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仲謀天下第七百四十二章 紙上談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仲謀天下 >>三國之仲謀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四十二章 紙上談兵

第七百四十二章 紙上談兵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0日  作者:拾一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拾一 | 三國之仲謀天下 
快捷翻頁→鍵



熱門、、、、、、、、、

吳國,金陵城,王宮。

御書房。

六月中旬的江東,已經炎熱了,寬敞的御書房,好幾個孔武有力的禁衛軍拿著大蒲扇在扇風,孫權都感覺熱氣騰騰。

這年頭,沒有電風扇,沒有空調,夏日的日子,勉強靠著一碗酸梅湯,還真的不太好熬。

不過今天孫權心情倒是比天氣要高漲的多了。

他手中拿著一份科舉士子報名的卷宗,卷宗一列列,標明著士子的出身,來歷,貫籍,越看他俊朗的面容笑的依舊越開心。

“蒯次輔,看來這一次科舉順利的程度,要超出孤的意料之外,是孤多慮了”

科舉引發的讀書人狂潮,的確在他的意料之中,他本來還有不少手段去宣揚這一次科舉了,然而,根本不需要。

“這一次不僅僅是大王多慮了,我們內閣的這些老家伙都嚇了一跳”

蒯良站在御案三步之前,對著孫權微微躬身,恭敬的道:“科舉的消息一出,僅僅只是六七天的時間,就已經引發所有讀書士子的躁動,現在就算有人要反對科舉政策,看如今讀書人赴京的勢頭,也沒有人能擋得住”

科舉的消息一出,引發了整個士林的狂躁,各地趕往京城赴考的讀書人一波接著一波,這種狂烈的反應,不要說孫權,就算他這些讀書讀了一輩子的人也震驚萬分。

在這之前。他們都認為,科舉是新政策,多少會被讀書人給排斥。所以一直還在擔心,到底如何才能引動科舉政策的實施。

然而,他們,包裹那些揚名天下的大儒,可能都低估了讀書出仕的這一句話。

讀書就是為了出仕途。

這是毋庸置疑的,多少人十年寒窗苦,只是為了一夕能站在廟堂之上。為名利,為理想。為了光宗耀祖。

這些年舉孝廉的政策已經深入朝堂人心,同時也壓抑著讀書人的心,十年寒窗無人問的讀書人多了去了,所以科舉政策一出。仿佛是開閘的洪流,一發不可收拾

吳國朝堂恐怕都沒有想到科舉政策會引發讀書人那種想要出仕的一種狂躁的心態。

“這樣也好”

孫權目光灼熱,如同一輪璀璨的烈陽,閃閃而亮,他笑了笑,朗聲的道:“最少能少浪費一點我們的宣傳手段。”

“大王,事實證明,我們都不如大王眼光長遠”蒯良現在對孫權可算是心服口服了,這一個年僅二十的君主。永遠有著他不知道的能耐。

這一次科舉,一開始看好的人沒有多少,甚至還有官吏認為孫權是標新立異。可是最后證明,孫權是對了。

對于吳國的江山,孫權這個大王比他們這些自以為經驗老道的老家伙看的要清楚,也要明朗的多。

“別奉承孤了,孤會驕傲的”

孫權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笑容,擺擺手。然后才道:“蒯次輔,這是吳國的第一次科舉。瑣瑣碎碎的事情肯定比較多,中間多多少少會出現一些意外,最重要的蔡司長這個人脾氣剛硬,眼睛容不得一點沙子,這一點你是知道的。

他為主考官,是為了科舉能公平公正,但是他肯定不能顧上方方面面的事情,而你和顧雍為副考官,必須替他完善各方的事物,把這一次科舉弄得圓圓滿滿,千萬不能出一點紕漏”

科舉一策,如今不過只是試探,要是徹底的落成了,可是吳國的國策,將來會代代傳遞下去的國策。

這事情是容不得有一絲的意外。

“諾”

