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皇叔第216章 食八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穿越>> 極品皇叔 >>極品皇叔最新章節列表 >> 第216章 食八珍

第216章 食八珍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02日  作者:孤舟書生  分類: 穿越歷史 | 孤舟書生 | 極品皇叔 
›››


小說:

作者:

類別:都市言情

由于現在水泥正在初步研究階段,另外這種水泥,如果讓朱常浩來判斷,也就是原始水泥而已。(看最新章節請到)

城門口要擴建,朱常浩覺得這事情宜早不宜晚,下來就讓工部的宋應星對此事上上心,畢竟流暢的交通可以促進商業的發展。

這事情朱常浩就交給陪同自己的王伯,讓他記下來,下來給宋應星交代一下。朱常浩看完了城門口的缺陷,決定再去交易市場看看

這里在交代一件事情,現在的漢中知府,雖然上司是陜西省布政使司,但那是名義上的,真正地上司是瑞王府。

知府衙門主官,還是王在臺,但整個衙門已經改組了,在朱常浩的運作下,漢中知府所轄金融局,捕快局,商務局,稅務局,農務局,大理寺局開始運轉起來。

還有,知府大人從此以后,不在直接斷案,斷案事情就交給大理寺局了。

改組的事情,還是在王府的強大壓力下,完成的。剛開始,王在臺心里是很不情愿的,很是抵制,但朱常浩說道,“王大人,現在漢中府城里面,每天你要斷案,那案件基本上就積壓下來了,不說別的,這三天來,從十八里鋪碼頭,到湯鍋頭,鐵匠鋪子,還有老疙瘩寨子,就四個地方,你讓知府衙門里面的衙役,捕快們的鞋底都快要磨爛了,但還是積壓了十三件案子啊。

這案件如果積壓下來,那為非作歹的人,因為你知府衙門人力不夠,從而方便地逃走了,這不就是放虎歸山留后患,讓他們繼續禍害被人嗎?”

王在臺聽到朱常浩這樣說,再想到自己現在也是無名有實的王爺屬下,再說王爺說的也是對的,這漢中府伴隨著漢江水路的疏浚,商道的發達,為非作歹的歹人是越來越多了。

接下來,連審判的權利都可以分割,那知府衙門剩下的其他權利自然不再話下,都被逐漸剝離了,但是,知府大人仍然是所轄局子的老大,所有的事情他都可以監督的。

其實,朱常浩所設立的這六個局子,也和知府衙門原有的機構,“六房”相對應。

自明代始府州縣衙亦仿中央六部之制,設吏、戶、禮、兵、刑、工六房,與中央六部相對應。

吏房:掌署內考勤,鄉紳、丁憂、起復,在外省做官各事。

戶房:掌戶口管理,征稅納糧,災荒賑濟等事。

禮房:掌興學、科舉、教化、旌表、禮儀、祭祀、節慶等事。

兵房:掌兵差、民壯、考武、治安等事。

刑房:掌破案偵緝、堂事筆錄、擬寫案牘,管理刑獄諸事。

工房:掌工程營造,修理倉庫,起蓋衙門等事。

鋪長房:掌郵傳及迎送官員之事。

承發房:應辦各種公文信札,皆由此房掛號,又分發各房轉辦。

各房辦事人員通稱典吏,而各房之頭目,或稱經承,或以各房之名冠之,稱吏書、戶書、禮書、兵書、刑書、工書。其下工作人員稱胥吏、書吏、書辦等。各房書吏一般為十余名,不超過20人,他們不是官員,沒有品級,大都是舉業無望之人,只好掏錢納粟買來書吏差事,或通過招募考試而被選用。

此外,各府還設有儒學,置教授1人,掌教育在學之士,考察生員學習、品德之優劣等,以訓導佐之。醫學,設正科一人,品秩未入流,為府屬之醫官。陰陽學,設正術一人,未入流,為府之陰陽官,兼轄星學。僧綱司,設都綱一人,從九品,副都綱一人,未入流,為一府管理僧人之官員。道紀司,設都紀一人,從九品;副都紀一人,未入流,為府內管理道士之官員。

朱常浩所設立的六局雖然和六房差不多,但實際是差大了,因為這六局可是真的以法規的形式,從府臺大人的手里將權力要來了,特別是最后一條:大理寺局斷案,不許個督、巡、府、縣主官干擾司法獨立。

還有,各府縣的同知,通判都是將衙門所轄的各局子進行分管的,畢竟同知、通判等官員,輔佐知府處理公務,分掌糧稅、鹽稅、江海防務、水利等等。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也就從根子上結束了督、巡、府,縣四級管理主官的獨斷專行,從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絕對的權力。

六局子開始運轉起來,朱常浩也從來來往往的人群中,感受了到了忙碌的情形。

據說,要感受一個地方經濟是否發達,就看這個地方的人群是否忙碌,二十一世紀把這種忙碌叫做快節奏,漢中城現在也算大明府城當中的快節奏了。

朱常浩一行從城門口回來穿過貞節牌坊,孝子坊,拐個彎,出了魁星樓,朝城外的十八里鋪碼頭走去。

碼頭上,現在比過去更加忙碌,通過河邊的鋼絲絞盤,可以直接將船上的東西吊起來,然后放到牛車或者人力車,直接運走。

朱常浩驚喜發現,這些使用絞盤的吊起來的都是一種叫貨柜的玩意,用二十一世紀的話說,這貨柜不就是集裝箱嗎,雖然是用木板訂做的。

另外,蜀地,還有陜西,湖廣等地的力工也是越來越多了,好多人都靠碼頭上的這份搬運工作養家糊口呢。

朱常浩粗略地估計了一下,碼頭上這些搬運工,差不多也有五萬人了,這五萬人,如果放在金陵,京師,或者廣州府,那也算不了什么,但是在西北內陸府城的漢中,那就是代表了漢中水路商業的高度繁榮。

