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六合一統
小竅門:按左右鍵快速翻到上下章節
作者:六道
第四卷六合一統
el色
el色
五月中旬,沃羅戰爭爆發。以索蘭城邦為首的西部城邦聯盟,共出兵二十萬,浩浩蕩蕩攻入沃羅城邦境內。
二十萬的聯軍當中,索蘭城邦出兵十萬,另外的十萬,為其它城邦的兵馬,聯軍的總指揮官,正是索蘭城邦的領主之子,阿西諾華德。
沃羅戰爭初期,聯軍順風順水,連戰連捷,由索蘭城邦和沃羅城邦的邊境,一路向西推進,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大軍便攻陷了諾維城。
打下諾維城后,聯軍只稍作休整,便繼續北上,直撲沃羅城邦的都城,沃羅城。只要能打下沃羅城,擒下沃羅城邦的領主及其大臣,沃羅戰爭基本就可以宣告結束了。
聯軍來勢洶洶,沃羅軍根本抵擋不住,當聯軍北上的時候,沃羅城邦的領主烏連戈伊便率領的城邦大臣以及五六萬的沃羅軍殘部,棄守都城,向西南方逃竄。
六月底,聯軍幾乎是兵不血刃的攻陷了沃羅城。戰事比預想中要順利得多,志得意滿、雄心勃勃的阿西諾,統帥聯軍,又開始向西南推進,大有一鼓作氣,生擒烏連戈伊的架勢。
烏連戈伊帶著沃羅城邦殘部,一路向西南逃竄,直至逃到沃羅城邦和寧南的交界時,才停了下來,躲進邊境小城哈利亞。
如果烏連戈伊一部逃進寧南境內,阿西諾也就不追了,可烏連戈伊偏偏躲到彈丸之地的哈利亞,阿西諾又怎能輕易放過他?
阿西諾率領聯軍,不依不饒的直撲哈利亞。
杜基,馬薩拉城。
馬薩拉戰役,風軍和寧南軍已經打了四個多月,戰事還處于僵持狀態,寧南軍攻不破風軍防線,風軍也打不退寧南軍。
這日,上官秀和麾下的將領們在城主府內看著各方傳回來的情報。
洛忍把最近幾日從沃羅城邦傳來的戰報逐一查看一番,笑道:“秀哥,沃羅城邦的主城已經失守,領主逃到了邊境小城哈利亞,看來,沃羅戰爭很快就要結束了。”
“哦。”上官秀心不在焉地輕輕應了一聲。
海莉在旁忍不住問道:“殿下,我部現在還要按兵不動嗎?”
“嗯。”上官秀還是頭也不抬地看著手中的情報。
海莉正要說話,趙晨從外面快步走了進來。他沒理會在場的旁人,步履匆匆地直接走到上官秀近前,低聲說道:“秀哥,寧南的內戰結束了。”
此話一出,如同晴空炸雷一般,在場的眾人紛紛抬起頭來。上官秀亦是眼眸一閃,放下手中的書信,看向趙晨。
后者面色凝重地說道:“剛剛得到的消息,皇子淵一部,于天京西部,已被皇子昊一部擊潰,大軍潰散,皇子淵業已棄軍而逃。”
最近這段時間,上官秀緊盯的并不是沃羅戰場,而是在緊盯寧南內戰的情況。
要知道長孫伯淵一部,可是整整三十萬的大軍,兵臨天京,長孫伯昊一部就算得到朝廷的支持,也只有十萬之兵。十萬竟然打敗了三十萬,這太不可思議了。
“這怎么可能呢?”上官秀站起身形,問道:“長孫伯淵真的被長孫伯昊打敗了?”
“是的,秀哥,一敗涂地。”
“究竟怎么回事?”
“是因為敬王長孫懷南。”
“長孫懷南?”
“長孫伯淵一部,多為長孫懷南的舊部,長孫伯淵也正是因為有長孫懷南的支持,才能坐擁三十萬大軍,但不知長孫伯昊用了什么手段,成功策反了長孫懷南,導致長孫伯淵大敗,不得不棄軍而逃。”
“原來是長孫懷南臨陣倒戈。”上官秀露出恍然大悟之色,轉念一想,他搖頭苦笑,說道:“也許,長孫懷南從一開始支持的對象就是長孫伯昊,之所以站在長孫伯淵的那一邊,為的就是這一天吧!”稍頓,他輕輕探口氣,說道:“長孫伯淵太自大,也太目中無人,支持長孫伯昊稱帝,的確比支持長孫伯淵稱帝能得到更多的好處。”
人們所做出的任何選擇,歸根結底都是最利己的,細細想來,長孫懷南的臨陣倒戈,倒也不是太出人意料。
上官秀問道:“可知長孫伯淵現在逃到了哪里?”
