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按“CRTLD”將“幼獅書盟”加入收藏夾!
就在英軍士兵哈維整個人愣住的時候,在距離他只有百米外的第九師防線內,一個年約三十的上尉滿臉的興奮,嘴里還在不斷的叫嚷著:“繼續開槍,注意更換橡膠墊!”
此時,一旁的年輕少尉道:“他們已經沖到百米內了,是不是要準備刺刀反沖鋒了!”
但是那上尉卻是搖頭:“不用,繼續打,就這樣打,他們沖不過來!”
這上尉的話沒有錯,在中華軍第六軍的防線外,超過萬人的聯軍士兵發起進攻的時候,盡管一開始在三四百米的距離內看上去聲勢很大,但是進入三百米內后,中華軍的步槍子彈命中率大幅度提高,更關鍵的是,這些英法聯軍士兵的沖鋒都是人擠人的密集沖鋒,中華軍的士兵們根本都不用瞄準,對著人群開槍都能取得命中。
命中率高,而使用的后裝步槍射速又是相當快,這樣打下來就是使得那些沖鋒途中的英法聯軍士兵幾乎是成片成片的倒下,盡管這些效果可以沒有說后世的機槍掃射那么恐怖,但是關鍵的是沖鋒的英法聯軍隊形實在太過密集。
這上萬支步槍對著這些人肉靶子開槍,造成的效果絕對不會比機槍弱多少。
那百米距離彷佛天塹一樣,任憑對面的英法聯軍士兵怎么沖,都是沖不過來,然后一個接著一個被擊倒。
在后方觀戰的施清瑄看到這一幕,盡管事先多次想象過自己這支裝備了后裝步槍的部隊會以密集的步槍火力擊潰敵人,但是從來卻是沒有想到過敵軍超過一萬五千人的沖鋒竟然都無法跨越自己的步兵火力,雙方現在甚至連肉搏的機會都沒有。
而對面的這些英法聯軍步兵們沖不過來,也就代表著無法給趴在戰壕上開槍的中華軍士兵造成太大的殺傷,哪怕是有零星的中華軍士兵倒霉的被擊中了。但是對于整條戰線來說卻是不值一提。
這就贏了嗎?
施清瑄僅僅是目測,都是知道在過去的幾分鐘內,對面沖過來的英法聯軍士兵至少已經死傷三四千人以上。很多沖在前排的部隊都已經是全軍覆沒,而后方的部隊有些擁擠著想要繼續發起進攻。而更多的部隊則是停留在了原地,他們不敢繼續沖上去,他們也不敢后退,就這么直愣愣的呆在原地。
怎么會這樣?
不應該的啊!
后方的聯軍統帥額爾金伯爵已經是滿臉的呆滯,他彷佛正在做噩夢一樣,看見自己的士兵成片成片的倒下,更關鍵的竟然沒能沖上去。
“伯爵,不能再沖下去了。快讓他們退下來吧,不然的話……”身旁的一個英軍少將也是滿臉的驚恐,他沒有說完自己的話,因為他自己知道接下來的話不適合說。
因為如果繼續這么下去,這進攻部隊怕是要全軍覆沒的!
這沖不上去,面對敵軍的密集步槍火力又沒有足夠的掩體,己方的密集進攻隊形完全就是一個個巨大的靶子,人家不用瞄準就能夠擊中。
被屬下這么一說,額爾金伯爵才是反應了過來,連忙道:“快
。撤退,撤退!”
隨和額爾金伯爵的命令下達,前方的不知道該如何做的士兵們才是一個個掉頭就跑。剛才那短暫的十分鐘不到絕對是他們人生中最恐怖的一段時間。
從發起進攻開始,先是遭到了密集的炮擊,然后在距離敵軍一百米到四百米這段距離又是遭到了敵軍難以想象的密集步槍火力攔截。
這進攻途中,無數的戰友一個接著一個倒下,很多步兵連都已經是全軍覆沒,比如說哈維所在的步兵連,出站前的一百一十多人,現在只剩下包括他在內的十幾個人而已。
此時此刻的聯軍如同失去了領頭的羊群一樣,四下逃散。一個個踏著戰友的尸體爭先恐后的向后跑去。
而在他們轉身逃跑的時候,來自背后的子彈還在不斷的收割他們的生命!
此時。中華軍的騎兵部隊也是在左側匯集起來,并且準備沖進戰場追擊這些潰散的步兵。如果讓他們成功追上去的話,僅僅是憑借他們一千多名的騎兵就足以殺傷更多的潰散聯軍士兵。
不過聯軍的步兵雖然已經完全潰散,但是他們的騎兵部隊還是保持完整,并且一直嚴密關注著中華軍的騎兵部隊,當中華軍的騎兵部隊試圖發起側翼進攻的時候,他們也是直接橫插了上來,然后對著中華軍的騎兵部隊發起了沖鋒。
前方的己方上萬步兵已經完全潰散,如果讓這支中華軍的騎兵沖上去,其結果是災難性的,所以不管如何他們都必須把這支中華軍的騎兵給攔住。
這支聯軍騎兵以近衛軍第一龍騎兵團為核心,形成了密集隊形朝著中華軍的騎兵部隊沖了上來。
而中華軍的騎兵也是毫無所懼的揮舞著馬刀沖了上去。
自吳淞之戰后那場兩敗俱傷的騎兵交戰后,中華軍和聯軍的騎兵再一次進行了最為猛烈的對沖!
