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梟雄第三百二十四章 戰爭中的發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清末梟雄 >>清末梟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二十四章 戰爭中的發展

第三百二十四章 戰爭中的發展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17日  作者:雨天下雨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雨天下雨 | 清末梟雄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目前中華帝國是傳統的帝制政權,籠統來說皇帝本身就代表著憲法。

而傳統帝制國家非常重要的一點就:君權天授,朕即國家。

也就是說君權是不需要通過憲法來確認的,誰要是敢在這個時候說什么君權需要憲法來確認,一大票的傳統儒家出身的官員,尤其是江道泉這些頑固保守派就敢直接把司法部給整個拆了。

林哲盡管知道現在不制定憲法的話會有一些后患,但是他也是個普通人,而且還是一個當上了皇帝的普通人,自然也不希望自己的權力被限制起來,至于說以后會有什么問題,等以后再說吧。

如果自己打下江山當上皇帝,還主動去搞什么君主立憲制,把自己玩成傀儡皇帝,這種人要么是起家的時候本來就沒有多大權力,最后是被迫當虛君,要么就是純粹腦子進水了。

不管什么時代,權力對于一個統治者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盡管某些情況下統治者會被迫放棄一些權力從而保證統治的繼續,但是在一切完好的情況下,誰也不會主動放棄權力。

歷數世上諸多國家從君主制國家轉變為君主立憲,乃至民`主制度的時候,都是因為外部的逼迫,不管是革命起義還是說國家陷入全面經濟、政治上的困局還是說外部的侵略等等,這些都是屬于外部的壓力,而不是說皇權自身愿意主動放棄權力。

林哲只是個普通人而已,所以在能夠保住權力的情況下,他總是會盡可能的保住權力,所以憲法之類的就得等以后再說了。

新生的中華帝國里沒有憲法,但是其他方面的法律法規還是會盡可能完善的,刑法,民商法,經濟法之類都要盡可能的完善。

相對于軍務以及制定法律法規,現在帝國實際上把更多的經歷放在了恢復民生上來。

帝國初立,占據的浙江、江蘇、安徽、福建、廣東以及少量贛北地區等。上述地區大多都是遭到過戰爭的傷害,浙江以及蘇松太地區要好一些,有著早年余勝軍的保護并沒有受到太大的戰爭破壞。

但是其他地區就不是什么好了,尤其是安徽地區中的皖南。持續多年的戰爭讓該地是十室九空,民眾大量死傷,田地被拋荒。

為了讓這些地區盡快的恢復生氣,帝國方面可是花費了不少力氣幫助民眾重新恢復生產,不奢望短時間內讓他們不愁溫飽甚至邁入小康。但是至少被讓他們餓死啊!

而得益于帝國的大力扶持,同時軍方也是戰斗力強悍,這打下來的地方就沒讓太平軍或者清軍反攻成功過,不管是蘇北還是皖南地區,自從被中華軍拿下后就一直被牢牢守住。

軍方把太平軍或者清軍擋在了外頭,也就代表著后方的民眾可以不擔心受到戰爭的傷害,可以進行恢復性生產,不用擔心剛播種下去自家的房子就被燒了,更不用擔心好不容易等到秋收時分,但是敵軍打過來就把自家的田地給搶收了或者干脆一把火燒了。

在十九世紀的下半個世紀。整個中國地區基本氣候穩定,不會說大小天災連接不斷,所以只要政局穩定,不發生大規模的戰爭的話,那么普通民眾的基本生存還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在這個時期里,人口大規模減少的時候也就只有太平天國和清軍進行戰爭的時候了。

1857年和1858年,帝國內,尤其是文官體系里,其核心工作都是恢復民生。

這恢復民生也不僅僅是為了不讓民眾餓死,同樣也是因為民生恢復后帝國才能夠收到更多的稅收。而有了更多的稅收才能夠擴軍打仗,把戰爭繼續下去擊退英法聯軍,統一中國。

因此這個時期里,中華帝國是呈現出了一種比較奇怪的景象。明明中華帝國在外同時和太平軍、清軍以及英法聯軍進行著戰爭,但是內部卻是掀起了一番工農商業,尤其是農業生產的高氵朝!

