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點擊分享讓更多人知道:
安南戰場上,中國神策軍并未立即介入戰爭,而是在兩廣、老撾和柬埔寨邊境設立難民保護區。↑,移動網
這種情況讓法國方面感到奇怪。
不過法國也不想跟中國爆發戰爭,畢竟在中國家門口打仗,周圍都是中國藩屬國或者是海外領地,對于法軍而言并不占地理優勢。
因此,法國政府電令河內法軍,不得主動向中國神策軍進攻,但也要做好防備,不能被中國神策軍偷襲。
于是,安南戰場上出現了奇怪的一幕,法軍和安南游擊隊打得火熱,中國神策軍大軍屯扎邊境,作壁上觀。
國際媒體都在討論,難道是中國害怕了法國,不敢跟法國開戰。
要知道法國經歷了普法戰爭的慘敗,軍事實力已經大不如從前了,中國神策軍號稱世界第一,又是在家門口作戰,兵源和后勤補給方便,占了巨大的優勢,完全可以一戰的。
除非有什么目的
到底有什么目的,歐美各國的軍事家們都在猜測。比如不希望法國徹底倒向英國,不愿意跟法國消耗軍力,儲備軍力全力對付英國等等。
但他們都沒有猜到中國神策軍的真正目的,因為他們不是李衛國,沒有李衛國精明,沒有李衛國想的長遠。
安南盛產大米,在沒有雜交水稻問世前,安南的大米產量是非常龐大的,不但養育了數千萬人口,還大量對中國出口。
安南的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長,對于經歷了太平天國叛亂和遭雅片戰爭毒害的中國,這不是一個好形勢。中國國內經歷了十年和平之后,如今人口恢復了穩定增長,但也只有2.5億人口而已。而安南的人口卻高達3000萬,單單從人口結構上來說,就已經對中國構成了威脅。
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如果放在歐洲,那很快就會成為德國那種強國。放在東南亞。如果不加以制衡,同樣也會變成一個東南亞強國。
歷史證明,安南是一直白眼狼,秦漢隋唐對其統治近千年,最終還是反了自立為國。近代幫助越南打敗美軍后,最終還是反目成仇。
有了這些血淋淋的教訓,李衛國就得慎重對待安南了。他做了長遠的打算,既然黎明的安南軍游擊隊政權已經承認愿意作為中國的藩屬國。那么就要趁機削弱安南的人口優勢。否則日后中國神策軍為了管理安南龐大的人口,就得需要派駐更多的軍隊。
李衛國故意放口風讓法國入侵安南,除了因為安南阮氏政權不聽話準備廢掉對方之外,更深層的目的則是借助法軍在安南挑起戰火,破壞安南經濟、減少安南人口,這樣等到戰爭后,中國作為宗主國開始對安南進行經濟援助時,會得到安南老百姓的感激,打著投資援助的旗號大舉向安南安插漢族官員和,就會容易被當地接受。加強對安南的統治。
按照李衛國的戰略布局,中國神策軍暫時不會直接介入戰爭,而是對安南游擊隊提供各種武器和裝備彈藥支援。讓安南游擊隊去跟法國人打仗,消耗法軍力量的同時,也在大幅度消耗安南的男人。
另一邊,李衛國下令在安南周邊設立難民區,接納安南難民。實際執行中,卻是將男女分開管理,男子則被集中訓練,讓他們拿起武器重新返回安南戰場當炮灰。女子則送往內地,給她們安排工作。讓她們跟中國男子通婚,成為中國人口。
任何國家經歷了長期的戰爭。最終人口比例都會男女失調,女多男少。后世的越南新娘那么多。都是因為長達三十年的戰爭造成的。如今李衛國就是要利用法國再重演一次歷史,但這一次,李衛國可不會讓白眼狼反噬主人了。
沒有人知道李衛國的真正用意,或許多年之后,中國男人們才會感激李衛國,因為數百萬的越南新娘給他們帶來了無盡的性福。
安南戰場上,黎明指揮安南游擊隊同法軍激戰,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雙方互有傷亡。一開始是法軍占據優勢,因為法軍有著先進的武器裝備。不過,隨著中國對安南軍的暗中援助物資送達,很快安南游擊隊便鳥槍換炮了,換上了清一色的中式先進武器裝備,可以跟法軍進行一對一的正面陣地戰、正面炮戰了。
安南的主要大城市都在法軍的控制之下,不過農村和山區去都在安南游擊隊的控制之下,農村包圍城市成了安南游擊隊的核心戰術。
經過半年的戰爭,法軍先后發動了十幾次的大規模進山圍剿戰,最終勝少負多,遭遇慘敗,被迫退回城市,依托城市進行防御。
經過血與火的洗禮,安南游擊隊在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后,漸漸的學會了使用中式武器裝備,開始局部反攻。