趙晨搖搖頭,說道:“目前還沒有得到消息。”
上官秀敲了敲額頭,說道:“寧南的內戰結束,這對我國而言,可不是個好消息。”
趙晨點點頭,說道:“相信,過不了幾天,長孫伯昊就會在天京稱帝了。”
寧南終于有了新皇帝,在前線作戰的將士們再無后顧之憂,接下來的戰事,勢必會更加艱難。
結果正如眾人所料。僅僅過了三天,長孫伯昊于天京稱帝的消息傳回。
風軍這邊對此沒什么感覺,而對面陣地的寧南軍可是歡欣鼓舞,禮炮的轟鳴聲,從早上開始響起,直至到中午還沒有停歇。
風軍將士被對面的禮炮聲吵得心煩,洛忍下令,全軍炮擊,給長孫伯昊的稱帝送上一份大禮。
馬薩拉戰線,足足四個軍團的風軍,向對面的寧南軍陣地展開了全力炮擊。
很快,寧南軍陣地也展開了火炮還擊。長孫伯昊稱帝的這一天,寧南國內熱鬧到什么程度,不知道,但馬薩拉陣地這里可是熱鬧的開了鍋。
兩國軍隊展開了大規模的火炮對攻,僅僅就這一天的工夫,風軍和寧南軍打出去的炮彈都不下十萬顆。
翌日,兩軍的火炮對攻終于告一段落,兩軍的將士們好像沒事人似的,分別在各自的陣地上填補彈坑,重新構建被摧毀的防御工事。
又過了半個月,寧南的北方戰線傳回消息,大皇子長孫伯淵攜皇子妃米欣悅,逃至風軍大營,目前正被風軍護送,前往馬薩拉城。
看完北方戰線的飛鴿傳書,風軍將士們皆是哭笑不得,原以為長孫伯淵戰敗后就此埋名隱姓,隱居山林,沒想到竟然跑到己方這里尋求庇護。
蔡煌皺著眉頭,說道:“殿下,長孫伯淵向我國尋求庇護,等于是向寧南人表明,我國與長孫伯淵之間早有密謀,這勢必會激發寧南人的同仇敵愾。”
上官秀聳聳肩,不以為然地笑道:“寧南人對我國,早已到了同仇敵愾的程度,并不會因為長孫伯淵而改變什么。”
蔡煌幽幽說道:“一個無用之人,留之也無用。”他的意思很明顯,要么直接殺了長孫伯淵,要么把他交換給寧南人處置。
上官秀笑了,說道:“雖然是個無用之人,但卻是長孫伯昊的心腹大患,能讓你的敵人不痛快,這怎么看都是一件好事,殺之可惜了。”
蔡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欠身說道:“是末將考慮不周。”
沃羅戰爭進入到八月底,阿西諾率領二十萬的聯軍兵抵哈利亞。本以為沃羅城邦殘部會死守城池,沒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領主烏連戈伊竟然率領六萬多城邦軍,出城迎戰。
阿西諾嘲笑烏連戈伊不知死活的同時,指揮大軍,正面進攻沃羅城邦軍。就在兩軍的大戰一觸即發之際,在聯軍的東方和西方,各出現一支十萬之眾的大軍,寧南軍。
這兩支寧南軍軍團,一支由寧南的衛將軍周朝先統帥,一支由寧南的左將軍葉南天統帥。
葉南天和周朝先這兩位,都是久經沙場,身經百戰的寧南老將,不過他二人的年歲都不大,同是四十出頭,又同為少年成名,武功蓋世。
戰場上突然出現寧南軍的身影,讓聯軍措手不及。葉南天一部、周朝先一部,以及烏連戈伊一部,三路大軍,對聯軍展開了圍攻之勢。
這一戰,聯軍大敗。
此戰是聯軍進入沃羅城邦以來,遭遇到的一場戰敗,還是最慘重的一場戰敗。二十萬大軍,最后只逃出來六萬多人,另外的十三萬眾,并不是都戰死了,而是被打散了。
最后剩下的這六萬來人,都是阿西諾麾下的第一軍團將士。至于其它城邦的將士,只此一戰便被嚇跑了膽,紛紛逃回到各自的城邦內,再不敢出戰。
哈利亞之戰結束后,衛將軍周朝先獨自撤回寧南都城天京,左將軍葉南天留在沃羅城邦,率領二十萬的寧南軍,繼續追殺阿西諾殘部。
