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為王《小說里對陳氏代齊的”貶低“和”抹黑“》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春秋我為王 >>春秋我為王最新章節列表 >> 《小說里對陳氏代齊的”貶低“和”抹黑“》

《小說里對陳氏代齊的”貶低“和”抹黑“》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25日  作者:七月新番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七月新番 | 春秋我為王 

ps:本章免費

事情是這樣的,很久以前,以及最近,有不少可能姓田的讀者認為七月在小說里抹黑貶低齊國陳氏,在書評區里發出了如下質疑:“主角沒有利壓天下的才情霸氣,就只能貶低對手來強襯托主角偉大了,陳氏作為代齊的家族有那么不堪嗎?”

最后樓主還大罵下面的評論:“書中還沒故意貶陳嗎?你是小學水平嗎?這都看不出來!不是說一定要按歷史事實來寫,但至少也需要歷史邏輯吧!”

唉話說到這份上七月也無奈,面對下面不少熱心讀者“小說嘛那么認真干嘛”的好心評論,仿佛七月胡編亂造抹黑陳氏就這么被坐實了。無奈之下,只好抽空梳理下陳氏代齊的歷史事實,捋一捋小說里陳氏每一步舉動都是有跡可循的歷史邏輯了。

陳氏之先出自陳完,早期的歷史就不加贅述了,因為那時候的陳氏在齊國是小家小戶,無足輕重,事情要從陳完的四世孫,一位叫陳無宇的大夫說起……

當時齊國爆發了崔慶之亂,崔杼和慶封兩人相繼專權,迫于慶氏強大,陳無宇也”投靠“了他,實際上,無宇更多是反慶勢力的暗諜。

在齊景公、欒、高、晏嬰、鮑氏、陳氏等聯合驅逐慶封的政變里,《左傳襄公二十八年》的記載是這樣的,為了便于理解,就直接上翻譯了:

冬季,十月,慶封在萊地打獵,陳無宇跟從。十七日,陳文子派人召喚陳無宇回去,陳無宇請求說:“無宇的母親病了,請求回去。”慶封占卜,把卦像給陳無宇看,陳無宇說:“這是死的卦像。”捧著龜甲而哭泣,于是就讓他回去了。慶嗣聽到這件事,說:“禍難將要發生了。”告訴慶封說:“趕快回去,禍難必然發生在秋祭的時候,回去還來得及。”慶封不聽,也沒有改悔的意思。慶嗣說:“他要逃亡了,能夠逃到吳國、楚國就是僥幸。”陳無宇渡過河,就破壞了渡船撤毀了橋梁。

因為這場政變算是撥亂反正,陳無宇雖對慶封兩面三刀,但他的行為不能稱之為卑鄙,不過公然聲稱自己的母親將死要趕回去發喪以求脫身,由此可以看出無宇的性格,那就是機智、聰慧,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自此之后,陳氏祖輩相傳的謙謹沒了,取而代之的是心狠手辣和兩面三刀,也算是一種家族為求生存壯大的進化。

十多年后的《左傳.昭公十年》,陳氏又聯合鮑氏發動了同出一轍的政變:

夏季,有人告訴陳桓子說:“子良、子旗將要進攻陳氏、鮑氏。”同時也告訴了鮑氏。陳桓子把兵器發給部下并且親自到鮑氏那里,路上遇到子良喝醉了酒而騎馬奔馳,就進見鮑文子,鮑文子也已經把兵器發下去了。派人去看子良、子旗兩個人,他們都準備喝酒。陳桓子說:“他們將攻打我們的傳聞即使不真實,但是他們聽說我發下兵器,就一定會追趕我們。趁著他們在喝酒,搶先攻打他們怎么樣?”陳氏、鮑氏正在和睦的時候,就攻打欒氏、高氏……欒施、高彊逃亡到魯國來,陳氏、鮑氏分了他們的家產。

乘著欒、高兩家的跋扈,團結多數人將他們趕下臺,事后陳無宇以退為進,獲得了高唐地區,為后來的代齊奠定了基礎。

到了陳無宇的兒子陳乞(田乞)在位時,也就是小說里的時間段,陳氏已經是齊國數一數二的大族了,但仍然不如復興的國、高。

不過陳乞自有辦法,其手段比起他父親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左傳.哀公六年》:

