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第378章 暗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返大隋 >>重返大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78章 暗箭

第378章 暗箭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26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木子藍色 | 重返大隋 

(感謝鼬~殺、又過了一天、18991899諸位的支持,謝謝!)

開皇十九年正月十九,尚書省連續發布兩道明敕,明確大隋天下邊疆諸軍事總管府、州皆隸屬于揚并荊幽益秦六大總管府,并詔告宣示出鎮的六位宗室皇子皇孫。

揚州大總管府統轄江淮四十四州諸軍事,并州大總管府轄河東河北四十三州諸軍事,荊州大總管府統轄荊襄三十六州諸軍事,幽州大總管府統轄幽燕三十二州諸軍事,益州大總管府統轄蜀漢二十四州諸軍事,秦州大總管府統轄隴右十八州諸軍事,六大總管府總共統轄一百九十七州之地,占據大隋三百余州中的過半之數。六大總管府統轄一百九十七州,其中又有四十五個軍事總管州。比起年前的并益荊揚四大總管府三十六中下總管府,朝廷新增了幽秦兩大總管府,中下級總管府也從三十六個增加到四十五個,有九個普通州升格為軍事總管州。另外幽州總管府的三十二州,其中十一個屬于朝廷直屬州縣,且除幽州為大總管府為其余十個全升格為下總管府。另外二十一個州,則是居于燕山北麓的三蕃羈糜州。

不過最大的變化還不僅僅是新設了兩個大總管府,升格了九個下總管府,對于許多官員百姓們來說,他們最驚訝的是六大總管府的總管人選。揚州統轄州府最多,以四十四州超過了第二名的并州府。成為統州最多的大總管府,而去年第一大總管府卻是如今第二的并州府,開皇十七年時。漢王楊諒出鎮并州。當時并州總管府雖為大總管府,可實際上統州只有三十余州,皇帝將河北監察道的諸州也并入并州府,使得楊諒的并州府北接長城東抵大海南接黃河,統轄整個北齊故地整整五十二州之眾。而這次并州府卻僅剩下四十三州,反被揚州府超過,位列第二。并州府中被分割出九州。外加上去年新設立的武媯二州,外加三蕃二十一個羈麼州。組成了新的幽州大總管府,幽州府從原來的中總管府升格為大總管府,統轄燕山南十一州燕山北二十一州共三十二州之地,其中軍事總管府十個。在新形成的六大總管府局面中。雖然成立極晚,但在軍事上卻已經占據了第三的位置,僅次于并、秦二總管府之后。

而六大總管府格局剛形成,又馬上經歷了一輪五王對調,也讓無數的官員百姓們有種霧里看花般的感覺。

原揚州總管晉王楊廣調任并州總管,對于這個調任許多官員倒并不稀奇。晉王楊廣封王之后第一個官職便是并州總管,當時晉王楊廣才十三歲。只是當時皇帝以楊廣太年輕為由,讓皇弟衛王楊爽權領并州總管之職,代楊廣擔任并州總管一年。開皇二年衛王楊爽轉任涼州總管,三年掛帥北伐,楊廣正式赴并州就任。楊廣在并州任總管時。當時并州府只轄十三州,在并州三年后,開皇六年楊廣轉任淮南道行臺尚書令,后又任雍州牧等職,隋后于開皇八年任平陳元帥,九年復拜并州總管。此時并州總管已統轄三十余州。同年,江南叛亂。楊廣轉調揚州總管,與秦王楊俊對調職務,楊俊轉任揚州總管。此后楊廣自開皇十年一直到開皇十八年底一直擔任揚州總管之職。而秦王楊俊也自開皇十年一直到開皇十七年擔任并州總管之職,直到十七年由漢王楊諒接替并州總管之職。楊諒接替楊俊后,皇帝將并州總管府與河北監察道合并,并州府達到國朝史上最大規模,擁有整整五十二州之地,盡轄北齊故地。不過楊諒在并州兩年,并沒有建立起自己的威望,原河北地區諸州,特別是幽州總管燕榮等地方大將,根本不買他的帳。年底時燕榮案起,河北北部諸總管刺史被連根拔起,楊諒還沒來的及高興,并州總管之位卻又易主,再次回到了晉王楊廣的手中。

不過許多人注意到,尚書省下發的明敕里卻也還有一個補充,晉王因病暫時在京休養,由河間王楊弘權領并州總管職。似乎就如當年楊廣第一次任并州總管時一樣,并沒有到任,而由衛王楊爽權領,而這次不是皇弟代領而是皇從弟代理。