碼頭上,力工們大汗淋漓地搬運這各種貨物,他們不但辛苦,收入也微薄。如果放在以前,朱常浩說不定還會同情憐憫一下,但現在,朱常浩覺得,他們也只不過是社會分工不同而已。畢竟要獲取好的社會分工,那個不是靠自己的奮斗,還有各種資源,機遇的共同作用。

看看時間也不多到中午了,朱常浩覺得今天天氣不錯,雖然這種天氣對農夫們來說,簡直是糟糕透了,畢竟晴空萬里,沒有云彩,那就意味著天不下雨啊,這救命的糧食那就沒有了,但朱常浩覺得不錯。

就在在漢中城里面一個叫八珍樓的酒樓上吃點飯去。隨行的二十八名親衛自然也是要去的。

這座八珍樓高三層,朱常浩他們這三十人就在三樓坐下來,基本把三樓就占滿了。

這個八珍樓,據說歷史淵源久長。

從歷史源頭來說,“八珍”一詞出現在周代《周禮﹒天官》:“珍用八物”、“八珍之齊”。其具體內容,據注文是指《禮記》所列:淳熬(肉醬油澆飯)、淳母(肉醬油澆黃米飯)、炮豚(煨烤炸燉乳豬)、炮羊(煨烤炸燉羔羊)、搗珍(燒牛、羊、鹿里脊)、漬珍(酒糖牛羊肉)、熬珍(類似五香牛肉干)和肝遼(網油烤狗肝)八種食品(或者認為是八種烹調方法)。另說“珍用八物”是指牛、羊、麋、鹿、馬、豕(豬)、狗、狼。

現在,出現的漢中府城的八珍,可不是這么簡單的。

龍肝(可能是娃娃魚或穿山甲的肝,或是蛇的肝,也有的人認為是白馬肝)。

鳳髓(可能是錦雞的腦髓)。

豹胎、鯉尾(并非是鯉魚尾,因鯉魚尾并沒有任何特別之處,既非稀有珍貴,也沒有什么特殊的味道,很可能是穿山甲的尾,因古時稱穿山甲為“鯪鯉”)。

鸮炙(烤貓頭鷹)、猩唇、熊掌和酥酪蟬(可能是高級酥酪,明·李日華《六研齋筆記》則謂“乃今之抱螺酥也。其形與螺形不肖,而酷似蟬腹”)。

這些山珍菜肴,王伯說要提前預定,畢竟食材,烹制不是那么容易的。現在,八珍樓上隨便提供的八珍有:山水八珍,四八珍,海八珍,禽獸八珍等等。

其中,“山水八珍”又分為

山八珍:熊掌、鹿茸、犀鼻(或象拔、象鼻)、駝峰、果子貍、豹胎、獅乳、猴頭。

水八珍:魚翅、鮑魚、魚唇、海參、裙邊(鱉的甲殼外圍裙狀ruan肉)、干貝、魚脆、蛤士蟆。

全席的“四八珍”是:

“山八珍”:駝峰、熊掌、猴頭、猩唇、象拔(象鼻)、豹胎、犀尾、鹿筋;

“海八珍”:燕窩、魚翅、大烏參、魚肚、魚骨、鮑魚、海豹、狗魚(娃娃魚);

“禽八珍”:紅燕、飛龍(產于東北山林中的一種叫榛雞的鳥)、鵪鶉鵝、鷓鴣、彩雀(可能是孔雀)、斑鳩、紅頭鷹;

“草八珍”:猴頭(菌)、銀耳、竹蓀(竹笙)、驢窩菌、羊肚菌、花菇、黃花菜、云香信(香菇中的一種)。

海八珍:魚翅、海參、魚肚、淡菜(干貽貝肉、青口)、干貝(干扇貝肉)、魚唇(魚皮)、鮑魚、魷魚。

禽獸八珍有兩種,第一種是熊掌、象鼻、駝峰、猩唇、鹿尾、猴頭、豹胎、燕窩。

第二種是:熊掌、鹿尾、車鰲、魚翅、螃蟹、江姚柱(干貝)、蘭花菇(草菇)、斑魚。

從以上各組“八珍”可心看出,所謂“八珍”并無固定模式,主觀上認為珍貴的,皆可列為“珍品”,而且花色品種越來越多。

王伯將小二叫過來,就給王爺報了這么一串菜名,朱常浩也沒有聽到幾個,就讓王伯做主,點了四桌的飯菜,這些菜,說實話,在三樓吃飯的這些人中,不覺得多貴,但朱常浩最后默默地算了一下,一桌飯菜,差不多要花十兩銀子,這可是一個小康之家一年的收入啊。

看來商業的發展,奢靡之風也在盛行啊,如何將這奢靡之風,給引導一下,在這一刻,已經作為朱常浩的下一個大事了,畢竟移風易俗也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啊!


上一章  |  極品皇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