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仲謀天下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遷都 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仲謀天下 >>三國之仲謀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遷都 二

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遷都 二


更新時間:2017年06月26日  作者:拾一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拾一 | 三國之仲謀天下 


龍策二年,四月。

四月在開春之后,這時候江東的天氣,到處都是一片春風和煦。

而這時候本來平靜的金陵城突然再起波瀾,在短短數日之間,就被一陣陣狂風暴雨般的流言給完全包圍起來,大街小巷之中,酒肆茶樓,三三兩兩成群,皆然在討論一件事情。

“朝廷最近又發生大事情了,你們聽說沒有!”

“什么大事情啊?”

“就說你們不知道,我和你們好好說說,上個月的御史臺稽查組在戶部查賬,結果查出問題了!”

“這可是大事情啊。”

“什么問題?”

“有人說,前年和去年戶部有些賬目之中有數筆巨額銀元流向不明,現在已經被御史臺查出了去向了!”

“真的嗎?”

“難道這又是一次貪腐?”

“這些貪官污吏真不怕死,這一次恐怕陛下震怒起來,又要人頭滾滾了!”

“這一會你們可能猜錯了,這事情不是貪瀆!”

“不是貪腐,那是為什么?”

“哈哈,這事情恰恰好我知道,我來說,我聽在戶部當值的一個表叔說,這些銀元都撥給了工部,而工部全部投入在長安城修建方面,已經投入超過八千萬銀元!”

“怎么可能?”

“區區一個長安城,就算是返修,也不可能耗費如此多銀錢,一定是有人貪瀆!”

“這些貪官污吏,難道就不怕陛下的屠刀嗎?”

“要是有貪官在其中貪墨,早就被御史臺查出來了,你當人家御史臺是吃素的!”

“那怎么可能花費如此多錢財!”

“你們這些人就是小見多怪,戶部撥給工部款項還不足修筑長安城所用的三分之一而已,我去年行商西域,和雍洛商戶同路,我可是聽說了,雍州總督府以修筑長安城,修筑未央宮城,向這些雍洛商戶集資一億五千萬的銀元!”

“這怎么可能呢,就算雍州總督府這樣做了,雍洛之地的商戶也未必買賬,雍洛商戶錢多,也不可能如此支持雍州總督府,他們的錢又不是大風刮來的!”

“一聽你這么說,我就知道你不是一個商人,商戶一直講究的是投資,以錢生錢,雍洛之地十二商會更是集合了整個北地商界的精粹,最近幾年,因為絲綢之路的崛起,雍洛之地的商戶可比我們富裕的多了,如果他們認為投資長安城能帶來利益,區區一億五千萬銀元,他們肯定能籌措起來了!”

“長安城不過只是一座前朝廢都,這有什么好投資的?”

“如果長安城變成了我們大吳朝廷的都城,你想想,他們這些商戶投資的錢,日后將會以幾倍回報他們,單單是朝廷對他們有一絲感恩,在政策上給他們調整一下,憑借著絲綢之路的開放,就足夠他們賺回來了?”

“都城?”

“長安城會變成我們大吳都城嗎?”

“不可能,大吳都城乃是金陵!”

“朝廷之上,早有遷都的消息透露出來,這一次戶部查賬更是證實了這一點,不然你以為工部為什么投入這么多人力物力在長安城之中!”

“我也聽說這個消息了!”

“而且這兩年長安城的變化的確很大,行商西去的人只要路過長安城都發現,無論規模還是氣勢恢弘,已經不壓抑金陵城!”

“難道這個消息是真的!”

“如此看來,恐怕遷都的事情已經是八九不離十啊!”

這一陣陣輿論的風暴在有心人的操縱之下,變得越來越狂暴起來了,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開始讓很多人都刻意的去關注這事情了。

紫禁宮城,內閣。

首輔大殿。

寬敞的大殿是屬于內閣首輔辦公的地方,身穿內閣首輔官袍的朱治端坐在的首輔椅子上,看著手中一個奏本,眉頭皺成一個川字。

“異度,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看了看身邊站著的內閣主簿蒯良,問道。

“首輔大人,這些關于朝廷要遷都的謠言爆發的很突然,而且傳播的很快,在三天之內就已經的傳遍了整個金陵城,這幾天時間更是連江東,荊楚之地都已經開始討論這事情!”

