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民科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確的選擇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工業民科 >>工業民科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確的選擇

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確的選擇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23日  作者:好閑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好閑 | 工業民科 

安排了一汽的人,北汽又去了紐約州的a總部,代表團一下子就剩下了六七個人,汽總公司的有兩名,剩下的就是濱汽哈汽還有白云生了。

既然來到了底特律,李剛等人當然不能放過參觀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的機會,他們向幾家公司發出了參觀申請。

通用和福特都表現的很熱情,兩家公司的總裁都會見了代表團,但是李剛和他們試著的談到尋求合作的時候,兩家企業的總裁都表示他們短期內并沒有在中國國內生產汽車的打算。

而克萊斯勒根本就沒有接待中國代表團的準備,他們只派出了一位副總經理負責接待。在副總經理的招待下代表團參觀了他們的工廠,當問及是否可以合資生產轎車時,克拉斯勒的股東們在研究了一番之后向代表團展示了道奇600轎車,這是一款已經上市四五年的車型,代表團表面興趣盎然實際上對他們提供的車型大失所望。

道奇600已經上市有些年頭了,不但車型落后跟不上時代而且這款車型在美國的銷售成績也并不理想,可以說是克萊斯勒的一款不成功的車型。

雖然克萊斯》勒向代表團展示了488發動機,但是這款發動機同樣是克萊斯勒70年代的產品,技術落后其次是做工不精細而且還是化油器版本,哪里能趕得上林強生向代表團提供的那款電噴發動機,根本就是兩個時代的產品,這也讓代表團對這些美國汽車企業很失望!

盡管這樣,但李剛等人還是全面考察了道奇600這款車型,最后沒有什么懸念的就放棄了和克萊斯勒合作的想法。道奇600是1979年誕生的,外觀方方正正。但是美國人做得格外的菱角分明,無論是樣式還是技術都比a6和b5差了一大截。

如果沒有先前林強生提供的兩款車道奇600還能看得過眼,可是兩者一比較高下立判。林強生的兩款車看上去就是代表了新時代的產品,它們的外觀設計風格已經不同于七十年代盛行起來的盒子車型,已經像著更時尚更年輕的方向前進,而道奇600車型看上去還是上個年代的產品。

而且在和克萊斯勒溝通后他們并沒有提供更先進車型的意思。艾克卡代表的克萊斯勒董事會并沒有做好和中國合作的準備。克萊斯勒認為現在中國的汽車市場還沒有到可以迎接國外品牌的時候,他們似乎并不相信中國人有多少錢能買得起轎車。

在代表團訪問了幾家美國巨型汽車公司之后毫不掩飾的顯出了失落的情緒,這些美國車企對中國的汽車市場并不重視,而且他們普遍擔心像中國這樣的國家一旦掌握了汽車技術就會把外國人趕走。這也并不是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像前蘇聯就善于干這樣的事。

而且其中還參雜著美國人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意識,讓他們與中國合資首先就要考慮會不會讓美國的技術泄密,而且美國人還認為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中國的合資工廠都是凈投入,美國人預估中國工廠不會給他們帶來多少盈利,這么考慮的美國人當然不會熱心的幫助中國人發展汽車工業。

在五天后李剛找到了林強生。他們都被林強生安排住在了一家市區內的大酒店,從這里的高層能看到通用總部等一些底特律的經典建筑。

“強生,我早就想和你談談!”李剛說道。

林強生笑道:“李老,有什么您就直說就好了。”

李剛笑著問道:“強生,你覺得中國的汽車工業能發展起來嗎?什么時候咱們的汽車企業能發展得像這些發達國家的汽車工業一樣強大?”

林強生點了點頭說道:“當然能,我們國家人口眾多潛力大,以后我們的汽車工業也一定能得到很大發展,當然這中間難免會磕磕絆絆但是總會發展起來的!”

李剛點了點頭笑著感慨說道:“我也相信。但是前路多艱辛啊!”

接著他又說道:“來到美國之后我發現大街上很多都是日本車,而且看樣子在美國日本車很受歡迎!難道日本汽車在美國這么成功嗎?這才多少年啊。日本的汽車工業就變得這么發達了!”李剛有些感嘆的說道。

林強生點了點頭說道:“日本汽車企業做得確實成功,他們也很會做產品!而且美國也是日本車的主要銷售市場,日本的汽車產業為這個小小的國家賺取了大量的外匯!僅過去二十年間日本汽車總產量就超過2000萬輛而且有一多半是銷往海外的!”

