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第353章 父子猜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返大隋 >>重返大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53章 父子猜忌

第353章 父子猜忌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26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木子藍色 | 重返大隋 
正文正文

(感謝18991899的支持,謝謝。)

趙王楊林被天子冊封為太孫,太子太孫并立,可謂是驚落了京師官民一地的眼球。京師的販夫走卒們街旁巷尾的三五成群,眉毛色舞興高彩烈的議論著這件事情,相互吹噓打探著這其中的秘聞。而在京的文武官員勛戚貴族們,則更驚訝于趙王被冊封為太孫并開府置官屬后,天子并沒有免去太孫幽州大總管、北伐東路元帥等職務。除了被冊封為太孫外,楊林其余官職完全不變。

這讓京中官員們越發的摸不清頭腦了,天子到底是什么意思?有如兒戲一般的直接就冊封趙王為太孫,為太孫選了六傅建了太孫府設了二坊三寺八率二將,可卻又沒免去太孫先前諸職,并沒讓太孫留京,依然要出京鎮守地方。這處處都透露著一股不合常理,自古以來,哪有儲君離京坐鎮地方為官的?如果讓太孫繼續擔任北伐東路元帥倒還說的過去,可為什么幽州大總管之職不變?

對于這個出人意料的結果,易風倒是驚喜無比。

當上太孫固他所愿,但他更不愿意從此被留在京中。那樣一來,才是得不償失。今天的朝會可以說處處充滿驚喜,皇帝幾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把冊立太孫之事給定下來了。緊接著,卻又完全不按套路出牌,依然讓他繼續擔任幽州大總管和東路元帥之職。

朝會結束。皇帝留下了尚書省左右仆射以及門下省納言蘇威、內史省內史令楊昭,此外太子楊勇也被留下。其余如晉王楊廣漢王楊諒趙王楊林等都沒有被留下。楊林還沒有經過正式的冊封典禮,因此眼下還并不是太孫。皇帝留下的這五個人。四個是三省主官,是當今宰相,一個是儲君,可以說這五個人是朝廷名義上皇帝以下官職最高的五人。

這個時候皇帝留下這五人,而沒有留晉王漢王等人,很明顯,這是皇帝要與他們商議冊封太孫的安排了。高颎雖然先前已經被踢出決策層。但畢竟頭上還掛著個首相的頭銜,在冊封太孫這樣的重要儀式上。按禮制是必須由他領銜百官的。讓楊堅滿意的是,高颎對于冊立太孫一事,表現的很是配合,從頭到尾沒有異議過。對于皇帝剛把他踢出朝堂,眼下又要他來領銜冊封太孫儀式之事,也沒有什么不配合的。

至于易風,既然是要留宰相們議論立他為太孫典禮之事,皇帝倒是沒有讓他這個主角留下。

不過許多步出大興殿的文武心中,卻有不同的解讀。許多人看來,皇帝在這個時候立太子嫡長子為太孫,太子太孫并立,是要通過這個儀式。向天下宣示楊勇太子之位依然穩固,是要排除許多關于太子儲位不穩的謠言。有些想的更深層一些的,則認為皇帝今天的這一手。其實是沖著晉王去的。剛剛的王世積案,太子一黨受打擊嚴重,一下子三個上柱國被打倒,還有首相也因此退出朝堂,這明顯是晉王黨發起的攻擊。晉王勢力越來越強,尤其是眼下他還擔任了北伐元帥。統領大隋五十萬大軍一百余總管的情況下,太子越發的顯得勢弱了。甚至有些重臣想的更遠些。晉王如今統領幾乎大隋半數以上的精兵,若等他北伐成功之時,那時的聲望將達到一個更高的頂峰,到那時,只怕不但太子根本無法與那時的晉王對抗,就怕連天子也會忌憚晉王了。