蒯越躬身,向朱治拱手,然后低聲的道:“屬下認為,在如今大吳疆土之內,有能力操縱如此強大的輿論能力,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做得到,除非是……”

“除非最擅長輿論的宣傳司和錦衣衛放在民間的力量合作,才可能完成如此大的一個謠言散播,弄得不管是朝廷還是民間,都把注意力放在這個事情上!”

朱治聞言,靈光一動,頓時明白蒯越的意思了,面容之上不禁揚起了一抹苦澀的苦笑。

宣傳司的確是屬于從內閣,做事情必須要聽從內閣的命令,但是宣傳司的司長可是當今陛下的心腹大將,而錦衣衛就唯獨聽天子的命令,無論是誰都不可能號令的動,所以能讓這兩個部門合作,甚至是越過他這個內閣首輔而合作,唯有當今天子的意思才能辦得到。

“首輔大人,你說陛下這是何意?”

蒯越面容有些陰沉,問道。

“他在告訴我們,遷都是他的主意,任何人阻礙這事情,就是他的敵人!”

朱治自然很了解孫權的心思和手段,他長嘆一聲:“此事恐怕已經是在所難免了!”

只要孫權鐵了心要去做的事情,他不認為他有能力能擋得住。

“可一旦遷都都城,對我們的影響會很大!”

“我何嘗不知道,如果說阻擋荀彧,我倒是有點把握,但是既然這是陛下桌洞暴露出來的意思,我們是不能忤逆圣意!”朱治搖搖頭,沉聲說道。

他現在等于執掌江東系的大旗,和荀彧的曹魏系在內閣之中抗衡。

荀彧的能力不容置疑,這幾個月時間雖然兩人在明面上始終保持彬彬有禮,但是荀彧的不經意之間暴露出來的強勢掌控力還是讓他壓力很大。

如果可以,他自然不愿意遷都北上。

這等于讓曹魏系如虎添翼,日后江東系就要的曹魏系鼻息之下的生存了。

“不過該做的依舊要去做!”

朱治想了想,眸光之中迸射出一抹凌厲的光芒,說道:“既然他們先出手了,我們也出手,以輿論對抗輿論,陛下不會主動出手,我們的陛下是很愛護羽翼的,所以我們要做的并非阻擋遷都,而是讓陛下認為,這事情,他們做不好!”

自古以來,政治爭鋒,只有利益,從無對錯。

這事情不管如何,江東都要表露江東的態度,反對就是反對,哪怕最后擋不住。

“屬下明白了!”蒯越點點頭,楚系如今為江東系馬首是瞻,自然要明白急先鋒的意思,所以這事情他不做也得做,而且還要做得漂亮。

內閣的另一個大殿之中。

荀彧也在召集了內閣之中的幾個嫡系親信,正在商議此事。

“這是誰的手筆,切入點很合適,輕而易舉的把遷都的事情弄的天下皆知道,為我們節省了不少功夫啊?”

荀彧明顯也被這一陣陣的輿論打了一個滿天星,有些摸不著頭腦。

他才剛剛策劃遷都事宜,自然沒有這么強大的能力去策劃爆發在大吳朝的輿論。

當輿論爆發起來的時候,他也大吃一驚。

“前幾天,御書房政務參謀長司馬朗去了一趟錦衣衛和宣傳司!”

如今已經入住大吳錢莊的諸葛均坐在旁邊的椅子上,瞇著眼睛,悠然的說道。

“應該是陛下!”

鐘繇輕聲的道:“唯有陛下,方有如此能耐,一手翻云,一手覆雨!”

“這么說,陛下也希望遷都的事情能趕緊完成?”戶部尚書荀湛眸光之中有一抹玩味的光芒。

“外界傳言,遷都是我們所提出了,但是在座的都知道,遷都從來不是我的主意!”

荀彧想了想,輕聲的說道:“陛下這是在催促我們,讓我們必須盡快完成遷都事宜,因為一座都城的安定對大吳朝未來的戰略部署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這邊已經準備好了!”

