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梟雄第三百四十一章 辦學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清末梟雄 >>清末梟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四十一章 辦學難

第三百四十一章 辦學難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26日  作者:雨天下雨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雨天下雨 | 清末梟雄 
其他網友正在看:


江蘇巡撫薛煥是最早對林哲效忠的前清中高級官員了,當年林哲還沒有反的時候,他就是在林哲的支持下當上蘇松太兵備道,林哲正式稱帝建制后,他繼續坐鎮蘇松太這個中華帝國的核心統治區域,為中華軍的征戰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大后方。

對你他的忠誠林哲也沒有忘記,后續直接把他提拔為江蘇巡撫。

別看他沒有進入內閣當什么各部大臣之類的,但實際上在如今中華帝國內,江蘇巡撫的作用絲毫不比內閣總理大臣要差多少。

江蘇尤其是其蘇南地區乃是當代中國的稅賦重地,而中華軍正是背靠著蘇南以及浙北兩地踏上爭霸征途的。

知道了這個區域的重要性后,就可以知道坐鎮江蘇巡撫的薛煥在中華帝國的文官體系內的巨大作用了,他如果要進入中央任職的話,絕對不止是一個個各部大臣,最少也得是一個內閣協理大臣,要不干脆就是內閣總理大臣。

所以見薛煥的時候,江道泉可沒有擺什么閣臣的架子,而是當面就是稱兄道弟起來,說起來這兩個人也是比較相似,他們都是中華帝國里少有幾個滿清時代的高級官員出身,沒有和畢余同等人一樣都是林哲的幕府中的幕僚出身。

比較相近的地位和出身,讓江道泉看這個薛煥也是比較順眼,不會說像看待其他的閣臣一樣,都把他們當土包子,就算是畢余同也沒少挨他的白眼。

“覲堂兄,這辦大學的好處你是看過的,也應該知道一旦辦起來,到時候全國精英學子可是齊匯你們蘇南啊,但時候對你們江蘇的人文形象提高,對你們的人才需求都有著極大的好處!”

薛煥卻是呵呵道:“石嵐兄你說的這些我自然是知道的,但是這大學如果是放在蘇州的話,我二話不說肯定是把大力支持,但是現在這大學是放在上海那邊。而你不可能不知道,現在帝國已經是準備著把上海單獨建市,這樣一來上海可就和我們江蘇沒有什么聯系了!”

聽到這話,江道泉也是一愣。上海單獨建市的消息他是怎么知道的,內閣那邊幾天前才開始討論南京和上海單獨建市呢。

由于南京以及的特殊性,實際上這兩個地區自從帝國成立后就是脫離了江蘇省的管轄,該有中央直轄的模式。

而今年大敗英法聯軍后,帝國已經決定正式廢除帶有殖民地意義的商貿區。準備把現有商貿區和原有的上海縣重新合并,然后單獨設為一個中央直轄市。

同樣的還有已經被作為首都的南京,同樣已經是脫離江蘇省的管轄,然后單獨設市。

這一旦設為中央直轄市后,自然也就和江蘇省沒有什么關系了。

這薛煥想要把的設立地點從上海改為蘇州也就不為過了,畢竟他是江蘇的巡撫,可不是未來的上海市市長,他可不愿意讓江蘇投入大量地方財政進去,最后白白給上海那邊做了嫁衣。

但是江南大學的辦學地點放在上海,那可是陛下親口欽定的。他江道泉可沒辦法改變,而且蘇州雖然也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城市,但是和上海比起來還是格局太小了,從江南大學本身出發,自然是更愿意把辦學地點放在上海的。

在薛煥這邊沒有撈到什么好處后,江道泉又是奔赴,和商貿區區的區長蕭昌中進行了面談。

這個蕭昌中作為商貿區的現任區長,已經是被內定為合并成立后的上海市首任市長了,所以這江南大學如果放在上海,毫無疑問是他的一大政績。為此他不可能不支持的。

但是蕭昌中內心里雖然想江南大學,但是上海這邊的地方財政也不寬松啊!

上海的稅賦收入不菲是事實,但是帝國現行的財政體系是要把大部分的地方財政收入都上繳國庫的,給地方財政留下的財政收入并不算多。

而且怎么說呢。上海這邊家大業大,商貿區現在正處于大發展期間,各種的基礎建設投資非常大,單單是修路架橋就不是一個小數目。

而且商貿區雖然地方小,但是國家雇員的數量非常多,這人員薪資開銷也非常大。要想憑空擠出一大筆錢來支持江南大學不是那么容易的,更何況這大學又不是一次性的投入。

作為官辦大學,這江南大學后續雖然會對學生收取學費,但是這學費不可能比的學費更貴,而辦學支出卻是遠超學費的收入,也就是說,這未來的江南大學每年估計都得填進去少則二三十萬,多則四五十萬的經費用以維持辦學。

這部分經費雖然說中央也會支持一部分,但是地方財政肯定也是要支持一部分的,如果多了的話,就會影響到未來上海縣和商貿區合并后的上海市的擴張發展計劃。

作為內定的上海市市長,雖然還沒有走馬上任呢,但是他就已經是野心勃勃的制定了一系列合并建市后的發展規劃,他要以商貿區為核心,向黃浦江的北岸兩側大規模擴張,尤其是準備在蘇州河北岸地區籌辦一個大型的工業區,用以發展生絲,棉布等紡織品產業。

盡管政府不負責企業的投資,但是道路整修,路燈架設等基本的市政建設你得負責啊,要不然你讓人家怎么辦廠。

而市政建設可是非常耗費資金的!

