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仲謀天下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東宮 十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仲謀天下 >>三國之仲謀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東宮 十二

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東宮 十二


更新時間:2016年12月27日  作者:拾一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拾一 | 三國之仲謀天下 
正文

這一刻,在程普的心中多少有些苦澀的味道,但是他卻無可奈何。網

輸了就是輸了。

他幾番起落,拿得起,也放得下。

程普深呼吸一口氣,平復了一下自己有些遭亂的心情,他微微抬頭,目光看了一眼位之上的盤坐的孫權,這時候的孫權,面容有一絲歉意,但是神色卻很堅定。

這時候他便已經是明白了,孫權這一次鐵了心要換一個人主導軍機處。

既然如此,他也去不再掙扎了。

大吳這個江山是孫權的,孫權南征北戰,在朝廷和民間建立的巨大的威望,就算孫堅復生也難以撼動他的位置,而且孫仲謀向來是說一不二。

他掙扎也什么沒用。

倒不如退一步。

這么一想,程普的心情頓時好受了很多。

太陽開始落山了,這一翅議繼續。

接下來的事情和議題并不是很重要,都是零零落落的新情,不過能上朝廷議會上的議題,都是有關國策的決定,關乎天下蒼生的事情。

所以他們談論的很仔細。

傍晚的時間悄悄的過去了,晚霞的光芒也在漸漸消逝,黑夜的光芒開始籠罩這一方天地,大殿之中,點燃起了一盞盞油燈,在燈光的映照之下,眾大臣的聲音依舊的鼎沸。

這一個會議就剩下三個議題了。

倒數第三個議題,彈劾當朝內閣輔張昭。

孫權把一份奏書放在的桌子上:“張輔,這一份奏書是御史臺還有內閣聯名上的一封彈劾書,彈劾你用人為親,縱容次子張休知法犯法,你如何看!”

張昭有兩個兒子。

長子張承是比較有名氣的青年才俊,是江東書院延出身,很年輕,但是憑借自己的能力,遠走邊陲之地,如今已經貴為東北遼州的副總督。

但是他的次子張休卻是金陵城的紈绔子弟。

這個就是他唯一的把柄。

“陛下,臣教子五方,臣知罪!”張昭瞳孔微微有些變色,但是很快就冷靜下來了,他拱手道。

“一室之不治,何以國天下之為!”

朱治開始展露他的獠牙,矛頭直指張昭。

張昭聞言,面無表情,心中冷笑:“想要扳倒我,你還嫩一點!”

他不是程普。

他在內閣的根基可比程普要深很多,朱治想要替代它,能力還不夠。

“今天可真熱鬧,先是軍機尊被彈劾,然后輪到了內閣輔,很好,有人能提出彈劾,這對朝廷來說,也是一件好事,為官著,就要有時時刻刻被監督被彈劾的準備!”

孫權笑了笑:“朕是一個很公平的人,既然有人提出了彈劾,朕也不能視為不見,老規矩,表決,七票贊成,彈劾議案成立,開始進入調查階段,九票贊成,立刻罷職!”

“我贊成!”

“我反對!”

“我反對!”

“我贊成!”

“我反對!”

一眾大臣很快就表決了,但是最后表決的結果卻有些讓朱治的心中不禁變得失望起來了。

十二票。

四票的贊成票,有八票是反對票。

不足七票贊成,也就是說,連成立彈劾議案的先天條件都不足。

贊成的是呂布,周瑜,孫策,其他的都是反對票,反對彈劾議案,也就是說,內閣這方面基本上都不是支持他的。

孫權那一票根本就沒有投的必要。

張昭繼續連任內閣輔。

朱治的面容有些陰沉,他有些想不通,一雙眼眸看了看呂布,呂布卻有些無能為力的攤攤手,表示意思是,他已經投了你一票,但是你自己沒有足夠的能耐,想要逆襲上位,怎么可能。

張昭沒有得勝之后的得意洋洋,反而深深的看了一眼笑容燦爛的孫權,心中暗暗的道:“陛下好厲害的手段!”

他本來只有自信能薄五票,在彈劾議案成立和暫時薄輔位置之間。

但是以魯肅李儒等人反水,反而讓他一下子奠定戰果。

這不是因為他的努力,而是因為孫權。

孫權用盡的力氣,甚至自己都赤膊上陣,不惜代價也要罷免了程普這個軍機尊,最后卻要留下自己,這一點讓他有些的意外。

“難道這就是你想要的結果嗎?”

