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梟雄第三百零六章 壕溝防御式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清末梟雄 >>清末梟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零六章 壕溝防御式

第三百零六章 壕溝防御式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07日  作者:雨天下雨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雨天下雨 | 清末梟雄 
快捷翻頁→鍵



熱門、、、、、、、、、

從英法聯軍派遣三千兵力進攻第六師陣地開始,前后時間不過半個小時而已,但是戰場上的形勢已經連續變化。

一開始是英法聯軍并沒有和中華軍的高層將領們預料的那樣:進攻第六師的那三千士兵只是引誘兵力,而是真正的發起了進攻。

隨后就當邴曲松等人以為英法聯軍是要對第六師所防守的陣地發起大規模進攻時,卻又發現后方的英法聯軍主力直奔第二軍的方向而去。

這一連串的變化可以說是出乎邴曲松等人的預料之外的

不過不管局勢如何變化,實際上對于死守防御陣地的中華軍而言影響不大,因為即便英法聯軍改變了主攻方向,那么中華軍方面也能夠隨時調整防線,并不會因此受到太大的影響。

這主要得益于中華軍需要防守的陣地正面寬度比較小,第二軍和第七軍一起,他們構筑了一道正面大約六公里的防線。

而兩個軍的兵力加在一起,已經是達到了三萬多人,三萬多人防守六公里的防線,不管聯軍進攻那一個點,實際上都會遭到中華軍方面的頑強抵抗。

唯一不同的是就是距離吳淞炮臺江邊越遠,雙方得到的火力支援就越小。

比如現在英法聯軍的主力沒有去第七軍第六師的陣地,反而是去了第二軍那邊,他們縱然不會受到來自吳淞炮臺方面的密集炮擊,但是他們自身也無法得到艦炮的支援。

因此在雙方距離江邊超過四公里的方向交戰時,雙方的戰斗就完全脫離了艦炮炮臺的影響,變成了一場純粹的陸軍對決

隨著英法聯軍主動方向的改變,雙方超過萬人的士兵是迅速跑動了起來,英法聯軍那邊是前往第二軍的陣地,而中華軍方面的第七師則是迅速趕往第二軍那邊進行戰略支援。

而就當雙方進行著大范圍的戰術機動時,第二軍陣地上,徐言青和往常一樣穿著他的將官常服,披著呢料大衣行走著滿是泥漿的壕溝里頭。他正在率領第二軍的高層軍官們進行最后的戰場巡視,鼓勵士兵的士氣。

盡管英法聯軍已經朝著第二軍的陣地過來了,但考慮到他們是徒步前進,加上他們也不可能在好幾公里外就全力跑動而消耗體力。所以快步行軍的狀態下他們要越過這大約三公里的距離至少也得二十分鐘。

趁著這個時間,徐言青快速巡視著己方的陣地

踩著滿是泥漿的壕溝,徐言青不由得心中埋怨那些施工人員,那些來施工的民夫們一開始為了節約工時對戰壕的排水系統構筑的非常簡陋。

加上現在是春季,昨晚下了一場小雨。這小雨對于整片大地來說不算什么,大部分的戰壕也是依舊保持了干燥,但是一些低洼底端的戰壕卻是排水不良,導致出現積水的情況。

盡管這些少許的積水和泥漿不會太過影響作戰,但是踩上去總是讓人心情不好的。

還不等他巡視完,第二軍的野戰炮兵部隊已經是對接近一千五百米左右的英法聯軍主力部隊進行密集的炮擊

第二軍的火炮雖然不多,其主力只有五個十二磅的炮兵連,大約三十門十二磅前裝滑膛炮,但是炮擊效果卻是要比第六師那邊大的多。

第六師的陣地,因為靠近吳淞炮臺。可以得到來自炮臺的部分火炮支援,同時第七軍的火炮部署也比較靠近,不僅僅有第六師自身的火炮,同時也會得到第七師的部分部分火炮支援,必要時候可以抽調超過五十門十二磅以上的火炮。

但是進攻第六師的那三千名英法聯軍士兵卻是采用了極為大膽的散兵隊形,同時支援第六師作戰的火炮部隊也會受到英法聯軍的艦炮火力威脅,炮擊的同時會承受一部分的傷亡,不能全心全力的進行炮擊。

然而第二軍這邊就不同了,他們的火炮雖然少,但是他們卻是可以不受干擾的盡情炮擊。同時英法聯軍進攻第二軍的時候并沒有采用什么散兵隊形,而且用了傳統的線列或者縱隊隊形。

實際上他們要想搞什么散兵隊形也搞不了,這上萬人扎堆在寬度不到兩千米的地方,這再散也散不到那里去。

這種情況下也就讓第二軍的炮擊效果恢復到了正常水平。不會和第六師那邊一樣炮彈打出去幾百幾千發,只取得寥寥無幾的戰果。

現在第二軍的炮擊,一顆炮彈命中的話,往往就能夠造成英法聯軍數人甚至十余人的傷亡

不過炮擊效果雖然不小了,但是受限于火炮過少,對于上萬人的聯軍來說。這些因為炮擊受到的些許傷亡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所以他們沒有停下步伐,而是繼續前進著

