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梟雄第五百六十三章 俄國人的恐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清末梟雄 >>清末梟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六十三章 俄國人的恐慌

第五百六十三章 俄國人的恐慌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02日  作者:雨天下雨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雨天下雨 | 清末梟雄 
喜歡《》就點擊分享讓更多人知道:


1867年六月十六號,這一天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港萬里晴空烏云,海面上也沒有什么狂風大浪。`

一艘小漁船正掛著風帆慢吞吞的出港,港口內還停泊著約莫數十艘船只,多數都是一些小噸位的漁船,而在這些漁船的旁邊,則是停泊著四五艘裝載有火炮的軍艦,不過也都是一些幾百噸以下的小型軍艦。

6地上的諸多建筑大多比較低矮,不過都是帶有濃厚的俄羅斯風格,最高大的就是一座東正教的教堂。

城鎮雖然規模小,不過街面上走動的人并不少,這在太平洋北部,尤其是極北地區的沿岸城市里是相當少見的。

這是一座平靜的港口小城市,慵懶中帶著一絲平淡。

不過這些平淡很快就消失了,因此海平面上出現了一縷淡淡的白煙!

有經驗的水手一看就會知道,那是采用蒸汽機的船只冒出來的煙柱,而看煙柱的大小就能夠大體猜測得出來,那是一艘噸位起碼過兩千噸的大型蒸汽船只。

越大的船只,采用的蒸汽機越大,鍋爐越大,這燒的煤炭自然也就越多,煙柱越大。

那些小火輪的出來的煙柱和今天海面上出現的煙柱相比,完全沒有可比性!

煙柱很快就是引起了港口炮臺上的一名水兵的注意,這個臉上掛滿了胡子的水兵拉了拉旁邊的一個士兵,并開口道:“快看,那是什么?”

旁邊的士兵睜大了眼睛看了又看,而此時,海面上的煙柱已經是越來越清晰,而緊隨這道煙柱之后,還有另外兩道煙柱。

看到這些,那名士兵的臉上很快就是露出了恐慌之色:“那是什么,難道是中國人又來了?”

在幾個月前,就有一支中國的艦隊曾近靠近過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甚至還對這個小港口進行了小規模的象征性炮擊,這讓困守在堪察加半島上的俄軍驚慌不已。

所幸的是,上次中國人并沒有進行登6或者大規模炮擊,而是很快就退走了。

然而現在。又有艦隊抵達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

在這地方,在這個時間里出現一支戰艦艦隊,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應該是中國人的艦隊。

不可能是俄國人的,因為俄國在太平洋的戰艦多數已經被擊沉,而且就算之前沒被擊沉。但是也沒有這么大的戰艦,都是一些幾百噸的小貨色,所以眼前這支還沒有露出全貌,但是領頭的那艘就是至少兩千噸的大型鐵甲艦絕對不可能是俄國人自家的艦隊。

那么是否是英法美等國的艦隊呢?

可能性也不大,先說美國人,受限于美國海軍的遠洋能力以及美國西海岸都堪察加半島的遙遠距離,美國人如果派一艘兩艘船只來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有可能,但是絕對不可能派一支艦隊過來,因為此時的美國海軍沒有這個能力。

而法國人也沒有什么可能,法國人雖然在亞洲有一定的實力存在。但是海軍也普遍偏弱,他的主力戰艦清一色部署在英吉利海峽以及地中海,根本就不可能向亞洲派出多少戰艦過來。

英國人的東印度艦隊倒是有這個實力,而且他們還做過這種事,十幾年前他們就來圍攻過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但是現在嘛,除非特殊情況,不然英國人也不會大大咧咧的冒險穿過中國沿海,然后跑到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來。

要知道從新加坡到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一路上都得經過中國海軍的勢力范圍。

以目前帝國海軍對英國皇家海軍的防備情況來看。`英國人的東印度艦隊只要主力一出港,估計帝國海軍就會進行相關部署,東印度艦隊剛出現在中國南海沿海,估計就會遇上中國的主力艦隊。

這一個搞不好。就是會引起兩國之間的再一次艦隊決戰,所以在沒有打算和帝國進行大規模戰爭的情況下,英國人也是不會隨便抽調讓東印度艦隊進入中國的沿海,免的刺激到中國人以為英國要對中華帝國宣戰了。

因此,這個時間里能夠出現在堪察加半島海域的大規模艦隊就只能是一家,那就是中國海軍。

港口外現中國艦隊的消息很快就是被這幾個士兵們傳報了上去。不一會,幾名軍官模樣的人就是出現在炮臺上,而且手中還各自拿著望遠鏡。

其中一名大胡子俄軍軍官從手中的單通望遠鏡看見,先入目的是一片幾乎遮云蔽日的煙柱,而這些煙柱西方,則是多艘黑乎乎的戰艦。

盡管距離尚遠,但是這個俄國海軍軍官卻是一眼就看了出來,為的那艘戰艦就是中國人的盤古級鐵甲艦。

俄國人和中華帝國彼此低強度交戰多年,對雙方的一些軍事情報自然有所搜集,再加上中華帝國作為緊隨英法等國展鐵甲艦,其時間度上并不慢,而且在美國內戰中,中國建造的華盛頓號表現不俗也是引起了各國海軍的注意。