張昭心中微微一沉。

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孫權沒有用絕對霸道蠻橫的獨裁權,而是用柔和的手段,把整個朝廷議會都玩弄在鼓掌之中。

手段之老辣,讓他們悚然而驚。

張昭其實沒有猜錯,這這個結果,就是孫權如今想要的結果,他要程普退下來是為了他即將要傾盡全力征伐羅馬帝國,不希望有人拖后腿,他讓張昭穩坐寶座,是為了能讓朝廷更加的穩定。

他好戰,是為了成就他的理想,卻非窮兵黷武。

戰爭的基蠢遠都是經濟。

想要打仗,中原必須要有一個好的經濟基礎。

所以當他執意要和羅馬帝國開戰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個人為他來穩定后方。

這個人只能是張昭。

整個朝廷只有張昭能做到,朱治不行,蒯良不行,顧雍不行,魯肅也不行,他們無論能力還是的威望,比之張昭,都差了很遠,如果不急著打這一戰,他倒是愿意讓朱治上。

但是現在他必須要讓張昭繼續坐在內閣輔的位置。

今天的會議有人喜有人憂。

到現在位置,朝廷的好幾個派系都已經出手了,結果算是打了一個平手。

程普輸了,但是張昭卻留任了。

江東老臣派系依舊掌控朝廷大權,而以呂布為的降臣派系也開始漸漸的開始掌控大權,權力正在新一代和老一代的交替之中。

要說最大的贏家,用是孫權。

因為這一翅議從頭到尾都是孫權在掌控著主動權。

會議進入倒數第二個議題。

這個議題比較簡單,十三朝臣之中,蒯良要退下來了,那么缺了一席,就要補上去了。

補上去不是問題。

問題是誰補上去。

軍機蔥人,內閣方面也有人。

朝廷議會的十三朝臣是大吳皇朝之中的權力和地位都是最高的,多少人都盯著這個位置啊。

孫權沉吟了片刻之后,才漸漸的開口,他有些假惺惺的說道:“蒯次輔,朕還想要多留你幾年時間,朝廷失你,乃是大悲也!”

這句話他多少有些真心的。

蒯良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失去蒯良對于大吳朝廷來說,的確是一件遺憾的事情。

“陛下之厚愛,老臣知曉,可是老臣已老,已經沒有精力為大吳朝廷效命,臣不愿意成為一個尸位素餐之輩,還請陛下成全!”蒯良站起來拱手的道。

“何人為之繼承!”

孫權長嘆的一聲,問道。

他第一個為蒯良,是因為蒯良有權力推薦繼承者,這也算是他退休的一個耕吧。

“臣認為顧尚書之能,可接替次輔重任!”

顧尚書就是顧雍。

顧雍聞言,目光微微一亮。

次輔的權力比吏部尚書要大很多啊。

“朝廷議臣呢?”孫權默認了他的提議,再問。

“內閣長史鐘元常可繼任!”

“鐘繇?”

孫權嘴角揚起了一抹玩味的笑容。

這個歷史上的曹魏名臣在東吳的旗幟之下,也展的很不錯啊,居然這么快就能讓蒯良親自推薦他的,這已經不一般了,是金子,在哪里都能亮。

“爾等有何建議?”

孫權目光掃過,淡然的問道。

“陛下,臣認為趙云上將軍勞苦慣,可候補進朝議大臣!”呂布站起來,提議的說道。

“趙云?”

孫權明白了,這是呂布的謝禮,趙云支持他,他就給趙云還上一個禮物。

“還有何人?”孫權再問。

“陛下,臣以為,御書房左參謀兼任御書房長史的諸葛瑾可候補入朝議大臣!”這是魯肅提議的。

他總感覺朝廷議會之中,孫權嫡系的力量還是太薄弱了。

不然剛才的表決就不用孫權親自下場了。

所以他提議諸葛瑾。

諸葛瑾絕對是孫權嫡系,同樣是當年東侯府出身的元老,而且擔任過一方總督,在資歷和能廉上,都是無可挑剔的。

負責記錄會議的諸葛瑾聞言,面不改色,但是瞳孔之中卻有一絲悸動。

進入朝廷議會,才算是參與大吳的決策層。

他自然也有這個野心。

孫權再問:“還有何人?”

大殿之中有些沉寂,最后眾臣對視了一眼,沒有在說話。

“鐘繇,趙云,諸葛瑾!”孫權看他們不說話,就明白了,開始說道:“開始表決,這一次,朕先來,朕認為最合適入朝廷議會的是鐘繇!”

