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民科第909章 投資環境問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工業民科 >>工業民科最新章節列表 >> 第909章 投資環境問題

第909章 投資環境問題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12日  作者:好閑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好閑 | 工業民科 

作者:好閑書名:類別:其他類型更新時間:2016/08/1200:17:45字數:5154

林強生又參觀了建華廠的槍彈車間,這里的機器設備都是半自動化,總體看來還是有著蘇聯式機械的傻大黑粗的影子。

他囑咐了劉柱國加強安保防護,說道:“安全生產無小事,尤其你們還是生產彈藥的,一定要做到零事故,萬一出事可是要人命的!”

劉柱國表情嚴肅,點頭說道:“我們一直在強調安全第一,實行責任到位,出了事故就要追究到個人,我們彈藥廠已經連續9年沒有出現重大事故了!”

“好,繼續保持這個記錄!”林強生點了點頭說道,前世他也沒聽說過建華廠出過什么事,對劉柱國說的話還是相信的。

看到車間里有人在進行噴淋,增加廠房空氣的濕度,他若有所思的說道:“摩托車廠的位置要選好,不能離著彈藥廠區太近,而且摩托車廠還要建設檢測區,那是電氣和油氣集中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保持相當的安全距離,不能掉以輕心。”

劉柱國倒是沒有考慮到這些,他點頭說道:“這個的確是要安排得遠一些才好,摩托車燒汽油啊,這個還真得注意了,安排在廠南怎么樣,那里挨著市區,和彈藥廠挺遠的。”

林強生說道:“我們坐車去看看吧。”

“哎,好,我來開車”劉柱國非常高興,林強生這么痛快的就答應把摩托車項目放到廠里,這對建華廠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好事,多少工人能重新上崗,挽救多少個陷入困境的家庭啊!

于是兩人坐上了吉普向廠南而去,建華廠非常大,廠南這一片挨著街道,有一大排廠房倒是可以安置摩托車生產車間,唯一要做的就是需要重新整飭一下。

.......元旦佳節,林向榮參加了慰問群眾工作,之后抽了個空回到濱城,在家里呆了一天,就又趕了回來。

市委市政府在制定政府工作報告,而林市長更是把87年作為市的經濟轉型年,在市南開發區的基礎上發展輕工業建設。

來年開春,市里頭一個引資大項就是東星集團投資的百萬噸造紙項目,這將為市內解決上萬待業人口的就業問題,更是帶動一方經濟的大型項目,拉動全省數萬人的就業。

該項目占地約750畝,總投資30億元,其中基建投資2億元,總建筑面積50余萬平方米,主體建筑包括生產車間,一期工程為年產30萬噸優等環保無公害食品包裝用紙生產線1條。

二期為10萬噸化機紙漿和20萬噸涂布原紙,也就是雜志書籍等商業用紙。以及10萬噸廢紙脫墨漿和30萬噸高檔文化紙、30萬噸衛生用紙生產線一條。

三期年產35萬噸優等低定量白卡名片等、牛卡紙包裝等生產線兩條,配套熱電聯產電廠1座,試驗碳纖維提取生產車間1座,更有配套完善的污水處理和污泥厭氧沼氣發電系統。

這是20年來,在市投資最大的一項工程,市委市政府把這項工作當做重點來抓,這也是林市長帶來的最大一個投資項目。

除此之外,今年還要開工建設一家木材深加工企業,還有皮革加工廠以及大型飼料加工基地、市中心的輕紡城、火車站附近的高層酒店等項目,總計劃投資達到了驚人的50億元人民幣。

市里開了幾天的研討會,林強生也有參加,他用幻燈片讓眾人對東星的投資計劃做一個細致的了解,圖片上有各種投資項目的位置,還有對市區內商業的一些規劃。

林強生對眾人說道:“我建議市里將來把市北區作為主要的居民生活區發展,因為這里靠近江河,離著市中心也近,有公園和一條水域面積不小的湖泊,綠化好、環境好。市北,是城市的上風區,從北方吹過來的冷空氣順著嫩江支流南下,把清新空氣帶了進來,把污染氣體帶走,將來更要禁止企業在這里入住,現有的一些污染較重的企業也要搬離,以后這邊要逐漸的發展為生活商業區。”

