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第132章 輪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返大隋 >>重返大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2章 輪戰

第132章 輪戰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26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木子藍色 | 重返大隋 
正文正文

六月的中原已經炎熱起來,可是在壩上,這里獨特的氣候卻是夏季無暑。就算是大中午的天,氣溫也跟中原三四月的時候一般。裴增等帶著懷荒內的大部份貨物向東面草原出發之后第二天,凌云也開始點兵調將正式準備剿匪了。

對于燕山陰山一線的盜匪山寨,凌云早掌握的清楚。這些山寨本來就有很大一部份當年曾加盟過猛虎盟,因此凌云的那本綠林花名冊上,都有著各加盟山寨的地址,以及山寨地形和防守等一些情況記錄。做為曾經的同行,凌云對于這些目標真的是知根知底。這些山賊們在長城外的陰山和燕山一線安營扎寨,劫掠過往商隊,甚至也會劫掠草原上的部族,乃至到長城內搶劫。他們實力大多不如猛虎盟,可也正因此,目標小,便于躲藏,特別是因為燕山陰山處于關外邊境之上,是三不管的地帶,因此往往無人圍剿,使得這些山寨日子過的很滋潤。

凌云早已經把這些盜匪看成了自己的盤中菜,竇建德率領的二百斥候營除了一半人馬繼續關注著東突厥人的動靜外,剩下的一百偵騎全都撒了出去,按照凌云給出的名單,認真打探各山寨的情報。很快,一條條情報傳回來,基本上那些山寨的情況和他綠林名冊上掌控的差不多。凌云把這些情報匯總起來,召集了秦瓊單雄信魏征等一票人馬開會,最后從中選擇了第一批的目標。幾個目標都是處于燕山中的小山寨。都是百人以下的小山寨,先易后難,一開始。凌云也不打算就直接瞄準那些大寨。剿匪取糧雖然很重要,可借機實戰練兵同樣重要。第一次就干大寨,新兵們沒太多準備,說不定會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懷荒鎮兵馬很多,也不可能全都派出去,還得負責懷荒的守衛,以防突厥來襲。因此最后商議決定。凌云采用輪調抽選的方法,每次從三千帳內親軍和八千外鎮軍中各抽調一小部人馬,組成一支作戰隊。第一次出戰。凌云抽調了秦瓊率領帳內親軍中的一隊驃騎,王伏寶率領帳內親軍一旅步兵,然后再抽調了外鎮軍的兩團四百人馬,共五百五十騎。組成了一個作戰營出戰。這樣的搭配調動。其實更多的不是考慮戰力,而是為了借機練兵。秦瓊率領這一營人馬出戰,第二天,凌云又同樣如此組建一營人馬,以單雄信統領出戰。第三天,凌云再組一營,以來整統領出戰。這樣,每天發一營出戰。到第八天,最先出戰的秦瓊所部一營人馬已經得勝回來。

秦瓊帶五百五十人馬出戰。七天時間內一邊攻破了三座山寨,斬首三十余級,俘虜兩百余人,并從山寨中抄出金銀銅錢不少,馬三十余匹,糧千余石,另還有羊三百余只,刀槍弓箭數十副。取得這豐碩戰果,秦瓊所部只有兩個戰死,五個重傷而已。雖然糧食沒想象的多,可這畢竟只是三個小寨,凌云還是大大嘉獎稱贊了秦瓊。按隨軍的記室參軍所記錄的軍功簿,一一按功行賞。

第二天,單雄信也帶所部一營人馬得勝回來,押著一馱馱的糧食和一車車的戰利品,還有諸多牛馬羊群,刀槍箭矢等得勝而歸。看著那些戰利品,凌云很是高興,又增加了幾千石的糧食,掏掉幾個附近的山寨,收獲喜人。而秦瓊休息了一天之后,也開始繼續率兵出戰剿匪。不過這一次,除了他手下直屬帳內親軍的那隊騎兵和一旅步兵外,這次帶的另兩團人馬,卻又換成了抽調的新兵。帳內親軍補充了傷亡減員外,人馬不換。凌云也是借此給帳內親軍更多實戰的機會,而新軍則是輪流參戰。重點打造帳內親軍,鎮外軍則屬于陪練。

至于守備軍和警備軍,凌云暫時沒有抽調他們。對于凌云來說,眼下這些守備軍和警備軍的編制,實際上不過是一群民兵而已。守備軍平時守城,維持下各分舵的治安,警備軍則就是一個前軍預警雷達。真正打仗的,還得依靠帳內親軍,就連外鎮軍,凌云目前的編制中,都只不過是帳內親軍的輔兵而已。但是這些兵凌云也還是很重視的,讓他們輪流值守,每城的守備軍分成五隊,每天一隊鎮守,一隊待命,三隊訓練,如此輪換。凌云給他們的訓練計劃也很簡單,就是早上體能鍛煉,上午隊列訓練,下午進行刀槍等技能訓練,晚上的時候,還得進行一個時辰的文化課程。山寨里識字的人少,凌云在隊以上設立軍法官虞候,既負責軍中警戒巡查安全等行政事務,凌云給他們一個特別任務,就是晚上的時候,給士兵上文化課。文化課主要是教軍紀條令,指揮旗號通訊口令等,順便教他們識些字,同時還教些戰場通訊、戰場急救等。對于凌云的這一個做法,許多人都覺得有些沒有必要,可凌云還是堅持。教士兵文化課,主要還是為了以后這些士兵能提升為士官軍官,畢竟大字都不識一個的軍官,是不夠格的。

