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說推薦:
其中帝國海軍的一等巡洋艦比較單一,那就是清一色的裝甲巡洋艦,并沒有七千噸以上的防護巡洋艦。
二等巡洋艦的話,則是有裝甲巡洋艦,也有防護巡洋艦。
三等巡洋艦里頭,有噸位較小的防護巡洋艦,也有無防護巡洋艦,也有民船改裝的巡洋艦。
這里頭,得注明一下巡洋艦的各類名詞概念,巡洋艦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是進行遠洋作戰、承擔次要任務的軍艦。
而巡洋艦里頭,還有諸多名詞,比如一等巡洋艦、二等巡洋艦、三等巡洋艦裝甲巡洋艦、防護巡洋艦、穹甲巡洋艦、平甲巡洋艦。快速巡洋艦等,以及后世的重巡、輕巡等。
這些名詞是不能直接進行比較的,其中的一等、二等、三等乃是噸位的區分,重巡和輕巡乃是主炮口徑的區分。
至于裝甲巡洋艦和防護巡洋艦,乃是防護模式的區分,前者擁有水線裝甲帶,后者沒有水線裝甲帶,只擁有平甲或者穹甲,進行間接防護,也就是說防護巡洋艦這個概念,是包含穹甲巡洋艦以及平甲巡洋艦的。
至于快速巡洋艦,顧名思義,就是跑的特別快的巡洋艦,通常都是搭配主力艦隊,作為前鋒執行偵查任務。
帝國海軍的一等巡洋艦,就是清一色的裝甲巡洋艦。
而二等巡洋艦的話就是比較繁雜了,嚴格上來說帝國海軍里大部分巡洋艦都是二等巡洋艦,里頭大部分都是防護巡洋艦,包括穹甲巡洋艦、甲帶巡洋艦這兩種,此外也有部分充當海外艦隊旗艦使用的較小噸位的裝甲巡洋艦,再有則是配屬主力艦的快速巡洋艦等,實際上這些巡洋艦都是在防護模式或者用途的不同而已,但是他們在帝國海軍里都是屬于二等巡洋艦的范疇。
二等巡洋艦因為比較廣泛,里頭的巡洋艦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是分了好幾種,比如說普通的防護巡洋艦,則是用以遠洋巡弋、航線護航、武力威懾等任務,主要配屬給駐外艦隊,另外主力艦隊也大量配屬,和戰列艦一樣,組成了多支巡洋艦分隊。
再有就是一些排水量在四千噸以上到六千噸左右的小型裝甲巡洋艦,這些主要是給海外艦隊作為旗艦使用的。
另外還有專門配屬給主力艦隊,搭配使用的快速巡洋艦,這種巡洋艦不管噸位或大或小,但是都有非常明顯的特征,那就是航速超快,這種快速巡洋艦,在帝國海軍內的定位是非常明確而簡單的,那就是配屬在主力艦隊,充當戰列艦、裝甲巡洋艦等主力艦隊的偵查艦。
最近幾年帝國海軍服役的快速巡洋艦,最大航速普遍超過了二十三節,而極少數更是能夠達到二十五節以上。
比如1894年才服役的玉林號快速巡洋艦,該艦的噸位為四千噸,卻是配屬了堪比戰列艦的豪華動力系統,常壓下輸出公里就達到了一萬六千匹,足以推動這艘巡洋艦跑出二十三節的高航速,而在強壓通風的狀態下,輸出功率可以穩定在一萬八千匹以上,一度甚至超過了兩萬匹馬力。
