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皇叔第九十三章 封元化,聊文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穿越>> 極品皇叔 >>極品皇叔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三章 封元化,聊文程

第九十三章 封元化,聊文程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25日  作者:孤舟書生  分類: 穿越歷史 | 孤舟書生 | 極品皇叔 
正文

正文

(明天加更)

朱常浩通過和吳克善交談,確定了商人真的是逐利,但這也無可厚非。朱常浩知道李金泉這樣的商人,在大明很多,不是他們不愛大明,而是,他們在這個階段,這個時空還沒有形成國家的概念,就死形成了,可惜天啟年間,朝政混亂,民不聊生,他們認為這片大地就是“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的改朝換代模式,人們的國家民族意識還沒有覺醒。

只不過朱常浩也不想過多地提醒大明朝自我的民族意識,順其自然就好。

對于吳克善的計謀定下來之后,朱常浩心里也就放心了,他相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更多的是天道酬勤。

送走吳克善,朱常浩心里有一個顧慮,那就是對孫元化怎樣安排。

那日封官的時候,里面沒出現孫元化的名字,主要是用因為,在朱常浩的心里,孫元化愛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和優秀的軍人,特別他的好多戰斗理念,很符合火器的特征,因此,對他職位的安排,那必須講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啊。

因此,朱常浩打算將孫元化任命為大明皇家陸軍大學的副校長,∫,也就就是副祭酒。大祭酒是朱常浩,還有一個,任命孫元化為軍器監大匠,主管軍器的打造和制作,還有一個就是炮兵師師長,軍銜為少將官。

因此,孫元化不屬于文官系統,他屬于是拜將,只不過,他是訓練性的,帶兵不打仗。

那天封官結束了,朱常浩就私自下來給孫元化說了此事,“打算后天為他,宋獻策,還有俞俞子老道,在正氣堂授職委任。”

明天,朱常浩就要陪自己的大舅哥吳克善到漢中逛逛,還要和接待從京師趕過來的錦衣衛老密探,對徐拂他們安排情報組織“紅粉”的事情。

今晚,將吳克善安排在鴻賓樓之后,朱常浩和劉紫蓮,布木布泰三人大被同眠,可惜,白白荒廢了光陰,一晚上啥都沒干。

一個是劉紫蓮抹不下面子,另一個是布木布泰年齡太小,還有就是明天朱常浩必須奔波一天,這須得節省體力啊。

第二天,就在朱常浩開始一天工作的時候,遠在沈陽的皇太極,已經將范文程,范文才兩人叫到乾清宮,來商量他們現在面臨的困境。

說起這個范文程,據說是范仲淹后代,后來被一些人蓋棺定論為漢奸,書生姑且不說,在這里,有一封手札,是范文程說的,““我曾經懷著進京趕考的愿望發憤讀書。然而沒想到,這回趕考趕的不是科舉考試,而是治理國家的考試。而我是騎著清軍的戰馬入城的。曾經的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即將在一個新的王朝實現,我是何等的心曠神怡!在這個新的王朝里,我的建議就意味著決策,就意味著權力,因為我是寵臣,所以我是事實上的權臣。我要用手中的權力造福百姓。”

“一切都將過去。我不可能去干涉后人對我的評價,但我希望在后人給我蓋棺定論的時候,能把“漢奸”、“叛徒”的字眼去掉。我雖然吃的是滿族的俸祿,但我的所想和所做,都是為漢族百姓的切身利益著想,總希望讓他們安穩一些,舒服一些,少一點罹難,少一點困難。我愛我的祖國,我愛我的民族,我愛我的家鄉。當我站在北京的城墻上,向城外廣袤的平原瞭望之時,我渴望所有的百姓幸福平安。”

這算不算范文程的自白呢?這里暫不論述。

那么皇太極的困境是什么呢?

原來從崇禎元年開始,整個遼東地區,自然災害頻發。尤其氣候寒冷,每年本來夏秋兩季都可以收莊稼的,但氣候變得嚴寒之后,整個遼東地區,冬天來得很早,一般八月就來了,在次年五月份的,冬天才去的,莊稼少收一季,成熟不了。

就現在,朱常浩所在的漢中,已經是艷陽高照,身披薄紗,但在沈陽,外面山林當中,雪水潺潺,草木才剛剛發芽。

皇太極心里著急啊,因為看來今年夏季的收成要減產,去年秋季也一樣,好多喂馬的黃豆,蕎麥都沒有成熟,他們在冬天的時候,只好大量屠宰牛羊,還有豬。

在皇太極那個時候,他們建州女真的先民是黑水靺鞨的后裔,這個民族有個特點,他們善于放豬,對,就是放豬。

他們不怎么圈養豬,直接是將豬趕到野外,和牛羊一樣散養。

他們平時喝的就是豬奶,吃著豬肉,穿著豬皮。所以,皇太極的父親努爾哈赤,翻譯成漢文就是野豬皮。

現在皇太極為她們的糧食發愁,還為她們女真人欺負境內的漢人發愁。

由于自身民族的先天不足,她們對遼東境內的漢人是既恨又怕,女真人耕作技術說實話,還處在原始社會,他們只會刀耕火種,就連二牛抬杠,漚肥都不會。

他們除了放豬牧馬之外,基本殺都不會做,而是一味地巧取豪奪漢人的財富糧食,那是不長久地,況且,人也總不能一直吃豬肉吧?