去年的一場珠江口海戰,真正讓世界列強認識到了帝國海軍,而他們對帝國海軍里的兩種主力艦,即盤古級鐵甲艦以及炎帝級鐵甲艦自然是相當關注。

盡管具體的性能不可能知道的太清楚,但是一些表面上的東西還是能夠大體知道的,比如說眼前的這艘盤古級鐵甲艦,排水量應該是在兩千五百噸左右,并且有著非常明顯的外部特征,那就是露天旋轉炮塔再加上集中在船體中央部分的副炮。

同時,中國海軍把主力艦的風帆都給拆掉了只剩下蒸汽機這一事也是引起了各國海軍的議論紛紛。要知道這年頭大家還是不太信任蒸汽機的,除了極少數的內河近海戰艦外,那些遠洋戰艦基本清一色都有著風帆,哪怕是到了七十年代建造的那些萬噸鐵甲艦,也多數帶有風帆。

而帝國海軍在1866年下定決心全面采用蒸汽機,放棄混合動力的做法,在當代很多海軍人士看來都是非常冒險,不負責任的行為。

在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里,人們對風帆的爭論,其實就和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里的航空母艦是否配屬大口徑艦炮一樣,要知道早期的航空母艦也都是配屬八寸艦炮的,直到后面才慢慢取消。

對于戰艦的設計和建造,盡管中國受限于工業基礎,尚未能做到和英國那樣輕松,比如同樣噸位下,蒸汽機的功率就明顯不如英國人的蒸汽機,但是帝國海軍為了縮小和英國等列強海軍的差距,往往會采用非常激進,甚至是不成熟的技術,用以換取部分性能上的戰術優勢。

你可以說帝國海軍是具有創新精神,但是反過來說這也是帝國海軍的無奈之舉,要是有幾十艘鐵甲艦足以碾壓各國海軍的話,誰還要采用這些冒險的技術啊,還不是一樣會用最便宜,最成熟的技術。

俄國人自然也是多多少少能夠打探到部分消息。

如今只看了一眼,他就能夠確定,來的這艘鐵甲艦就是中國人的主力鐵甲艦之一,盤古級鐵甲艦。

其他后頭的那幾艘,雖然還無法詳細分辨出來,不過也應該是中國海軍里的那些一千多噸的風帆巡洋艦。

此前俄國海軍可沒少在北海海域和中國海軍的這幾款風帆木制巡洋艦交手,雖然大多時候都是悲劇收場,但是好歹也是有了經驗不是。

“你們看,他們后面還有運輸艦,十艘,不,他們有二十艘以上甚至更多的運輸艦!”

一支敵人的艦隊了除了戰斗軍艦外,還有著大量的運輸艦,這意味著什么已經是非常明顯了,他們是要來進攻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

而且這種進攻不僅僅是來炮擊港口,而是要登6直接攻占該地。

這種情況讓港口內的俄軍相當驚慌!

不一會,急促的鐘聲就是在這個小港口城市里敲響了起立,一隊隊的俄軍士兵們開始扛著槍支走上炮臺等防御陣地。

生活在這座港口城市里的俄國普通百姓也是亂哄哄的!

帝國海軍北太平洋特遣艦隊的到來,讓這座寧靜的港口城市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而此時此刻,特遣艦隊的旗艦伏羲號上,李炳龍也是和那些俄**官們一樣,手持望遠鏡觀察著遠方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

他手中的這具望遠鏡是帝國自主生產的第一代單筒望遠鏡,早年帝國國內并沒有什么專門的光學鏡片企業,軍方所用的望遠鏡一般都是進口貨。

不過望遠鏡這種東西乃是軍隊的必需品,所以爭取國產化也是理所當然的,望遠鏡的原理大家都知道,關鍵就在于能否制作出合格的鏡片。

望遠鏡的鏡片對精度的要求是相當高的,對人員的技術要求非常高。

不過就算困難,軍方也不能坐視不理,而肩負著國防技術展的三大武器公司更不能坐視不理,在皇室資產管理處的內部分工協調下,北方武器公司開始籌建鏡片廠,然后開始挖掘各種技術人員,然后研并生產望遠鏡。

李炳龍手中的這具望遠鏡就是北方武器公司鏡片廠所產的海軍專用的單筒望遠鏡,性能上勉強跟得上,但是唯獨的一個壞處就是,價格及其高昂,同樣性能的望遠鏡,從國外直接進口的話,比這國產貨要便宜至少三分之一,而且這還把越洋運費給算上了。

國內的很多技術要求比較高的工業產品,造價往往要比直接進口還要昂貴!(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清末梟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