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鈔帝國第502章 西線戰場無壓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偽鈔帝國 >>偽鈔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02章 西線戰場無壓力

第502章 西線戰場無壓力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13日  作者:巡洋艦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巡洋艦 | 偽鈔帝國 


類別:玄幻小說

作者:

書名:__

“啟稟陛下,林繼云林大人來電!”

大京都武漢皇宮,李衛國正在跟內閣大臣們一起議事,聽到有林繼云的消息后,于是停了下來。全文字閱讀

“直接說吧,什么事!”

兵部尚書張小六接過電文,看了一遍,直接說道:“陛下,林大人說美軍圣迭戈海軍基地防御嚴密,難以偷襲。美海軍主力艦隊襲擊珍珠港后,返航圣迭戈途中,與我艦隊遭遇。”

話音剛落,大殿內頓時一片驚呼。

文武百官們齊刷刷的看向張小六,緊張的表情都寫在了臉上。

美利堅海軍的主力艦隊很強大,林繼云手中只有少半個太平洋艦隊,一旦遇上遭遇戰,恐怕未必討得便宜,甚至有可能戰敗,讓中華帝國海軍蒙受重大損失。

李衛國也是心中一緊,看向張小六,等著下文。

“我艦隊擁有水上偵察機,避開了美利堅海軍主力艦隊。不過昨夜趁著暴雨之際,派出潛艇編隊實施偷襲,擊傷兩艘美軍戰列巡航艦,擊沉一艘裝甲巡航艦,以及幾艘護衛艦。”

聽到這里,文武百官們頓時松口氣。

原來中華帝國海軍擁有水上偵察機,可以率先發現海上的敵方艦隊,從而提前進行規避。

林繼云艦隊并未跟美利堅海軍主力艦隊發生遭遇戰,不過卻來了一次偷襲,取得了一些戰果。

張小六的心情跟其他人都一樣,也是念得提心吊膽,此刻也是輕松許多,于是繼續往下念。

“今日拂曉后,我艦隊派出六艘戰列艦參戰,計劃消耗美艦隊彈藥儲備。料想美艦隊長途跋涉偷襲珍珠港后,彈藥消耗殆盡,補給物資消耗殆盡,若趁機打一場消耗戰,我艦隊可取得重大戰果。”

李衛國聽到這,點點頭,其他文武百官也覺得有道理,就算美利堅海軍強大超過林繼云艦隊,但再強大的戰艦,沒有炮彈也是一堆廢鐵。

“上午八時,我艦隊六艘戰列艦同敵艦隊十八艘戰列艦和戰列巡航艦混編主力進行了一場海戰,戰斗中我艦隊官兵奮勇殺敵,擊傷多艘敵艦,自身受傷輕微。”

“臣等在實戰中發現,美艦隊中的一些所謂戰列艦,裝甲防護很弱,似乎是戰列巡航艦冒充。因此臣等有一個大膽的想法,希望拖延美艦隊返回圣迭戈的時間,望李衛軍李大人盡快率領艦隊趕來匯合,全殲美利堅海軍,為珍珠港陣亡的將士們報仇雪恨。”

最后,張小六道:“這是林繼云和林泰曾二人聯名奏報。”

李衛國點點頭,問道:“李衛軍在哪呢?”

張小六回答道:“李衛軍和太平洋艦隊已經回到珍珠港,正在進行補給,同時處理一些珍珠港戰后重建事宜。”

李衛國道:“讓他立即出發,跟林繼云匯合,一同殲滅美利堅海軍主力,不得有誤。”

張小六領命,當即紛紛兵部一名官員迅速去傳達皇帝的旨意。

會議繼續進行,國內的戰爭總動員已經完成,重工業全面恢復生產,達到歷史上最大產能,今后隨著世界大戰的加劇,有可能繼續擴大產能。

此前,中華帝國的重工業太過龐大,產能一度出現過剩。當時李衛國采取的策略是擴大內需,刺激國民消費,同時逐步對鋼鐵、水泥、石油化工等重工業產能進行調整,逐步減產。

不過效果并不是太好,于是李衛國便從那時開始,有了發動戰爭的想法,只有發動戰爭才能夠瘋狂的消耗工業資源,改變國內重工業產能過剩,甚至有可能爆發經濟危機的不良后果。

歷史證明,每一個爆發經濟危機的國家,最好最快的方法就是對外發動戰爭,這幾乎已經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的國際普遍規律了。