而在這種強壓通風的狀態下,其航速是有可能超過二十五節的。
數量眾多的巡洋艦,再加上那些戰列艦,一共構成了帝國皇家海軍。
而在帝國正式向西班牙宣戰后,為了防備西班牙人的增援艦隊,當然更重要的是為了防備英法等國,尤其是英國人的皇家海軍,所以林哲是特地詔令編成‘中華帝國皇家海軍太平洋艦隊’,太平洋艦隊暫時統轄帝國皇家海軍下屬的第一艦隊、第二艦隊以及三支分艦隊。
其中太平洋艦隊之精華,自然是第一艦隊,該艦隊下設兩個戰列艦分隊以及四個巡洋艦分隊,包括第二戰列艦分隊,該分隊擁有四艘炎帝級戰列艦。
第三戰列艦分隊,該分隊擁有四艘后羿級戰列艦。
第一巡洋艦分隊,該分隊擁有三艘太武級裝甲巡洋艦。
第二巡洋艦分隊,該分隊擁有兩艘太武級裝甲巡洋艦以及紫元號裝甲巡洋艦。
第八巡洋艦分隊,該分隊擁有四艘快速巡洋艦。
第九巡洋艦分隊,該分隊擁有三艘快速巡洋艦。
上述六個分隊,基本上包括了當代帝國海軍的大部分精華,包括所有的現役前無畏戰列艦以及六艘裝甲巡洋艦。
除了第一艦隊外,還有第二艦隊,該艦隊下設第一戰列艦分隊,轄有五艘少昊級戰列艦。
另外設有第三巡洋艦分隊,該分隊轄有四艘月桂級裝甲巡洋艦,此外還有第十巡洋艦分隊,第十一巡洋艦分隊,轄有六艘快速巡洋艦。
第二艦隊的話,其定位就是二線兵力,其擁有的戰艦艦齡一般在八年到十八年之間。
至于第三艦隊,擁有的船只就更是老邁了,除了一些新建造的訓練艦有可能是新船外,其他大部分都是艦齡超過十五年甚至二十年的老舊貨色,比如炎帝級戰列艦,因此沒有編入太平洋艦隊。
除了第一艦隊、第二艦隊外,日本特遣艦隊、夏威夷特遣艦隊、呂宋特遣艦隊這三支特遣艦隊也是嫡屬于太平洋艦隊。
此外,還編成了數支獨立的分艦隊,乃是第四分艦隊、第五分艦隊、第六分艦隊,這些分艦隊一般轄有防護巡洋艦或者小型裝甲巡洋艦等船只,主要是承擔輔助性的任務。
帝國之太平洋艦隊,實際上就是包含了除各大海防艦隊以及第三艦隊以外的所有帝國海軍戰艦。
因此,太平洋艦隊如其是一支艦隊,倒不如說是帝國海軍為了方便指揮而特地成立的一個全海軍指揮機構,類似于當年珠江口海戰時期的聯合艦隊。
擁有龐大戰艦的帝國海軍,目前總噸位已經是超過了四十五萬噸,對比法國人的六十多萬噸,英國人的一百多萬噸,雖然還有著總噸位上的差距,但是要值得注意的是,帝國海軍的裝甲艦比例是相當高的。
其他國家里,裝甲艦和非裝甲艦的比例一般是在二比一左右,但是在帝國這邊,裝甲艦的比例卻是占據了四分之三以上。
具體體現出來就是,帝國海軍在主力艦上,尤其是新銳的戰列艦、裝甲巡洋艦上,目前也就比英國人差點,但是比起法國人就要強多了,至于俄國,德國,美國,意大利,奧匈這些國家,就更是沒法比較了。
為什么林哲認為對西班牙開戰的時間越拖越不利呢?