接著他換了市南的幻燈片:“而市南交通網絡發達,有通往省內外的鐵路和主要干道,將來還有高速公路,所以作為工業區比較合適。在我想來,工業區是不適合住人的。”

在座的領導干部們也有了一些議論:“這么說,將來工廠都跑到南邊去,在市北居住的職工還要跑到市南工作嘍,太遠了吧。”

林強生一看出聲的是副市長叢福奎,對他說道:“將來市里要建設環城公路,把東南道路擴寬、西南道路打通,這樣交通狀況就能有很大改觀,將來我們更要引進城市輕軌,這就更方便了!”

這時坐在上首的余宏達書記說道:“小林的想法很好嘛,我看將來市里的規劃就要按照這個規劃執行,我們要把市容市貌的建設抓起來,制定一個長期規劃,與小林的這個方案結合起來搞,應該能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余書記發話之后底下也就沒有什么意見了,事實上他們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再有這個方案還指望東星集團投資呢,他們當然不會反對。

林向榮點了點桌案,向大家說道:“今年我們就是要打一場城市經濟轉型的攻堅戰,把市里的輕工業發展放在第一位,改變我市長期以來的輕重工業不平衡的局面!”

在座的人一陣竊竊私語,這位林市長的執政理念與其他領導有著明顯不同。以前的領導都是開口閉口把重工業放在嘴邊,怎么談改革,怎么解決企業困難,愁腸百結的維持著重工業的地位。這位市長倒好,把輕工業放在比重工業還重要的位置上,這讓與會眾人老大的不習慣。

余宏達老書記向林強生問道:“小林,想要發展輕工業關鍵還要看投資,沒有錢什么都搞不起來,你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啊?”

大家又紛紛看向了這位“小林同志”,在座的也都知道了這位年輕人就是林向榮市長的兒子。至于為什么林向榮當上了市長,而他兒子還有這么大的企業,他們就不清楚了。他們只知道林家父子當初都是辦企業的,林向榮從政也是半路出家,到了他們這個位置也不會明面上糾結這個事,有什么私底下進行不能拿到明面上說。

林強生看了在場的20多名與會干部,他提高音量說道:“想要富,還得在輕工業上想辦法!”

“怎么輕工業就能致富?”眾人一聽也都疑惑了起來,林強生說的夠直接,大家以前還真沒這么想過。

林強生向大家問道:“現在市場上暢銷的都是什么產品?”

他自說自答的道:“暢銷的是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這三大件也算是輕工產品。還有就是小家用電器,請領導們去去市場上看一看,從南方運過來的小家電充斥我們的市場,老百姓花大把的錢來買這些產品啊!除此之外,就是紡織鞋帽類紡織商品最暢銷,衣服、鞋帽、各種紡織用品也是從南方大量的運過來的!”

他向眾人問道:“難道我們自己就不能生產這些嗎?”

“能生產倒是能生產,但是我們缺少技術啊!”有干部說道。

林強生點頭:“是啊,我們有那么多的工業企業,為啥我們就不能自己生產呢。我們的企業里有那么多的機器,就算沒有經驗,我們可以去學嘛,學會了自己把生產設備造出來,不困難吧?”

林強生點了點頭,說道:“我們可以自己去南方學習,回來自己生產生產,搞自力更生自產自足。有人說現在已經不時興這些了,技術設備是要花大價錢的,小打小鬧不行了!”

輕拍著桌子,林強生道:“但我說,南方來的商品就是小打小鬧造起來的,他們由小到大漸進式發展,南方很多的企業主已經把小作坊壯大成了大工廠了!”

他沉重的對眾人說道:“這是個問題啊同志們,我們大的干不了小的不想干,這怎么能賺錢呢?大家都等靠要,把市場白白讓給別人,以后你就是想干也干不起來了!

為什么?因為人家的經濟規模上來了,品牌建立起來了,老百姓又不傻,誰還認你的三無產品?!”

