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梟雄第五百四十二章 緊跟本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清末梟雄 >>清末梟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四十二章 緊跟本艦

第五百四十二章 緊跟本艦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22日  作者:雨天下雨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雨天下雨 | 清末梟雄 
網游

章節目錄

熱門、、、、、、、、、、、

四月三號下午兩點,兩支直線對沖的艦隊最先碰撞在了一起,向相隔不到一分鐘里,英國人的赫克托號以及中國的炎帝號就是陸續開火,由此打響了這一場海戰的正式對決!

當雙方距離拉近后,近距離觀察到英國人的赫克托號以及抵抗號,讓帝國海軍的諸多海軍軍官們都是生出了一種無力感。鳳\/凰\/更新快無彈窗

這兩艘戰艦一艘是六千一百多噸,而另外一艘則是六千七百多噸,要比炎帝號以及少昊號大了整整一圈。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雙方的噸位盡管有所差距,兩者的防護性能以及火力卻是沒有太大的差距。

甚至炎帝號在航速以及火力上還占到了一定的優勢。

這個時代中國的鐵甲艦發展和英法等國的鐵甲艦還是有著極大的區別的,首先是帝國海軍里的鐵甲艦基本都是快速戰艦。

此外,艦炮上已經是完全拋棄了前裝火炮,采用一百五十毫米又或者是一百二十毫米的后裝火炮為主炮,副炮則是八十毫米的后裝炮為主。不像其他國家的鐵甲艦那樣,有著后裝艦炮的同時也有大口徑滑膛炮,然后也有前裝線膛炮,各種口徑也是非常復雜。

然后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外觀特征,那就是擁有一個低矮的上部建筑,即艦橋。

要知道當代其他國家的鐵甲艦基本還延續木制戰艦的外形,甲板上并沒有高大的上層建筑,都是空蕩蕩的。

此外,帝國因為受到自身研發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建造一艘戰艦就研發一款,而是精挑細選發展其中的一款,不管是盤古級還是炎帝級,其預計的建造數量都不少,盤古級都已經服役了四艘,還有一艘在建,并且海軍還打算繼續訂購其后續改進型。炎帝級也已經服役了兩艘。另有一艘在建。

因此船型上比較統一,對后勤維護的壓力比較小,不會和英國人那樣一級戰艦只有一艘或者兩艘,數量多。型號更多,不過英國人有錢任性,他們建造這么多類型的鐵甲艦,主要還是為了探索和試驗,這走在世界最前面總是要比別人付出更多代價的。

簡述此刻正在交戰的雙方主力戰艦數據。就能夠看出更大的明顯區別的了。

英國人的抵抗號,標準排水量六千一百五十噸,配屬六門七英寸的后裝線膛炮,十門六十八英鎊的前裝炮,兩門三十二磅的前裝炮。裝甲為當代的經典柚木鍛鐵混合裝甲,裝甲厚四點五英寸,內襯木板厚十八英寸,蒸汽動力兩千五百四十匹,最大航速十一點六二節。

帝國海軍的炎帝級,標準排水量四千噸。配屬十六門的一百五十毫米后裝線膛炮,六門八十毫米的后裝線膛炮,裝甲也是當代的標準混合裝甲,裝甲厚四點五英寸,內襯木板十八英寸,蒸汽動力兩千三百匹,最大航速十三點五節。

如此一對比的話,那就是英國人的六門主炮口徑要更大,但是數量少一些,至于那些六十八磅和三十二磅的前裝滑膛炮。說實話已經落后于時代了。反觀炎帝級,火炮的口徑雖然小一些,但是數量多啊,并且主炮統一都是一百五十毫米的艦炮。船首船尾以及側舷見縫插針部署足足十六門呢,盡管只有其中的六門是部署在露天旋轉炮塔上的,其余十門都是分部側舷兩側,但是不管怎么說都有十六門呢!

至于那六門八十毫米的后裝炮,那個口徑太小,基本影響不了戰艦決戰時候的戰斗力。所以可以忽略不計。

防護大家幾乎一摸一樣,頂多就是船體的詳細設計有所區別,但是區別也不大!

航速上差距就大了一些,抵抗號的航速只有十一節多點,但是炎帝號的純蒸汽航速卻是有十三點五節,差了兩節左右的航速。

至于英國人的另外一艘戰艦赫克托號,其火力配屬有所變動,主炮是四門七英寸后裝炮,二十門六十八磅前裝炮,四門五英寸后裝炮,最大航速則是十二點六節。防護則是沒有變化,和抵抗號、炎帝號一樣的四點五寸裝甲以及十八寸的內襯木板。

從上述性能去具體分析的話,其實兩艘炎帝級鐵甲艦和英國人的抵抗號、赫克托號之間雖然噸位差距有些大,但實際戰斗力差距并不大。

然而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經過美國內戰的一系列鐵甲艦之間的交戰來看,充分證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現有的艦炮以及炮彈對鐵甲艦的裝甲無能為力。