“憲斗兄,(范文程,字憲斗),你說本汗該如何是好?”

“陛下,對于這個缺糧食的事情,卑職認為只好朝外面劫掠一下了,前兩天,陛下您不是要在今年秋天進行滿蒙會盟嗎,那到時候組織成聯軍,要么到東南邊上的李氏王朝要糧,或者直接叩關京師,朝崇禎要糧,但在此之前,我們必須讓人將皮島上的毛文龍給收拾了,這對我后金的影響太大了!”

“那怎樣收拾,計將安出?”

“陛下,不要著急,據卑職觀測,寧遠城的袁蠻子治軍很嚴,而毛文龍屢屢犯上,到時候咱們火上澆油,讓袁蠻子將毛文龍給咔嚓了,不就行了嗎!”

“倒是朕心切了。”

這里,按照歷史上的說法,這個范文程確實很厲害,他們可是大明的官宦家族,從小就有良好的教養。

說起來,他家也是中原人士,只不過他的六世祖:范岳,洪武年間獲罪,全家謫往遼東都司的沈陽衛,范氏自此成為沈陽人。

曾祖:范鏓,明正德進士,嘉靖時官至兵部尚書,以伉直忤嚴嵩離任。

祖父:范沉,為沈陽衛指揮同知。

父親:范楠

兄長:范文寀

范承蔭,范承謨,范承勛,范承斌,范承烈,范承祚

范時崇,官至左都御史、兵部尚書;

范時繹,官至都統、戶部尚書、工部尚書;

范時捷,官至提督、鑲白旗漢軍都統;

范時綬,官至左都御史、都統、工部尚書、刑部尚書;

范時紀,官至副都統、侍郎。

這一家子簡直就是生下來為官的種。

在原先的歷史上,應該說范是中國文人的一個異數,在受到中國古代八股文、以及根據當時政權衍生出的孔夫子忠君愛國思想的影響下,很多人都認為范文程是漢奸。但是,在嘉慶之后國家已經是民不聊生了,這之后又沒有什么英主誕生,到了天啟年間明朝于內民不聊生,于外對于東北女真的崛起絲毫不重視,北部蒙古雖然無法再下中原但是仍然擁有相當實力。而在這種情況下,天啟皇帝只知道當木匠,朝政有魏忠賢一黨及客氏把持,已經到了回天乏術的地步了。即使后來的崇禎雖然算是個不錯的皇帝,但是已經無法挽回頹勢了。而范文程正是看到了天啟在做皇帝方面的昏庸,滿腔治國理想、為天下蒼生謀福的想法,只能選擇一個英主去實現了。于是他選擇了皇太極。

更近一步說,清朝的人才機制和人才待遇要比明朝好得多。主要是:范文程在明朝不能實施的政治抱負在清朝實施了。

天命三年(1618年)努爾哈赤攻下撫順,范文程與其兄范文寀一道降后金。得知他是明朝名臣之后,努爾哈赤十分器重他。努爾哈赤攻打遼陽、四平、廣寧,范文程一直相隨。皇太極即位后仍讓他跟隨左右。

天聰三年,跟隨皇太極攻打明朝。進入薊門,攻克遵化。范文程自己率偏師配合作戰,進攻潘家口、馬蘭峪、三屯營、馬欄關、大安口。這5處都為他攻克。不久,明師包圍大安口,范文程以火器解圍。皇太極率兵進攻永平,留范文程守遵化。明軍大兵掩至,范文程力戰退敵。范文程以此被授予游擊世職。五年,后金兵包圍大凌河,明別將占據西山頂峰,負險堅守。范文程單騎赴敵壘,曉以厲害,竟然使這支軍隊投了降。此后范文程數次為后金軍事活動獻策。

崇德元年,后金改文館為內三院,范文程擔任內秘書院大學士。范文程所管是機密要務。每次范文程被召入宮問計,很晚才能出宮。有時范文程還沒來得及吃飯就被召入宮內議事。皇太極讓大家推舉固山額真(旗主),有人推舉范文程,皇太極說:“范章京才能的確能勝此職,但固山額真只管一軍之事。我正把他作為我的左右手,你們考慮其他人吧。”

