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梟雄第六百二十一章 普法戰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清末梟雄 >>清末梟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二十一章 普法戰爭

第六百二十一章 普法戰爭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08日  作者:雨天下雨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雨天下雨 | 清末梟雄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持贊賞!

林哲來到這個時代后,不可避免的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大量的蝴蝶效應,不過這種蝴蝶效應的影響也是有限的,主要是集中在和中國相關的事務上。

滿清的滅亡,林成庭跑到緬甸去建立寧王國,中華帝國的成立,這些都是最直接的影響。

除了這些直接影響外,還有一些間接影響,比如讓全球范圍內提前了好幾年進入了后裝槍時代,一定程度上影響甚至改變了戰爭的模式。

此外,由于中華帝國成立后對外部施行的一些政策,也是帶來了極大的影響,比如日本的明治維新沒有和歷史上那樣順利發生,如今的日本都分裂成為三國國家,彼此征戰不休,別說進行維新并工業化了,就算是統一也不知道得到什么時候去了,至少有帝國在一邊看著,日本想要統一的難度比后世的朝鮮半島想要統一還要難得多。

此外,帝國和俄國在遠東西伯利亞、中亞方向的一系列爭奪,也是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俄國在失去了太平洋的出海口,同時又無望從軍事上擊敗帝國重新打到太平洋的時候,這幾年俄國人已經是逐步調整其擴張戰略了。

他們最近幾年積極向中亞腹地擴張,向后世的阿富汗、伊朗方向大幅度推進,其中在阿富汗方向的推進尤為快速,歷史上,俄軍要到七十年代末期才真正涉足阿富汗,并引起了英國的反擊。直接導致了第二次英國阿戰爭,同時在波斯方向也是保持一定的克制,整體上是和英國人分享波斯利益。

而在這個時空里。失去太平洋出海口后,對印度洋出海口更為迫切的俄國人加速在中亞方向的擴張。推動其‘南下政策’,在這兩年就已經是侵入到了阿富汗范圍,同時加速了對波斯的實際控制。

俄軍和英軍在阿富汗以及波斯地區的交鋒,成為了最近兩年英俄之間的主要矛盾。

目前俄軍是在波斯的北部囤積重兵,同時英國人為了防備俄國控制波斯,并獲得波斯灣的出海口,也是在靠近波斯方向的印度西北部地區駐扎重兵。

雙方圍繞著波斯和阿富汗兩地,可是駐扎了總數十幾萬的大軍。

而英國和俄國在中亞的沖突。自然也是少不了帝國的摻和,因為帝國在中亞那邊也是有著一個浩罕省呢。

帝國的浩罕省具體是什么位置呢?盡管沒有和俄國簽訂任何的邊界協議之類的,但是根據目前雙方的實際軍事控制線來看的話,浩罕省西至新疆省,東北方向以巴爾喀什湖和俄國人為界,然后向南延伸,抵達浩罕,再向西南方向延伸抵達撒馬爾罕,最后向南一直延伸到阿富汗邊界。

領土范圍包含前中亞三國的浩罕汗國之大部、布哈拉漢國之東部地區。如果以后世國家的疆土來說的話,那就是哈斯克斯坦之阿拉木圖州、吉爾吉斯坦全境、塔爾吉斯坦全境、烏茲別克斯坦之撒馬爾罕以東地區(詳細地圖可進入書友群相冊查看)。

這個浩罕省的北邊和俄國接壤。南邊和印度以及阿富汗接壤,對于帝國而言,這個浩罕省是名副其實的突出部。

而帝國在浩罕省、新疆兩省也是駐扎有重兵集團。兩省的駐軍加起來超過五萬人,而且相當多一部分都是騎兵部隊。

帝國在浩罕省、新疆省等西北地區、烏臺省等北方地區,其主力并不是以步兵為主,而是以騎兵為主,騎兵占據當地駐軍的比例是比較高的。

帝國、俄國、英國在中亞這一片彼此糾纏,再加上不甘心亡國的阿富汗、波斯,然后旁邊興許還有奧斯曼土耳其在西邊,因此這偌大一片地區的局勢是相當復雜而胡亂的。

而混亂之中,俄國和英國以及帝國是相互戒備甚至拉攏。別看俄國人和帝國在西伯利亞甚至之前在中亞打生打死,但是面對英國人的強勢。俄軍和中華軍是很有默契的停止了彼此間的爭奪,然后齊心向阿富汗滲透。

同時英國出于防備俄國人的全球戰爭。一方面是支持帝國在西伯利亞方向打擊俄國,但同時,為了防備帝國的實力大幅度增長,尤其是擔心帝國向印度、阿富汗方向擴張,他們又是試圖聯合俄國,阻礙帝國在中亞方向的擴張。

這三國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復雜的,不能簡單用敵對國或者盟友這種簡單的關系去形容,得看具體事項。

同樣是對待中國,英國在阿富汗、緬甸、西藏問題上素來態度強硬,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們又是支持帝國向西伯利亞方向對俄國發起軍事進攻。