不過盡管困難,但是蕭昌中還是表示,對江南大學的創辦,上海這邊會給予最大的支持,原因提供十五萬圓的前期辦學經費,后續每年還會提供五萬圓的維持經費,至于更多的話,就要等以后再說了。

雖然這個數字江道泉不太滿意,但是江道泉也是知道落袋為安的人,不管多少先拿了再說。

這中央財政和上海這邊的地方財政一共支持了總數四十五萬圓的經費,同時上海這邊還承諾,將會以最低的優惠價提供一塊位于商貿區內的地皮用于校址建設。

這錢雖然緊巴巴的,但是萬事就怕開頭難,既然有了錢開頭,難不成還怕以后籌不到錢維持辦學嗎?

江道泉可不相信帝國的財政情況會一直會這么緊張。困難頂多也就是這幾年困難而已,等帝國徹底統一中國后,這后續軍費必然會降下來的,到時候教育部也就能夠獲得更多的經費了。

江南大學在商貿區破土動工后。卻是引起了上海工商圈子的一個小小震動,為啥?因為他們看到了三四年以后這所大學提供的精英學子。

要知道他們不久前為了和政府機構爭奪帝國大學的畢業生時可是花費了不小心思,但是卻沒搶到那么多人,現在上海這邊要搞一個大學的話,以后自己這些企業豈不是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占據地利招攬以后這江南大學的畢業生為企業效力?

當即一個個就是找上門來,說愿意提供一定捐助之類的話!

但是他們也不是沒有條件的,那就是江南大學必須接受他們的指定學生就讀,同時必須開設一些他們制定的學科,尤其是理科方面的內容!

他們想要讓江南大學作為一個孵卵器,為自己的企業培養高端精英人才,尤其是那種可以代替洋人工程師的高端技術性人才。

對于這些企業的要求,江道泉是有些排斥的,對他來說,這江南大學和帝國大學一樣。其目標是為帝國培養最精英的人才,這些人才以后是要為帝國大業添磚加瓦的,他們畢業后應該進入政界,帶領帝國民眾走向富強,而不是說為這些企業培養經商人才。

但是面對這些企業的銀行本票,江道泉哪怕是再保守但是也沒有抵住這種誘惑,最后和、上海紡織公司以及其他企業簽訂了委培合同。

這些企業會自行選撥并送來學生入讀江南大學,完成學業后江南大學不得干預這些學生的就業安排,因為這些企業把學生送來之前,肯定會和這些學生簽訂長期的賣身契。不把他們的價值榨干是絕對不會放手的。

同時這些企業為這些學生支付全額的學費、生活費等必須費用外,還額外根據學科的不同,按照每名學生一千圓到三千圓不等的費用支持委培費,同時捐助部分的教學器材。

之所以支付價格不菲的委培費。是因為這些企業對學生的學習內容要求相當高,他們明確要求為這些委培學生開設當代最頂尖的各種科學課程。

要開設這些頂尖課程要什么?那就需要購買外國的最新的科學書籍,聘請外國的一流學者講學,這而要做這些肯定是要花錢的,要不然的話這些企業嫌錢多給這么多的委培費啊,因為他們知道要請這些學者講學不便宜。

不過即便是支付價格不菲的委培費。但是也比直接送學生到國外留學便宜的多,而且也有保障,因為你企業要送學生跑到國外去留學的話,學生學成歸來后以這年頭留學生的金貴,百分百會被政府招攬,甚至就算你和學生簽訂了委培合同也是一樣,大不了人家政府賠償違約金就是了。

和諸多企業簽訂了委培合同后,江道泉突然發現江南大學的辦學經費已經從四十多萬漲到了八十多萬。

但是讓他更頭痛的是,這些委培費不好拿,人家企業一個個都要求最頂尖的學科和學者講學,這教授估計還得派人專門到歐洲或者美國去請,而且估計所費不小,按照請一個普通教授每年一千英鎊的年薪,如果是請上二三十個的話,一年就得好幾萬英鎊,而且人家來你學校講學,不僅僅需要給薪資,同時你還得給人家教授解決生活,解決人家的科研條件,這方面的投入比薪資投入其實還要更大。

這么一算,單單是建立頂尖理工學科的花銷就得超過七萬英鎊,則算成銀圓的話就是三十多萬圓了。

也就是說,這一下子就花掉了辦學經費的一半。

然后建設校舍,開辦其他學科所需要的花費也得四五十萬,這么一算的話這八十來萬還不夠用呢!

看著賬面上紅紅的赤字,江道泉有些無奈的合上了計劃書,這辦學可真難啊!(未完待續。)

其他網友正在看...


上一章  |  清末梟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