齊國的陳乞偽裝出事奉高氏、國氏的樣子,每逢上朝,一定和他們同坐一輛車。隨從時一定要說到大夫們,說:“他們都很驕傲,將要拋棄您的命令。他們都說:‘高氏、國氏受到國君的寵信,必然要逼迫我們,何不除去他們?’本來想要打您的主意,您要早點考慮對策!考慮了,最好是全部滅亡他們。等待是下策。”到了朝廷上,就說:“他們都是虎狼,見到我在您的旁邊,早就要殺死我了,請讓我靠到大夫們那邊去。”到了大夫們那里,又對大夫們說:“這兩位要發動禍亂了!仗著得到國君的寵信而要打您幾位的主意,說:‘國家的患難多,這是由貴寵造成的,全部去掉他們然后國君才能安定。’現在已經定下計劃了,何不乘他們沒有下手而搶在他們前頭?等他們發動了再后悔,也來不及了。”大夫們聽從了。

夏季,六月二十三日,陳乞、鮑牧和大夫們率領甲士進入公宮。高張聽到了,和國夏坐車到齊侯那里去。在莊街作戰,被打敗。國內的人們追趕他們,國夏逃亡到莒國,就和高張、晏圉、弦施一起逃亡前來。

假意親近,口蜜腹劍,行挑撥離間之術,曾干涉晉國六卿之亂,打下半個河北的國夏救這么被陰了……

同年冬季,陳乞又對自己的盟友鮑氏玩了一出偷梁換柱,過河拆橋。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田乞派人到魯國,迎回陽生。陽生回到齊國,藏在田乞家中。田乞邀請大夫們說:“田常的母親有祭祀后留下的酒食,請各位賞光來聚會飲酒。“大夫們都來田氏家飲酒。田乞把陽生裝在口袋里,放在中央的座位上,飲宴中,田乞打開口袋,放出陽生,他說:“這才是齊國的國君呀。“大夫們都俯身拜見。即將訂盟擁立陽生,田乞編謊話說:“我是與鮑牧合謀一起擁立陽生的。“鮑牧怒沖沖地說:“大夫們忘記景公的遺命了嗎?“大夫們想反悔,陽生就叩頭說:“看我可以就立我,不可以就算了。“鮑牧恐怕災禍落到自己身上,就重新說:“都是景公的兒子,怎么不可以呢!“終于在田乞家中立陽生為國君,這就是悼公。于是派人把晏孺子遷到駘,并且殺死了孺子荼。悼公即位后,田乞任宰相,獨攬齊國政權。

如此一來,陳氏便成了齊國卿族之首,有趣的是,當時齊悼公對陳氏極為信賴,“君大訪于陳子,而圖其小可也。”意思就是大事陳氏做主,小事他自己拿主意……

果不其然,兩年后,齊國就發生了幾件大事。

其一是鮑牧被齊悼公所殺,隨即鮑息又弒殺了齊悼公,因為當時國內大權仍在陳乞手中(詞條田乞卒年有誤,說他前485年就死了,死于鮑牧和齊悼公之前,其實在悼公、鮑牧已死的艾陵之戰前484年,陳乞還在籌謀一個大計劃),所以這件事要是沒陳氏的挑撥離間在里面,是無法想象的,或許是考慮到鮑氏的競爭,或許是考慮到齊悼公陽生這個人不太好控制,總之齊國弒君,給吳國有了北上討伐的理由。

面對氣勢洶洶的夫差,陳氏父子沒有憂慮,反而挺高興的。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里有這樣一段敘述:

子貢就出發了,來到齊國,游說田常說:“您攻打魯國是錯誤的。魯國,是難攻打的國家,它的城墻單薄而矮小,它的護城河狹窄而水淺,它的國君愚昧而不仁慈,大臣們虛偽而中用,它的士兵百姓又厭惡打仗的事,這樣的國家不可以和它交戰。您不如去攻打吳國。吳國,它的城墻高大而厚實,護城河寬闊而水深,鎧甲堅固而嶄新,士卒經過挑選而精神飽滿,可貴的人才、精銳的部隊都在那里,又派英明的大臣守衛著它,這樣的國家是容易攻打的。”

田常頓時忿怒了,臉色一變說:“你認為難,人家認為容易;你認為容易的,人家認為是難的。用這些話來指教我,是什么用心?”

