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第524章 朕不后悔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返大隋 >>重返大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24章 朕不后悔

第524章 朕不后悔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26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木子藍色 | 重返大隋 

開皇十九年七月,山南開始下雨。

雨并不大,淅淅瀝瀝的小雨,讓原本悶熱難耐的高溫也開始下降許多。

菊潭城中,長孫洪卻半點也高興不起來,望著那雨,只是讓他更加心煩意亂。國之將亡!望著這雨,不知為何他的心里平白無故的浮起這句話來。其實心里有這種感覺,并非是因為這雨,而是如今這糟糕的局勢。當楊素擊敗史萬歲的消息傳到南陽城下時,他當時還以為局勢已經不可能更壞了。他沒想到,短短數天之后,局勢已經不能用糟糕來形容了,他們甚至都已經沒有了局勢了。幾乎是一夜之間,大興朝廷就已經就要完了,亡國之禍,近在眼前。

五天前,陳國公竇抗率兩萬輕騎先行返回關中,準備去守御長安甚至是守御蕭關。可他們走到半路,就在內鄉城下,意外遭遇到了洛陽騎兵的攔截伏擊,雙方各兩萬騎兵的大戰,結果這場數量相等的騎兵對決,最后竟然是關中騎兵大敗虧輸,一敗涂地,敗的不能再敗。在內鄉城下潰敗之后,關中騎兵往武關潰逃,結果被擋在內鄉城西的淅水前,被追擊而至的關東騎兵砍刀切菜,最終內鄉一戰,有三千多騎被斬,另有五千多受傷,被俘虜投降者多達一萬五千余人,只有兩千騎逃離戰場,散于鄉野以及山中。陳國v∠長v∠風v∠文v∠學,x公竇抗更是直接死在交戰之始,兩萬騎兵全軍盡沒。最要命的還不是損失了兩萬騎兵,而是楊林來的這么迅,騎兵提前趕到攔截了他們的兩萬輕騎并迅的將之擊敗。然后守在內鄉,把守淅水東岸。攔住了他們退回關中的道路。

武關就在兩百里外,可他們卻再也過不去了。

當楊秀接到竇抗身死兵敗的消息時。才剛到菊潭,距離內鄉還有五十里路。楊秀當時驚怒萬分,要率軍急行內行,打通回武關之路。可這個時候,楊林親率的四萬騎兵步兵已經趕到,最終楊秀在眾臣勸諫之下,不得不退回到了菊潭城中。

菊潭城,以菊潭而得名。菊潭又名菊花潭,俗稱不老泉。在菊花山此坡山坳之中,因菊潭山上的菊花倒映水潭而名。菊花山間,山菊青春,泉水潺潺,每值仲秋,菊香潭碧,“菊花倒浸秋潭水”,映出“菊潭秋月”之美。菊潭的菊花,更有長期服食即能長壽之名。

菊潭城就在菊水的西岸。菊水匯入湍水,最后與淯水一起在新野合流。

雖然菊潭的景致很漂亮,還有著不老泉和長壽菊,可此時菊潭城內。上至楊秀、長孫洪,下至那八萬余退入城中的關中兵馬,無不惴惴不安。因為就在菊潭城外。已經有二十余萬兵馬將之團團包圍,楊林自洛陽親率南下的十萬大軍。此外還有南陽、襄陽郭衍父子的五萬淮南軍,另外還有元衡在魯陽關投降的數萬兵馬。以及在內鄉投降的竇慶所率一萬余騎兵。

絕望。

城里到處彌漫著一股絕望的情緒。

如長孫洪這樣的朝之重臣,現在也一樣絕望之極。如果之前他勸說楊秀退入關中,那時他還以為雖然機會小,但也還有機會能割據關隴。可現在,什么機會也沒有了。所有人都明白,他們已經“亡國”了。只是‘皇帝’還不肯接受這樣的事實而已。八萬人困在菊潭,不說菊潭只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城池,就算菊潭是大興,是太原這樣的堅城重鎮又能如何?菊潭城早就是一座空城,上次他們經過之時,已經如對內鄉城一般的進行了一番洗劫,糧食全被搜刮出來運往南陽城下大營,青壯都從軍,其余的老人婦女也被征入軍中,現在他們回到菊潭城中,城池狹小,更無糧草。

他們為了輕裝前進,早日退回關中,直接把輜重糧草都扔在了南陽城下,隨軍只帶了半月的糧草。現在,又過了五天,只剩下了十天的糧草了。

出城與楊林決戰,殺出重圍,退回武關,已經根本不可能了。

楊林二十萬大軍早將菊潭城圍了個水泄不通,之所以他們能在這里撐了五天,那只是因為楊林還沒有對菊潭城起進攻而已。而長孫洪估計,也許楊林根本不會起攻城,沒那個必要,他們有多少糧草估計楊林早就知道了。對付他們,只要圍而不攻,足夠了。十天之后他們糧盡,就算他們殺馬也頂多再撐個幾天,把城中老鼠都抓了吃,一共也撐不了一個月。到時,城中八萬大軍只能投降。甚至,楊林都不必等那么久,這樣的絕望局勢,估計到時肯定會有人愿意為楊林主動打開城門,甚至把楊秀和他們這些重臣的腦袋一起割下獻上。

長孫洪長嘆短吁,眉頭緊緊皺著,擰成了幾道深深的溝。

當初楊秀弒君篡位,他長孫家一個皇后,八個國公,五百多個子弟得官,何等的榮耀啊。如今呢,兄弟長孫寬已經戰死在魯陽關,長安朝廷也已經山窮水盡了。他有些疑惑的在想,他們到處是怎么走到今天這一步的呢。當初自己為何就上了楊秀的船,是無奈,是被逼,還是說自己當初也為一時的眼前利益蒙住了眼?

