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皇叔第242章 漢江水道,岌岌可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穿越>> 極品皇叔 >>極品皇叔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2章 漢江水道,岌岌可危

第242章 漢江水道,岌岌可危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31日  作者:孤舟書生  分類: 穿越歷史 | 孤舟書生 | 極品皇叔 

朱雀和白虎用朱砂,青龍和玄武的花色用墨汁。一直到亥正時分,一副古香古色的華夏味的撲克牌出來了。朱常浩給四人說了幾個套路之后,四人一下子玩的不亦樂乎。

什么升級,斗di主,挖坑,都到子時了還不能停下,倒是劉紫蓮因為身孕,要早點休息,牌局才散。

就在散的時候,董婉寧說道,“王爺,妾身認為,將這撲克牌刊印切割后,將來可以大行天下,一定可以為王府賺來滾滾財源。”

朱常浩聽了,笑著說道,“那撲克牌發財的這事就交給你。”

第二天一早,朱常浩在巧兒的服侍下,換上王爺的冕服,八蟒明黃色的王爺蟒袍,足底一雙龍紋登云靴,另外,親王的行頭,一樣都不能少。

身著九旒冕,以桐木為綖(yán)板,覆綺于外,玄表(上)朱里(下),前圓后方,前后各垂九旒,每旒以五彩繅(zǎo,同藻)貫赤、白、青、黃、黑五色玉珠九顆。用玉衡維冠,兩端以玄紞(dǎn)垂青纊充耳,用青玉珠,下承以白玉瑱。冠插金簪,系以朱纮、朱纓。

手里還拿著七寸的玉圭,這玩意在朱常浩手里,就跟王府里面,教書的老夫子手里的戒尺一樣。

就為了為了穿這一套王爺的袞冕服,愣是在近一個時辰的時間里,將朱常浩折騰出了一身汗。

巳正時分,漢中府里面所有的七品以上的官員都齊聚在正氣堂里,就等待為徐光啟和李之藻委任何等官職,所有人心里都沒底,因為朱常浩的委任的官職,有時候是天馬行空,話說雖然跟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有關系,但是現在已經被王爺改的面目全非了。

黃鐘大呂的聲音已經起來,這就說明巳正時間要來。話說這黃鐘大呂,委任文官,奏的是上古時期的音樂《太平令》,拜武官的時候,也是上古音樂《秦風·豈曰無衣》。

這兩種樂曲,都是由五音二十律編鐘進行演奏,朱常浩這樣做,就是想告訴大家,這是我們華夏民族的傳統,自己民族的東西,那就是最好的。

《太平令》在余音裊裊的編鐘聲中,朱常浩進了正氣堂,眾位王府屬官見禮之后,由孫承宗作為這次的禮儀官,宣布委任各項程序。

從忠于大明,忠于王爺之后,就進行了授印,委任狀,還有佩劍。佩劍的意思就是,王府里面的文官,不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而要具有君子六藝的全能,‘禮、樂、射、御、書、數’都不能差。

最后宣誓完畢,這授官儀式就完了。最終的結果就是授予徐光啟教育衙門侍郎,水利衙門侍郎;授予李之藻刑部衙門侍郎,國土衙門侍郎。畢竟李之藻在年輕的時候,曾經測繪過大明十三布政使的地圖,那測繪的是相當的精確,后來,還和利瑪竇一起,為萬歷皇帝制作了萬國坤輿全圖的屏風。

這些宣布完了之后,朱常浩直接宣布了政事內閣中樞,有“孫承宗,瞿式耜,宋應星,徐光啟,李之藻,王徵,俞俞子,孫元化”

“兵事內閣”的也出來了,“孫承宗,徐光啟,李之藻,盧象

(本章未完,請翻頁)升,孫傳庭,陳琪,鄧如蛟,吳延凱,趙元義,王徵”。

“政事內閣”標準是九人,雖然以前規定是七人,那是因為朱常浩先前的考慮有些差錯了,故設計為九人。“兵事內閣”為二十七人,但是,一旦有內閣成員外出領兵,他的內閣權利就要作廢,只有回到內閣,才行,政事內閣也一樣。

就這樣,內閣成員全部確定以后,事情以后就可以得到極大地緩解了。

差不多花了一個半時辰,到未時初的時候,所有內閣的事情,包括各個衙門主官的職能劃分,還有內閣成員的以后進閣的標準,例如,要管理那一項,必須要此主官必須分管過此項工作。

例如,做教育衙門侍郎的,一定要有過教書先生的經歷,不要外行領導內行。國土衙門的,要對國土有過充分的了解,什么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冰川,還有海疆,都要有一定的認識,每年如果有新開拓的疆域,國土資源衙門就要將這些新開拓的疆土劃入大明疆域圖里面,海洋上的海島,珊瑚礁也是。

朱常浩對國土資源衙門侍郎李之藻說道,“大明的海疆和陸疆沒有一寸是多余的,大明的疆域,只能增長,沒有縮減,誰如果縮減,誰就是大明的罪人,千夫所指,遺臭萬年。”