進入1870年后的中亞局勢,比歷史上要更加復雜混亂,歷史上這個地方只有英國人和俄國人,現在帝國插手進來后,就使得這一地區的局勢更加復雜了。

局勢復雜,也就導致了三國都在這一方向囤積重兵,但是誰都不敢擅自開戰,因為一旦打起來,那可就是能夠決定整個中亞局勢走向的大戰,不管是英國還是俄國又或者是帝國,都必須慎重再慎重。

中亞局勢的混亂,日本的分裂、寧王國的成立,這些都是林哲給這個世界帶來的直接或者間接蝴蝶效應。

不過林哲的影響也是有限的,至少對于歐洲的整體局勢就是影響不了。

當林哲在亞洲這一片掀起帝國的工業革命浪潮的時候,在歐洲大陸上,該打的戰爭一場都沒有少,普丹戰爭、普奧戰爭、對世界海戰發展影響深刻的利薩海戰等。

現在的普法戰爭也是按照歷史固有的軌跡發生了。

這一系列歐洲戰爭的爆發,是普魯士崛起的一系列必然戰爭。

1870年的七月下旬,林哲就是通過電報得知了歐洲的法國正式向普魯士宣戰,而后拿破侖三世親自率軍奔赴前線。

哪怕是林哲前世并不怎么關注歐洲近代史,但是也多少聽說過大名鼎鼎的普法戰爭啊。在這場戰爭里,拿破侖三世將會步他的叔叔拿破侖一世的后塵,遭到慘敗然后失去所有的一切。

當然了。林哲只知道法國戰敗了,拿破侖三世投降當了俘虜。但他手頭上畢竟沒有后世的百度,自然是不會清楚普法戰爭的具體經過,打了多長時間,法國為什么戰敗?

而這些信息對于帝國而言卻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1870年的普法戰爭,乃是十九世紀后期里最為重要的一場超大規模戰役,雙方參戰兵力加起來達到一百多萬,而且比數年前的美國內戰,普法戰爭的武器應用以及戰術模式更加成熟。并接近近代化。

首先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普法戰爭里,普法兩國的軍隊都是裝備了后裝步槍,并且采用的是散兵戰術,沒有和美國內戰時期一樣,雖然雙方也是用上了后裝步槍,但是線列戰術依舊大行其道。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革新,那就是后裝線膛野戰炮的大規模應用,普軍在這場戰爭里,率先大規模應用鋼制后裝線膛炮。并借此獲得了巨大的火炮優勢。

除了武器革新外,鐵路也是首次成為了主要的運輸方式,軍隊的調動以及后勤補給的運輸。都是極度依賴了鐵路,并造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那就是后世的大規模陸地戰爭中,雙方的軍隊的戰斗基本都是沿著鐵路線推進,并圍繞著鐵路樞紐進行爭奪,由此可見鐵路對于后世戰爭有多么重要了。

這些都是普法戰爭在軍事技術上的一些改變,而這些改變都是帝國所需要的,因此得知普法兩國爆發戰爭后。

林哲就是親自命令外務部派遣相關的外交人員深入普法兩國,并派駐觀察武官到兩軍之中。搜集普法兩軍的詳細交戰情況。

林哲這么關注普法戰爭,不僅僅是因為這場戰爭將會給后續的戰爭模式帶來深刻的影響和變化。更加和后續的歐洲乃至全球局勢變化有關。

如果歷史沒有變化的話,這場戰爭勝利以后。普魯士王國聯合其他的德意志邦國,整合為統一的‘德意志帝國’,主導了歐洲大陸的霸權,并走上了挑戰英國全球霸權的不歸路,最后一敗涂地。

太久遠的先不去說,林哲關心的是德國統一后,以德國人的強悍軍事力量以及工業能力,到時候他們必然會需要更廣闊的工業市場以及原料來源地,嗯,換句話說就是他們需要殖民地。

但是在這個時代,基本全球的殖民地都已經被瓜分了,德國人要想爭奪殖民地的話,就必然會和英國等歐洲傳統強國發生沖突。

這種情況下,歐洲大陸越混亂對于帝國的好處越大。

其他的先不去說,只要德國崛起后,他們必然會發展海軍,到時候加上法國海軍、俄國海軍,將會給予英國皇家海軍更加沉重的壓力,如此一來,帝國在太平洋方向所面對的英國海軍壓力也就會小了。

普法戰爭后的歐洲,那基本就是一個大火藥桶,一旦被引爆后那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這種國際環境下,對于帝國是好處多多的。

歐洲陷入沖突頻繁后,帝國就能夠獲得和歷史上美國、日本近似的發展環境。

因此,盡管普法戰爭看似發生在遙遠的歐洲大陸,但是對于帝國而言依舊是一件大事。

所以林哲第一時間就派外交人員深入的了解普法戰爭,當然了,帝國想要插手這場戰爭的可能性就不大了,不是帝國皇家陸軍不夠強悍,不是帝國皇家海軍的蚩尤級戰列艦不夠強大,而是帝國距離歐洲實在太遠了……

如果歐洲就在帝國邊上,也不用太久,只有那么千把公里的話,這歐洲大陸早被帝國平推了。

馬上就要515了,希望繼續能沖擊515紅包榜,到5月15日當天紅包雨能回饋讀者外加宣傳作品。一塊也是愛,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清末梟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