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確實已經有些奔潰了,老是停電,早晨停了三次,晚上又停電,今天本來打算碼兩章的,但不斷的停電,我就是設置了一個十五分鐘自動保存,也無濟于是,唉,不說了,咬咬牙,把這一章趕出來吧!
在永城縣宋獻策的老宅子里面,接風的午宴快要結束的時候,朱常浩問道他了不了解和李巖,關系怎么樣?
宋獻策說道,“王爺,李巖是我的小友,和我的關系還可以,去年的時候,還向我占卜求過前程,我發現此人文韜武略,都可以。
雖然有點傲氣,可也有點君子之風,做事上,不失大家之范,為人處世方面,還是比較變通的。
可惜在去年臘月,他的家里遭到了不幸,他的父親原是李精白是山東巡撫加兵部尚書銜,崇在魏忠賢逆案中被定以“交結近侍,又次等論,囚徒三年,輸贖為民”的處罰。
唉,當官的都這樣玩,就我觀察,這在我們大明朝其實算不了什么。而且,李精白在家鄉的名聲并不壞,雖被削職為民,但李家仍是河內縣的數一數二的鄉紳財主。現在李巖剛當上舉人,也就是天啟丁卯年,說白了就是去年的,現在正好心高氣傲,我估計如果王爺您去招納,這小子是不會來的,他相信京師的那位會欣賞他的!”
朱常浩靜下心來一想,也對,原先歷史中的那個李巖,可是遭受到巨大的挫折和困難后,強綁著去投奔李自成的。
史料記載:崇禎年間,大明帝國已經日暮窮途,苛政勝虎,加上天下大旱,百姓無以為活,紛紛鋌而走險,揭竿而起。在連續不斷的天災**打擊下,河南百姓在死亡線上掙扎,即便如此,杞縣縣令宋某仍然在不停地催征錢糧,百姓苦不堪言。百姓的慘狀讓天性善良的李巖無法坐視不理,他毅然去見宋某,為河內縣百姓請命。但宋縣令只需對上負責,保住自己的烏紗,百姓的死活他是不會放在心上的。李巖無奈,回家取出家中存糧三百余石去賑濟災民。李家僅靠收租為生,在那種蝗旱并發的災年,顯然只是杯水車薪,李巖作了一首《勸賑歌》,拿到各家富戶去勸勉賑濟。
賑災之事發生之后不久,杞縣就發生了一件轟動一時的奇事,《明史列傳第197》是這樣記載的:“會繩伎紅娘子反,擄信,強委身焉。”
可以這樣說,李巖心中還是有明帝國的正統思想的,而將來,朱常浩自忖,自己比李自成強得多了。現在
就這是這姓李的出不出現都是個問題,如果朱常浩不想讓李自成出現,派遣一隊人,北上延安府,到米脂縣去將這廝宰了就是。
問題是朱常浩殺了李自成,將來或許還有王子成,張自成,趙子成……與其激化矛盾,不如將矛盾扼殺在萌芽里面。
朱常浩還想讓那個李自成作為自己的一把刀,將大明的士紳們給坑一把呢!
“本王明白了先生的意思,現在本王要給先生說一件事情,明天我們就要啟程回去了,按照本王的意思,本來這次也想接先生的家
(本章未完,請翻頁)眷到漢中去,不過想到現在才正月二十三,離二月二還有七八天呢,那先生就在這里繼續過年,本王走的時候,給先生六一百親兵,保護先生后面平安回到漢中。”
“王爺,您既然要接草民會漢中,其實草民也不在乎過年不過年的,就這一座家宅,讓我的堂哥去打理就行了,我下來讓老婆子和孩子收拾下,將先祖的靈位拿上,明天一早就可以和王爺一起回漢中!”
朱常浩一聽,心里真的很高興,激動的說道,“那行,要不要我們給先生幫忙收拾啊?”
“王爺,還是別,家伙什字不多,還有啊,王爺,不要老叫草民先生先生的,草民其實和老道差不多,您既然把俞俞子很平和的叫老道,您就叫我老宋吧,這樣讓草民覺得,自己在王爺身邊也不是外人了。”
朱常浩聽到宋獻策這樣說,裂開嘴笑道,“那行,以后就叫先生為老宋吧。你們收拾吧,如果什么需要,到東門外找我們營地就行了,那我們走了!”
“是,王爺,王爺慢走!”
“是,王爺,王爺慢走!”
朱常浩出來,在永城縣城里面,陪著自己的家眷逛街。
而已經帶領水師到了襄陽府的孫傳庭他們,這會將水師停靠在襄陽巡檢司的碼頭上,去襄陽王朱翊銘的府上尋求幫助了。
清風手機訪問閱讀:或
本站取消彈窗廣告,增加內容分頁,3000字一頁!
Copyright(C)2014kinpo清爽看書,閱覽天下!
蘇ICP備14005129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