本來最受當今至尊和圣人寵愛的皇五子漢王楊諒,被調任荊州總管。荊州總管府這個國之南門,在總管空缺了一年多后,終于有了一位親王坐鎮,也改變了數任外姓臣子擔任荊州總管的局面。從并州大總管調任荊州大總管,所有的人都能看的出來,這明顯是有些貶謫的意味了,許多人都紛紛將之解讀為去年漢王東征的失敗,使得皇帝不滿,最終漢王被調離了重要的北方,調到了荊州地區。當然也有人說這是因為如今中原與草原即將大戰,皇帝用晉王換下漢王,是因為晉王是所有皇子中帶兵經驗最多,同時治理地方最有經驗的一位皇子。甚至還有人說,晉王的封號是晉,漢王的封號是漢,這次二王的調整,這是讓他們的封號實至名歸,甚至因此還有人說皇帝要實行分封制度,要給諸皇子皇孫們分封建國。以后晉王的封國就是并州,漢王的封國就是荊州了。

當然對這種猜測也有許多人反駁,理由就是秦王楊俊這次卻是從荊州調到了揚州,而蜀王楊秀也從益州調到了秦州,新封的韓王則從秦州調到了蜀中。

在蜀中坐鎮了十八年之久也沒有挪過窩的蜀王,第一次從蜀中調出,移鎮京西的秦州,原本皇孫之中第二個封親王的韓王楊昭則剛授秦州總管,還沒有正式上任就被調去了蜀中,這讓許多人覺得背后極不尋常。聯系上晉王從揚州調任削減后的并州。特別是原本已經被拜為北伐元帥的他,這次卻又在明敕中被聲明因病免去帥位,由太子接替帥位統領北伐戰事后。有一種猜測也就越發的甚囂塵上了。再加上左仆射高颎為北伐行軍長史,賀若弼、史萬歲、韓僧壽幾員大子系的大將都突然成為北伐軍大將后,這下就算是傻子也能看得出來了,晉王絕對是出事了。不管出了什么事情,他的地位都有些堪憂,前景不妙起來。北伐的帥位被取代,揚州總管的位置被調動。并州總管的位置也被河間王權領,甚至晉王剛封韓王的嫡長子。也突然從京西的秦州總管位上調到了遙遠的蜀中去了。

一時間,朝野上下,那顆本來已經明了的心都又開始迷茫起來。原來得天下矚目人人稱贊的賢王楊廣,居然轉眼間已經處于一個極其不利的局面之中了。不但北伐帥位不保。甚至連個總管位子都保不住了。反觀原本處境不妙的太子,經歷一個新年之后,居然已經形勢大逆轉,失而復得的嫡長子楊林,如今不但成為了幽州大總管,而且還被正式冊封為皇太孫。太子也取代晉王成為了北伐統帥,北伐軍中,晉王這邊的人也只剩下了一個右仆射楊素還保住了右路軍元帥之職,可卻又增添了史萬歲這位名將做他的副手。大大制掣著他。

開皇十九年春,這是一個全新的一年,經歷一個新年后。朝中局勢突變,在朝中,太子和左仆射高颎打了個翻身仗,一反先前被晉王壓制的不利局面,風光無限。而在地方上,六大總管府圍繞關中大興和中原洛陽的局面也正式形成。在太子黨無限風光的同時。讓人無法忽略的是如流星般耀眼劃過的皇太孫楊林。幽州大總管、皇太孫,不論是哪一個頭銜。都讓這位曾經在大興失蹤了十幾年的皇長孫,以無比耀眼的姿態重返大興,成為最為熾手可熱最前途不可限量的新星。

出征前夕,當日晚間,太子楊勇包下了京師如今最為有名的虎樓,在此宴請即將出征的諸北伐將帥。北伐行軍長史、左仆射高颎,總理后方糧秣輜重事宜的新晉內史令柳述也親自赴宴。另北伐大將中路元帥賀若弼、副帥韓僧壽、西路副帥史萬歲等一眾大將也一道前來赴宴。

這算是太子一系的慶功宴,為徹底將晉王囂張氣焰打下去而歡慶。

酒至三巡菜過五味,楊勇將高颎、柳述、史萬歲、賀若弼、韓僧壽五人請到樓上的閣子中。

楊勇笑吟吟的對史萬歲道:“太平公,此番你為西路軍副帥,可準備好如何對付楊素那條毒蛇?”