子貢說:“我聽說,憂患在國內的,要去攻打強大的國家;憂患在國外的,要去攻打弱小的國家。如今,您的憂患在國內。我聽說您多次被授予封號而多次未能封成,是因為朝中大臣的有反對你的呀。現在,你要攻占魯國來擴充齊國的疆域,若是打勝了,你的國君就更驕縱,占領了魯國土地,你國的大臣就會更尊貴,而您的攻勞都不在其中,這樣,您和國君的關系會一天天地疏遠。這是您對上使國君產生驕縱的心理,對下使大臣們放縱無羈,想要因此成就大業,太困難啦。國君驕縱就要無所顧忌,大臣驕縱就要爭權奪利,這樣,對上您與國君感情上產生裂痕,對下您和大臣們相互爭奪。象這樣,那您在齊國的處境就危險了。所以說不如攻打吳國。假如攻打吳國不能取得勝利,百姓死在國外,大臣率兵作戰朝廷勢力空虛,這樣,在上沒有強臣對抗,在下沒有百姓的非難,孤立國君**齊國的只有您了。”

田常說:“好。雖然如此,可是我的軍隊已經開赴魯國了,現在從魯國撤軍轉而進兵吳國。大臣們懷疑我,怎么辦?”子貢說:“您按兵不動,不要進攻,請讓我為您出使去見吳王,讓他出兵援助魯國而攻打齊國,您就趁機出兵迎擊它。”田常采納了子貢的意見,就派他南下去見吳王……

陳氏在國內的憂患是什么呢?那便是齊悼公時期,齊國公族力量有一定程度的恢復,悼公讓被驅逐的國、高再次歸來,他們靠著樹大根深重新在朝堂里有了一席之地,或許這就是陳氏父子要借鮑氏之手除去悼公的原因。

現在,他們又要借吳軍之手徹底鏟除國、高了!

《左傳.哀公十一年》記載:

為了在郊外作戰的緣故,魯哀公會合吳王進攻齊國。五月,攻下博地。二十五日到達嬴地,中軍跟隨吳王,胥門率領上軍,王子姑曹率領下軍,展如率領右軍,齊國的國書率領中軍,高無邳率領上軍,宗樓率領下軍。陳僖子對他的弟弟陳書說:“你要是戰死,我一定能夠得志。”

他希望陳書能為家族犧牲,帶著國、高兩個愣頭青與吳國人死磕,這樣陳氏獨大之志就能實現。結果果然如陳乞希望的一樣,齊國的公室力量在這場仗里全軍覆沒:

五月二十七日,兩軍在艾陵作戰。展如打敗高無邳,國書打敗胥門巢。吳王率領的部隊救助胥門巢,大敗齊軍,俘虜了國書、公孫夏、閭丘明、陳書、東郭書,革車八百輛,甲士的腦袋三千個,用來獻給哀公。

艾陵之戰后陳乞片葉不沾身,順利與吳國議和,隨即便死去,其子陳恒(田常)繼位,這時候齊國的國君是齊簡公,齊簡公不甘于做一介傀儡,扶持黨羽,很快就被陳恒弒殺。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田常殺了簡公以后,害怕各國諸侯聯合誅殺自己,就把侵占魯國、衛國的土地全部歸還。西邊同晉國、韓氏、魏氏、趙氏訂約,南方與吳國、越國互通使臣,建立功德,施行賞賜,親近百姓,因此齊國重又安定。

田常對齊平公說:“施行恩德是人們所希望的,由您來施行;懲罰是人們所厭惡的,請讓臣去執行。“這樣做了五年,齊國的政權都歸田常把持了。于是田常把鮑氏、晏氏、監止和公族中較強盛的全部誅殺了,并分割齊國從安平以東到瑯邪的土地,作為自己的封地。他的封地比齊平公享有的鄰地還要大。

如此一來,齊國陳氏獨大,陳(田)氏代齊的基礎已經打下了,接下來只缺一個名分。

當然,這也少不了陳氏百年如一日地用“大斗借出,小斗收進”的方法籠絡民心,跟殘暴苛刻的姜齊公室形成鮮明對比,可以說陳氏翦除其他貴族,以士和庶民立國,所以是戰國時期最重士的,這一點是應該給予肯定的,總結起來,還是晏嬰的評價到位:“田氏雖無大德,以公權私,有德於民,民愛之。”