“2000萬輛,真是不可思議!如果不是來了國外,還真的很難想象這些發達國家的汽車工業發展到了什么程度!”李剛感嘆的說道。

這也是他這輩子除了蘇聯第二次出國,親自感受到發達國家的工業能力。幾天的訪問讓李老見識到了什么叫汽車工業巨頭。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等公司在底特律的工業規模龐大無比,這不是國內一汽二汽那樣大而全技術落后型的手工作坊式的大工廠,而是專業化很強的工業體系聯合體!

而就是這樣的汽車巨頭在和日本的汽車企業競爭中也顯得很被動,雖然底特律大街上看到的車多是三大巨頭的品牌,但是明顯得比在洛杉磯街頭見到的眾多日本車來的落后。

李剛有些憂慮的說道:“姚斌部長和其他的一些經濟權威專家提出了市場換技術理論。我們國家開放市場讓外國商品進來從而吸引一些國外企業來華建設工廠生產,這個想法也得到了中央領導的認可。可我這些日子看到的情況,美國的企業技術并不低,可是還被日本企業打得落花流水,不但技術和日本車比相對落后就連外型也沒日本車來的好,而且我這幾天的走訪美國汽車企業好像在管理上也在學習日本汽車公司的管理技術。這是怎么回事,難道美國人的汽車工業已經全面落后于日本人了?”

林強生搖了搖頭說道:“美國人的技術并不落后,只是他們的思路滯后了一些,加上企業規模龐大一時改變不過來。決定汽車好壞的有性能、價位、適合市場的產品等幾方面。日本車有制造成本的優勢價位低,日本人是出了名的團結拼搏的民族,干活任勞任怨不怕苦不怕累!而在底特律一位普通的汽車一線工人,他的時薪已經達到了12美元,一天工作8小時就是96美元。而且工廠很難讓工人們加班,加班還得給工人支付大量的加班費。一個普通的美國汽車工人的月工資已經超過了3000美元,還有汽車工人聯合會不斷的要求給工人加工資,如果不滿足汽車工人聯合會的要求他們就鼓動工人示威游行,這又給工廠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游行一次一天就這么過去了,企業又耽誤了一天生產!”

林強生攤了攤手說道:“就這樣,種種問題糾纏著美國的幾家汽車巨頭,而日本人卻憑著廉價的勞動力偷偷的占領了美國汽車市場的大半,現在已經穩居美國汽車市場的50,年出口美國200萬輛汽車以上!還有一個原因,日本車耗油低雖然相對美國車緊湊但極其適合家庭使用,而美國車在石油危機來臨時由于高油耗而喪失了很多處于中產階級的購買者!這些問題加在一起,等這些巨頭注意到的時候日本汽車公司早已經成長為與他們差不多的實力,想要對付已經來不及了,只能跟在這些日本汽車企業后邊不斷的追趕!”

“原來是這樣,我們中國人口眾多是不是也能像日本汽車工業一樣學習走他們的發展道路?”李剛有些興奮,他想到這一點的時候不由得好奇的向林強生問道。

林強生聽到后笑了笑搖頭說道:“哪有這么容易,美國人也不是傻瓜,他們看到別人搶家門口的市場已經開始拼命了,在產品上競爭不過對手就在政治上下力氣!美國的進口關稅已經提高了很多,為了阻擋日本車大量沖擊美國汽車企業,這些巨頭公司動用大量資金向美國政府游說逐步的加高了轎車進入美國的門檻。小批量的賣個幾萬輛的美國人不會在意,但是要想學日本那是絕對不行的。”

“而且為了應對美國日益提高的關稅門檻,豐田公司也已經在美國投資建設了一家汽車工廠而且現在已經生產了,本田汽車公司也跟在其后在美國投資設廠。日本人把一部分產能放在美國以規避高昂的進口關稅。所以說想要復制日本人的發展道路很難,沒有個十年的發展時間是不可能的!再說當初日本二戰后有美國向它輸出技術,還有向他們開放的廣闊的國際市場,加上日本人幾十年的人才技術積累這才把汽車工業發展了起來,我們想要學習他們還缺很多東西!”(未完待續。。)

如果您喜歡這本小說,請把《》加入收藏,以方便以后跟進最新章節的連載更新


上一章  |  工業民科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