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梟雄第五百三十四章 進駐九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清末梟雄 >>清末梟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三十四章 進駐九龍

第五百三十四章 進駐九龍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17日  作者:雨天下雨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雨天下雨 | 清末梟雄 
網游

章節目錄

熱門、、、、、、、、、、、

相對于海軍方面的嚴陣以待的緊張態勢,陸軍方面倒是要顯得輕松的多。鳳\/凰\/更新快無彈窗

海軍實力不咋地,面對英法海軍,尤其是英國海軍有著龐大的壓力,但是陸軍方面卻不是如此,中華帝國的崛起依靠的就是陸軍,自從1863年林哲創立余姚縣勇營開始,中華軍可以說是屢戰屢勝,盡管偶爾也會打一個小敗仗,但是在大規模的戰役里卻是未嘗一敗,鎮壓太平天國和推翻滿清等統一戰爭就不說了,只說對外作戰,1858年在上海迎戰英法聯軍,可是全殲了英法聯軍將近三萬人,俘虜都抓了將近兩萬人。

后來在北方持續和俄國爆發的中小規模沖突里,雖然說沒有取得過大規模的勝仗,但是這不能怪陸軍自身,而是因為北方和俄國人的沖突主要以小規模的持續性沖突為主,根本就沒有打過大規模的戰爭。

而頻繁的邊境沖突,海外爭端,也是讓中華軍在國內統一了以后,依舊能夠獲得豐富的戰斗經驗,這種經驗對于年輕軍官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五年多和平的中華軍的士兵和低級軍官雖然大部分都是沒有參加過戰爭,但是中高級將領依舊是那群統一戰爭里成長起來的將領,擁有豐富的戰斗經驗。

同時軍隊的裝備以及士兵的素質也是有所增加,這從士兵的平均身高就可以看得出來,1860年之前,中華軍的士兵平均身高其實還不足一米六,然而到了1866年的今天,士兵的平均身高已經是達到了一米六多一點,這說明士兵的綜合身體素質比以往有著極大的提高。

而這個水平在全球范圍來說已經算是平均水平了,人家英法列強的士兵平均身高其實也就一米六多而已。

后人常說什么洋人身材高大。其實那是二十世紀以后的事,在十九世紀里,歐洲人的個子其實也高不到那里去。真正讓東方和西方人的身高產生較大差距的是二十世紀以后,十九世紀末期以后。因為那個時候歐洲的工業化普遍完成,人均的糧食水平大幅度提高,從以往的食不果腹很快就是提高到人均四百多公斤的水平,而中國人的身高為什么在近代沒有得到大幅度增長?因為一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為止,每年人均糧食水平都停留在三百公斤左右的水平,某些年份甚至只有兩百多公斤的水平,一直要到進入二十世紀末期,人均糧食才達到四百公斤以上。

而那時候都已經改革開放二十年了。

所以評定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不要去看什么政績工程之類的面子貨色,直接看人均糧食水平就好了。

一個人年均糧食只有三百公斤的國家,哪怕你搞出了核彈導彈,擁有千萬強軍,自詡軍力排名全宇宙第一,但是也無法改變這是一個窮國弱國的本質。

人均糧食水平,這是衡量一個國家富足與否的重要條件!

而在十九世紀中期里,大部分歐洲國家還在進行工業革命階段,或者是剛完成工業革命不久,盡管已經有了不俗的工業制造能力。但是社會保障等依舊非常薄弱,人均糧食水平其實想相當一般,要不然每年也不會有那么多活不下去的歐洲人移民去美洲甚至跑到遠東來尋求生存和發財的機會了。

即便是當代的世界老大英國也不例外。別看英國這么強大,但實際上普通英國人的生活并不咋滴,稍微多看基本描寫維多利亞時期普通英國人生活的書籍,就能夠很清晰的感受到當時的英國人,尤其是絕大部分的普通英國人,其實他們的生活并沒有身為一個日不落帝國子民應該有的體面。

十九世紀前期以及中期,世界各國上的普通百姓過的都不咋滴,誰也別說誰的不是。

歐洲國家的人均糧食不高,中華帝國的人均糧食水平其實還要更低一些。中國地方雖然大,但是架不住人多啊。

當代的國人。尤其是農村地區的百姓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存在營養不良的問題。你想想,一個擁有數十畝田地的小地主都無法做到天天吃白米飯的國家里,你還想要普通農民擁有多么好的生活?