順治帝即位后,范文程隸鑲黃旗。不久多爾袞率師伐明。范文程上書多爾袞,說:過去伐明,深入后又返回,中原人民一定以為我們沒有攻占全國的大志,只是想搶些金帛子女罷了。于是他們與我們不同心。這次伐明,一定要申明紀律,秋毫無犯,把進取中原的打算給他們講清楚。明官復其職,老百姓復其業,錄用賢能,體恤那些孤苦無處投訴的人。這樣,黃河以北的土地就是我們的了。

崇德八年十一月,李自成攻克西安,順治元年正月,多爾袞為農民軍的聲勢所震懾,連忙派遲起龍為使者跟農民軍聯系,提出雙方“協謀同力,并取中原”的意見,農民軍未予理睬。范文程定調子,將農民軍看成敵人,說:清“雖與明爭天下,實與流寇角也”。當李自成攻破北京的消息傳到東北后,多爾袞立刻召正在蓋州湯泉驛養病的范文程商議對策。范文程表示對農民軍要征討,并分析了農民軍失敗的3個因素:闖寇涂炭中原,戕厥君后,此必討之。賊也雖擁眾百萬,橫行無憚,其敗道有三。逼殞其主,天怒矣;刑辱縉紳,拷劫財貨,士忿矣;掠人貲,陰人婦,火人廬,民恨矣。備此三敗,行之以驕,可一戰破也。我國上下同心,兵甲選練,聲罪以臨之,恤其士夫,拯其黎庶,兵以義動,何功不成?他主張火速入關,直取北京。多爾袞聽了范文成這一席話后決定立刻起程。

接著范文成提出了兩項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項:止嗜殺,安百姓。好生者天之德也,古未有嗜殺而得天下者。國家止欲帝關東則已,若將統一區夏,非乂安百姓不可。第二天,范文程到軍營起草曉諭明朝吏民文告,寫上他的姓名并注明他的官階。文告把清軍進入關內奪取全國政權說成是“為爾復君父仇,非殺爾百姓。今所誅者為闖賊”,并一再表明“師行以律,必不害汝”,要他們見清軍時能安下心來并給予支持,共同對付農民軍。下面就是要吏民歸附的話:“吏來歸復其位,民來歸復其業”。

清軍占領北京后,范文程提出了一系列開國要則,全部為多爾袞所采納。例如為崇禎帝發喪,安撫遺民,任用明官,定律令,征求賦稅冊籍,建議減少賦稅等等。清軍入關以及建國,多爾袞都是按照范文程的意見行事。一、命令旗兵勿殺無辜,勿掠財物,勿焚民宅,不聽命令要處罰。二、吸納明官。三、為崇禎帝發喪。四、取消明末三餉。為獎賞他的功勞,朝廷賜他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阿思哈尼哈番,爵位名,即“男”),加拖沙喇哈番(拖沙喇哈番為八等爵),賜號巴克什,接著又賞給二等精奇尼哈番(精奇尼哈番為四等爵)。

順治二年南方抗清斗爭基本被鎮壓下去,范文程上疏,說:“治天下在得民心,士為秀民,士心得則.民心得矣。請再行鄉、會試,廣其登進。”朝廷又接受了他的意見。當年就舉行了鄉試。順治八年,多爾袞去世。多爾袞被控告“圖謀不軌”,范文程被革職留任。九年范文程遇恩詔,再授世職,賜一等精奇尼哈番,授議政大臣,監修太宗實錄。清初,農業生產收入不好,錢糧征收困難,范文程提出了在湖廣、江西、山東、陜西、河南等主要產糧區實行屯田的建議,順治帝贊成。

順治十一年八月,順治帝加范文程“少保兼太子太保”,范文程以病辭謝。九月,順治帝封他太傅太師,允許他的退休要求,派人給他畫像。康熙五年范文程病逝,終年六十九歲。康熙帝為其祠題額“元輔高風”。其子承謨、承勛等,分任總督、尚書等要職。

范文程一生歷清四世而佐其三主,為清朝開創江山立下了不朽之功,他的功績可與漢之張良、明之劉伯溫相提并論。但由于范文程是幫助少數民族奪取漢人的天下,以致人們對他的“叛逆”長期懷有某種偏見。范文程稱自己是“大明骨,大清肉”,這說明他自己也為此受到過煎熬。

其實,范文程面對各種復雜的形勢,能夠識大體、顧大局,言所當言,為所當為,不仰人鼻息,不隨風搖擺。他韜略過人,又能悟移人主,把自己的政治抱負能巧妙地轉變為現實,從而為消除人民的痛苦、為社會的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但他背叛漢族,為女真出謀劃策,入主中原怎么也說不過去,在漢奸的恥辱柱上,永遠都有他的一席之地!

手機用戶請瀏覽m.630book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相關小說:、、、、、、、、、


上一章  |  極品皇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