不過,這時候,法國又從歐洲調來了大軍,向安南各地投入了十萬兵力,同時法國海軍也抵達金蘭灣,艦炮火力猛轟安南游擊隊,迫使安南游擊隊放棄沿海城市的爭奪,又退回山區。
雙方于是就這樣相持了下來,一直拼消耗戰。
紫禁城,兵部上報安南戰況給李衛國,請求新的圣裁。
李衛國只說了一句話,任何一場戰爭,都會經歷進攻時期,相持時期和敗退時期,安南也不例外,現在已經過了法軍的進攻時期了,雙方進入了相持時期,再過一段時間,法軍必然會因為補給困難,勞師遠征而最終放棄安南,黯然撤出。
中國神策軍要做的事情就是在適當的時機介入戰爭,結束安南戰事。
李衛國的這種決定,還是參考了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美國戰術,都是在適當的時機才介入戰爭,即削弱了歐洲整體的實力,又讓戰爭結果符合美事家們的預想,符合美國國家核心利益。
如今李衛國的這種決定。正是借鑒了美國人的高明戰略戰術。
不過,在安南戰場上,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引起了中國神策軍的關注。
安南軍和法軍在武器裝備不相上下,后裝步槍、加特林機關槍和火炮。雙方在正面戰場上交戰勝負幾乎是五五之數,除非一方戰略上出現誤判遭到失敗。
中國神策軍派出軍事顧問和觀察員,利用安南軍來檢驗中式武器裝備在戰場上的各項性能表現,結果發現繳獲的法軍步槍、加特林機關槍和火炮等都經過了法國人的改良,除了彈藥性能還不如中國彈藥之外,其他武器裝備在性能上已經超過了中式武器。
這個發現令中方感到了壓力,雖然法軍這點裝備性能上的優勢還不至于左右戰爭的勝負,但卻引發了中方的警惕。
時至今日。衛國式步槍、加特林機關槍,以及各式步兵炮裝備出口歐洲后,已經在歐洲各國有了山寨版本和大量改良版本。而中國神策軍卻依然在使用十幾年前的武器裝備,雖然期間也略有改良,但整體上變化不大。
這是因為中國神策軍在東半球陸地上已經沒有強大的敵手了,而帝方將精力和財力都集中于海軍力量建設,所以陸軍裝備的更新換代就被一拖再拖了。
反正中國神策軍陸軍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都不會有巨大的威脅存在,所以更新裝備并無絕對必要。
李衛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是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海軍力量建設上面,從而忽略了陸軍。
隨著在安南戰場上的中國神策軍顧問和觀察員將情報上報給兵部,很快送到了李衛國那里。
針對這種情況。李衛國也在糾結。按照歷史經驗,中國神策軍在未來二十年內都不會碰上強大的陸軍對手,陸軍現有的武器裝備用個四五十年其實都沒有問題。因為只要陸軍兵器不出現代差,比如沖鋒槍、坦克不出現,就算歐美擁有更多的改良版武器,也左右不了戰場的勝負,在戰場上還是靠士兵的勇猛和指揮官的頭腦取勝。
但問題是中國神策軍陸軍將士們習慣了在武器裝備上要壓過歐美陸軍一頭,這就好比后世的美軍一樣,習慣了在裝備上領先其他國家至少一代水平,一旦被人追上,他們就會很不好受。
情同此理。李衛國擅長換位思考,站在陸軍立場上。他能夠體會到這種糾結。
“既然如此,那就給陸軍準備一份禮物吧”
李衛國想到這里。立即召見了工部尚書黃體芳和帝國科學院武器研究所等有關負責人。
“這是一套重機槍結構設計圖,你們拿過去研究一下,盡快制造出來,這是朕送給帝國陸軍建軍二十周年的禮物。”
黃體芳自從接任工部尚書以來,一直努力學習,在武器制造方面也很有心得,此時他看到這套重機槍的設計圖紙和旁邊備注的原理時,頓時激動不已。
上面是一套歷史上著名的馬克沁重機槍設計圖紙,不過經過了李衛國的一些改良,比如水冷系統、供彈系統都改良了,另外還增加了油壓緩沖器,可自動調節射速,采用輪式設計,移動方便,加裝了護盾防具,保護機槍手等。
最關鍵的還在于自動導氣式原理,它的自動動作是利用火藥氣體能量完成的。在子彈發射的瞬間,槍機與槍管叩合,共同后坐20毫米后槍管停止,通過肘節機構進行開鎖,同時槍機繼續后坐,通過加速機構使槍管的部分能量傳遞給機槍,使其完成抽殼、拋殼,從而帶動供彈機構,使擊發機待擊,壓縮復進簧,撞擊緩沖器,然后在簧力作用下復進,將第二發子彈推入槍膛,閉鎖,再次擊發。如此反復,每秒10余次,每分鐘可發射600余發子彈。
