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梟雄第兩百二十八章 教育和留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清末梟雄 >>清末梟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百二十八章 教育和留學

第兩百二十八章 教育和留學


更新時間:2015年09月25日  作者:雨天下雨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雨天下雨 | 清末梟雄 
類別:科幻小說作者:雨天下雨書名:

隨著登極恩科的成功舉辦,新式學科已經開始被士子們廣泛接受,同時教育部直接把以前的府學改為中學,縣學改為小學,授課內容除了以往的經學外,還教授格物各科。

學子們對此并不排斥,甚至為了科舉功名而主動去學,但問題是現在是沒有教授格物各科的老師啊,如今的學子們都是捧著書本自學,諸多中校學堂里,私塾里的老師頂多就是照本宣科朗讀而已,知道的甚至還不如這些自學的學生呢。

因此對于目前的中華帝國而言,推廣新式教育在制度上、民眾的接受程度上甚至資金上都不是什么大問題,唯一的問題就是師資問題!

目前來說,教育部方面對于師資嚴重不足的問題也沒有太好的解決方法,畢竟這缺口不是幾十幾百個,而是幾千幾萬人啊,試想下,新式教育改革后,每一個府都有一所中學,每個縣都有一所小學,這對于師資的需求是數以萬計的。

所以對此教育部的想法就是,一方面是準備以后聘請學有所成學子任教,不過這所需要的時間太長,哪怕現在中華帝國推廣的格物各科都是比較基礎的近代科學知識,但是怎么也得學上兩三年才能勉強說過關啊,而這說的還是在有合格教師的情況下,如果是自學的話,這需要多少時間就更難說了。

為了盡快解決師資問題,教育部就是想出了‘師范學校’的方法,科目上仿效現有的三所高等中學,不過不追求讓學生把格物各科都學到手。而是學生只專攻一科,以求縮短學制,降低教育成本,短時間內培養最多的專科人才。

這師范學校和高等中學的區別就在于,高等中學作為大學的預備科。學制比較長,足足有三年之多,而這三年里幾乎所有學科都要學習。以上海高等中學為例,該校的大部分科目都是要求學生必修的。

包括經學、史論、策論、算學、物理、化學、地理、自然、幾何,英文。

同時除了必修的英文外,還要求學生必須從法語、德語、俄語、西班牙語中選修第二外語。至于說為什么一定要學英文和選修第二外語,很簡單,技不如人!

如果說當代中國的各方面科學水平甩開了西方國家,那么這些學子肯定是不用學什么英語的,但是現實并非如此啊。非但如此,相反現在的中國在科學知識上落后西方幾百年那么遠呢,要想迎頭趕上,除了以洋為師別無他法!

既然要學別人的東西,那么就得迎合別人的要求!

畢竟中國連個合格的老師都沒有幾個,新成立的帝國大學里,除了傳統學科外,其他的格物各科清一色的洋人老師。其中以英國人和美國人居多,雖然説上課的時候是配有專門的翻譯,但是要想真的從這些老師手中學到什么。最好還是能夠會英語,而且一些作業你也得用英文寫,不然人家老師根本看不懂怎么批改?

所以要想學有所成,這英文是必須過關的!

而需要選修第二外語嘛,因為當代中國和列國打交道的機會越來越多,又不是只和英美兩國大交道。法國,德國。俄國都得打交道,以后學生留學的時候。也能夠有多一個選擇。

其實這三所高等中學的學制,其實基本就是參考了陸軍軍官學校幼年班的學制,而且還略微弱化了不少,要知道陸軍軍官學校幼年班的學生必考的軍事學科和科學學科加起來有二十幾門呢。

一個個都至少兼修兩門以上的外語,這些千挑細選出來的陸軍嬌子,以后就是軍方爭霸東亞的儲備人才。

仿效陸軍學校幼年班搞出來的高等中學,自然在各方面都比較苛刻,這三所高等中學的目標其實和帝國大學以及陸軍、海軍軍官學校的目標是差不多的,那就是培養精英人才,出產量只能以幾十個,幾百個來計算。

而師范學校呢,教育部可是指望著師范學校能夠短時間內培養出幾千甚至幾萬合格教師出來呢,所以學制是一減再減。

基本學制比高等中學的三年少兩年,只有一年學期,而每人不用和高等中學的學生一樣兼修十余科,他們只需要必修一科即可,選修隨意。

按照教育部那群老學究們的想法就是,我等當年治四書五經也就十來年功夫,按照現在的科目來分的話,少說也得十幾科了,如果只學其中一書的話,年許功夫足矣。

如此就算是中上之資,花上一年時間學格物中的其中一科,不求甚解但是粗通一二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而只是略通的話,也足以為縣小學、府中學里的學子解惑了。

如此才有了師范學校的誕生,不過師范學校確定下來之后,這還是遇上了老問題,那就是老師不好找啊。

師范學校可不是帝國大學,也不是高等中學,雖然其中一些科目可以聘請洋人,但是絕對不能所有科目都讓洋人任教的,這主要是考慮到學生的外語水平。

高等中學有專門的英語學習,而且英語授課往往也是在第二年、第三年,學生可以先學一年到兩年的英語,然后再接受英語授課,至于說學了兩年你還聽不懂洋人老師講的是啥,那么很抱歉,你還是趕緊退學去吧,別浪費時間了,外頭一大群人翹首以盼等著進來呢。

高等中學只需要精英學子,普通學子還是別來丟人現眼了。

但是師范學校卻是不同,它的教學對象并不是說千挑萬選出來天之驕子,相反都只是一些中等之資的學生而已,加上學制才有一年而已,顯然不可能先學了英語再來學習其他科目。

所以師范學校的老師不能全是洋人,還得有一部分國人的老師。而當代中國里通宵格物各科,足以充當師范學校講師的人才那里有?