不餓死就不錯了!

雖然普遍性的影響不良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軍方招募士兵,但是這個時候帝國的人口數量就是凸顯出好處來了,人口基數大,適齡的潛在兵源就多啊,而且帝國的軍隊遠遠沒有后世那么多,海陸軍加起來,算上守備隊,軍隊的總數也就八十萬不到。

從好幾億人口里挑選八十萬人?

這如果還挑不出來的話,軍訓部的那些主官們都得羞愧到自殺謝罪了。

加上這年頭,當兵對于農村子弟而言還是擁有相當大吸引力的!

盡管自從帝國統一后,軍方就是開始逐步下調普通士兵的薪資水平,當然了,是不會直接下調的,而是會采用各種名目直接扣除,比如說以往都是軍方直接補貼一部分伙食費,而現在所有的伙食費需要士兵自己出了,而僅僅是取消伙食費補貼這一項,每年就可以為軍方節省至少一千萬的支出。

帝國統一后,士兵能夠實際拿到手的錢,已經沒有內戰時期那么高了,不過這依舊無法阻擋農村子弟參軍的熱情。

為什么?

因為哪怕是現在的士兵薪資已經有了較大幅度的減少,但是依舊不少,至少比在家里種地收入多。

同時在野戰服役三年后,士兵如果愿意繼續服役,可以繼續服役并成為士官,由此成為一名職業軍人,其職業生涯可以一直繼續到四十多歲。

同時士兵如果無法考取士官,也可以轉入地方守備部隊繼續服役,而這個服役時間則是要短暫一些,只有兩年,然后再退出現役。

不管是從野戰部隊還是從守備部隊退役,軍方都有著完善的安排。根據士兵自身的意愿,士兵將會被優先安排到參軍前的原籍擔任巡警以及各級低級辦事員,當然了受限于他們的文化水平。科員級別以上的職務是和他們無緣的了。

同時還可以前往國內的各大企業工作,國內的各大企業。尤其是皇室產業下屬的工礦企業,可是非常喜歡招募退役軍人,因為這些退役軍人已經擁有了完善的組織、集體、紀律觀念,乃是當代最好的產業工業來源之一。

近代里,產業工人是最好的兵員,同時士兵也是最好的產業工人來源,因為這兩者有著非常大的共同點,稍微訓練之后就能夠適應彼此的工作。

農村子弟之所以喜歡參軍。上述都還是次要因素,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只要參軍了,那么就能夠吃飽飯,而且還是白米白面管飽的那種。

這種飲食水平是當代絕大部分中國人都無法奢望的,甚至就連外人看起來已經算是比較體面的市民階層,甚至部分較低少收的中產階層都是無法奢望的。

以一個周薪十圓的高等技術工人為例子,薪資加上一些獎金、福利之類的,每年的收入可達五百五十圓甚至六百圓,這種收入水平在當代已經屬于非常高的水平了。但是他的收入通常要養活一家老小,其中光光是在食物上的花銷就得超過三分之一,如果是家里人口多的話。甚至要拿出收入的一半乃至更多用來購置食物。

而且即便是這樣,也不可能天天做到吃白米飯或者白面,肉食也只能在特定的時間里打打牙祭,不可能和軍方那樣三天兩頭就供應肉食。

當代的士兵伙食水平可是非常高的!

