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民科上海牌轎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工業民科 >>工業民科最新章節列表 >> 上海牌轎車

上海牌轎車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26日  作者:好閑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好閑 | 工業民科 

提起SH牌轎車就不能不提到她的前身鳳凰牌。1958年,一汽人將自己制造的小轎車作為禮物,送到了正在BJ召開的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中國也有自己的小轎車了!這一消息,不僅牽動了國家領導人、與會的代表的心,也大大激勵了SH汽車人,SH也要制造中國自己的小轎車。1958年的一天,一輛奔馳220S車被運到了SH汽車制造廠,接下來這輛車0被進行“活體解剖”,解剖過程極其細致和零碎。當時幾十個SH最有實力的工業企業都參與了分解這輛奔馳車的過程。這種生產方式叫大聯合,每個企業都會領到一個相關部件的攻關生產任務。就連車門鎖也被相關的廠家拿去研究了。任務瓜分后完成的結果是:SH汽車底盤配件廠用7個月完成了懸架、轉向器、前減振器、傳動軸、制動器等18個總成。SH內燃機配件廠試制出發動機;SH鄭興泰汽車機件制造廠試制出變速器和螺旋傘齒輪,SH汽車裝配廠用5個月完成了車身制造和整車組裝。當時SH汽車行業水平很低,沒有大型的汽壓機、鍛造機,SH的工人師傅們只能用榔頭、鐵錘敲打,依靠自己的雙手拷制成復雜的車身外覆件。往往一個大的覆蓋件要經過幾萬次的敲打。當時還沒走進車間,就能聽到一片“打擊樂”的聲響,這就是最原始的“錘子繩子板凳”的生產方式。2000年,SH在籌建SH汽車陳列館時,還特地請人把這一情景做成了蠟像,真實地記錄了此事。對于一些形狀復雜而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利用在普通車床上搞技術革新的方法,攻下了一個又一個切削加工的難關。在一年不到的時間,在敲工、精工和電工的相互配合下,SH的第一輛轎車雛形初現。SH人為他們造出的第一輛轎車取了個漂亮的名字---鳳凰。在車頭的發動機蓋上,一只栩栩如生的鳳凰展翅欲飛,與一汽東風車上的那一條金龍形成了南北呼應。1958年9月28日,一個永遠值得紀念的日子,一輛銀綠色的國產轎車在鑼鼓聲中緩緩駛出汽車修配廠的大門。新的鳳凰牌轎車終于誕生,這就是“SH”牌的前身。1959年2月15日,第一輛樣車駛入中南海,周總理乘坐后笑著說“中國人還是有志氣,不容易,把中國的車造出來了”,并鼓勵他們繼續努力。第一機械工業部于1959年上半年要求繼續試制,并向國慶10周年獻禮。經論證,SH汽車行業由專業公司組織各廠按計劃、按專業分工試制;鳳凰牌轎車參考波蘭的華沙轎車底盤,美國的順風轎車造型,裝用南汽NJ050型發動機進行試制,后決定提高檔次,以前蘇聯吉姆轎車為樣車,開始第二輪試制。裝用南汽NJ070型發動機,后橋用經過改制的躍進牌后橋,這輛車車體略寬,黑色,仍以鳳凰為標志。1964年2月,再次投產之后,“鳳凰”正式易名為“SH”牌,成為國內除了“紅旗”之外唯一大批量生產的轎車。1965年,SH牌轎車通過一機部技術鑒定,批準定型。1972年起又對車身進行了改型,并減輕了自重。到1979年,SH牌轎車共生產了17000多輛,成為我國公務用車和出租車的主要車型。1980年,該車年產量突破5000輛。到1990年代初,“SH”牌轎車年產量已達8000輛。可以這樣說,在相當長的時間里,SH牌轎車支撐著國內對轎車的需求。


上一章  |  工業民科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