對于這各個衙門的職責,還有晉升條例,朱常浩說的非常嚴肅,特別是對大明的國土,海疆,還有律法方面,要求特別嚴。

在座的王府屬官們,聽到朱常浩的這一番定位,心里對于王爺的表現,那是大肆的贊揚了一番。

這一次委任,說實話,朱常浩說了好多非常嚴肅的話,也讓王府所有的屬官,都有了一份沉甸甸的收獲。

下來的王府午餐,朱常浩竟然安排的是農家飯。什么餑餑,野菜團子,麥麩粥,榆錢餅子,還有一些野菜,什么蒜泥茄子,涼拌蒲公英,涼拌核桃花,槐米花湯餅。

吃的王府里面的一干大員,直接是伸長了脖子,為什么,因為都是一些清湯寡水的飯菜,連一絲油花都看不到,吃起來,太粗糙了,刺喉嚨。

這相當于一頓憶苦思甜飯,期間,孫承宗說道,“自己在天啟二年,到遼東抗擊野豬皮努爾哈赤的時候,吃的就是榆錢飯,但是,最終還抗擊還是失敗了。”

說完,頓時老淚縱橫。

徐光啟也說道,“那年自己南下,到廣州教書的時候,吃的就是蒲公英,和可以看見鍋底的米粥,愣是生存了下來。”

也許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苦難,正如詩曰“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如此而已。

朱常浩想起了二十一世紀,好多人也是喜歡吃野菜,什么純綠色食品,壯陽,保健,無公害之類的。但在十七世紀的大明,這些就是苦難的象征。

政事和兵事內閣建起來了,但也不能說是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了,那就朱常浩估計要被人撕了。

委任完畢,下午的時光是那樣的悠閑,朱常浩和大管家一起,微服到漢江邊來看看。

農歷四月初的漢江,如果用陽歷

(本章未完,請翻頁)計算,那剛好就是五月。

在江邊,漢江的水位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大的六百料的帆船已經無法航行了。如果在這樣下去,那漢江有可能在七八月份就會斷流,朱常浩絕對不能容忍,自己的這條水上商道的生命線,出現斷流。

因此,開拓水源的就成了當下的燃眉之急。記得以前翻閱過酈道元的《水經注》,了解到這漢中,其實說的是漢江的中間,那么,漢江的開端,源頭在那里?

朱常浩就想起了漢中東南邊的廣元府,還西北邊的階州府。

廣元府的上邊,就有一條嘉陵江,嘉陵江的源頭,主要就是在階州府境內的白龍江和白水江。

這里面,白龍江的上游就是屬于西漢水,漢江過去就叫漢水,這西漢水就是屬于漢江的支流,問題是這條支流,在南北朝時期,被地震給截斷了。

也就是說,漢江本來發源于,甘肅秦州府,史書記載在古代被嘉陵江,東面一條支流從略陽強jian!然后漢江順著那條支流匯入嘉陵江。從此漢江上游被稱作西漢水,變成嘉陵江西源。寶雞只是嘉陵江的東源是最小最短的源頭,嘉陵江正源,白龍江是最正宗的嘉陵江源頭。

酈道元,《水經注》;卷二十《漾水丹水》原文曰;“漾水出隴西氐道縣嶓冢山,東至武都沮縣為漢水。

這里面所說的武都,就是大明的階州府。

常璩《華陽國志》曰:漢水有二源,東源出武都氐道縣漾山,為漾水。

《禹貢》導漾東流為漢是也。西源出隴西西縣嶓冢山,會白水,逕葭萌入漢。白水就是白水江,嘉陵江的源頭之一。

始源曰沔。按沔水出東狼谷,逕沮縣入漢。《漢中記》曰:嶓冢以東,水皆東流,嶓冢以西,水皆西流。即其地勢源流所歸,故俗以嶓冢為分水嶺。即此推沔水無西入之理。劉澄之云,有水從沔陽縣,南至梓潼漢壽,入大穴暗通岡山。郭景純亦言是也。岡山穴小,本不容水,水成大澤而流,與漢合。庾仲雍又言,漢水自武遂川,南入蔓葛谷,越野牛,逕至關城合西漢水。

后來,根據陜西省史志辦公室1986年刊載史料,漢水古源頭不在陜西省寧強縣北的米倉山,50年代勘查寶成鐵路略陽和寧強段地形時,專家確認這里的古河道遺跡是連接漢水和西漢水的故河床,漢水的發源地應該是西漢水的源頭甘肅省天水境內的嶓冢山。據史學家和地質學家分析推測,西漢水和漢水分流的年代大約在南北朝,分流的原因有三種可能性:1、戰爭割據中人為改道流入嘉陵江;2、地質結構中巖石浸溶凹陷發生河床改道;3、地震裂隙造成斷流改道。西漢水和漢水分流后,人們習慣上把東面的叫做漢水,把西面的叫做西漢水。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現在在中國地圖上看的漢水和西漢水,好像是兩條完全沒有關聯的河流,其實在歷史上,這是兩條河是完全連在一起的同一條河流,統稱為漢水。

(今天為了寫這個漢江源頭,差點都搞糊涂了,寫歷史的人,真的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啊!)

(本章完)


上一章  |  極品皇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