距離南京只有數十里的當涂縣,雖然縣城還是以前的那個縣城,但是縣城的東部十公里外的馬鞍山地區卻已經是大變樣。

馬鞍山下靠近江邊的地區,一棟棟帶有明顯近代氣息的磚瓦廠房拔地而起。諸多廠房正在冒著在后世人無法接受的濃濃黑煙,靠近了就能夠聽見隆隆的機器聲。

這片建設在馬鞍山下的巨大廠房就是江南礦務公司的鋼鐵廠,而在這片廠區外,還有諸多鐵礦的礦區。

圍繞著礦區以及鋼鐵廠,建立了一個初步的鋼鐵工業區,匯集了部分其他產業,其中大部分都是消費產業。

此時,安徽巡撫郭龍云正在太平府知府畢宣溪等人的陪同下參觀江南鋼鐵廠,盡管郭龍云已經來過馬鞍山數次,這江南鋼鐵廠的籌建以及建成他都來過,但是再一次看到這座占地達到十余平方公里的巨大鋼鐵廠,依舊會感到震撼。

這就是工業的力量啊,看起來比上海的林德機器廠還要顯得更加宏偉霸氣!

“現在我們鋼鐵廠已經穩定投產,目前已經達到了設計產量的四分之一,年產量有十五萬噸生鐵,另有煉鋼能力一萬五千噸,主要供應林德機器廠、上海造船廠、金陵兵工廠等國內大型企業!”

“煉鋼所需的鐵礦完全來之于我們公司自行開采的馬鞍山鐵礦,煉鋼所需的煤炭目前部分是從上海采購的洋煤,另外還有部分臺灣煤,除了外購意外,我們公在池州也大規模投資了煤礦,目前已經開始產煤并供應鋼鐵廠!”

此時,江南礦務公司的副總經理兼任江南鋼鐵廠總經理的廖本安正在向郭龍云、畢宣溪這些官員們介紹著江南鋼鐵廠的情況。

這一說就是將近小半個小時,而且廖本安也不是什么官僚,這張嘴說來就是一大堆的數據,那些在旁邊聽他講解的諸多官員里頭,有幾個常年和工商業打交道的還能聽出一些來,比如說郭龍云和畢宣溪就是林哲幕府中辦實業的好手,所以能聽懂,但是很多傳統出身的官員就是聽得一頭霧水了。

當然了,這場場合下可沒人敢說自己不懂,因為上頭的郭龍云和畢宣溪兩個人明顯聽的很入神。這個時候要是說自己不懂,給上官落下一個不通工商的印象,這仕途還要不要繼續走下去了。大多數是心理默念著,回去就找幾個懂新式工商事務的人才來。自己得好好的學一學這些新生事務。

不管什么年代,當官容易,但是要想把官當好不斷升官可就不容易了。

對于一些醉心仕途,想要爬的更高的官員來說,時刻領悟上官的意圖。緊跟上官的步伐是必須的。

現在郭龍云這個安徽巡撫就是一個精通工商事務的典型企業高管類的行政官僚,這些下屬官員們要想得到他的賞識,自然也是得在工商事務上有所擅長才行。

后頭一群傳統官員聽的迷糊之際,郭龍云這邊卻已經是廖本安交談了起來:“這用煤都靠外購的話不是長遠之計,我們大中華地大物博,這區區煤炭自然是應有盡有的,可惜開采的不多,你們現在辦的池州煤礦就很不錯!”

廖本安點頭應聲道:“撫尊大人說的極是,外購洋煤是多有不便,但是現在國產煤不多。而我們公司辦的池州煤礦產量極小,質量也不如洋煤!”

此時,太平府知府畢宣溪開口道:“困難肯定是有的,不過上月本府去京師述職之,陛下曾言:重工之發展,需立足于自給自足!”

這年頭重工業就代表著國防和國家實力,如果有條件的話實現自給自足才是根本,尤其是煤炭和鋼鐵這兩樣,如果這都受制于人的話對于國家會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別的不說。要是戰爭爆發時人家不賣給你煤炭和鐵礦了,你還要不要造槍造炮了?