在近衛軍第一龍騎兵團的帶領下,聯軍的其他騎兵也是緊隨其后,印度騎兵和近衛軍第一龍騎兵團的騎兵們一樣,直接放下了長矛,用著他們最擅長的長矛發起沖鋒,而法軍中的北非騎兵則是揮舞著彎刀在左翼伴隨進攻。
相對于對面聯軍的騎兵用長矛發起進攻,中華軍的騎兵卻是清一色的騎刀。
騎刀對長矛,再加上雙方戰馬質量上的差距,毫無疑問這會會讓中華軍的騎兵在對沖最初階段承受一定的損失,但是中華軍的騎兵卻是依舊英勇無畏的沖了上去,因為他們就沒指望過能夠用直接的貫穿沖鋒戰勝敵人,他們的優勢是雙方在經過第一波對沖后陷入混戰時,用騎刀和騎兵手槍獲得混戰的戰術優勢。
騎兵之間的交戰比步兵要來的更加猛烈和迅速,雙方步兵的接觸前后要持續十幾分鐘甚至半個小時以上,但是雙方騎兵只有了兩分鐘不到的跑動就是撞擊到了一起。
雙方如同最猛烈海浪一樣。狠狠的撞上了對方!
在雙方接觸的第一瞬間,面對對方的長矛沖鋒,第一排的中華軍騎兵頓時如同秋風的落葉一樣。被橫掃倒地。
但是雙方騎兵的同時對沖,就注定了讓對面無法徹底沖垮密集的騎兵隊形。接下來中華軍的騎兵們卻是憑借靈活的騎刀一個接著一個砍翻那些使用長矛的聯軍騎兵,同時他們早已經準備好的騎兵左`輪手槍也是頻繁開槍,啪啪槍聲中,在雙方的騎兵混戰區域也是掀起了一片白煙,槍聲中一個又一個聯軍騎兵被擊倒
雙方的騎兵交戰相對于剛才雙方步兵的交戰來說,顯得要更加慘烈,同時也是更加直接。
剛才的步兵交戰中,中華軍的步兵基本上就是躲在戰壕里開槍。然后單方面的殺傷敵軍步兵,然而現在雙方的騎兵們混戰在一起,往往殺傷一個聯軍騎兵,己方也會相應的付出一名騎兵死傷的代價。
騎兵之間的沖鋒交戰考驗的不僅僅是訓練以及武器水平,更多的還是考驗雙方的勇氣,考驗雙方誰能夠堅持得更久。
雙方的騎兵交戰從最開始的激烈碰撞再慢慢變成混戰,最后雙方的三四千名騎兵在戰場上的一側彼此交纏,仗打到這個程度,除非徹底分出勝負,要不然的話他們已經是無法脫離。只能是接著拼殺下去。
騎兵們進行廝殺的時候,旁邊的步兵們也沒有閑著,聯軍士兵逃跑的那一瞬間。諸多的中華軍軍官們就已經吹響了手中的銅哨,揮舞著手中的軍刀,然后士兵們相繼爬出戰壕。
他們列著較為松散的隊形,一邊前進一邊裝填開槍。
施清瑄可不會坐視讓敵軍全部逃回去,既然這場戰爭已經打了起來,而且還占據了這么大的前期優勢,他沒有理由不把戰果繼續擴大,對面的步兵已經完全崩潰,完全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只要保持追擊的態勢,那么就可以迫使他們一直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直到被全殲或者投降。
盡管發起反沖鋒不可避免會遭到敵軍炮火的殺傷,但是施清瑄對此已經有所準備。那就是散兵隊形。
上次的吳淞之戰中,聯軍就是用過散兵隊形來試探,引誘中華軍的的出擊,進而利用炮火來殺傷中華軍,而保持著散兵隊形的聯軍面對中華軍的炮擊時,傷亡是比較低的,只是裝備米尼步槍的聯軍采用散兵隊形的話,很難形成密集的步兵火力。
不過這個問題對于中華軍第六軍來說不算什么,因為第六軍裝備的是后裝步槍,射速是相當高的,射速高也就代表著可以使用更加寬松的隊形,同時還能夠保持足夠的火力密度。
實際上第六軍的隊形訓練中,已經算是徹底放棄了前裝線列時代的人擠人的密集隊形,而是采用了較為寬松的散兵隊形,大體上士兵間隔在三米以上,也不再固執的要求采用兩列或者三列橫隊,而是形成更多層次的隊形。
所以從天空中看去的話,剛才那些聯軍進攻的時候,基本是保持著一條寬大的直線,但是中華軍發起反攻的時候,卻是平均的散布在整個戰場上,戰場上幾乎到處都可以看見士兵,而不是有固定的某個橫隊。
這種隊形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用來降低敵軍的火炮殺傷!
當初聯軍用這種散兵隊形能夠在中華軍的猛烈炮擊中依舊出擊,這一次中華軍用散兵隊形后,對面的聯軍炮兵雖然盡力攔截,但是依舊沒能攔住中華軍的反攻!
只見第六軍的士兵們用著小跑的速度前進,一邊前進著還一邊裝填開槍,使用一體式紙殼整裝子彈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使得裝填過程極為輕松,裝填完畢后就是開一槍。
看著幾乎漫山遍野的中華軍反攻部隊,再看看已經完全陷入消耗戰的騎兵交戰,額爾金伯爵感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絕望!
這就敗了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