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梟雄第六百五十一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清末梟雄 >>清末梟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五十一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

第六百五十一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26日  作者:雨天下雨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雨天下雨 | 清末梟雄 


1872年時期的帝國海軍,正處于有史以來最高速的發展狀態下,每年一艘的戰列艦服役,同時作為戰列艦補充的裝甲巡洋艦也是開始服役。

這讓帝國海軍的戰略決戰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能夠最明顯反應帝國海軍高速發展的就是英國人的反應了。

自從1870年開始,英國人就是陸續增加東印度艦隊的實力,以至于讓東印度艦隊成為了英國皇家海軍內僅次于本土艦隊、地中海艦隊的第三大分艦隊,僅僅是五千噸以上的大型鐵甲艦就有十艘以上,其中兩艘還是萬噸鐵甲艦。

中國海軍實力的快速發展,一定程度上也是影響了世界海軍的發展,尤其是英國海軍的發展。

歷史上,英國人在1870年到1880年期間,受到國內內閣的反對等因素,英國皇家海軍的發展是降低到了有史以來最低的水平,別說一年保持三四艘大型鐵甲艦的服役速度了,有的年份甚至是一艘都沒有。

然而現在,盡管英國人受到歷史的慣性,不可避免的降低了海軍的發展速度,但是比歷史同期卻是要提高了許多,建造了原本歷史上沒有的多艘戰艦,而這些多出來的戰艦基本都是用來填補東印度艦隊的。

但是另外一方面來說,因為中華帝國的刺激,英國皇家海軍在七十年代的實力,要比歷史上還要更加強大!

英國皇家海軍的實力變的更加強大,也是刺激了全球范圍內的其他國家,比如英國海軍的老對手法國人、俄國人,此外意大利、奧匈甚至奧斯曼土耳其也是被逼著增加海軍投入,以維持海上的劣勢不會擴大到無法接受的地步。

中華帝國的崛起,對世界造成的影響已經不是一只蝴蝶煽動翅膀。而是如同一場暴風雨一樣,徹底的洗刷了原有的歷史軌跡。

就在中華帝國皇家海軍正在穩步高速發展的時候,帝國陸軍也是沒有停止發展的步伐。

在經歷了六十年代初期的輝煌之后。帝國皇家陸軍沒有固步自封,在六十年代中期就開始大規模換裝金屬子彈的1864年型林德步槍。同時林哲大力推進的新式軍事編制改革也是得到了施行。

一師兩旅四團制,成為了帝國皇家陸軍的最新標準編制,而帝國陸軍的編制改革,也是極大的影響了世界陸軍的發展。

中華帝國的國際影響力盡管依舊停留在三流,頂多也就比美國強那么一點點,但是其軍事改革向來是受到了國際上的普遍關注。

1864年型步槍服役的時候,直接就是促使了世界各國大規模研發并服役金屬后裝步槍,普魯士比歷史上提前一年大規模服役了毛瑟1871步槍。

這種步槍有幾個重要的特征是和林德1864步槍非常相似的。首先是金屬子彈、然后是口徑都是十一毫米。

除了德國人外,英國人也是比歷史上提早將近一年服役金屬子彈后裝步槍,也就是馬蒂尼亨利mk1步槍。

俄國人在六十年代在中亞以及西伯利亞吃了林德1864步槍的虧后,也是服役了伯丹步槍。

單單從后裝步槍領域上來說,帝國陸軍已經是連續兩次引領世界潮流。

不過帝國陸軍自然是不會滿足于林德1864步槍,帝國陸軍在注意到了溫徹斯特m1866連發步槍的密集射速后,就是開始研發連發步槍,目前已經是提出了多種詳細的設計方案并試驗。

當陸軍關于連發步槍的報告呈遞到林哲這邊的時候,林哲是非常感興趣。

就算不是什么軍事愛好者,但是林哲也知道這后世的步槍是有著彈倉的啊。現在看到軍方正在研究這種連發步槍,并說已經有了多種樣槍準備進行測試的時候。

林哲的反應出乎了軍方的意料之外,林哲表示要親自參加候選步槍的測試。

這種事對于陸軍來說可是難得的一次啊。上一次林哲參加陸軍的相關軍械的活動時,還是去年的后裝火炮的定型服役儀式。

受到普法戰爭的影響,帝國陸軍在1871年也是順應了世界潮流,開始大規模服役鋼制后裝線膛炮。

其中由湖廣武器公司研發的七十五毫米鋼制后裝野戰炮獲得了軍方的訂單,被作為了陸軍的首款制式后裝野戰炮,并被定型為‘十四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戰炮’。

該炮也被簡稱為十四年式野炮,口徑為七十五毫米,身管長二十三倍口徑,重八百五十公斤、彈丸重四點六公斤。彈丸初速達到了四百六十米每秒,最大有效射程可達六千米之遠。

這個性能比軍方提出的最低要求提升了許多。陸軍一開始的初始最低要求是重量不得超過九百公斤,射程必須達到五千五百米。然而湖廣武器公司的設計。卻是把這個是數據大幅度提升了。