就是因為帝國在早幾年的時候集中精力建造并服役了一批新銳的主力艦,使得帝國海軍在1895年前后擁有較大的優勢,如果再過幾年,等到1900年左右,世界各國在1893年或1894年之后建造前無畏型戰列艦以及新銳的裝甲巡洋艦就會大量服役。
而到時候帝國雖然也還會有新型主力艦陸續加入現役,但是在1887年到1890年期間服役的四艘炎帝級戰列艦和五艘太武級裝甲巡洋艦已經是面臨著性能落伍的尷尬局面。
十九世紀后期,海軍的更新換代是非常快速的,在1890年左右還是最新銳的戰艦,但是到了1895年,性能就趨向于平庸,至于等到了1890年基本已經淪為二流,難以承當主力艦的位置。
因此這段時期就會出現對海軍擴張而言很尷尬的事,那就是戰艦還正在建造當中,但是就已經落伍了。
屆時帝國的海軍總噸位興許還會繼續上漲,甚至能超過法國海軍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主力艦的數量和性能和其他國家相比,尤其是和英國人相比則是開始趨向于平庸,屆時戰艦數量增加了,但是優勢反而減少了。
所以林哲才會想著趁著這段有利時間發動對西班牙的戰爭,就是希望英國有所顧忌,只要他們一遲疑,想著過幾年重新建立兩倍甚至三倍的海軍優勢后再進行戰爭,那么對于帝國而言就已經足夠了。
帝國太平洋艦隊設立后,由林同書海軍上將擔任總司令,林同書在帝國海軍里也算是大名鼎鼎的,屬于早年成名的那種,1866年珠江口海戰的時候,他就是擔任聯合艦隊參謀組組長,實際策劃并指揮了珠江口海戰,至于當時的聯合艦隊司令沈同登,嚴格上來說只是個掛名的而已。
珠江口海戰后,林同書的仕途自然是節節高升,擔任過海軍諸多要職,比如海軍軍官學校校長、海軍炮術總監,第一戰列艦分隊司令、海軍參謀部部長,第一艦隊司令、海軍作戰部部長,軍銜也是從當初的海軍中校快速晉升到海軍上將,1892年晉升為海軍上將的時候,他才五十二歲。
被調任到太平洋艦隊擔任司令之前,他的職務乃是海軍作戰部部長,該職務是統籌全海軍作戰、訓練事宜的重要職務,標配軍銜就是海軍上將,而且作戰部部長并不對海軍大臣負責,而是直接對皇帝負責。
海軍作戰部部長和海軍部總長的區別,在意前者負責作戰、訓練,后者負責軍政事宜。至于海軍大臣嘛,嚴格上來說并不是一個職務,而是一個頭銜,一般都是由海軍部總長兼任。
林同書到任后,一方面是整編各艦隊的編制,相關將領等情況,另外一方面則是帶領艦隊進行頻繁的,密集的訓練。
僅僅是集訓的頭一個星期,帝國海軍就是打出去了平常一年的實彈訓練的量,擊沉了超過二十艘的靶艦。
就當帝國海軍進行密集訓練的時候,帝國的情報人員也是傳回來了相關的消息,從歐洲增援過來的西班牙艦隊已經越過印度洋,即將進入馬六甲海峽。
盡管目前傳來的消息只有西班牙的艦隊,但是誰也不能排除英國人最后參戰的可能性,而英國人是否會參戰,并派遣艦隊北上,那么關鍵的節點就是西班牙增援艦隊到來的這一段時間。
所以消息傳到國內后,海軍是迅速行動了起來,而且海軍的戰備并不僅僅是針對西班牙人,真正針對的還是可能參展的英國人。
一月二十號左右,位于香港、廣州、湛江、三亞等海軍基地的艦隊陸續開始南下,準備到金蘭灣海軍基地進行最后的集結。
按照帝國海軍的固有計劃,是準備集結主力艦隊,然后直接封鎖馬六甲海峽西出口,也就是新加坡方向,執行主動防御戰略,把敵艦隊攔截在南海海域之外,要不然等敵人越過馬六甲海峽,闖入廣闊的南海海域后,變數就太大了。
別的不說,就是讓敵人的艦隊隨便溜進來一艘分艦隊,然后游走襲擊帝國的運輸艦隊就是難以接受的事,被擊沉一艘物資運輸艦還好,但要是讓敵人擊沉一艘運兵船的話,那死傷可就動輒上千甚至好幾千的。
為了掩護菲律賓那邊的登陸以及后續作戰,帝國海軍要把敵人艦隊堵在馬六甲,不管這個敵人是西班牙人的艦隊還是英國人的東印度艦隊。(未完待續。)
完結小說推薦:
全部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