蒯良目光熾盛,點點頭。

這一次科舉的分量,他心中是明白的。

第一次科舉,可以想象對于吳國朝堂的作用,一旦這一次科舉完滿的完成了,那么它將會代替舉孝廉的制度,成為選舉吳國朝堂官吏的制度。

雖然這一次科舉是以蔡邕為主考官,不過蔡邕的脾氣是整個吳國出了名的剛硬,不懂得一點變通,而想要辦好科舉,不僅僅需要公平公正的裁決,有時候也要放松一絲的界限。

畢竟科舉不僅僅是對讀書人的一個考試,還是要平衡各方書院,各大世家的一個途徑。

水至清則無魚。

如果這方面的關系要是調節不好,科舉肯定出問題。

內閣有不少閣老,內閣次輔也不僅僅他一個,孫權這一次把科舉的副權給他,其實就是看在他剛剛進入內閣,讓他有點政跡,在內閣好站穩腳步。

事情如果辦好了,他才算是在穩住的內閣次輔的位置。

“對了”

孫權突然又想起來了一件事情,他看著蒯良,道:“還有一件事,孤需要由你來親自牽頭,在內閣麾下建立一個翰林院”

“翰林院?”

蒯良聞言,心中有些糊涂了。

“蒯次輔,讀書出色不等于會做官,考試完美也不等于他能成為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官,科舉之后,所有上榜的學子,必須要在翰林院待足一年,由你們這些朝堂打拼了一輩子的老前輩親自去培訓他們的為官之道。”

孫權頓了頓,繼續道:“至于翰林院的主要職務,那就以內閣打雜為主,建立翰林院,也算是一個各地官吏的補充源頭,翰林院會由內閣直接管理,不過你要和吏部溝通好,孤不希望在這方面,吏部和內閣有什么沖突”

“明白”

蒯良聽的很仔細,他也不笨,自然明白了孫權建立翰林院的意思,不過他心中卻有些感嘆:“大王行事,果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凡事都面面俱到,此乃臣等不及之處”

科舉還沒有舉行,孫權就能想的那么長遠。的確眼光不凡,這才是走一步,看三步的節奏。

讀書人不少,能出色的成為一個官僚的卻不多。

在這方面的確需要一個緩沖的時間。

之前他這個老江湖和內閣幾個老家伙都沒有想到這一點,但是孫權卻把這一點直接給他挑明了。

“好了,你也不要來奉承孤了,去做自己的事情吧”

孫權擺擺手。把卷宗遞給他,淡淡的道:“八月要舉行初試。你和工部溝通一下,在金陵城選址,建立一個大考場,另外。內閣還要出試題,對于各地遠赴而來的士子也要做出妥善安排,比較貧窮的士子可不能怠慢,安排出合適的客棧和驛站,還有對于監考的考官的篩選……這可都是事情,你們的時間看起來寬松,但是其實有些緊迫”

“那微臣先告退”

蒯良點頭,行禮之后,邁著有些急促的步伐離開的御書房。向著內閣大殿而去,科舉在九月份,如今才是六月中旬。但是第一屆科舉,事情多了三個月都忙不過來。

孫權在蒯良離開之后,又批閱了十幾份奏書之后,最近各地的事情不多,經過了六部,內閣。在呈上到他的御案之上的奏書并不多。

他放下筆桿,松松肩膀。神情有些疲倦,便站起來松松筋骨,然后喝了口水,目光看著站在御前的曹陽問道:“曹陽,現在是什么時辰了?”

“大王,如今快要過了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曹陽聞言,目光看著旁邊的大沙漏的刻度,低聲的道:“馬上就是酉時了”

“酉時?”孫權目光一亮,道:“該回家了”

現在媳婦正懷著身子,這段時間他都比較早下班,好回去陪著媳婦。

“大王,你早上還說要去一趟軍機閣”

曹陽想來想,目光看著孫權臉上的喜色,卻只能硬著頭皮去提醒某位思家心切的君王。

“軍機閣?曹陽,你丫的倒是盡心盡責,真好提醒啊”

孫權聞言,頓時想起來了,如今荊州大營已經出兵漢中了,軍機閣正在籌劃細算,所以他早上就去看一眼。

“呵呵,這是屬下的工作”曹陽訕訕一笑,他可不僅僅只是一個宦官,要是論起身份,他算是孫權的一個秘書,安排孫權一天行程。

“得,事情總不能拖到了明日,孤還是走一趟吧”

