看法的上,許多問題有著驚人的一致。
當然,兩人也存在這不少分歧,主要是朱常浩在向朱至澍介紹王府的的政事、兵事架構的時候,說了一下王府的日常運轉模式。
朱至澍對這種模式不敢茍同,畢竟一位有些抱負的王爺,對于兵權,那是萬萬不能下放的,畢竟唐朝時期,政事托付他人,再加上兵權的下放,早就了多少個節度使,最終也導致唐帝國的滅亡。
一般來說,蜀王朱至澍擔心的還是有道理的,但他忘記了,瑞王府所下轄的兵丁,水師陸師,一只隊伍里面,至少有三個人來管理。
再說,這些水師陸師的的軍械,軍餉,都是由王府提供,一旦斷掉王府的后勤輜重保障,他們手里的軍械,估計就是一堆廢銅爛鐵,再說,武人只能帶兵打仗,是不能干涉地方政事的,也就是說,軍政分開,使得未來的軍閥割據失去了滋生的土壤。
還有,重大的人事權都在自己手中,朱常浩也不怕有人要搞出那些幺蛾子。
最主要的是,收上來的賦稅,都要押送到王府,王府的戶部,根據地方官吏他們這年的預算,進行撥款。
地方上沒有錢,他們怎樣招兵買馬,怎樣心懷不軌?
朱常浩也詳細地將自己的后手給朱至澍說了之后,這位人到中年的蜀王,立即贊嘆不已。
三友堂,松、竹、梅歲寒三友,故稱三友堂。
中午和熏的冬陽出來后,朱常浩邀請朱至澍到自己鐵甲船上一起來游江。
在鐵甲船,感受著工業氣息的朱至澍一行,顯得頗為驚奇,當鐵甲船在一聲銅號的汽笛聲中“嗷——”的長鳴聲中,朱常浩和朱至澍出發了。
在這片岷江和沱江等眾多河流沖積而成的平原上,看著周邊的水稻地里,還有高臺上小麥地中,農家漚肥都已經被小毛驢運到了地里,朱常浩心里很是羨慕,這土壤就是肥沃。
(本章未完,請翻頁)當一聲聲的銅質汽笛“嗷嗷”聲中不歇息的時候,也驚動了岷江邊的兩岸百姓。
他們看著鐵甲船,就像看稀罕物一樣。
朱常浩和朱至澍,竟然沒有避嫌,而是坐在甲板上,喝著小酒,談起了這條船。
“瑞王爺,你的這用水汽推動的船,可否給你王叔買一條啊?”
按照大明皇室的家譜備份,朱至澍和他的父皇,萬歷皇帝朱翊鈞是同輩的,所以,朱常浩將朱至澍叫王叔,也是沒有什么不對的。
對朱至澍要求買鐵甲船,朱常浩當然是同意的,只是他還想拿捏一下。
“王叔,不是侄子不給你賣,是因為這鐵甲船,花費不小啊,而且,平常時節還要維修鍋爐,裝在石炭。侄兒覺得,麻煩不小,王叔還是想好再說?”
“呵呵,作為你的王叔,本王還會吝惜那幾個小錢嗎,你說一下,多少銀錢?”
“既然王叔你要真的買,這樣,一口價,就三十萬銀元啊,另外,王叔可以派遣幾名心腹,到漢中進行鐵甲船的行船培訓。這培訓的錢,侄兒就不要了,當然,如果這鐵甲船以后出現問題,侄兒免費給王叔維修咋樣?”
朱至澍沉思了半晌,但最終還是答應了這個價格。
說實話,朱常浩的心里面,對于賣給朱至澍的鐵甲船,也就是花費差不多二萬銀元而已,但這次要加三十萬,那可是平常的十五倍啊,但誰讓技術在瑞王府手里呢!
萬惡的技術壟斷啊!
三艘鐵甲船沿著岷江河道,向城外的西北方向駛去,按照朱至澍的說法,這是去看那個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一個多時辰后,瑞王爺一行人已經到了寶瓶口那里,眾人乘著那已經有些西斜的太陽,站在分水堤上,看著這已經跨越千年時光的都江堰。
就在朱常浩撫摸著李冰父子的石像的時候,朱至澍說道,“瑞王,你看,這都江堰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河堤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運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當然,朱至澍說不出來什么有機結合,協調運行一類的話,但為了便于讀閱,朱常浩只好以二十一世紀的文體來闡述了。
朱常浩聽了,果然和朱至澍說的一樣,笑著說道,“這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
朱至澍聽了點了點頭,朱常浩看了這水壩一會兒,而已看明白了。
都江堰這玩意,其實就是岷江魚嘴分水、飛沙堰溢洪排沙、寶瓶口引水,三者組成的。
這魚嘴是以竹籠裝卵石壘砌。由于它建筑在岷江沖出山口呈彎道環流的江心,冬春季江水較枯,水流經魚嘴上面的彎道繞行,主流直沖內江,內江進水量
(本章未完,請翻頁)約六成,外江進水量約四成;夏秋季水位升高,水勢不再受彎道制約,主流直沖外江,內、外江江水的比例自動顛倒:內江進水量約四成,外江進水量約六成。這就利用地形,完美地解決了內江灌區冬春季枯水期農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和夏秋季洪水期的防澇問題。
再說這飛沙堰,主要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余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回歸岷江正流。飛沙堰的另一作用是“飛沙”,岷江從萬山叢中急馳而來,挾著大量泥沙、石塊,如果讓它們順內江而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
最后說說這寶瓶口,寶瓶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