諸葛均道:“工部已經完工的未央宮城的修筑,而長安外城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修建!”

“那就動手,開始動起來,必須讓遷都之事,在半年之內完成!”

荀彧眸光變得凌厲無匹:“是時候打響我們站穩朝廷中樞的第一仗,遷都事情必須要順應民意,要做的讓所有人心服口服,最重要的是讓陛下看到我們的能力,讓陛下認為,我們是又能為陛下分憂解難的!”

“明白!”

幾人聞言,面容變得凝重,這事情對他們來說,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之中的,關于朝廷即將要遷都的輿論風暴,越演越烈。

四月上旬,一個內閣官吏站出來辟謠,否認朝廷有遷都意向。

四月下旬,金陵城萬民上書,請求朝廷的放棄遷都的打算。

輿論開始轉向。

“遷都之事,必然是勞民傷財,朝廷怎可如此行事!”

“金陵為都,不過十余年而已,當初為了修建金陵城,我江東之人,為朝廷貢獻何其之多,如今朝廷說放棄就放棄,至我江東萬民何在!”

“上奏陛下,必須反對那些好大喜功的讒臣挑挑撥離間!”

“反對遷都!”

金陵城開始揪起一陣陣民意的反對聲音。

當然有反對就有贊同。

關中之地百姓自然也開始聯名上奏,請求朝廷遷都長安城。

關中和江東開始打起了口水仗。

可是到了五月份,這一個輿論的風向再一次改變。

商界的數十商會突然之間聯名上奏,以金陵城已經阻礙朝廷未來發展,不足以拓展朝廷未來發展戰略為理由,請求朝廷遷都長安城。

這些商會之中,不僅僅南北皆有,就連江東大地上的幾個領導商界的商會都參與進去了。

這引發了可不是一丁點的民意。

這些年因為工部修筑各州道路的工程層出不窮,打通連朝廷與地方連接的道路,而且海路暢通,絲綢之路爆發,商業越發繁榮起來了。

自然而然在百姓之中的影響力也就增強了。

大吳把田地落戶到家,佃戶這個職業開始進入夕陽階段,從而增加的是工人這個職業,如今多少人都是在依靠著商戶而吃飯。

商界的反擊,讓遷都的事情進入的高潮對持。

五月中旬,荀彧在朝廷議會的月會之上,正式上奏,請求陛下遷都長安城。

當時就引發了整個朝廷議會的爭論。

以內閣首輔朱治為首的江東系大臣自然是不遺余力的反對。

雙方之間爭論不休。

六月,朝廷議會已經對遷都之事進行了第三次的討論,依舊沒有一個結果,第四層的討論,最后以李儒的反水,讓荀彧他們占據上風。

孫權開始拍板,直接派出一組稽查處,趕赴長安城,勘察長安城是否有為新都城的規模。

稽查處的組長和副組長最后花落御史臺的御史大夫呂岱和宗人府的宗正孫靜。

八月,呂岱和孫靜返回朝廷,上奏孫權,長安城修建的規模無論是城墻上的修筑還是內外城街道的規劃,都已經遠遠超越如今金陵城的規模。

九月,孫權正是下令,遷都長安。

遷都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個消息一下,整個長安城便是洛陽紙貴,一寸土地一寸金,各地世家商戶都紛紛落戶長安城。

龍策二年,十月一日,孫權于鐘山封禪臺上的祭天。

十月三日,中央軍團和禁衛軍開始護送朝廷北上長安,一條一條長龍一般的隊伍從朝陽門開始離開金陵城,仿佛金陵的鼎盛和繁榮就此逝去。

十一月二十七日,孫權率朝臣抵達長安城。

十二月七日,劉曄于長安城郊修建祭天臺。

十二月十五日,孫權率文武百官登臨祭天臺,上奏蒼天,表朝廷定都長安城。

大吳遷都事宜,就此結束。

金陵城作為從江東時代就開始為都城的任務也結束了,大吳未來的政治方向正式的定在了長安城之中,也是連接西域的最近地方。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


上一章  |  三國之仲謀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