所以小說里,七月也盡量還原了陳氏祖孫三代人的不擇手段,口腹蜜劍,兩面三刀,過河拆橋,借刀殺人……他們沒多高的道德,在公與私面前,他們會毫不猶豫選擇私。比如小說里的汶水之戰,基本上是復制了艾陵之戰的因果,也是作為陳氏提前借趙氏之刀滅國、高。當然在有些讀者看來,陳氏應該在戰爭中英勇無畏,為國捐軀才能顯得祖先崇高,否則就算“抹黑、貶低”。

但是這跟陳氏家族一貫的性格,和歷史事實完全不符啊……

所以七月摸著良心說話,絕對沒有抹黑、貶低古人的意思,但我看過的史料這么說,我難道還能像給自己祖先寫家史一樣,加以美化不成?

若非要這么說,小說開頭就把趙氏孤兒的忠貞烈女趙姬還原成歷史上勾引小叔子上床,滅了夫家的罪魁禍首,也算是”貶低、抹黑“趙氏了。

甚至,七月已經很努力給陳氏開反向金手指了,本來游說諸侯是子貢的活。在小說里,陳恒為了家族興衰,不惜從南走到北,從東走到西,以連橫抗趙,引夫差北上,真的是在用盡全力為家族生存謀出路,我都不由會佩服他的毅力、能耐和韌性,怎么能說成是抹黑貶低呢。

不知不覺寫了這么多,只花了個把小時,不由感慨天涯煮酒體例那種天馬行空的歷史文學真是輕松啊,比寫小說輕松多了,一天能弄出好幾萬字的樣子,照抄史料就行了,想起當年還有天涯作者輕蔑地說寫網文的一天幾千,這么多字,肯定都是些沒質量的爛貨云云……

至于春秋晚期齊**隊的戰五渣問題,下次有時間再寫吧,總之呢,想要說的是,當看到與自己理解相沖突的東西時,不要先想著”他錯了!“”作者是傻逼“,先想想”是不是我錯了“,畢竟這本小說里每個歷史人物的性格、對話、經歷,基本都是有據可查的,而且別忘了,主角叫趙無恤,不叫陳恒啊!反派龍套存在感這么高,你還想咋地……

結束前來看一則陳恒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趣事吧,《田敬仲完世家》:田常挑選身高七尺以上的齊國女子做后宮姬妾,姬妾達一百多人,并且讓賓客侍從隨便出入后宮,不加禁止。到田常去世的時候,姬妾生下七十多個兒子……

七十多個兒子,好厲害,沒錯,這還是個綠帽晚期綜合征患者,真的,為了家族壯大,陳恒也是撇下臉面拼了,這一點小說稍后的情節也會有涉及,希望到時候不要有人又噴我。

另外悄悄透露一句,這本書還有兩三個月的篇幅,下本小說已在計劃中,寫的是戰國,田齊。主角就是這陳恒七十個便宜兒子其中一個……的曾孫重孫輩吧。到時候我會可勁吹噓一番田齊文治武功的,希望到時候別又有其他諸侯的”直系子孫“說我”抹黑、貶低“其祖先了。

順便,這本書被不少人說成是”跪舔孔老二“”這廝是個儒吹“,恩,七月喜歡就事論事,就史論史,總是被人誤解呢,那下本就好好黑一波戰國儒家吧,因為跟孔儒不同,戰國除了孟、荀兩派外的其余各家,衣冠楚楚,節操掉盡,的確有許多值得黑的地方,一想到下本書書評區里會涌現出諸如:”黑儒黑的太過分了“”這廝是個儒黑“”不想看了,棄“,七月就感到很有趣。

對了,有看到這篇的,記得去追書書評區里,復制給那位喜歡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盜版讀者看一下,因為很遺憾,盜版是不盜公共章節的,七月為了他寫了兩章篇幅,相當于倒貼好幾百塊錢,真是虧大發了……

以上,真.更新在下午和晚上。

(→)小說推薦


上一章  |  春秋我為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