而這吃得飽,吃得好才是吸引農村子弟參軍的最直接,最原始的原因。

而有趣的是,很多士兵退役后回到家里,往往會很難忍受低水平的生活,所以很少有士兵退役了后會說回家繼續重地當農民。一般都會積極爭取留在大城市,當巡警或者工人之類的。

因為參過軍之后的士兵。各方面已經和普通農民有著極大的差別了,你穿著一身筆挺的軍服回到家鄉。家鄉的人把你當猴子看,而你也把家鄉人當猴子看,彼此相互都看不對眼了。

士兵服役后,還會定期接受識字等文化培訓,士兵如果要想以后晉升士官繼續留在軍隊里當職業軍人,那么就必須努力學習提高文化水平,不求你能夠和那些軍校畢業的軍官們一樣才華過人,但是至少常用字得認識啊,一些基本的軍事術語要能看懂并了解啊。

給士兵掃盲后,雖然這些士兵大部分都沒有機會考上士兵并留在軍隊里,不過認得字以后,以后前往工廠工作或者到政府機構擔任低級辦事員也可以了。

這些年,中華軍的士兵素質,在各方面的綜合提升是非常顯著的。

對于軍人的綜合素質,軍方可是非常自豪的!

軍方的數十萬軍人,絕大部分都是認得字的,而其中的軍官們更是當代帝國最優秀的年輕人!

從帝國初立開始,帝國內最優秀的人才始終都集中在軍方,當初帝國大學開辦的時候,還得求著軍方支援講師呢。

而后帝國的那些年輕學子們,那些從高等中學畢業的最優秀的學子們,通常有四種選擇,第一種就是報考帝國大學,帝國大學已經被稱為帝國中高級官員的搖籃,前面幾屆的畢業生絕大部分都進入了政界,而且仕途相當順利,但是帝國大學競爭實在太大,不是那么容易考進去的。

此外就是報考皇家陸軍軍官學校以及皇家海軍軍官學校,但是這兩艘軍校的對考生的要求其實比帝國大學更高,不是最頂尖的那些學子根本就考不進去。

帝國大學、陸軍軍官學校,海軍軍官學校,這三所學校就是當代帝國學子們的最優選目標,當然了,具體選哪一所就得看學生自己的意愿了。

這三所學校下來,才是江南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直隸大學等其他大學或者高等師范。

軍方的豐厚待遇以及崇高的社會地位,一舉改變中國傳統以來的重文輕武的現象,同時軍方為了招納更多的優秀人才,也正在積極的推廣‘儒將’的概念,自詡軍方里的軍官們皆是:‘上馬平天下,下馬撫黎民’的棟梁之才。而這也的確沒錯,和歷朝歷代相比,軍方的將領就沒有幾個是傳統武將出身的人,基本上清一色的讀書人出身,很多將領們都是能夠出口成詩,揮筆成章的才子。

這要是把軍方的軍官們領出來去當文官,這些人也能勝任。

陸軍人員素質的提高,武器又是清一色的后裝步槍,作戰經驗又有,所以面對和列強之間的戰爭,陸軍可比海軍有信心多了。

接到命令后,駐扎在廣東的部隊就是迅速行動了起來,不用幾天,原本駐防在惠州府的第二十一步兵師下轄的第四十二步兵旅連通師屬炮兵團的一個炮兵營,騎兵連等部隊組成了一個臨時的第四十二混成旅就是開拔,然后直奔香港而去。

當中華軍的第四十二旅開拔,然后跨過寶安縣進入九龍地區后,迅速就是引起了香港島上的英國人的強烈的反應。

英國人迅速的派遣了外交代表詢問中華軍突進進駐九龍半島的意圖,同時也是緊急通過電報報告了新加坡以及印度甚至國內倫敦,說中國人突然派遣大量軍隊進駐九龍半島地區,和香港島隔海相望。

并且駐扎在香港的英國人還發現,他們發現從北方駛來了一支規模龐大的艦隊,這支艦隊進入了珠江口,而這支擁有將近十余艘,而且絕大部分還是鐵甲艦的艦隊不用猜都知道,這是中華帝國皇家海軍的本土艦隊,即‘第一艦隊’。

而中華帝國的第一艦隊在這么敏感的時期抵達廣州,這不管怎么說都是不正常的!

一時間,英國上下都是有些愣了,這中國人怎么回事?難不成要主攻進攻香港嗎?他們這是要挑起一場和大英帝國的全面戰爭嗎?(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清末梟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