皇帝今年五十九歲,在歷代皇帝中,這個年紀已經不算年輕,甚至算的上是很老了,畢竟歷代帝王皇帝的壽命比起普通人來反而要短的多。可越是如此,皇帝只怕越加放不下手中的權利。當皇帝的,誰不想壽與天齊,仙福永久,活個萬萬歲。因此,對于權利他們就越發的看的緊,甚至開始猜忌大臣,乃至猜忌兒子兄弟。高颎的退出中樞,虞慶則、王世積等人的身死,難道就不是因為皇帝猜忌之心更盛?當今太子平庸這是公認的,因此太子對于皇帝是沒有威脅的。而皇帝的兄弟們,早年去世的去世,戰死的戰死,剩下的被皇帝殺掉的殺掉,已經只剩下幾個堂兄弟了,這些宗室對皇帝威脅不大,但連他們也多被防范,并沒有實權在身。早有傳聞說天子夫婦對太子楊勇平庸不滿,有廢儲換太子的打算。以現在的朝中形勢來看,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太子楊勇真的一旦被廢,最有可能繼儲君之位的就是晉王楊廣。

這段時間,朝中突然沒有了什么關于皇帝不滿太子的言論,大家都能猜到皇帝這是要全心打北方這一戰。可隨后又是燕榮、崔妃和王世積三大案,其中燕榮案是沖著晉王去的,王世積案卻是沖著太子去的。這幾輪讓人眼花迷亂的案子過后,朝中形勢開始變的更加的撲朔迷離起來。

而現在皇帝卻突然又立了趙王為太孫,這下,不少心思敏銳的人馬上就已經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太明顯了,皇帝立太孫,明擺著是沖著晉王去的。雖然不是說皇帝現在就對晉王要什么要動手的意圖,但卻是將皇帝對晉王的防備之心也表露無疑。皇帝眼下依然是信任晉王的,依然會讓他繼續統領北伐大軍,可皇帝在經過王世積一案把太子一黨打的完全殘廢了的時候,卻又立了太孫,這是為了將來晉王北伐凱旋之后的安排了。

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今后能繼續有效的控制晉王,防止晉王到時憑北伐之功威望日高,威脅到皇帝的權位。

老子防著兒子,這是很現實的事情。尤其是在皇家,為了皇位,什么樣的事情都有可能。別說皇子造父親的反。就是太子造反的事情都并非沒有過。歷史上著名的漢武帝劉徹的太子也造反,而劉徹太子造反最大的原因卻是因為劉徹對兒子的猜忌,最終為保命不得不反。

眼下楊堅就開始變的猜忌起來。年紀越大,猜忌之心越強。對于沒本事的兒子,他自然不猜忌,可對于有本事又有威望的兒子就已經不完全相信了。楊堅是希望自己的繼承人是個有能力的,但卻又擔心有能力的皇子會等不及繼位,這對楊堅來說便顯得有些矛盾起來。

太子楊勇進宮請立趙王為太孫,這給楊堅一個啟發。

不能這么早的讓晉王當太子。要不然就會威脅到自己的皇位。可太子楊勇又太過平庸無能,根本對抗不了晉王。就算有他幫著。也一樣不行。倒不如冊立如今在朝野中都名聲不錯的趙王為皇太孫,以此來暫時壓制晉王。免的到時晉王百官稱贊,萬民擁戴,威脅到自己。

不過從內心里。楊堅其實還是覺得晉王是最合適的繼承人,只不過他覺得自己還能活很久,他還想要繼續君臨天下。正因此,朝會上楊堅根本沒有怎么在意過群臣的意見,直接走了下過場,就圣心獨栽宣布立楊林為太孫了。但立太孫后,楊堅雖然給楊林置太孫府設屬官,卻又根本沒有讓楊林留在京中,依然坐鎮幽云。這其實也就透露了楊堅此時的真實心意。立太孫不過是用來防范平衡晉王的,并非真的要立為儲君。

當年楊堅就是從外甥手里篡奪的皇位,因此內心里連自己的親兒子他也并不完全相信。

走出大興殿。楊廣的步伐十分沉重,別人能不能看出皇帝立太孫的本意,他不清楚,但是他自己是已經看出來了。他怎么也沒有想到,皇帝還沒有換儲,卻已經開始對他防備起來了。他可是皇帝的嫡子啊。這不公平。

易風和楊廣在殿中的位置靠近,出來的時候也是一前一后的走著。

“很出人意料不是嗎?”楊廣笑的有些難看。

“可這并沒有改變什么。”