這也是為什么帝國海軍以及英法等國的海軍在噸位相差巨大的鐵甲艦里都保持基本相當的裝甲厚度的理由。

英國人那些上萬噸的鐵甲艦,其裝甲厚度也是四點五英寸,那些一千多噸的鐵甲艦也擁有四點五英寸的裝甲厚度。

英國人如此,帝國海軍的戰艦也不例外,女蝸級、盤古級、炎帝級乃至出售給美國人的華盛頓號,其裝甲厚度都是統一的四點五英寸。

也就是說,當代的鐵甲艦只要是噸位過得去的,基本上都是標配四點五英寸厚的裝甲,當然,這只特指一些比較正規的鐵甲艦,以英國戰艦為代表,學習仿制英國戰艦的中國戰艦為輔,至于其他國家的鐵甲艦,比如說在內戰里應用大量鐵甲艦的美國,他們的鐵甲艦亂七八糟的,各種各樣的都有,唯一的共同點就是,美國人內戰里的那一票鐵甲艦除了僅有的幾艘外,其他的基本不具備遠洋決戰能力,清一色的近海內河炮艦。

但是不管那個國家,什么類型的鐵甲艦,都擁有同樣的特征,那就是防護力空前強大,足以讓現在的所有艦炮都無能為力。

這種防護能力在現在的珠江口海戰里展現無遺!

當下午兩點雙方的旗艦率先開火后,雙方后面的幾艘鐵甲艦也是陸續開火,雖然射速不快,但是雙方的艦炮數量也不少,更關鍵的是距離近。

所以很快就有炮彈擊中戰艦!

這場海戰里的命中彈是英國人的抵抗號發射的一枚七英寸炮彈,而這枚炮彈結結實實的打在了炎帝號右前方的側舷裝甲上,結果呢?

也就是給炎帝號的裝甲帶撞出一個小坑,炎帝號半點事都沒有!

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帝國海軍對英國人鐵甲艦的炮擊上。后續多枚一百五十毫米的炮彈打在抵抗號或者赫克托號的側舷裝甲上,結果毫無例外,全部都沒能擊穿戰艦的裝甲。

戰斗的前面十五分鐘,大家的命中彈雖然不多。但是雙方加起來也有七八枚,但是除了那些命中甲板或者上層建筑的炮彈有些許戰果外,那些打在側舷裝甲上的炮彈基本都是無用功。

這種情況很快就是被雙方的指揮官們所發現,李斯特少將親眼看著己方炮艦的一枚炮彈命中中國人的戰艦,但是對方的戰艦卻是屁事沒有。連受傷的痕跡都沒有。

這樣下去可不行,不然的話炮彈打光了都擊沉不了對方,得快速沖上去,到時候利用己方眾多木制戰艦的側舷火炮消滅對方!

當即,李斯特少將就是再一次下發旗語,要求后方的戰艦緊跟期間,組成倒V陣型繼續向前沖,意圖徹底打亂中國海軍的陣型。

就當李斯特想要變換陣型,發起近戰攻擊的時候,林同書也是一邊在海圖上寫寫畫畫。一邊快速思索著。

隨即,一名上尉就是快步走了過來:“參謀長,敵艦隊變陣了!”

林同書快步上了指揮塔,不用望遠鏡,他都能夠看見敵人的艦隊開始變化陣型,而采用的乃是當代最為經典的倒V陣型,英國人這是要沖上來打混戰!

這個時候,一旁的沈同登也是走了過來:“林參謀!”

雖然沈同登礙于長官的面子沒有直接開口問,但是旁人也都是聽得出來,沈同登這是著急了。他要詢問參謀組的意見,是及時變換陣型,以保持目前的距離還是說直接沖上去打混戰!

林同書沉思了會后道:“他們只有三艘鐵甲艦,其他的都是木制戰艦。防護能力相當差,而我們主力艦隊這些的卻都是鐵甲艦,而前面的戰斗已經證明,敵人的艦炮無法給我們的戰艦帶來太大的傷害,我建議保持目前的陣型,以縱隊直插敵艦隊核心。發揮炎帝號和少昊號上的側舷火力,只要穿過敵人的三艘鐵甲艦,那么他們后面的那些木制戰艦根本就擋不住我們!”

林同書本來還考慮過轉向,以繼續一字縱隊快速穿插到敵艦隊的前方,這樣能夠最大程度的發現側舷火力,一旦成功的話,后面還可以向左開始轉向,進而插入到敵艦隊的三艘鐵甲艦以及大量木制戰艦的中間,分割他們。

但是這種戰術對艦隊官兵的要求相當大,各艦必須完美配合才能夠保持整個陣型,同時敵人的兩艘鐵甲艦航速也不慢,一不小心的話,自己艦隊的轉向還沒有完成,人家的那兩艘鐵甲艦就直接沖了上來,并徹底斷掉己方艦隊的陣型,分割包抄了。

這種風險是林同書不愿意去承受的,這一場海戰關乎國運,容不得他采取如此冒險的戰術!

所以他寧愿采取估計損失會大一些,但是整體風險卻是更小的對沖戰術。

沈同登聽罷林同書的話后,沒有多想,當即就是傳令道:“傳令各艦,保持陣型!”

隨著一個個命令下達,這支龐大的聯合艦隊主力艦隊保持著目前的兩個縱隊的陣型!

第一縱隊乃是兩艘炎帝級、四艘盤古級,第二縱隊乃是兩艘女蝸級,三艘鎮廣級。

這兩個縱隊如同兩支利箭一樣,直接朝著英國人的倒V陣型沖了上去!

而炎帝號作為第一縱隊的旗艦,更是一馬當先,開足了馬力向前沖了上去,同時發出旗語:“緊跟本艦,自由開火!”(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清末梟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