而且越靠近,他們的速度就是越快,一開始的時候英法聯軍還是用正常步行的速度,然后是快步行進,等到了一千多米后就是變成了小跑,而當他們抵近五百米后就是開始了全速跑步前進。

而且非常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并沒有說在數百米的距離停下來列隊然后進行射擊之類的,而是和廣州之戰一樣,直接就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沖了上來。

這倒不是人家英法聯軍不想和中華軍進行堂堂正正的線列對射,而是中華軍采取死守不出,躲在戰壕里頭根本不給他們這個機會。

面對躲在胸墻之后或者壕溝里的敵人,人家英法聯軍也不會傻乎乎的在原地和敵人進行對射,對此近代軍隊有著非常成熟的應對體系,那就是直接發起刺刀沖鋒

別以為近代軍隊就是天天打線列對射這種排隊槍斃的戰斗了,實際上可以堂堂正正打線列對射的機會并不多,多是發生在野地遭遇戰的時候,但是一場戰爭里,野地里的遭遇戰還是不多,大部分的還是這種攻防戰。

面對敵人的防御工事,不管是近代還是往后數十年的一戰,最有效,同時也是唯一辦法就是沖上去肉搏,站在原地和躲在胸墻壕溝里頭的敵軍進行對射,這種傻事就沒幾個將領會去干。

這也是為什么近代軍隊極端重視刺刀肉搏的原因,因為經常需要用

兩次廣州戰役里,英法聯軍根本就沒有和中華軍打過什么線列對射,相互之間的炮擊最多,唯一的一次大規模步兵之間的戰斗還是刺刀肉搏。

籠統來說,包括兩次廣州之戰如今的吳淞之戰,都是一種壕溝防御式的戰斗模式,而這也是米尼步槍大規模普及后戰爭模式的必然發展。

目前的中華帝國對抗英法聯軍是這種壕溝防御式,實際上在歷史上的美國南北戰爭,雙方的主要戰斗大多也是以壕溝防御式為主。

而傳統的大規模線列對射,盡管尚未完全消失,但是已經即將進入生命的盡頭。

此時此刻,從天空俯視的話,就會發現大約一萬人的英法聯軍形成了大概三道陣型,正面進攻寬度大約一千米,眾多騎著馬的軍官們圍繞在列隊進攻的步兵,炮彈不斷的在他們身邊落下并爆炸。

一個英軍少校騎著一匹純血馬,指揮著他麾下的部隊穩步前進,但是隨著一個榴散彈在他的頭頂上爆炸后,他整個人一聲不吭的就是從馬匹上栽倒。

一個英軍步兵連的士兵們在鼓點聲從小跑著前進,當一枚榴彈落在人群中爆炸后,當成就有四五個士兵被掀翻倒地不知死活,但是其他的士兵們卻是看都沒有看一眼,繼續悶頭上前。

整個戰場上的英軍都是這樣,盡管不時有人倒下,但是卻沒能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

已經回到后方觀察臺的徐言青看著這些朝著己方陣地沖過來的英軍士兵,看著他們在連續遭受炮擊傷亡也在繼續發起進攻時,他有些擔心了。

扭頭看看東邊,那邊的第七師還在跑動著,但是要想抵達估計還要一段時間呢。

這也就意味著需要第二軍自身單獨對抗英軍的前期進攻。

隨著英軍士兵的距離越來越近,第二步兵師的軍官們也已經一個個是抽出了指揮刀,士兵們早已經裝備好了彈藥,就等著軍官們的口令開槍了

不過在他們開槍之前,各個步兵營的四磅步兵炮卻是首先開火,這些四磅步兵炮沒有前置,而是都安置在各段戰壕,同樣也有著掩護,只見這些步兵炮們直接發射了散彈,橫掃著越來越近的英軍士兵。

當就四磅步兵炮開炮后不久,第二步兵師的軍官們也是不約而同的下達了開火的命令

清脆而密集的槍聲持續響起,很快一道明顯的白煙就是從第二步兵師的陣地上掀起,毫無疑問,沖鋒路上的英軍士兵,尤其是前排的士兵們倒下了不少人。

但是他們依舊繼續前進著

三百米,兩百米,一百五十米

“開火”第二步兵師打出了第二輪的齊射。

毫無疑問這一輪的齊射效果比第一輪齊射要更好一些,至少造成了對面六七百人的傷亡,但是很顯然,這沒能阻擋英法聯軍的沖鋒

他們還是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踩著戰友的尸體往前沖了上來未完待續。

推薦本章到:

.版權所有.


上一章  |  清末梟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