阿西諾殘部是一退再退,從沃羅城邦的西南部,一直敗退到東南部,最后龜縮到諾維城。
聯軍前期在沃羅城邦所取得的戰果,到現在已丟失掉大半,看樣子,剩下的那一小半也要保不住了。
其它城邦的城邦軍已然指望不上,能與寧南軍相抗衡的,唯有風軍。阿西諾沒有辦法,只能向風軍求援,請求上官秀,立刻派出援軍,馳援沃羅戰場。
目前,風國在杜基的軍團有第九、第十、第十二軍團,以及貞郡軍的第一、第三、第四、第五軍團,另外還有個金斯克城邦軍,合計八個軍團。
八個軍團的兵力并不算少,但一個蘿卜一個坑,每個軍團都有自己的崗位。
第九軍團鎮守的是馬薩拉城以北的戰線,第十二軍團鎮守的是馬薩拉城以南的戰線,第十軍團和貞郡軍的第一、第四、第五軍團,鎮守的是馬薩拉城主戰場,貞郡軍的第三軍團則是在敵后作戰。目前,唯一可以被調動的,就是金斯克城邦軍。但讓十萬金斯克城邦軍去與二十萬的寧南軍對陣,實在難有勝算,保險起見,風軍這邊還必須得抽調出一支軍團協同作戰。
上官秀思前想后,最終決定派出以蔡煌為首的第五軍團。第三軍團是動用不了的,胡沖一部在敵后的牽制,為己方的正面戰場減輕了很大的壓力,第一軍團也是動用不了的,洛忍現在是軍中主帥,第一軍團必須得跟著他,留在馬薩拉主戰場上。留給上官秀的選擇,就只有第四和第五軍團,相對而言,上官秀對蔡煌還更加放心一些。
在第五軍臨出征之前,上官秀特意找來蔡煌,與他秉燭夜談。
看著一頭短發,身著筆挺軍裝的蔡煌,上官秀擺擺手,說道:“蔡煌,坐吧!”
“謝殿下。”
“私下里,不必如此客套。”
蔡煌欠了欠身,應道:“是,殿下!”
上官秀問道:“蔡煌,我派你部到沃羅戰場,你可有顧慮?”
蔡煌正色說道:“末將為國征戰,并無顧慮。”
“一點也不怕嗎?”bjBv
蔡煌看了一眼上官秀,在他晶亮的目光下,他實話實說道:“末將的心里……是有些沒底。”
這次進入沃羅城邦作戰,他是沒有上級的,恰恰相反,他是風軍、金斯克城邦軍、索蘭城邦軍的上級,換句話說,他是三個軍團的總指揮官。
他的每一道命令,都直接決定著三個軍團的生死,如此重大的責任壓在身上,要說蔡煌一點不擔心,那是不可能的。這次,也是他真真正正的作為全軍統帥,單獨作戰。
上官秀意味深長地看著蔡煌,說道:“一旦在沃羅城邦戰敗,你當如何?”
蔡煌騰的一下站起身形,目光堅定地說道:“末將誓與敵軍死戰到底,絕不退縮一步!”
上官秀笑了,擺擺手,示意他坐下,柔聲說道:“區區的沃羅城邦,還并不足以犧牲我國的一個軍團,一名優秀的軍團長,一旦戰敗,你部可立刻退回杜基,重整旗鼓,明白嗎?”
推薦以下作品
編輯推薦
最新更新
本站所有書籍采集于互聯網,本站全自動蜘蛛爬行,無人工干預,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
如果你發現任何違法及損壞國家利益的內容,請發送郵件給我們,我們會在24小時內(北京時間10:0018:00內刪除)
版權保護刪除內容請聯系Email:267362373qq
京ICP備15014597號互聯網出版資質證:新出網證(京)字12號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文網文[2015]129號
el色
el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