當甲午年的到來,直接刺激了李衛國的神經,最終令他下決心發動戰爭,挑起世界大戰。

不過,這次御前會議上,內閣大臣們卻因為一件事而爭執不休。

“關于國民輕重工業全面轉入戰時機制這件事,臣有不同看法。現在帝國本土并未遭到軍事攻擊,過早的把工業全部轉入戰時機制,將對帝國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尤其是執行軍票,實行生活物資配給制,以及暫停人民幣流通一事,臣持反對意見。”

傅學賢說完,十幾位大臣附和,他們的態度一致,不希望國民工業全部轉入戰時機制。因為一旦轉入戰時機制,就失去了市場經濟繁榮,所有物資都為了打仗,都哪去消耗掉,這將領中華帝國的經濟增長陷入停滯甚至倒退。

“傅大人不要忘了,現在是戰爭時期,全世界都在打仗,國民工業如果不轉入戰時機制,還在生產那些奢侈品、不必要的民用物資,那就是極大的浪費。要知道,如果雙方筋疲力盡時,誰先出最后一發子彈就將決定勝敗,我們卻發現,我們的最后一發子彈所需要的銅已經被拿去制造水龍頭了,于是我們輸掉了戰爭,割地賠款,世代為奴,這就是傅大人要的結果嗎?為了生產一個水龍頭,而輸掉戰爭?”

面對王凱泰的反駁,同樣有十幾位大臣持支持立場。

雙方說得都有道理,據理力爭,一時間朝堂上吵得跟菜市場一樣。

李衛國也是頭疼,他知道傅學賢的說法有道理,畢竟中華帝國為了這場戰爭早做準備,儲備了大量的戰略物資,足夠消耗相當一段時間了。尤其在眼下,中華帝國本土并未遭到攻擊,把全部工業轉入戰時機制的確有些浪費資源了,不如用來發展經濟。

而王凱泰的說法也沒錯,為了戰爭,做好一切準備,說不定最后一顆子彈就能決定勝負。尤其這場世界大戰有可能短時間內無法結束,這在德法戰場上已經出現了苗頭,因此中華帝國得做好長期戰爭的準備,那么戰略物資就要儲備更多了,越是及早的把工業全部轉入戰時機制,儲備的物資就越多,打起仗來就越有底氣。

雙方爭執不休,最后皮球又踢到李衛國這邊了。

好吧,李衛國不得不做出決定,這關乎中華帝國未來幾年的戰略部署。

不過,李衛國還是折中了兩派大臣們的想法,最終決定將一半的國民工業轉入戰時機制,加快儲備戰略物資,準備長期作戰。另一半國民工業繼續維系國民日常生活所需,維系帝國經濟正常運轉。

軍票暫時不發行,市場依然用人民幣交易,不過暫停了人民幣同黃金和白銀的兌換,作為帝國儲備的黃金和白銀,將只用于國際貿易結算。

擺平了這個問題,接下來的議程就非常順利了。

文官喜歡三核桃倆棗的斤斤計較,武將則是說話嘎嘣脆。

討論到西線戰況時,主要面對英俄兩**隊的邊境襲擾,其中俄軍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亞和西亞兩個方向,俄軍動員速度太慢,后備軍跟不上,所以對中華帝國宣戰后,俄軍一開始幾天都是膽戰心驚的,擔心中華帝國神策軍發起攻擊,結果幾天后發現中華帝**沒有進攻的意思,反而處于戰略防御,這印證了此前關于中華帝國的一些軍事戰略傳聞。

俄軍高興了,中華帝**既然不主動出戰,那么俄軍就有了足夠的時間調兵遣將,跟中華帝**一決雌雄,奪回沙俄帝國失去的土地和尊嚴。

里海東岸和貝加爾湖西岸,是中俄戰爭率先爆發的地點,沙俄動員了當地駐軍,在里海有五萬駐軍,在貝加爾湖方向有八萬駐軍。

不過中華帝國神策軍早有防備,塹壕挖起,鐵絲網攔住,地鐳埋上,俄軍發起的多次大規模進攻,直接被中華帝**的重機槍和榴彈炮給暴打了回去。

幾次進攻,俄軍除了仍尸體之外,沒有任何效果。

中華帝**修建的防御工事,猶如銅墻鐵壁一般,無法被攻破。

俄軍雖然不甘心,但在援軍沒有抵達前,物資不足的情況下,只能暫時作罷。

英俄兩國是約定好同時攻擊中華帝國的,在俄軍發起進攻后,英軍也集中了在印度的二十萬英軍以及五十萬印度軍隊。

自從中華帝國在印度接連搞了幾次大規模起義后,英軍就加強了對印度的控制力度,駐軍一直保持在二十萬的規模,也發展了上百萬對大英帝國死忠的印度軍隊,為的就是在對華開戰時,能夠跟中華帝國一較高下。