孫權看看天色,太陽快要下山了,他不想去,但是還是點點頭。

“擺駕軍機閣”

曹陽連忙示意周圍幾個禁軍將士,擺駕軍機閣。

孫權如今可是坐在吳國至尊寶座上的人,是吳國的天,走一步身邊都跟著一大票人,等走到軍機閣已經半個時辰之后的事情。

此時此刻,天邊的太陽已經西落,斜陽映輝之下,把軍機閣的宮殿青磚紅瓦映照的栩栩生輝。

大將軍潘f惡ng,趙云還有鞠義,徐庶陳宮等人都還在軍機閣,幾人圍著在一個擺著零零落落的沙盤的議事廳里面討論這什么,聲音響亮,有些爭議性。

“末將拜見大王”

突然看著孫權的出現,幾人連忙上前來行禮。

“爾等在爭什么呢?”孫權湊上來,這是漢中南陽荊州的拼接沙盤,目光微微一動,道:“在大殿外,孤就能聽到你們聲音,看來是談不妥了”

“大王,我們如今在爭論,荊州軍該如何破局,突擊而出,才能達到直接突擊南鄭的一種效果”

趙云躬身,畢恭畢敬的回到的道。

“荊州軍現在打到哪里了?”

孫權聞言,目光微微一亮,連忙問道。

漢中,這是一個緩沖地,但是對于魏國吳國都很重要,誰能拿到手,誰就掌握未來西部爭鋒的主動權。

“上庸”鞠義站出來,手指指著沙盤上的地形,道:“如今是張魯麾下的大將楊柏率領八千精兵,堅守于上庸城,曹仁激戰三天而不得進半步,陳武率兵越過房陵,直接殺入上庸,曹仁收縮兵力在上庸北翼。上庸南翼便成為了陳武掌控,如今上庸便形成了一個而曹仁和陳武要搶奪上庸的局面”

“上庸?”

孫權目光看了看,沉吟半響。再問道:“這倒是一座堅城,如果想要打下來,恐怕沒有這么容易”

“本來不難”潘f惡ng嘆了一口,道:“但是如今出現三方爭奪的局面,就真的難了,曹仁不會推半步,陳武想要突進。面臨的不僅僅是城內的兵力,還有北翼的安危恐怕不容易”

“這么說。是一個僵持局面”

孫權面容變的嚴謹起來,這年頭打起仗,怕的不是艱難的決戰,就怕僵持著不敢動。

漢末為什么出現三國局面。就是因為僵持,歷史上,三國之所以能維持這么多年的局面,那是因為對持的關系。

在歷史上,三國建立,吳國瞄著蜀國要防著魏國,蜀國瞄著魏國要防著吳國,魏國是左擁右抱,想要吳國也想要蜀國。然而卻要防著吳國和蜀國聯合。

最后導致他們不敢用盡去全力去打,自然就沒有勝負,這么打來打去。卻便宜的一個司馬懿。

這恐怕是歷史上最有趣的事情。

“如今這個僵持著的局面,對于漢中的張魯很有利,要是一直這么僵持下去,我們也好,魏軍也好,最后只能退兵。而現在想要破局,就只能能打一場突擊戰”

趙云斬釘截鐵的道。

“突擊哪里?”孫權問道。

“自然是南鄭”趙云道:“只有兵臨南鄭。才算拿下漢中主權”

“可是南鄭遙遠,中間還有一個重要關隘的西城,西城也有重兵,如果我們想要打入南鄭,就必須要增兵,對荊州軍來說,起碼要動用所有的騎兵,在這一點,我們有些爭議”

鞠義沉聲的道。

“你們之間有爭議一件是好事,爭出來的戰略方案,才算是一份好的方案,不過這一戰發動起來的是呂布,主將是陳武,你們是不是也要考慮一下呂布和陳武的想法啊”

孫權目光掃過三人,淡淡的道。

“大王說的是”

參謀司司長徐庶站出來,點點頭,道:“不過我們想要在參謀司想要拿出一份完整的戰略方案,再給荊州大營參考,畢竟他們才是親臨此戰,我們只是紙上談兵,能做的只是把我們所想的告訴他們而已”

“這方面你們做的很好”