凌云沒想過要一口吃成一個胖子,一下子練好幾萬兵馬出來。那樣太不現實,他只是打算先把三千帳內親兵練起來,而外營兵、外鎮兵和守備、警備,都只是預備兵。

為此,凌云現在完全是把帳內親軍當成種子兵,教導隊來練,帳內親軍還特別設置雙副官制,每一級主官下面,在原有的一名副官編制下,又增加一人。每次親軍出戰時,各級的第一副官都留營,甚至在戰斗時如果遇到極不利的形勢時,這批副官也將做為最珍貴的種子送走突圍。這種做法,其實是凌云仿歷史上蘇聯的一種做法,這種雙副官的設置,特別適合戰爭時期。雙副官制。隨時能夠用這些副官組建出一支新的部隊,而且哪怕一個部隊打光了,有這些留營副官在。也能再立即重組部隊。特別是在惡劣的戰爭形勢下,這是保持軍隊戰斗力的極好辦法。現在帳內親軍的這些副官,合適的時候,馬上就能拉出來再建一支新軍,哪怕兵全是新的,有這些從上到下完整階制的優秀經驗軍官,他們也能一開始就有不錯的戰斗力。

有單雄信、秦瓊、來整、司馬德戡、楊威等一群優秀的軍官帶隊出擊。剿匪練兵,奪取糧食,凌云的壓力頓減了許多。

他也可以騰出手來。一面關注著懷荒并寨建堡,建立邊市,一面開始給懷荒軍打造裝備。

懷荒軍現在分成了帳內親軍、外營兵、外鎮兵、守備兵、警備兵五類,帳內親軍是核心部隊。重點打造。最精銳的人馬盡集中于此。而外營兵稍次,外鎮軍則完全是充當輔兵,至于守備和警備,目前也只是民兵性質。這幾支部隊,裝備也是不一樣的。

如今帳內親軍三千人馬,一千騎兵,兩千步軍。騎兵都裝備了牛皮輕甲,騎兵刀。長矛和鐵盔。步軍則是分成了大盾兵、矛兵、刀牌手、弓箭手四類,按不同的兵種裝備不同兵器。盾兵裝備大盾,矛兵裝備長矛,刀牌手裝備的是橫刀和輕團牌,弓箭手裝備了弓,配備少量弩機。

這三千人的裝備是如今懷荒軍中最好的,隊以上軍官,還配備了明光甲。騎兵,配雙馬,配騎弓。

而三千外營兵就差的遠了,缺甲少弓騎兵也少。八千外鎮兵,裝備更簡陋,至于警備和守備部隊,嗯,裝備更差。

光有兵沒裝備,也是沒有戰斗力的。現在凌云就面臨著如何給自己的部隊裝備的麻煩。雖然眼下徐蓋的聯合軍械坊已經開始在懷荒落戶,甚至徐蓋還在不斷的從中原調人手前來,以擴大軍械坊的生產能力。但是,兩萬人的裝備,可不是這么容易生產出來的。

尤其是弓,一把好弓,起碼需要三年以上制作流程,跟制作馬槊一樣麻煩。此時的弓,基本上都是復合反曲弓,工藝極為麻煩,各種材料都極為珍貴,制作起來也麻煩,合格率還不高。

而在塞外作戰,最犀利的武器恰恰就是弓。

對付游牧騎兵,在茫茫草原上,無城可依,漢軍的常見戰術,一般都是結陣做戰。最里面布置的是弓箭手,然后外面一層是騎兵,再外面一層是長矛兵,然后是戰車和刀牌手。遇草原騎兵,則立即結陣,組成一個巨大的烏龜殼,打的其實還是防守反擊。利用車陣和盾牌還有長矛為防御,把騎兵保護在陣中,然后用強弓勁弩對付草原騎兵的圍攻。如果形勢有利的情況下,最后戰陣打開,放騎兵出戰破敵。如果形勢不利,那就死守,跟敵人耗。

拼弓弩遠程射擊,漢人總是占優的,這也是所謂的以已之長,攻敵之短。

不過這對于凌云來說,卻是個麻煩。

凌云既缺少騎兵,也沒有足夠的盾牌,更沒有漢人最犀利的弓弩。

弓弩太難制作了,材料難取,工藝復雜,熟練的工匠更少。歷朝歷代,弓弩的制作技術,都是由朝廷嚴格控制的。聯合軍械坊雖然有弓弩制作匠人,王伯當家有一批熟練的工匠,可他們的生產能力還是太弱。照眼下他們的弓弩坊的能力,全力開動,一年估計可能供給凌云一千張弓,三百把弩。這么點產量,杯水車薪而已。

復合,復合,凌云心中暗嘆,弓箭最麻煩的地方就出在復合二字。

懷荒軍是不可能不裝備弓的,而且弓必須大量裝備。最好的情況下,凌云希望懷荒軍全都裝備弓,甚至每兵兩弓。不但帳內親軍要全部裝備弓,就是那些鎮兵營兵守備軍警備軍也最好能全部列裝弓箭。

當然,也有武器是能取代弓弩的,比如火槍。

可惜,在隋朝談火槍,比談弓箭更不實際。一來火藥生產麻煩,二來制作火槍可比弓箭復雜的多了。別說制作出犀利的后裝槍,就是最簡單的前裝火槍,凌云都根本不會。

火槍不現實,黑火藥配方他倒是知道,可惜黑火藥威力太小,特別是面對來去如風的騎兵,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他更想不出這種原始的黑火藥能發揮什么太大作用。

還是得用弓弩,弓制作麻煩,弩更需要技術。

突然,凌云想到了一樣東西。(未完待續。。)


上一章  |  重返大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