“鐘繇?”

“陛下瘍了鐘繇?”

眾人面容皆然有些變色。

“我投趙云!”

“我投諸葛瑾!”

“我投鐘繇!”

“我投鐘繇!”

投票的結果很快就出來了。

十三票,鐘繇占據六票,趙云四票,諸葛瑾只有三票。

鐘繇獲勝,候補蒯良的缺位,進入朝廷議會,成為十三席朝臣之一。

在場的朝臣他們的心中都很清楚,鐘繇是一個降臣,論名望,論資歷,論功勞,遠遠不如趙云和諸葛瑾,但是他能進入朝廷議會是因為圣眷。

孫權眷顧的人,就是圣眷。

“鐘繇要一份沖天了!”

這一刻,無論之前他們是如何想的,現在他們的心中恐怕就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好好的拉攏鐘繇。

鐘繇是降臣,在朝廷之中屬于魏國公一脈。

不屬于他們任何一個派系。

誰都有拉攏的可能。

要說以前,他們還不是很能明白朝廷議臣的作用力,但是現在他們算是**裸的見識到了朝廷議臣席位的重要性,任何一席位置,都是舉足輕重,會成為成敗的關鍵。

哪怕是程普如此人物,最后不也敗在的一席之位上嗎,雖然薄了朝廷議臣的之位,但是最后卻丟了最為之重要的軍機尊的位置。

大殿里面光芒燦爛,但是大殿外面的天空,夜色越來越濃了。

這一個議會的最后一個議題也浮出水面了。

東宮儲君!

這算是是朝廷最近最為火熱的事情。

儲君就是下一任帝王。

任何關乎九五之尊位置的事情,都是大事。

如今最有力的兩個競爭著,一個是孫權長子孫晟,一個是孫策長子孫紹。

按道理孫紹只是陪讀的。

可是誰讓大吳皇朝有一個孫權這樣的怪胎的皇帝,妄想在封建獨權之中摻合進民主制度,所以就有了如今的一個局面。

孫紹也有機會的。

“諸位,如今東宮懸空,儲君不明!”

孫權聲音大義凜然:“朕為了天下太平,為了大吳江山的問題,決議挑鴉個儲君入撰宮,大吳的天下,孫氏的江山,也是天下人的天下,這是孫氏一族的榮譽,也是孫氏兒郎的責任,非最好之孫家兒郎,不能榮登此位!”

“陛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自古以來,子繼父業,乃是圣賢之道!”張昭沉聲的道:“南陵侯可入東宮,承儲君之位!”

“非也,陛下有言,天下乃是一個責任,南陵侯年幼荒唐,不能承如此重責!”

大殿之中開始的爭議。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有各的支持對象。

一直到差不多到了黎明天亮,他們之間的爭議才再一次表決之中的有了結果

在會議結束之后,會議之中的一些內容,公開了,不公開的,在不出一天的時間,小道消息就已經開始傳遍了整個金陵城之中。

“程普尚書遭遇彈劾,被罷免軍機尊之職!”

“呂布上位?”

“軍機處變天了!”

“周瑜丟了參謀部尚書的位置!”

“是郭嘉接替參謀部尚書嗎?”

“很難說,不是還有一個諸葛孔明嗎?”

“難道是諸葛孔明!”

“也有可能啊!”

“禮部尚書華歆提早告老還鄉,左侍郎伊籍有機會頂上禮部尚書的位置!”

“傳言鐘繇即將接替蒯良的朝議大臣位置!”

“不會吧!”

“他可是曹魏降臣!”

“不知道東宮儲君可有結果了!”

“如今宮中一直沒有頒圣旨,結果難料啊!”

金陵城之中對于這一次議會的內容,開始議論紛紛。

朝廷的一舉一動對于民間百姓來說不僅僅是茶余飯后的談資,這更是切實的關乎他們自身的利益,當權人的性格不一樣,主政的政略也多少有些出入,他們自然要好好的關心一番。

三天之后。

紫禁宮城,御書房。

孫權坐在的椅子上,手中捧著一杯茶,抿了一口之后,才放下茶杯,目光看著坐在對面的叔父孫靜:“叔父,這個茶不錯,你也來一杯!”(未完待續。)

以及,武俠小說,網游小說,,校園小說等免費網絡小說閱讀。


上一章  |  三國之仲謀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