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第九百八十二章 歸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1617 >>大明1617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八十二章 歸路

第九百八十二章 歸路


更新時間:2017年04月29日  作者:墨青衫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墨青衫 | 大明1617 


類別:歷史軍事作者:淡墨青衫書名:

進入等張家口的大商人,算是當面感謝他們的捐贈,并且由張瀚親自授給了榮譽理事的職位,雖然是官樣文章,也是不得不做。

相當多的張家口商人親眼看到了這一幕,也是堅定了他們跟隨和記繼續北上的決心。

這些商人多半是晉商,也有陜商與北直商人,更有少量的山東與河南商人。

這一天之后,和記商界第一的形象就此確立起來,張瀚更是隱隱成為整個北方商界的領袖。

當然也無人知道,張瀚在臺灣的著手布局,其實在南方的海商中,和記也是商界重鎮,并且實力越來越強,有和裕升本部的強力支持,臺灣那邊的基業起點便是比普通的海商強過百倍,甚至直追平戶李家和廣東劉香,火拼顏思齊之后更是成為南方海域的巨頭之一,閩浙兩廣到南洋海面六大勢力,西班牙,荷蘭,劉香,李國助,大明福建水師,還有一個,便是和記水師。

折回青城的路上,北風呼嘯而至,天空飄落雪花,等張瀚抵達城門口時,李慎明,孫敬亭,李東學,周逢吉,李遇春,張學曾,劉鵬,田季堂等文官都出城迎接,武職官方面是趙世文率部下出迎。

“文瀾此次當真辛苦。”李慎明親自替張瀚系上披風,須臾過后披風上就落滿雪花。李慎明由衷道:“一出去又是幾個月,奔波數千里,著實辛苦,請飲杯暖酒。”

孫敬亭果然持著暖壺過來,倒了一杯熱酒,遞上前去,笑著道:“這是大伙兒的意思,文瀾請用。”

張瀚心中一陣感動,也不說話,接了酒到手,一飲而盡。

眾人這才一起簇擁張瀚上車,李慎明和孫敬亭,李東學,田季堂四人與張瀚一車,其余各人或是騎馬,或是坐車,一起往青城內行去。

車隊外圍是一百多特勤護衛,特勤局的人是士兵流動性較強,都是從槍騎兵和獵騎兵銃騎兵里挑選的最精銳勇武的戰士,軍官則是很少更換,一般在特勤局三年以上才會考慮換崗,而高層就幾乎沒換過……到了高層重要的就不是本事,而是忠誠了。

除了特勤護衛之外,青城行軍司和駐軍也派了一百多騎兵散開護衛,這座城池孤零零的矗立在草原上,不象漢人的城池,再小的城在四周定然有附郭的村鎮,煙墟人間行人商旅不絕,暮色之下煙炊裊裊,孩童騎牛晚歸,再有飯菜香氣,人聲不絕,這才是正常的漢人都市模樣。

眼前的青城盡管已經較此前大為變樣,但還是顯得荒僻孤凄了一些,四周雪野寂寂,放眼看去雪地一望無際,一眼看不到邊,到處一片雪白,只有人和馬經過的地方有一些淺淺的黑色蹄印,也很快被大雪給蓋住了。

只有在青城很近的范圍內,城外開始修筑駐軍兵營,青城對蒙古人來說是很大的城池了,對和裕升來說卻只能將就把行政中心留在城里,也能把大多數中層人員的家屬留在城中居住……城里的條件到底要好的多,普通的軍堡一般是駐軍和商人百姓為多,也有一些從內地遷出來的官員家屬,但數量不多。

那些屯堡就只住普通的下層軍官和吏員,另外就是以屯民百姓為主了。

兵營區外就是兵站,除此之外只有三十里外的板升地有密集的建筑。

板升地漸漸恢復繁榮,不少遷走的漢人又遷回來,不過軍司對屯墾有統一的規劃,以前蒙古人統治下這些漢人種地的才能根本沒有得到揮,也有很多蒙古人自己開的地塊,淺耕之后隨意灑種,幾乎是靠天吃飯,有一些旱田不值得保留,直接廢棄,一些荒僻的民居也拆掉利用材料,重新規劃了屯堡。

板升城中已經遷走大量的原住民,遷入了少量的軍隊,大量的房舍當成了倉儲區,未來只會有商行和倉庫,那里將會是往東路的轉運中心。

看到張瀚一直打量窗外,李慎明道:“明年青城四周直抵板升城全部辟為棉田,只有少量的麥田和菜田。”

張瀚道:“今冬怎樣,迄今為止咱們有多少草原田畝,棉糧蔬菜比例如何?”

李東學欠了欠身,說道:“回稟大人,今年人力不算寬裕,與去年相加,全部田畝已經有二百七十萬畝,預計到明年初可以達到三百萬畝左右,明年年底,有可能過五百萬。”

張瀚拍拍李東學,笑道:“東學不必這么正兒八經的,我們私下說話,可以從容一些。”

李東學略一躬身,答說道:“是……”

張瀚微微一笑,也不再逼這個能力和操守都是一流的部下,轉頭對孫敬亭道:“預計三百萬,果然就是三百萬。”

孫敬亭笑道:“當初我們估算的時候就是算天氣,要是按內地的天氣,最少還能墾出三十萬畝耕來,當然,今年如果人手足,弄個十萬人墾地,一人百畝地總能墾出來……其實還是孔至之的標準太高,分壟修渠挖井立水車積肥都是配套來的,若是按北虜的辦法,十幾萬人還有大量的牛馬,一年幾千萬畝也能墾出來啊!”

李慎明道:“那樣的田畝要之何用!”

孫敬亭笑道:“我也就是這么隨口一說,誰不知道孔至之的辦法才是對的!”


上一章  |  大明1617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