史萬歲今晚喝了不少酒,不過并沒有醉,只是讓他越發的爽快起來而已。他輕笑著道:“楊素此人不論是帶兵打仗還是入朝為相,不得不承認確實是很有幾分本事的。可偏偏他就是不識時務,放著太子殿下不跟,非要選楊廣追隨,此次北伐,他雖為西路元帥,可卻不會是他的立功之旅,只會是他的亡命之途。”

楊勇陰笑兩聲:“此番太平公出征,孤也不求你大破突厥,只要你能嚴守關隘,不使突厥人破關入寇隴右,威脅京師即可。這次太平公真正的任務,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讓那毒蛇再回到大興城。孤也不管太平公用何種手段,總之,楊素不能活著回來。”

高颎在一邊也點了點頭:“太平公切記了,擊敗突厥是次要的,趁機除掉楊素才是首要。楊素狡詐多端,向為晉王謀膽,如果能借北伐之機除掉楊素,那么我們就相當于徹底斷了楊廣一臂,殿下地位就此穩固矣。”

史萬歲冷哼:“放心吧,楊素要死,突厥人我也不會放過。想當年老子被貶為敦煌為戍卒之時,僅憑一人一馬就敢隨時深入突厥數百里,那個時候,西北邊塞之上哪個突厥人聽到我史萬歲的名頭而不懼的開皇三年之時,與突厥大戰,某請戰從軍,僅憑手中一桿馬槊一把弓,就敢和突厥人陣前邀戰,并將他們派出來的勇士全都刺死陣前,僅憑此勇猛,便迫使十萬突厥人不戰而退。雖然這些年某閑了些年,可這身本事還沒落下。既然這次殿下讓某到西路軍中,那么除掉楊素不過是順手為之而已。干掉楊素,某再去會會這些突厥狼崽子,到時將他們的人頭都帶回來做禮物送給殿下。”

高潁對于史萬歲這副模樣并不喜歡,這是個貪婪而且驕橫之人,早年曾為北周勇將,后來入隋后不久就卷入一樁謀反案中,被免去官職發配敦煌為一戍卒。可這家伙也確實勇猛,在墩煌的時候就敢經常獨自深入突厥地盤搶奪牛羊回來宰食,突厥人想要捉拿,反被他殺傷無數,使得后來那一帶的突厥人一聽他的名字就怕,到后來都已經聞風遠避望風而逃了。在開皇三年的那場大戰中,他自請參戰,憑著陣前單挑的勇猛,迫使那支突厥大軍不戰而退,也因此得以重返朝廷。后來又先后參加數次對突厥大戰,并參與了平陳之戰,以及后來的江南平叛大戰。在那場平定江南的叛亂中,他是楊素的副帥,兩人各統一軍,史萬歲只帶著兩千兵馬,卻轉戰千余里,大小戰斗七百余陣,無一敗績,擊敗叛軍無數,贏利無上勇名。后來還參與西南平定蠻夷叛亂,可這家伙卻貪婪無比,收受南蠻叛首的賄賂之后居然把人放了。后來凱旋時經過蜀王楊秀的地盤,被楊秀勒索那筆賄賂,史萬歲卻囂張的很,情愿把那些寶物給沉到江中,也不肯分給楊秀,結果惹得楊秀彈劾,再次免官。后來楊廣楊素親自為他出面,費盡辛苦才把他給撈出來,重新授官。可還沒等上任,那個他受賄后放掉的叛首再次造反,使得他再次被免官。這次高颎說服太子用一筆重金和幾個許諾,立馬就讓史萬歲背叛了楊廣,轉投到了太子黨中。

雖然高颎知道史萬歲的勇猛能戰,可其實他打心眼里鄙視這個貪婪跋扈同時還反復無常沒有半點忠義之心的家伙。

“還請太平公謹記太子的意思,明白孰輕孰重,沒有太子的命令,不要擅做主張。我們不想因為你的驕橫,而最后壞了太子的大事。若是你無法做到這點,那么,這西路副帥的大印你還是早點交出來不要執掌為好。我們不能為了你的驕橫你的好戰之心,而置殿下的大事而不顧!”高颎冷喝出聲。

聽著高颎語含威脅之意,史萬歲的臉上顏色變幻不定,一股怒氣直沖心頭,但最后他還是抬起頭,沖著高颎點了點頭,“太子和相國但請放心,我史萬歲知道輕重!”

“知道就好!”高颎哼了一聲,“希望你能說到做到!”

史萬歲臉上神情不變,可是袖中的一雙手卻已經用力的握成拳,高颎的這副不屑鄙視的態度讓他心中殺心猛起。(未完待續)

關鍵字:___。


上一章  |  重返大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