直到日本聯合艦隊被消滅那一刻,英國人才明白中華帝國此前為何故意在科威特、印度非軍事區挑事,原來是早有預謀。如果不是美利堅突然決定偷襲珍珠港,恐怕大英帝國在戰略上輸的會更慘。

所以,作為大英帝國的首相,羅斯不得不采取先發制人的攻擊,如果讓中華帝國先出兵,恐怕英屬印度將四面楚歌。

英屬印度左面是孟加拉,那已經在上次中英戰爭中割讓給了中華帝國,如今中華帝國在那里駐扎著軍隊,隨時可以入侵英屬印度。

印度的南面是斯里蘭卡,也在幾年前因為大英帝國的不抵抗政策而拱手讓給了中華帝國。如今那里已經被中華帝國打造成進攻印度次大陸的橋頭堡。

而印度的北面則是巍峨的喜馬拉雅山,中華帝國居高臨下,在上面修建了大量的要塞防御工事,給印度英軍帶來巨大軍事壓力。

同樣在印度西面,中華帝國亦可以從艾烏罕(阿富汗)出兵,給印度造成威脅。

可以說,英屬印度四面被中華帝國包圍,所以英軍如果被動防御只能更糟糕,于是也主動出擊。

可惜,令英軍崩潰的是,中華帝**手中擁有最先進的步槍、重機槍和火炮,卻只守不攻,害得英印軍隊只能不停的進攻,除了留下一堆堆尸體之外,沒有任何收獲。

一開始,中華帝**方將領們對于這種只守不攻的戰術很是反感,他們認為強大的中華帝國神策軍,應該殺出去,在正面戰場上把英俄軍隊打得滾流。

可是,當他們看到每天的戰果之后,他們漸漸明白了。

不論是俄軍還是英印軍隊,他們作為攻方,每一次大規模進攻都付出成千上萬士兵的性命,反觀中華帝國守軍,手握先進武器裝備,依托堅固防御工事,傷亡卻非常小,每打死一千俄軍或者一千英印士兵,中華帝**才會犧牲一名戰士,這種戰損比例,如果中華帝**主動出擊的話,絕對達不到的。

看到了問題的關鍵,中華帝**方的將領們頓時喜笑開顏,他們明白,英俄軍隊損失慘重,當達到一定傷亡規模后,當英俄軍隊對勝利不抱有幻想之時,就是中華帝國神策軍反擊之時。

朝堂上,李衛國對于西線戰場的情況根本不用太心,除非英俄軍隊能夠早日拿出坦克這種武器,否則他們根本無法突破用鐵絲網、塹壕、地鐳、機槍碉堡、炮兵陣地組成的中華帝**防御陣地。

中華帝**只需要在西線部署五十萬大軍,就足以擋住英俄軍隊的猛烈攻勢,騰出更多的軍隊,用于東線戰場。

此刻,李衛國一方面擔心中美海戰情況,一方面把目光放在了阿拉斯加、羅德島、基韋斯特三個地方。

阿拉斯加是中華帝國在北面大陸的立足點,直面英屬加拿大。

此時的阿拉斯加,已經集結了五十萬中華帝國神策軍,他們將對加拿大發起進攻,一路殺到美利堅。

羅德島,是李衛國多年前就給美利堅埋下的釘子,卡在美利堅的咽喉。為此,李衛國把石達開調到羅德島擔任總督,為的就是在戰爭打響后,死死的拖住美利堅大軍的攻勢。

至于基韋斯特,也能起到牽制美利堅軍隊的作用,不過比起羅德島就差了很多。

透過皇宮窗戶,穿透天空,跨越太平洋和美洲大陸,李衛國似乎已經看到了羅德島上空的硝煙,似乎聽到了隆隆的炮聲。(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偽鈔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