八百五十公斤的重量,再加上六千米的射程,其重量不僅僅能夠在騾馬化的情況進行正常機動,其六千米的射程也足以比較那些八十多毫米甚至九十毫米的野戰炮了。

這些性能上的優勢也讓湖廣武器公司一舉超越國內兵工老大皇家武器公司以及北方武器公司,直接確定了軍方主力野戰炮訂單,整個競標過程甚至都沒有任何的懸念。

這款火炮服役的時候,林哲就是在南京城外的靶場里觀看了試射。

這款火炮的性能已經絲毫不遜于國際上最優秀的后裝野戰炮了,在七十年代里其性能也不會落后。

當初觀看試射的時候,林哲還觀看了軍方同期服役的另外數種火炮,其中就有對于帝國陸軍而言,重要性絲毫不亞于師屬野戰炮的輕型榴彈炮。也就是陸軍諸多人口中俗稱的‘山炮’。

帝國首先于廣闊的領土,其預定作戰區域各種地形都有,而在國內大部分西南部地區、東南亞區域這些地方都是地形復雜。難以運用重量太大的火炮,因此帝國對于一些重量比較輕的火炮有著龐大的需求。

贏得軍方師屬炮兵團山炮訂單的乃是北方武器公司,他們設計的‘十四年式七十五毫米輕型榴彈炮’。簡稱十四年式山炮。

該炮的的重量為七十五毫米,身管長十一倍口徑。其重量只有區區的兩百五十公斤,彈丸重量也比較輕,只有三點五公斤、炮口初速為兩百五十米每秒,上下射界為負八度、正三十度,最大有效射程為三千三百米。

其重量幾乎是陸軍能夠接受的極限,不過其彈丸重量以及射程都比陸軍要求的要一些,彈丸的重量代表的就是爆炸威力,而射程的重要性就更不用說了。

而且這種火炮的最大特點并不是上面的這些數據。而是這款火炮是可以快速拆解的,必要時候可以快速拆解為多個部分,通過騾馬托運或者干脆是人力搬運進行復雜地形的機動。

這也就代表著,哪怕是在山區作戰,部隊也可以得到七十五毫米口徑火炮的快速支援。

這一點對于預定在大量復雜地形作戰的帝國陸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這兩種師屬炮兵團的野戰以及山炮外,帝國陸軍還準備服役其他的后裝火炮,畢竟一直軍隊不可能只有師屬火炮,其他的火炮也需要。

比如為了補充師屬炮兵團的不足,加強步兵團以下單位的支援火力。代替以往的四磅步兵炮,陸軍還準備研發并裝備一款口徑六十毫米到七十毫米的輕型榴彈炮,預計重量更輕。簡便到可以讓步兵團這種單位的部隊直接攜帶火炮機動。

然后在師屬火炮之外,帝國陸軍還有大量的獨立炮兵部隊,這些獨立炮兵部隊一般都是加強到軍級部隊,或者是攻堅作戰的時候用的,因此將會裝備口徑更大,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火炮。

比如帝國陸軍就對九十毫米到一百毫米、一百二十毫米這兩個級別的重型野戰炮比較有興趣,此外對六英寸級別,也就是一百五十毫米左右的重型野戰炮以及榴彈炮都有著預定的研發以及裝備計劃。

而更大口徑的火炮也有,比如兩百毫米甚至兩百八十毫米的榴彈炮或者是臼炮。帝國陸軍都是沒有放松的。

不過這些火炮的研發和服役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帝國陸軍對這些火炮也沒有太大的急迫性。所以得到的關注是遠遠不如師屬火炮。

林哲這個帝國皇帝,雖然很經常關注軍方的火炮進展。不過和大部分人一樣關注的還是那些數量龐大的師屬火炮,因此才會去參加十四年式野炮的試射儀式。

現在當陸軍得知林哲要來觀看新式連發步槍的測試后,陸軍上下都是重點關注了下來。

林哲這么關心也是正常的,當代陸軍打仗,除去那些后勤啊,戰爭經費之類外,直接體現到作戰部隊上的只有三樣,分別是炮彈、子彈、刺刀。

炮彈代表的火炮就不用多說了,普法戰爭里,法國人被普魯士打的跟狗一樣,就是因為德國人的鋼制后裝炮占據了太大的優勢。

而子彈和刺刀,這是步兵的絕對基礎,在坦克、機槍這些新式武器主導戰場之前,步槍才是戰爭的主導型武器。

密集的子彈和沖鋒時候的刺刀,是決定一場戰役勝敗的關鍵,而這些都體現到了一支步槍之上。

因此新式步槍的選型和服役,都是各國最為關注的事,林哲自然不可能不管不理。

而且自從林德1864步槍后,帝國已經將近*年沒有新式步槍服役了,這個時間對于十九世紀中后期而言,已經是非常長的一段時間,這中間段各廠商雖然對1864年型步槍進行了改進,也是出現了幾個新型號的槍支,比如騎兵所用的騎槍、海軍所用的海軍型號,但是這些改進并沒有根本上的改變。

現在陸軍展開對新式步槍的最后測試并選型,林哲自然是重點關注的。(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清末梟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