在場的領導都樂不出來了,大家也都若有所思,好多人的臉色都非常尷尬,他們正是有林強生說的一些消極思想,覺得再等等國家的政策興許能轉變。

余書記說道:“小林說的實事求是,我們有些干部的思想啊,真是需要改變一下了!”

林強生剛說了一些讓領導們難看的話,接著他說了一些好的事情:“經我了解,下面企業還是有些想法,之所以發展緩慢,也是因為我們長期以來整個經濟就是圍繞著重工業發展的,在完成國家任務的同時,企業很難有自主權。”

林向榮疑惑的問道:“強生,你說這話可不對了,去年全市的經濟改革就是擴大企業自主權啊,現在的企業可比以前自主多了,市里也放開了讓這些廠子總經理挑起責任。”

林強生向老爸點了點頭,他看向眾人說道:“市里也確實做了一些努力,我說這話可能大家不信,市政府也沒有約束企業發展,反而放開了自主權,怎么我還說企業沒有自主權呢!”

他答道:“也許市里還沒有意識到,我們的配套制度跟上了嗎?如何保證企業獲得自主權后,真的能讓他們發展起來嗎?還有什么樣的制約企業發展的障礙?

雖然市里上下求變,但是我們中間那一層的具體辦事制度,是不是制度制約了我們的腳步啊,企業想有所改變,但是層層制約下來什么事也辦不成!

你想搞生產,搞點貸款吧,抱歉,銀行收緊銀根,現在賣國債吸儲還弄不過來,哪有錢貸給你!”

眾人都笑了,現在確實是這樣,國債都攤派到政府來了。

林強生又道:“你想搞點計劃外原料,抱歉,沒有關系根本輪不到你。我省雖然是資源大省,可是資源叫眾多的中央企業占據了,那都是國家的,你想發展搞點鐵啊、紡織原料、化纖原料什么的,都要看國企的臉色。這還是企業,個人想開辦工廠辦都辦不下來,老百姓想致富難上加難,怎么發展!”

他重重的說道:“沒有錢再沒有資源,我們如何發展市場經濟。所以說,不僅要政策,還要有決心改變自身經濟不利的處境,把投資環境改善過來啊!”

林向榮閉了口,現在他說什么都不合適,于是只能看向老書記。

余宏達書記向他微微點頭,對眾人說道:“小林說得不錯,我們今后要把改善投資環境當做重點來抓!這方面南方特區已經有了成功經驗,大家要認認真真的跟人家學習,把特區的那套學過來,我們市的經濟就有很大改觀!”

林強生說道:“我計劃在市中心的百貨大樓和中心路上的百花小商品市場的門前豎一塊大牌子,上寫:想發展走市場經濟,想賺錢就去下海創業!”

他向余書記問道:“沒問題吧?”

余宏達笑道:“沒問題,你的這個辦法好,我看南方都在宣傳鼓勵下海經商,我們這也要宣傳一下嘛!”

林強生笑著點了點頭,說道:“不光是宣傳,我會在這兩個地點建立咨詢機構,專門為想要創辦企業的人提供服務,幫助他們建立工廠,無論生產服裝鞋帽,還是日用商品,我們都給與幫助!

我省地靠蘇聯遠東,從市坐火車到滿洲里,對面有蘇聯那么大的市場,一定要把握住這個機會,說不定將來還要把我們的商品賣到莫斯科,換回大量的鋼鐵和重要原材料!”

余宏達驚訝的道:“哦?小林你的志氣倒是不蘇聯人可不好相與!”

林向榮也很震驚的看著兒子,不知道他哪里來的這么大口氣,雖然中蘇關系有所改善,但是也沒發展到大規模貿易的程度。

林強生笑道:“沒問題,我覺得蘇聯早晚會開放邊貿的,我對這個有信心!”

大家也都覺得林強生敢說敢做,對他這個和蘇聯大搞貿易的想法非常好奇,當然也有不少人持反對意見。未完待續。..

新書、、、、、、、、、、


上一章  |  工業民科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