但是對于當代的中國鋼鐵工業而言,其原料鐵礦多的是,馬鞍山里有無數鐵礦。足以滿足帝國近代工業的前期發展需求,但是煤炭就是麻煩的多。

目前中國市場上煤炭基本都是洋貨居多,國產煤炭是相當少的,這是因為目前中國并沒有大規模的煤炭開采,僅有臺灣那邊的一些小煤礦開挖出來的煤炭。

以目前上海以及周邊地區的煤炭市場而言,大約每年都需要幾十萬噸的煤炭。主要供應往來商船,尤其是外國商船,其次是供應各大應用蒸汽機的工廠,再次則是冬天里的居民取暖。

在這個煤炭市場里,其中進口的洋煤占據了絕對部分,其中澳大利亞出產的煤炭占據了百分之四十左右的份額,而英國本土出產的煤則是占據了大約百分之二十多的份額,再有就是一小部分的美國煤、日`本煤、臺灣煤以及國產的一些小煤礦的劣質煤。

目前而言,中國地區里并沒有近代機器化的大規模煤礦,臺灣煤礦以及國產的諸多小煤礦其實都是原始的手工作坊,產量是相當低。

江南礦務公司雖然想要投資開一個大規模煤礦,但是這煤礦又不是有錢就能開辦得起來的,首先你得有一個產地啊。

這兩年江南礦務公司把中華帝國控制的江蘇、浙江、皖南等地都轉了一圈,愣是沒找到容易大規模開采的煤礦,最后只能在皖南的池州投建了一個小規模煤礦,但是池州出產的煤炭質量相當的差,用來冶煉鋼鐵都嫌差,更別說用來充當艦用動力煤了。

因此從這些方面來看,目前國產煤基本還是一片空白。

林哲自己倒是知道大名鼎鼎的開平和灤州煤礦,也知道江西有個萍鄉煤礦,更加知道山西和東北地區都有著大量的煤炭資源,但問題是這些地方都不在中華帝國手里啊!

現在中華帝國的控制區呢,雖然有一些小煤礦同時也在徐州那邊發現有個大煤礦,但這些煤礦都有著諸多缺點。

首先說那些小煤礦,這些小煤礦產量極其有限,沒有大規模投入重資開采的價值,同時交通運輸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一些深處內陸不靠近江河的煤礦要開采其難度和成本都是相當大的。

同樣是小煤礦,肯定是會有限開采交通便利的煤礦。

再說徐州煤礦,目前已經探明儲量不少,不過交通同樣是個大問題,從礦區到煤炭的主要市場,也就是長江下游地區,其中雖然有運河可以利用,但是從礦區到運河也還有一大段距離呢。

在沒有鐵路的時代里,要想把煤炭外運就得靠牛馬等牲口車輛來拖拉,而這樣的運輸效率肯定是高不到那里去,同時運輸成本也會變得極大。

所以徐州那邊盡管已經發現了煤礦,但是作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專注于礦務的企業:江南礦務公司對于是否投資徐州煤礦,還是有著不小的擔憂的。

再者現在帝國很多人都對軍方抱有極大的信心,相信軍方不用一兩年時間就能夠打到直隸甚至東北去,而唐山那邊是傳統的煤炭開采區,現在這地方還沒被拿下來,但是江南礦務公司已經是未雨綢繆,為預料中的唐山煤礦制定了相關的投資計劃。

諸多外部因素的影響下,所以目前徐州那邊的煤礦開采難度還是非常大的。

同樣擴大到整個帝國范圍來說,要想短時間內提高國產煤炭的產量,難度比再造幾個鋼鐵廠都要難得多。

也好在這年頭不流行經濟封鎖,英法聯軍打仗歸打仗,但是生意照做,這煤炭自然也是賣的。

要不然的話,英法聯軍如果徹底封鎖了上海,停止了洋煤的輸入,估計商貿區里的那些繅絲廠等各種蒸汽動力的工廠就得停工,然后黃浦江上的船只都得趴窩,嗯,其中大部分都是洋人的船只。

只是現在畢宣溪在這個時候說什么自給自足,自然不是閑著沒事說,其目的很簡單,那就是爭取讓江南礦務公司這個不缺錢的礦務企業投資辦煤礦!(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上一章  |  清末梟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