這種機械的運動描述起來復雜而抽象,但要是親自看上一眼,立即會嘆服它的精巧與妙思。
黃體芳等人紛紛激動的說道:“陛下,您設計的這個重機槍絕對又要驚世駭俗了”
李衛國早已經練就了厚臉皮神功,如今可以坦然接受眾人的崇拜。
“朕只是突發奇想,至于如何研制出來,還得靠諸位愛卿的努力。”
難得李衛國謙虛一次。黃體芳等人自然明白,這套重機槍實際上已經完成了80,剩下的只是制造出來零部件和不斷試驗而已。這是皇帝陛下在故意給他們立功的機會,眾人紛紛感激的對李衛國再拜。
“臣等謹遵陛下旨意。絕不敢怠慢,爭取早日拿出樣機來,不負陛下期望”
黃體芳想了想,又向李衛國問道:“陛下,不知是否給這套重機槍命名”
李衛國想了想,這個時候的馬克沁還在美國當苦工吧,直接叫馬克沁重機槍有點過意不去。
歷史上中國人對馬克沁重機槍就命名過,稱之為賽電。或者華寧。
不過李衛國覺得這種名字太土,不夠霸氣,還不如叫暴雨梨花針來得給力些。
“就叫暴血重機槍好了”
想來想去,李衛國覺得這款重機槍一旦問世,必然會造成恐怖的暴力效果和無數血腥場面,于是就叫暴血好了,既形象又霸氣。
于是,本該在十年后才出現的馬克沁重機槍提前出現了,并被改名為暴血重機槍。遠在美國正在地洞里挖煤的馬克沁同學突然打了個噴嚏,好像什么屬于他的東西突然不見了。感到莫名其妙。
暴血重機槍是李衛國設計的,黃體芳等工部官員們自然高度重視,立即組織研制攻關小組。在帝國科學院武器研究所開始了相關研制生產工作。
由于重機槍還沒有定型,所以不可能建立生產線,所以各種零部件只能人工打磨制造。好在帝國科學院有的是技術工人,很快就按照李衛國給的圖紙制造出了所有零部件,然后開始組裝。
這當中,有些零部件規格不標準,設計有誤差,畢竟李衛國只是在圖紙上計算得出,實際當中必然存在很多誤差。不過在技術工人和武器專家們的監督下很快都得到了重新校正。并一一記錄在案。
一個星期后,第一架暴血重機槍問世了。為了快速驗證各部件的功能,黃體芳等人沒有使用李衛國設計的12.7毫米。也就是點五零口徑重機槍彈,而是采用陸軍標準的9毫米步槍彈,這樣不用把大量時間浪費在等待新式彈藥制造上面。
不過,12.7毫米重機槍子彈的研制和制造也在同步進行,需要一個月時間,在這期間,如果試驗成功的話,再用兩周時間改回12.7毫米結構也來得及,一點都不耽誤時間,可以說把時間利用的非常緊湊了。
用9毫米步槍彈主要是驗證重機槍的導氣式原理、自動裝彈、脫殼等原理,經過試驗,黃體芳等人大喜過望,子彈的確實現了自動化,射速高達300發每分,雖然還沒有達到李衛國設計的600發每分射速,但比起目前中國神策軍裝備的加特林機關槍已經實現了超越。
加特林機關槍作為手搖式,最大供彈射擊速度也不過每分鐘兩百多發左右,而且戰場上士兵緊張的情況下,瘋狂的搖動,往往導致機關槍咔彈,出現各種故障。
如今暴血重機槍就不存在這個人為的咔彈現象,除非零部件出現問題,否則不會因為戰場上士兵緊張而造成武器失靈的情況出現。
當然,在這個實驗過程中,暴血重機槍還是出現各種故障,不過這都是因為零部件連接時有誤差,是可以通過校正后解決的。
整體上,李衛國提供的設計原理是正確的,所以暴血重機槍的研制工作很順利,第一個月實現了理論到實際的驗證工作,第二個月就實現了12.7毫米重機槍彈的開火和供彈驗證,第三個月開始加裝防盾、水冷、輪式系統,然后生產六門暴血重機槍樣機,交給軍方進行各種戰場環境實際測試。
軍方對這款自動連射的重機槍非常感興趣,積極配合測試工作。
軍隊對于重機槍的測試基本上就是一直開火,測試槍管耐久度、射擊精度、射擊距離等,以及在山地、森林、平原、丘陵、沙漠、沿海、沼澤等各種地形,陰天、晴天、雨天、雪天等氣候條件下觀察重機槍的適應性。
用通俗一點的話講,軍方測試裝備就是兩個字暴力,非常暴力的測試,用石頭敲打,把重機槍扔進泥水里再撈出來,往里面倒沙子灰塵等等,無限蹂躪,直到把重機槍摧殘的不要不要的。
經過第四個月和第五個月的軍方測試,各種測試結果反饋給帝國科學院武器研究所,然后記錄下來不斷改進,最終在第六個月完成設計定型,可以量產了。
在這期間,12.7毫米重機槍彈已經建立了生產線,開始大規模生產了。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訪問m.piao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