易風知道眼下楊廣對他肯定態度大變。可他知道,他跟楊廣眼下還是得保持關系,起碼楊勇不死,他這個太孫就沒啥太多實際意思。現在朝中實力最強勁的,依然還是楊廣。他想看看楊廣的反應,看看楊廣是不是還能相信他。但楊廣心態很快調整過來,他的表情和話語,完全沒有透露出什么有價值的信息。

皇帝依太子所請立易風為太孫,這件事情,對易風和楊廣之間的信任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但兩人眼下都沒有馬上表露出來,他們都在等待著,兩人合作對各自都有極大的幫助,誰也不想貿然打破這種關系,除非,對方做出實際上的破壞行動。易風被立為太孫,雖然讓大家相互猜疑,但還沒有達到立即破裂的程度。

易風面色淡定的走在回廊上,給楊廣一劑定心藥丸,“太子殺我生母,而晉王才是我生父,心向著誰,我不會分不清楚。”

“他日我若為皇帝,必立你為太子。”楊廣不想跟易風反目分裂,見易風向他表明忠心,他也立即毫不含糊的拿出了自己最大的承諾,將來有朝一日他當上皇帝后,立易風為太子。

“以我的身世,就算晉王有此意,我也絕不能接受。若將來晉王九王至尊之時,能夠在邊疆塞外分封一塊土地給我,心滿意足矣,不敢再有其它奢想妄念。”

易風沒有接受楊廣的許諾,因為他心里知道,楊廣現在說的這話,完全就不是真心實意。不管是楊勇將來當了皇帝,還是楊廣將來當了皇帝,以他易風復雜的身世,都絕不可能有被他們立為太子的時候。既然有了這份認識,那還不如干脆的表明些好,也好讓他們安心。

楊廣笑了,這是他出殿以后第一次笑。

雖然易風現在還不能真的就讓他完全相信,可畢竟讓他心里好受了許多。

當下他笑著道:“我剛才在殿中時還在想,你即為太孫,只怕從此要留在京中,東路元帥可就要換人了。如此一來,這東路倒不知道要交給何人方好,現在陛下既然讓你繼續出鎮幽州,倒是減少了我一大麻煩啊。東路有你,我可是相當放心的。”

幽州大總管府三十二州下轄十總,經歷燕榮案的清洗,如今這里新任的總管刺史都是皇帝為易風挑選的新班底,如果易風留京,那這個大總管的人選就不免又將有一番激烈爭奪戰。建于燕榮案其實是楊廣在幽燕勢力的全面清除,如果易風真的留京,那這新任大總管就絕不可能是晉王黨的人,弄不好極有可能是太子黨的人出任。對于楊廣來說,還不如讓易風來做這個大總管,總好比直接就成了對手控制地區。

也許是出于對楊廣的補償,宣布冊立易風為太孫的當天下午,宮中傳出皇帝詔書,宣布晉封河南王楊昭為韓王,由內史令改任秦州大總管加上柱國,散階則改按大總管品階授以相應的從二品冠軍元帥武散官。楊昭出鎮秦州后,其內史令的宰相之職,如易風先前聽聞到的一樣,由皇帝的女婿,蘭陵公主丈夫兵部尚書柳述接任。而兵部尚書這一要職,卻授予了曾擔任過太子左衛率,現任工部尚書、太孫少師的蘇孝慈擔任,其空出的工部尚書一職,則由匠作大監宇文愷接任。

如此一來,大隋如今擁有揚荊益秦并幽六大總管府,六位大總管皆由親王坐鎮,四位皇子兩位皇孫,他們統領著大隋全部三十六個總管府,以及一百余州縣,數十萬人馬。六大總管府所轄之地,占據了大隋三分之一強,分處六邊,屏藩朝廷。雖然六位親王坐鎮的大總管府并非封地藩國,但上馬管軍下馬管民,軍事民政一把抓,儼然是一方諸侯。

有這六位宗室親王坐鎮四方,楊堅感覺自己可以高枕無憂,大隋必然可以江山永固,傳承萬世。

(熬到現在,又碼了一章送上。)(未完待續)


上一章  |  重返大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