“大哥。”一個急促的聲音打斷了長孫洪的思緒。

睜眼,卻是三弟長孫龕。

“什么事?”長孫洪已經有些處事不驚了,局勢已經壞到了這地步,還能有什么更壞的事情呢。

長孫龕臉色十分難看,眉頭擰在一起,低聲對兄長道,“我剛在城上巡查,城外射進來一封信。”

“又是招降信?”

“不是。”長孫龕一邊說一面從懷里掏出信。

長孫洪有些不滿,“這東西你帶回來做什么,看到了扔掉就是。”

“你看看。”

長孫洪接過。打開,越看眉頭越擰。信的內容很簡單。但很驚人,原來史萬歲兵敗楊素之后。已經率部投降楊素。而同時,蕭關守將知道史萬歲兵敗降楊素之后,在楊林的細作策動下已經反叛歸降洛陽,然后開關引楊素史萬歲入關。楊素與史萬歲在蕭關合兵八萬,入關之后,迅沿著涇河通道向京中進軍。楊素和史萬歲的大軍一路上勢如破竹,關隴諸地紛紛望風而降,就在前天,楊素大軍兵臨長安城下。京中留守的官員已經正式開城投降。同時,一直堅守蒲津關擋住了賀若弼十二萬大軍不得入關的薛世雄聽說京師陷落后,也終于向賀若弼投降。賀若弼十余萬大軍已經渡過黃河,進入關中,潼關守將也跟著投降,如今賀若弼正率兵向長安進。

完了,真正的完了。

長孫洪長嘆,可卻也沒有覺得什么意外。

兵敗如山倒啊,完全就不該出關的。奪回了益州之后。如果能夠舉兵出蕭關,與史萬歲聯兵把楊素給滅了,解決了這后患,那么哪怕不能爭奪關東。起碼退守關中總可以的吧。不過如果楊秀是那種肯聽勸的人,也就不會做出弒君那種激烈的事情來了。哪怕軟禁皇帝也好啊,皇帝一殺。楊秀的結局也就看的到了。

“大哥,你就沒什么要說的?”長孫龕急道。

“說什么。還有什么可說的,成王敗寇。我們長孫家站錯了隊,又有什么可說的。”長孫洪嘆氣。

“那也不能就這么坐以待斃啊。這樣下去,咱們長孫家就真的完了。上黨長孫氏這一支,真的完了。”

“完不了,長孫晟不是在楊林朝中嗎,有他在,上黨長孫氏總能保存一支的。”

長孫龕氣的都要冒煙了,長孫晟也是長孫家族的,可保留一個分支難道就夠了,上黨長孫家族傳到如今,也是一個龐大的家族,上下男丁就有好幾百口。難道就要這樣跟著楊秀陪葬?

“大哥,如今城內軍中上下,早已經是暗流潛動,好多人都在公開議論著投敵之事。若是我們再不行動起來,到時咱們的人頭就是他們投歸新朝的禮物了。”

“別人投降,也許還能保存功名,可我們長孫家與陛下如此關系,你覺得就算我們投降楊林,他會放過我們嗎?與其卑微投降,最后依然逃不過這劫,又何必自取其辱。

“大哥,若如此,則我長孫氏真將死葬身之地了。”

外面腳步聲響起,長孫兄弟都閉上了嘴。

“什么人?”侍衛喊道。

“陛下急召幾位國舅覲見。”

長孫兄弟面面相覷,不知道這個時候楊秀召他們所為何事。不過兩人還是整理了下衣服,隨著內侍前往。

菊潭城內的一座原來富戶的宅子,此時成了楊秀的臨時行在。長孫洪兄弟進來,看到統領禁衛的兄弟長孫操也在,而楊秀更是一身白衣。見到二人進來,楊秀居然還臉上帶笑,“你們來了,坐。”

“不知陛下召臣等來,所為何事?”

楊秀嘆了一聲,“其實也沒有什么大事了,事到如今,無力回天,朕不想自欺欺人,朕已經得知蕭關、潼關、蒲津關皆已失守,京師也已經落入楊素之手。武關我們過不去了,大興更回不去了。朕知道,若是落到楊林的手中,我會是什么結果,就算不凌遲,也絕不會給朕一杯毒酒或者一塊白綾讓朕留個全尸。朕不想落個尸分離的下場,你們對朕忠心耿耿,朕心深知。眼下,朕也不想再連累你們,一會朕自飲毒酒,待朕死后,你們帶朕的級開城向楊林投降吧。“

“陛下!”長孫洪忍不住失聲落淚。

“拿毒酒來!”楊秀大聲道,臉上表情很平靜。

長孫操親自取來了毒酒,西晉時經常使用的金屑酒。楊秀端起酒杯,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然后一仰而盡。

“陛下!”

楊秀臉色蒼白,豆大汗滴落下,手捧著絞痛不已的腹部,斷斷續續道,“朕不后悔!”

話畢,人已經倒地,七竅流血而亡。

長孫洪坐在地上,抱著楊秀的尸體落淚。長孫龕對兄弟長孫操道,“宣布陛下的遺詔,開城投降吧。”(未完待續……)


上一章  |  重返大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