孫權滿意的笑了笑,他建立軍機處和參謀司要的就是這種效果,紙上談兵不是一個壞處,多一個人的想法,就能多一點接見敵軍主將的想法,在戰前,做的準備越充足,在戰時,就能傷亡越小。

如今軍機處和參謀司已經小見成效了。

“大王,如果這一個戰略方案,呂布愿意執行,就騎兵問題,很麻煩”

趙云沉聲的道:“荊州大營數來數去也就那兩個騎兵師,一旦動了,這對培城和新野的防守都是一個變數”

“借兵?”鞠義微微瞇眼。

“京畿還有一支騎兵”孫權突然道。

“霸王鐵騎”

軍機處的幾大巨頭目光猛然變的明亮起來。

“能用嗎?”孫權微笑的問道。

“能用”

潘f惡ng和鞠義徐庶等人聞言,都不敢去接口,還是趙云作為孫權的心腹大將,開了口,道:“但是不敢用”

霸王鐵騎,那可是吳國江侯孫伯符的嫡系親兵,雖然現在已經被剝奪了,但是多少要顧慮一下。

“忌憚誰?”孫權目光如刃,一掃而過,冷聲的道。

“江侯”

趙云坦然的道。

“子龍,你派人去問問呂布,或者問問荊州講武堂的太史慈,敢不敢用,能不能用”孫權的話風輕云淡,卻讓幾人有一絲冷意。

前一句是問呂布,后面一句是問太史慈。

“諾”

趙云連忙應聲道。

“孤今天來這里,除了漢中的事情,還有一點,想要知道你們對河東戰役的看法”

孫權大馬金刀的坐下來,琥珀晶瑩的眸子掃視幾人,淡淡的道:“相比漢中,孤更在意關中”

“大王,河東之戰,主要恐怕在龐德此人的身上”

徐庶沉吟半響,把一份卷宗遞上給孫權:“這一戰馬騰明顯有些效仿昔日的淮陰侯滅魏的一戰,聲東擊西的戰略,分割了金國的注意力,這是參謀司對河東之戰的一些猜測,今天才龐德已經突破了栗邑的消息讓錦衣衛的人傳過來,我們才整理出來的,請大王過目”

“這么說,韓遂是一定輸定了”孫權看了看卷宗上詳細的條文,目光微微有些收縮,低聲的道。

龐德都已經破了栗邑城,在打過來就是夏陽了,一旦渡河,回稟安邑,韓遂前后被夾擊,陣型必亂,蒲津關不攻自破。

“不一定”徐庶道:“錦衣衛還有些許的消息,可以指出來,魏軍好像在這里插了一手了,河東毗鄰河內,河內出兵,迅速的很,如今雒陽城里面可有不少魏軍兵馬,還有一個謀略高手郭嘉,他最近動作連連,就是不知道他們有什么打算”

“這還用猜嗎?”

孫權冷冷一笑,合起卷宗,道:“曹操的心大的很,他必須要讓韓遂和馬騰都滅了,他才能一舉拿下關中和西涼,出兵是肯定的”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鞠義沉聲的道:“涼國和金國打到最后一刻,曹操肯定會出兵,一舉收拾殘局,如果在配合上長安城的變故,魏國也許能不費吹灰之力,拿到整個關中和西涼”

“但是魏國想要把握好這個時機,未必就這么容易”

趙云冷笑:“韓遂和馬騰也不是浪得虛名的諸侯,如果他出兵早了,兩家聯合起來,他必受重創,如果他出兵晚了,恐怕也會給馬騰韓遂溜走的機會,后患無窮”

“這就要看郭嘉的反應了”孫權嘴角揚起一抹淡淡然的笑容:“孤也想要看看,這個鬼才到底有什么表現”

關中一戰,明面上看起來在河東之戰,然而,這一戰主要恐怕還在長安城。

所以對于河東之戰,孫權并不是很在乎,馬騰和韓遂是死是活,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馬超能不能絕地反擊。

馬超崛起,才能壓制曹操一舉拿下關中和西涼的意圖。未完待續

ps:今天回來晚了,就一更,明天補上一更,抱歉

推薦本章到:

.版權所有.


上一章  |  三國之仲謀天下目錄  |  下一章