除了帝國海陸兩軍外,你還真找不出來幾個!

這不,教育部很干脆的就把目光投向了陸軍和海軍的軍校里,想要從中挖出幾十個合格的老師出來。

如今整個中國里。除了皇家陸軍軍官學校以及皇家海軍軍官學校以外,其他地方你根本就找不出幾個合格的近代科學老師來。

尤其是皇家陸軍軍官學校,經過多年的舉辦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基礎,其授課內容除了傳統軍事內容外,還涉及到近代科學。

從科學知識角度來說,如今中華帝國內的軍官群體絕對是最拔尖的一群人。而能夠被挑選進入軍官學校任教的教官,大部分都是海陸兩軍的天子驕子,重點培養的人才,你江道泉想要從海陸兩軍手里搶奪這些優秀人才,把他們弄出來充當民間學校的老師。人家一大群海陸將領都能提著軍刀殺上他的家門。

別說只是師范學校了,就算是帝國大學和三所高等中學,也不用指望著能夠從海陸兩軍手里討要到什么人才。

別說軍方不愿意了,就算是林哲也不愿意啊,這從他拒絕江道泉的話就可以知道:“海陸兩所軍校乃帝國之本,不可擅動!”

軍隊才是這個國家的根基,而軍校乃是軍官的搖籃,其重要性遠遠不是什么帝國大學或者新式教育制度改革可以相提并論的。

盡管人人都說教育才是國家強盛的根本。但是對于現在的林哲來說,軍隊才是中華帝國發展壯大的根本,而其他的什么新式教育規格。工商業發展之類的都算是次要的,是依附于軍事發展之上的。

當代的中華帝國,是毫無疑問的‘以軍為先’,一切都是為了軍事而服務,工商部和財務部以及農林部等發展農業,商業。收起來稅收是為了什么?還不是為了支撐軍隊的統一戰爭。

聽見林哲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他,江道泉露出了明顯的失望之色。內心不免哀嘆:辦教育之難甚于登天!

看見江道泉的失望之色,林哲也是有些不忍。當即多解釋了兩句:“海陸軍校里的教官除了外聘洋人意外,其余皆為海陸現役軍官,也不好把他們調過來任教民校!師范學校那邊可以多聘洋人任教嘛!”

江道泉對這個事實也是顯得有些無奈,當即就是轉過了話題:“另外選派學生赴英吉利國留學一事,現在已經展開了初選,預計從帝國大學,三所高等中學中初選約十人!”

林哲道:“這個事不能拖太久,遲則生變,盡快完成選拔,擇賢才和海陸兩軍的學生一同赴歐!”

留學一事,一開始并不在林哲已經教育部的計劃內,但是月前宮務廳財務處處長潘立宣和信德洋行等商談的時候,說如果林德機器廠愿意的話,可以選派數人到歐洲留學,學習機械等事務。

潘立宣一開始也沒注意,就從林德機器廠選派了幾個年輕有為的技師,準備跟隨信德洋行的人前方英國,學習機械等知識。

但是林哲無意中得知后,卻是意識到了向歐洲派遣大量留學生的契機,當即讓潘立宣和信德洋行談一談,說是能不能再多增加幾個留學的名額。信德洋行那邊的人也不覺得有什么,這個洋行最近幾年的快速崛起,資產甚至已經超過怡和洋行成為遠東第一大洋行,和新生的中華帝國關系可謂是非常密切,因為他們的戰略合作伙伴就是林氏銀行,現在的皇室產業。

信德洋行和皇室產業關系密切,自然也就和中華帝國關系密切,中華帝國的崛起也是讓信德洋行獲利頗豐,而中華帝國扶持工商,而發展工業是需要進口機械的,而興德洋行幾乎代理了中國現在百分八十以上的機械進口生意。

因此很爽快的答應了,反正對于他們來說把人接到歐洲去也就是順手而為的事,至于后續如何可就不管他們的事了。

相對于信德洋行那邊的不在乎,但是林哲卻是極為重視,當即就是詔令教育部從遴選出合格的留學生出來,同時還詔令統帥部軍訓部選拔海陸兩軍之優秀人才,一共前往歐洲留學。

而英國駐上海領事那邊聽說中華帝國打算向英國派遣留學生,竟然也是舉手歡迎,入學手續他們都全包,這些英國人和后世的美國人一樣,處處不忘彰顯其世界老大的地位以及其文化學術的地位。

相對應的,外務部那邊也是派出了一個專門的外交團隊帶領這些留學生前往歐洲,這個外交團隊不僅僅是這些留學生的領隊,他們同時還是中國派往歐洲的第一個正式外交代表團。(未完待續)

是雨天下雨小說作品228最新VIP章節第一時間更,雨天下雨小說228新V章。


上一章  |  清末梟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